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俗世奇人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

★俗世奇人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俗世奇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俗世奇人讀後感1

近來,我閱讀了馮驥才的小說集《俗世奇人》。馮驥才以細膩而平俗易懂,傳神而富有人情味的筆觸,塑造了36個“奇人”,令人歎爲觀止。在天津衛這個魚龍混雜、臥虎藏龍的地界,是“不強活不成”的,但“一強就出現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可見這“俗世”之俗,“奇人”之奇了。書中既有“蘇七塊”這種本領高強的怪人,也有“酒婆”這般不同尋常,充滿傳奇色彩的奇人,甚至還有陳四這種善於送禮討好的歪門邪道的貨色,實在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但其中,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人物要屬李金鰲了。他五大三粗,極講義氣,是天津衛出名的混混頭兒。一次,聞名天下的小楊月樓戲班被大水圍困天津,爲了有飯吃,只好將行李押在典當鋪,而今卻無法取回。李金鰲一聽說戲班子的困難,二話不說,到典當鋪樓下一聲吼就解決了困難,還分文不收。後來,李金鰲去上海辦事,恰逢數千腳伕因黃浦江上凍忍寒捱餓,不忍放手不管,於是請小楊月樓義演三天,竟靠着這戲票錢就養活了上千人。李金鰲臨行,小楊月樓送還謝禮並盤纏,李金鰲仍是分文不收,一番話更是說得又熱又辣:“想想看,您和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裏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誼嗎?錢再多也經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

是啊,“人脈就是錢脈”,“多一個朋友你就多一條路”,自古以來,朋友都是人們人生中的一大追求。朋友,是永遠可以依靠的避風港,是會認真聽你傾訴的那個人。他們總能在艱難困苦之中,讓你們心靈深處的紐帶牢固的連在一起,患難相扶。如若朋友滿天下,不論流落何方都不須彷徨,不論於何處爲困難所阻撓都不必慌張,朋友總會遞給你一隻手,爲你送來萬里晴空。魯迅先生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李金鰲此人,奇就奇在於他無論對哪個朋友都能推心置腹,都願爲其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亞里士多德說過,“對誰都是朋友,實質對誰都不是朋友。”但李金鰲此人,人脈廣,交情深,真心實意,我們自然無法做到我們自然無法效仿,因而我們更應去追尋那最真摯、最永恆的交情,去守護、去奉獻那本已存在的情誼,讓自己時時刻刻爲交情所圍攏,去體味朋友懷抱的溫暖。

李金鰲與小楊月樓的情誼更是告訴我們,當你可以無條件地,絲毫不猶豫地幫助你的朋友,且在你的朋友幫助你時,你的心裏全無愧疚,無任何欠還之意,你纔是獲取了最爲真摯的情誼,而你們更是融爲了一個整體,無論如何,總可以一同緊握雙手,披荊斬棘,走上輝煌之路。

“俗世”之“奇人”,“奇”卻仍未脫“俗”,“俗”卻非凡離“奇”,無時無刻不爲我們這些身處“俗世”之“俗人”指明爲人處世之“奇”妙所在。

俗世奇人讀後感2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小說。雖文字精短,但寓意深刻。所描述的故事,以水陸碼頭天津衛裏的人和事爲主,這裏的人都有一手絕活,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傳奇事蹟,文章把市井民間中的 “俗人”的形象描述的生動有趣,活靈活現,同時也把這個道理告訴大家,人生下來並不是天才,而是靠後天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只要我們努力,一定會成功。

學校開展“溫暖閱讀旅程”活動那天,老師推薦給我們有二十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叫《俗世奇人》。我一看是介紹奇人的就非常好奇,等媽媽把書買回家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俗世奇人》裏寫的都是古時候天津碼頭上的一些奇人妙事,每位奇人故事獨立爲一個章節,它通過短短几頁描寫就把一個奇人故事刻畫的栩栩如生,把每位人物的神奇的特點介紹的淋漓盡致。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蘇七塊》、《刷子李》。

刷子李是專門乾粉刷一行,別的不幹。他刷過去的牆,好比平平整整地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更絕的是他每次刷牆的時候必穿一身黑衣服,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他還給自己立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就白刷不要錢。也正因爲這樣“刷子李”的名聲傳到方圓百里。

