教育範文讀後感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1

昨天晚上快速將《這樣讀書就夠了》描了一遍,這本書在我這已經放置了半年,期間也去別的公司做過拆書活動,但就是提不起看這本書的慾望,甚至一度很排斥這樣的速讀方法。

我一直很文藝地覺得看書應該作爲一種享受和一種對靈魂的洗禮,安靜地看,安靜地享受,安靜地在內心和自我對話,看到精彩之處產生共鳴,或腦洞打開、或有所啓示或快速記下來等,看書本來就是一趟心靈之旅,爲何要走那麼些捷徑?

帶着這些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才發現,這本書中所述觀點的針對性,拆書這種速食主義的目的就是爲了解決大家沒那麼多時間看書,也沒那麼多錢參加培訓,想通過精讀書中的精彩片段來達到培訓的目的,即自我驅動+自我行動,進而成爲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裏面介紹的方法的確很不錯,針對目的性比較強的成年人尤其有效,直奔目標迅速達成。其實想想,像這種利益驅動的書籍,如管理類如技能類如知識類,並不能說書裏面的每一句話都有用,有用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我們能迅速找出有用的這一部分,再用拆書幫的技能,應該真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針對那些文學類、歷史類、哲學類的書籍,個人覺得拆書幫的方法可能並不太實用,我們經常說要提高自身的素養,自身的內涵,更有不少勵志貼說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那麼這樣一來,書籍就得細細地讀,甚至讀到靈魂深處,比如衆女性同胞喜歡的張愛玲等作家的書,你需要慢慢品嚐,慢慢解讀,讀着讀着就品味到了與自己對話,讀着讀着就會落淚,就會感動,就對產生一些新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這類書籍可能不太適合用拆書幫的方法了。

拆書幫的確現在很熱門,但建議大家有針對性的拆,千萬不要因爲有了拆書這個活動而成爲速讀主義者,不同的書需要不同的方法,讀書更多的是心靈的洗滌和自我的啓發。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2

這本書主要通過聽和看相結合的,並不是所有的細節都讀了。首先看了別人的評價,也知道書的精華在哪裏,我感興趣的點在那裏。不是特別重要的內容是用來聽的,重要的是專門花時間好好看的。

沒看這本書之前,通過彭小六就知道有拆書幫,也略知一二。接下來講一下我的感想:

1、這本書介紹的成人教育理論就是以讀者和學習者爲中心,而不是以教材、學校、整個的教育計劃爲中心,這帶來什麼不同呢?首先,你不必以讀完一整本書爲目的一本書,你只要從中獲得一個或幾個能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用的上的知識和技巧就可以了其次,這個成人教育理論勢必會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怎麼學以致用上。

2、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推動拆書活動的書。書中講的職場核心能力,如果你不閱讀,你知道是哪些嗎?提問能力要從哪些方面提高,你有概念嗎?沒有,拆書家有,他會在拆書的時候教訴你,然後讓你去聯繫經驗,反思自己聽錄音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此,好像一直在推銷他的活動,關鍵點並不多。

3、本書最重要的關於閱讀技巧的內容在於第二章。指出成人閱讀的方法要於聯繫經驗進行反思,從而化爲已用。第四章講了一些成人教育理論,而拆書幫是如何符合這些理論的,第五章講拆書的程序和要點,第六章講各種類型的書拆的方法和程序,第七章指出職場競爭力所要求的能力,以及拆書幫如果能幫助讀者獲得這些能力。第八章講利用拆書幫打造學習型組織。

總結下來,拆書家的工作不是閱讀,而是如何組織一場拆書。

4、根據需求來選書:

(1)要讀過若干本這方面的經典的書,進行主題閱讀,然後選擇一本書進行拆書。

(2)優秀圖書中選一本書。

(3)到豆瓣或卓越上看書評。

5、我想學如何寫讀書筆記,那麼就可以拿幾篇讀書筆記來閱讀。文本A的解釋衍生出B的現象。這個也是我接下來要看的重點呢。

6、過程:你閱讀到某一段的時候,心中有所感,於是停下來思考,想到了之前曾今在其他圖書中看到的概念,想到了自己過去的經驗,這就相當於給大腦已經儲備的知識加了一個案例。你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你得到的啓發或推演出的知道性結論表達出來。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3

