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報道如何深入》有感1200字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無論採訪的對象是電視、電臺節目編輯還是報紙、雜誌的編輯,抑或是名記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把每一個報道都看作爲講故事。既然是講故事,最大的目的莫過於吸引更多的人來聽故事,並藉此讓聽故事的人思考。

讀《報道如何深入》有感1200字

翻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被驚嚇到,這本書是關於深度報道的精英訪談及經典案例。該書集合了電視、廣播、報紙、雜誌資深編輯和記者的採訪手記,這種形式的書看起來確實有挑戰,沒有想象中那樣有趣,但幸好還是小有收穫。

雖說電視、雜誌、報紙、廣播的深度報道都是在突出講故事,都強調怎樣把新聞做真,但是談到具體的時候還是有差別。電視的深度要來自視聽兼備的傳播特性,比如在調查事實的時候,可能報紙只能把回答寫出來,而電視卻能夠展示記者質問時的表情,當事人眼睛亂轉,欲蓋彌彰的表情。但文字造就的深刻,可以跟大腦媲美,而電視則不具備這種深刻,你必須把話說通俗,而不能太抽象。而雜誌的報道更強調事實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要求記者提高採訪質量,通過採訪將充分的事實和嚴密的邏輯關係結合好,最完美就是將講故事和講道理同時完成。廣播是這幾類裏最不容易讓聽衆集中注意力的,它更必須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只有特別形象、生動,聽衆才能接受,並需要注意節目結構的鬆緊,不能嚴謹過頭,應該從聽衆習慣角度來做到舒緩有度。

現象的東西可以窮盡,預設性的主題可以窮盡,但新聞事件不會窮盡。新聞故事是什麼樣的,決定懸念有多大,觀衆有多關注一則精彩的故事不是取勝在其接連不斷細節,如果陷入瑣碎的細節,不能夠判斷敘述的事實所要反映的問題之間有什麼本質的聯繫。事實和問題之間必須有邏輯關係,讀者看完事實報道後應該也就知道了發生這些事實的原因以及蘊含在其中的媒體的價值觀念。

“以前覺得高而大的纔有意義,或是觀念性的東西纔有意義。現在越來越理解到,提供好的文本,能夠觸動觀衆,哪怕只是感情層面的,也有意思”《新聞調查》製片人張潔如是說。看得出來,新聞越來越注重市場,越來越注重讀者的聲音,而不是一味附和枯燥的宣傳報道。

這本書中所有受採訪的編輯和記者都強調一個記者業務素質培養的重要性。新聞專業的只是是最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質疑的精神、平衡的意識和平等的視角。很多人說,做記者是天生的,他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他能抓住平凡生活當中的新聞點。確實如此,我現在的視角很薄弱,既然先天不足,那就只有後天努力了。不只是專業知識,要廣泛涉獵,把每次採訪都當成學習機會,不僅是完成一篇報道,更是瞭解這個領域內、社會現象,接觸和認識其中的人,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聞理念。

一定的視點無不打開一定的視野,但同時又帶來一定的盲區。它老提醒你,不能隨時隨地都是對的,當你持一種觀點時,可能就背離了某種東西。這彷彿是在說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事情,每件你認爲的必然都可能會出現轉機。故事的結局隨時都會發生變化,抑或者,一直沒有結局,因此,我也不能只相信故事只有一種結局而一成不變。把自己看作是時代的記錄者,追隨時代千千萬萬的變化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