而蘇七塊是一位醫生,凡是有人傷筋斷骨就一定來找他。他給病人看病,眼疾手快,病人都還沒感覺到疼痛,骨頭卻已經接上了。不過找他看病有一個規矩,就是必須要先付七塊銀元,要不然他不給看,也許我們會想這個蘇七塊愛財如命,但其實不是的,讀到文章中間你會發現他偷偷的把七塊錢還給給張四個墊錢的華大夫這個故事,事實證明他是一個講義氣的大夫。他這樣做只是因爲是自己立下的規矩他自己必須嚴格遵守不能破。

《俗世奇人》這本書中的這些人物都很厲害,他們都有各自的本事,但如果我們認爲這些人是天生有這個能力的話那就錯了,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個生下來就是天才,而是靠後天努力的付出。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也看到比如在校運動會上破紀錄的同學們,難道說這是他們天生的特長,天生就有這個神力?我敢肯定說不是的,他們之所以能破校紀錄,甚至市紀錄,背後付出的汗水艱辛是我們常人沒法想象的。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一件事只要堅持不懈,認真地去做,就一定會成功。作爲學生我們必須好好地學習,不怕辛苦不怕困難,只有這樣將來我們才能成爲各行各業的“奇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3

在這閒來無事,又因疫情不能出門“浪”的寒假裏,我捧起了老師推薦閱讀的書——《俗世奇人》,閱讀開始,那是一發不可收拾。細緻品讀後,頗有感觸,今兒便與大家聊聊。

這本書的每篇文章各講述了一個天津古時的能人異事。文章多與主人公的綽號爲題,語言有着獨特風格,帶着濃厚的天津味,字裏行間都是幽默在滑動,讓讀者讀時笑不攏嘴,讀後回味無窮,看上百遍也不厭其煩。

我覺得每讀完《俗世奇人》的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一番,如:讀完《好嘴楊巴》後,我懂得了,做人不僅要有真才實幹,還要學會隨機應變,善於察言觀色。就像文中的楊巴一樣,在面對李中堂的誤解時,說與不說實情都會得罪人,但他卻用自己的一張巧嘴與機敏,既委婉地說出了實情,又沒讓李中堂面上難堪。因禍得福,從此名揚津城。再來讀讀《背頭楊》,文章主要講追求潮流的楊二小姐學當時的男人們剪了個背頭,結果上女廁所時被連打帶踹地踢了出來,鬧出了個大笑話。這告訴了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潮流,就像現如今的多數父母取名就愛用那幾個字,導致重名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喊名時就容易尷尬了。《劉道元活出殯》告訴我們虛僞的朋友,比真實的敵人更可怕;《四十八樣》告訴我們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青雲樓主》告訴我們聽不識貨的人的誇讚就是在自欺欺人……讀書若不思考,若無目的,便毫無意義,彷彿過眼雲煙,轉瞬即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希望大家有學必思。

《俗世奇人》的奇人多,讀完之後,你就會認識到:耳熟能詳的刷子李,神醫王十二,泥人張,正骨拿環的蘇七塊,張大力……這些人物怪異,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他們的故事耐人尋味、百讀不厭。

聊完書的內容就來聊聊作者吧。我覺得作者馮驥才老師一定是個很有情趣的人,這些奇人妙事在他的筆下或是幽默滑稽或是活靈活現或是躍然紙上。我更欣賞的是,書中的插畫,插畫的作者是張瘦虎,書中採用的石印畫,取自清代光緒末年天津出版的《醒華畫報》。多表現市井瑣事與時事新聞,盛極一時。欣賞着這些圖畫,他們風格獨特,十分有趣,人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

聽我聊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這本趣味十足的書也有些瞭解了。最後我只想說,在這疫情防控期間,這本書值得一閱。