弗蘭西斯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有的書只要讀讀其中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這樣讀書就夠了》,旨在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在新的領域中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本書共九個章節,精華在第四章和第六章。

這本書讓我收穫最大的有兩點。

第一、RIA便籤讀書法。這種方法源自“拆書七步曲”。運用三種不同顏色的便籤,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標註。

便籤一: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複述相關的信息。注意事項:一定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敘述,儘可能少引用原句。複述的過程,其實就是重組信息的過程,帶着自己的理解重新進行加工信息,這樣我們理解的程度會更深。

便籤二: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複述相關的信息。這是聯繫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的內化過程。無論是成功的案例還是失敗的案例,都可以聯繫,其目的是幫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經驗,加深對信息的認知。建議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整理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

便籤三:我會怎麼做(今後的規劃)。依據信息,調整自己的行爲,並制定出可行性的計劃。例:

目標:記一個月的晨間日記

行動:每天十點半睡覺,6:30起牀,提前半小時上班,記好筆記,主要記好這幾項:感恩的事,人際關係和近期重要的事,設打卡表,堅持!

RIA便籤讀書法改變了我的閱讀思維,以前讀書時更多的是將書中的一些觀點,優美的、重要語句摘抄下來,再進一步就是寫個讀後感,感覺就完成了任務。讀了這本書,學會了如何有效學習。熟練應用便籤法,表面上看是分析和整理信息,促進內化和應用知識,反思和追問經驗,實際上是聚沙成塔,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纔是其最終的目的。知道並不等於做到,學以致用纔是硬道理。行動!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4

  一、促動了5分鐘分享培訓的實踐。

這本書對我的觀念的影響最深的是“培訓”。說起來可能自己都不太理解,爲何一本講拆書與讀書的書,影響最深的卻是培訓呢?可能是書中的一些理念影響了我,比如培訓別人,收穫最大的是自己;比如,優秀管理者一定是一名學習促進者;管理者的成就要靠下屬的績效來體現,下屬越能幹,管理者越輕鬆等等。在這些觀念的引導下,自己在考慮如何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我能不能借鑑拆書幫的方式來培訓下屬呢?一開始自己想嚴格的按照拆書幫的步驟與流程來開展,後來想不行,僵化的照搬效果不一定會好,經過一層層的簡化並與實際情況結合後,自己開展了部門內部的5分鐘分享活動。

5分鐘分享活動非常簡單,要求分享者在5分鐘的時間內講述一個最能在本部門的環境裏應用的技能、工具或觀念等,要求必須要有PPT課件,目前已經分享了xx次,內容有番茄工作法、切割工作的技巧等,結果非常最歡迎。因爲這些內容要求必須是乾貨,是最能在自己部門內應用的,參與者與培訓內容的關聯度高、樂於接受,而且還在分享結束之後將課件分發給大家,可以自己消化與練習;還有,分享佔用的時間非常短,基本不會影響大家的其他工作。現在有的單位一說培訓就要求大家下班之後延遲2個小時下班,這樣會讓員工一聽到培訓就有接觸心理。5分鐘分享這種活動開展起來就特別方便與簡單,而且做到了將培訓與工作融合在一起。這真的是自己在看完拆書幫之後的具體實踐之一。

  二、促動產生了“T字行動讀書法”。

通過看《這樣讀書就夠了》,自己對於讀書與學習有了一次反思。一直以來,自己讀書不少但是效果欠理想,看完本書之後,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成人學習注重的是應用爲王,只有將書中的知識用起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識與本領。除了上面的部門培訓之外,自己改良了自己的讀書學習方法,將《這樣讀書就夠了》中的RIA便籤讀法改成了符合自己習慣的“T字行動讀書法”。