俗世奇人讀後感4

《俗世奇人》這本書從小學開始就有了,一直到現在。這本書在初中好像還是必讀書目,現在再次閱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書本的封面很樸實顏色很素,就像書中介紹的人物一樣雖平凡,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封底有這麼一行字“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現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書中的正骨醫生蘇七塊對於來看病的人,無論貴賤親疏,必須先拿七塊銀元放在桌上,不然他不給他們看病,連理都不理睬;粉刷匠刷子李刷漿時必定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若有,則白刷不要錢;藍眼關燈看畫,也能夠看出真假,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一道藍光等等。濃濃的鄉土氣息與文人氣息撲面而來,這聽起來神乎其神,可他們是真實存在過的。

平凡世界裏面的人不平凡。故事發生在光緒年間,西方列強的入侵,天津被迫開爲通商口岸,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典型城市。西方的文化習俗漸漸在天津和當地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可能就是因爲這種社會狀況纔會涌現了這麼多奇人。馮驥才筆下的奇人們有些生活在天津的上流社會,也有些混跡於市井之中。他們爲了生存,不斷學習新的本領,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最後只剩下真正技藝高超的人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成爲生存的實力。他們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並且獲得了他人的欽佩。但是不管命運怎樣,終歸也是平凡人。

“生活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淡”得有真本事,才更夠有資本把生活過的不平淡!沒有本事,那不僅僅就是平凡,生活會越來越糟糕。現在的我們就是很平凡,學習生活困難也是特別特別的枯燥平淡,但是我們要做一個不甘於平凡的人要自己創造快樂,讓生活變得不平淡,讓自己變的不平凡。我們所需的才華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足夠強大足夠有才華。有才華的人是不怕遇不上伯樂的,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大自然永恆的定律,人生就是這麼殘酷。

生活中的強者不是有生下來就很有本事,他們是在不斷的探索、追求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纔會有如今的作爲。若想成爲生活的強者,必須擁有賴以生存的實力,而實力離不開勤奮刻苦和持之以恆,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任何妄想着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會淪爲俗世俗人被歷史所淘汰。

作者馮驥才在書中說的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絕活。”所以作爲學生的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學的一技之長。

在俗世中堅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願我們都能成爲俗世中那個不俗的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5

以前我最喜歡看漫畫書了,它簡單明瞭的圖片給我無限輕鬆,無限愉悅的享受。最討厭的就是看那滿是文字的書了,不能一目十行,要逐字逐句地看,多累呀!可是今年暑假,只是因爲在書店裏,看了一本書的題目,我就被迷住了!它就是《俗世奇人》。

俗世裏,會有什麼樣的奇人?我腦子裏冒出各種問號。是會“水上漂”的武林高手,還是能生吃仙人球的怪人,還是像蜘蛛俠一樣會飛沿走壁的超人?帶着十二萬分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閱讀。

原來,這本書寫的是天津許多知名手藝人的傳奇故事。你看,刷子李,刷房時穿一身黑衣,刷完房子,身上絕對不會粘上一個白點,如有一個芝麻大的白點,那白刷,不要錢;泥人張,鞋底摳塊泥,不用看就能變戲法似地捏出個活靈活現的人,就像把人的腦袋割了放在桌上一般;蘇七塊更絕,看病者,不論貧富親梳,先得碼七塊銀元在臺上,逢到有人傷筋斷骨,他手指一觸,隔皮戳肉,用兩隻手,如燕子一樣在病人身上上下翻飛,沒等病人感到疼痛骨頭就接上了。哎,蘇七塊要是能馬上變出來就好了,讓他趕緊治好奶奶扭傷的腰,讓奶奶不再疼痛。

還有張大力,華大夫,藍眼江……個個都身懷絕技,我越看越入迷!

慢慢地,我體會到了,這些人的絕活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練成的,而是堅持了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才練成的。就如我的彈琴一樣。從最簡單的“哆”、“來”、“咪”到枯燥的“哈農”指法,從生硬的手指,到熟練的雙手配合,每一次進步的背後,都是無數次的辛苦,汗水,甚至是淚水。記得當我第一次完整地彈出一首隻有四個音組成的曲子——《大大馬鈴薯》時,我和媽媽都興奮得不得了,奶奶甚至說這是她聽過的最美妙的樂曲。

後來,爲了彈得更好,我犧牲了很多玩樂的時間,因此我痛恨彈琴,甚至放棄過一段時間。可是,媽媽每天都要逼着我進步。每天晚上的7點到8點,我都得端坐在琴前,從中班到現在,整整練了6年了。每一個音符,每一種指法,每一首曲子,我都得認真地練。漸漸地,我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裏聽到了命運之神在敲門;在柴可夫斯基的《四隻小天鵝》裏看到了四隻可愛的小天鵝在湖中跳舞,在彈莫扎特的《土爾其進行曲》時,我的心會隨着強勁的節奏上下起伏,心潮澎湃;這些曲子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我開心的時間與我一起分享喜悅,在我不高興的時候,任我發泄……

現在,每週五晚我都會享受流行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選手的歌曲,聽一遍,我就能判斷出曲子的節奏是幾分之幾的拍子;聽兩遍,我就會哼主旋律了;聽三遍,我就恨不得把它彈出來了!厲害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看,我現在能不能算是一個會“奇事”的“俗人”呢?我正在向“彈琴餘”進軍!

俗世奇人讀後感6

讀完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感慨: 這本書實在是太精彩了!而且它還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不長,但會令人回味):人得講規矩!

在天津衛碼頭,手藝人必須得有絕活。也更得講規矩。正如馮驥才老爺爺說的:“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着。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倘若不信,你瞧——

天津衛碼頭上各行各業都有幾個活神仙,最讓我喜愛與佩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蘇七塊”——蘇金散大夫了!蘇金散是一名“神醫”,他手下的動作更是“乾淨麻利快”,他立了個規矩——凡是來看病的人,無論貴貧親疏,都得拿七塊銀元碼放在臺子上,他才肯看病。

有一次,他請了兩位牌友到他家裏打牌,正玩在興頭上,忽然三輪車伕李四來看病,他捂着手臂,臉上流露出了痛苦的神色,明顯是骨折了。蘇大夫沒理他,繼續打自己的牌。李四知道是那七塊銀元的關係,可三輪車伕都是幹一天吃一天,別說七塊,就是一塊也拿不出來。於是他哀求着蘇金散說:“蘇大夫,這七塊銀元我暫時拿不出來,你行行好,把我先治了,以後我會還你的。”他說話時還夾雜着斷斷續續地呻吟聲,可蘇大夫就像沒聽見一樣,理也沒理他。牙醫華大夫是出了名的心善,他推辭說要上廁所,走出後院悄悄交給李四七塊銀元,沒等李四感謝,就悄悄地走了回去。

李四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把七塊銀元“譁”的一下撒在櫃檯上,這下比按門鈴還快,蘇大夫已經出現在櫃檯旁,李四咬着牙,準備重重挨幾下,沒想到蘇大夫卻說:“治好了。”就回去打牌了。

打了一會兒,人都散盡了,華大夫正準備離開,突然,蘇大夫伸出手攔住他,交給他七塊銀元,在華大夫的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對您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不善,只是我立的規矩不能改!”

看到這裏就知道蘇金散大夫並不是一個“認錢不認人”的人了,但他更是深知立的規矩不能隨便改,不然以後別人聽說了紛紛欠着,就不好辦了。所以只好硬起心腸不理張四。所以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啊!

正所謂“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嘛!

俗話說的好,“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小版”。那麼,一個城市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小版了。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講規矩,我們的城市不就秩序井然了嗎?那麼我們所處的時代會不會達到古人所說的“大同”社會呢?看來人真得講規矩呀!

俗世奇人讀後感7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眼中的書;“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劉向眼中的'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杜甫眼中的書。而我眼中的書是一艘航艦,帶我承風遠行;書是一片海洋,帶我在海洋中遨遊;書還是一位老師,教我許多知識。

親身所見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麼一位捏麪人的“奇人”,他頭戴已經有些褪了色的棒球帽,身穿深色衣褲,外面批了件棕色馬甲,臉上的皮膚經過風吹日曬顯得黑黑的,額頭上滿是皺紋,頭髮亂蓬蓬的,鬍子也有些微微發白。