簡單的講,T字行動讀書法,就是用一本普通的紙質筆記本,在空白頁上寫上閱讀的書名之後,在頁面的右邊三分之一的位置畫一條豎線,就可以進行閱讀筆記了。頁面左邊三分之二的頁面只記錄對自己有用的觀點,而不必非要是成體系的,只要是感覺有用就記下來,一本書可以記十來條,或好幾頁,而右邊的三分之一欄裏記行動,隨時將看書時想到的下一步如何行動與應用的想法記下來。一本書做完筆記之後,我會將行動的條目單獨的放入自己的時間管理軟件中,排入日程安排,做完一項勾掉一項。還有,我會將這幾頁讀書筆記撕下來,分類別放入自己的透明的文件夾中,這樣,就將厚書讀薄了,一本書被自己消化成只有幾頁紙了,一年下來,只需將透明文件夾中的這些紙片再重溫一下,()所有觀點收入其中,快哉!這是T字行動讀書法的基本版應用。

當然,我目前用的是專業版用法。看完書之後,我會根據左邊讀書筆記的記錄寫一篇讀後感,梳理與消化成具體的文章,發佈到自己的博客與微博上。這篇文章本身的用處好多,是培訓的素材,是自己學習成果的記錄與積累,也是自己練習演講的'講稿。當然,有時候讀後感可以發給原書的作者,還具有社交的功能。總之,讀書的成效放大了好多。

  三、促動運用探究式提問的溝通技巧

目前,在單位裏與領導或下屬溝通時,自己已經習慣於通過探究式的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而且這種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給了一些很好的案例。無論是與上級溝通還是與下級溝通,這種探究式的提問方式通過一種友好的、協商的語氣來交流,對方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自己會進退自如。

對上,提出建議時——“是不是我們可以這樣做?他的好處有兩點,不知是不是領導想要的效果?”如果通過的話,一切OK。如果領導非常不認同,我們可以跟上一句“領導說的對,這一句我們想的不全面,我是來問問……”這樣自己也不會難堪。

對下,佈置工作時——“這項工作你是怎麼看的,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下一步想分幾步做?……,好的,按你說的,本週四上午之前將初稿發我,你看可以嗎?”

諸如此此類的方式,同事們都覺得這樣更容易接受了,自己的目的也都能達到,工作起來輕鬆了許多。

最後,就是書中一些拆書的片段也讓自己收穫很大。

在《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中,作者舉了很多的拆書的案例,這些拆書的案例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材料。比如怎樣說服別人,書中給的案例中指出要特別加上行動之後的效果,最好有數字式的描述,“我給7個人推薦了這本書,有5個人反饋有用”,這種方式非常容易打動人。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5

一直在微博上面看到小小老師的拆書活動,看到很多內容都很有感觸,只是不明白何爲“拆”。直到今天,翻開了《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看到了三色便籤,看到了這個拆書的方法,才明白我一直都在拆書,只是沒有系統的將自己所拆的東西總結出來。習慣,就要從意識到之後開始改變。

早上花了半個小時讀完了引子和第一章,在讀第一章的時候,看到書中所說的很多人讀書真的很困難,有人說過:教育就是最後沉澱下來的東西。在大學這幾年期間,我也修過了四五十門的課程,但是大部分已經被我拋諸腦後了,只有少許殘存在我的腦海中,這些沉澱下來的或許就是教育的本質吧。不過,在我腦海中始終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種學習方法:體驗式學習。

所謂體驗式學習,就是通過自己親身去體驗,再將自己的體驗分享出來和周圍的夥伴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去領悟,去學習,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記得大學來報到之後的第二天,我們全體新生就被通知去上課了。起初,以爲所謂上課就是在教室裏坐着,聽老師在講臺上面傳授知識而已。可是,我們去到的地方不是教室,而是學生活動中心的大會堂。就是在這裏,我開始了我大學的第一節課,一節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課:新生培訓。

培訓課上都是以活動體驗爲主,老師不會講太多,最多就是拋出幾個問題讓大家去思考,在一個活動結束之後在大家分享之後總結一下同學們所說的情況。在每一個活動結束之後都有一個分享的時間,這個時間由我們的師兄師姐去帶領我們分享,我們只談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去評論。老師和助教都不會去評論新生,只會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下午的一個活動,當時作爲隊長的我沒有組織好,只是顧着自己一個人在一旁想辦法卻把隊伍的其他夥伴全部撇在了一邊,最後整個小組的任務才艱難地完成。

在項目結束之後的分享中,我聽到了我的其他同伴對我說,他們完全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應該怎樣配合我,只是在一邊乾着急。而本以爲信息傳達很清晰的我卻完全沒有這個印象,所以我就愣了,自己想的和別人想的完全不一樣。而就是因爲這個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團隊的合作是應該具備有效的溝通和合理的分工這兩個特點。雖然誰也沒有告訴我這個道理,但是我卻清晰地記得這個道理。

再後來,到自己成爲助教了,去看大一的新生進入到大學的第一節課,心裏除了自己的回憶和感慨外,更多的是對這個課程的感謝,對自己學院的感謝。慢慢滴,我們學院形成了一個傳統:大一新生入學的第一節課肯定是爲期一天以團隊合作爲主題的新生培訓。就是在這節課上讓我們從高三中蛻變,慢慢地適應大學的朋友,大學的生活,完成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投入到大學的生活中。如今,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一期的培訓之後,學院有陸續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培訓活動讓我們自願去選擇,讓我們更好地成長。

先寫到這裏吧,也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拆書,還望指教。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6

參加讀書會已經是第五週了,這周讀的書是《這樣讀書就夠了》。作者趙周是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邀專家,《經濟觀察報》、《銷售與市場》專欄作家;他還是拆書幫的創始人,著有《拆出你的溝通力》,當時掀起了一股拆書的熱潮。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忙,很多人都感覺沒時間、沒精力完整地讀一本書,放眼四望,家裏書架上擺滿了書。可是,我們有多久沒有完整的讀一本書了,更別說靜下心來思考了。還有一些人手裏拿着書卻看不懂、記不住,甚至看不下去。可是,按照“生存餘力理論”,對未來期待高,就需要學習,需要讀書。

可是讀書爲什麼這麼難呢?想要高效的讀會一本書,就需要一套學習方法。

趙周老師是一名企業自由培訓師,他從培訓員工中,思考得出經驗,寫成此書。可是如何從書中獲取精華,並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呢?讓我們跟着趙周老師一起來學習拆書吧!

1、你不必讀完全書,更不必擔心記不住,能用上一點就值回百倍書價;

2、讀任何一本30塊錢的致用類圖書,完全能達到3萬塊錢培訓的效果;

3、凡是不能聯繫經驗的學習都不配稱爲成人學習,凡是不能改變行爲的學習都是極大的浪費。

書中說:即使你讀懂了書中的內容,全記住了,那又怎麼樣呢?閱讀的主體是學習者,以學習者爲主體的閱讀不太關心看不懂和記不住的問題,只關心能否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能力,帶來行爲的改變。

讀書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讀完某本書,甚至有些時候我們不需要讀完整本書,任何一本書中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知識,但其中有相當多是我們不需要學習的;而且讀得越多,不見得用的越多,而一本書中,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點,任何一點,圖書給你創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書價了。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讀書不在於讀,重在思考。無論收穫多少,哪怕只有一點,可是隻有能夠學以致用,很好的應用於生活中,這本書就算沒白讀,閱讀——思考——實踐,今後要按這個思路來讀書。

同時,我還了解了便籤法,就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方法來提高你閱讀致用類圖書的效果。它可以緩解書太厚,讀不完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幫助你集中注意力,讓你保持興趣、效果外顯化。同時方便事後整理,加快學習進度,能夠更有效地處理晦澀難懂或重要的地方。從現在開始,學會思考,同時把學到的知識用在以後的讀書中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