師傅的手裏還提着一個破舊的工具箱。打開箱子,裏面的工具很簡單:幾種不同顏色的麪糰,幾十根竹籤,還有一把刻刀,擺放得很整齊。師傅總將小箱子放在桌子上,穩穩地坐下來,便開始捏麪人了。只見他麻利地從工具箱裏拿了根竹籤和一小撮藍色麪糰,熟練地搓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圓球便出來了。他將這圓球插在竹籤上,又拿出一小撮白色麪糰,搓成個更小、更精細的圓球,大約一粒黃豆大小,將它安在剛纔的大圓球上。“師傅,是機器貓嗎?”我問道。師傅呵呵一笑:“是的,被你看出來了!”接着,他又拿出橘紅色麪糰配合黃色的麪糰捏成了機器貓的鼻子和嘴,還有脖子下系的黃色小鈴鐺,最後又用藍色麪糰捏成了機器貓的身子,用玫紅色麪糰和綠色麪糰捏了一朵花插在機器貓下面。我心想:師傅可真厲害,捏什麼像什麼,活靈活現,真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呀!想着想着,我不禁朝他的手看去,只見那雙靈巧的手上佈滿了厚厚的老繭,瘦的連青筋都清晰可見,粗糙的皮膚上遍佈着深淺不一的劃痕。

沒過xx年了吧!”“那你算個捏麪人的‘奇人’了吧!”我感嘆道。“不敢當,不敢當!”師傅謙虛的說。

親身經歷

回想過去,我覺得自己也是一位“奇人”,因爲我學舞蹈已經有十年了。依稀記得第一次去跳舞的我,以爲跳舞會很有意思,很好玩,可誰知,跳舞竟然要壓腿、劈叉……慢慢地,我越來越不喜歡跳舞了,覺得跳舞很痛苦,還有一種想逃課的想法!媽媽見我對舞蹈失去了當初的熱愛,意味深長地說:“軒軒,媽媽讓你學舞並不希望你收穫多少技巧,而是希望你能通過舞蹈收穫堅持和自信!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堅持下去,我相信你可以做到。”聽了媽媽的話後,我不禁有了新的信心,讓我從放棄中站了起來。後來,只要在舞蹈中遇到了挫折,我都能咬着牙堅持下去。十年似離弦之箭,飛速消逝,期間,我參加了許多演出和比賽,不僅收穫了無數的掌聲,更獲得了自信和毅力。很快,我便十級畢業了,我感受到了堅持和信念帶給我的喜悅!

奇人不一定要技術很好的人才能當,有時普通的人也能做出非凡的事。

俗世奇人讀後感8

初看這本書,題目就很吸引我,俗對雅,題目中的俗,意思是平庸、庸俗;奇的意思是奇特的、奇妙的、與衆不同的,這樣的對比會有怎麼樣的故事呢?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俗和雅對應得更有深意,只有在平庸的世界裏,才能突顯出這些人的奇特,奇妙,與衆不同。

書中講述了十幾位俗世奇人的故事,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道理和良好的品質。在書中,我發現了幾句貨真價實的、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話:“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有什麼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兒,靠邊兒待着。”

從中我想到了我們現在這個班級,班級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班裏每個人都應有自己在班裏立足的特長,有的同學學習好,是學霸;有同學體育好,是運動健將;有同學嘴巴利索,是當說客的料……而我有什麼在班裏立足的點?我有什麼特長?我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值得去深思熟慮的問題。

以前,我在足球隊,足球算我一項特長,但是五年級我退出了。我開始很沮喪,不過我很快被機器人社團老師招入機器人社團,並通過選拔,參加了幾次比賽。鮑勃?馬利有一句名言“一扇門關閉了,另一扇門總會隨之打開”,如同《神鞭》的主角傻二,清朝滅亡剪頭髮把他的“神鞭”那一扇門關閉了,卻爲他打開了使用洋槍北伐的門。我可以學習傻二的知變通和不張揚,踏踏實實的在機器人社團努力,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

英語也是我的一項特長,可是考試成績總不能讓我滿意,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我雖然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幕後黑手——馬馬虎虎,可是我總擺脫不了它。我要學華大夫記牙,蘇七塊治骨病——做事幹淨利落有質量,纔會受人尊敬。以我的英語基礎,如果再認真踏實,我一定會脫穎而出的。

努力是每個人應做的,刻磚的遠不止刻磚劉一人,可爲什他最出名?因爲他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做到精益求精可不容易,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人生三境界,努力鑽研最後才能成爲大師。

我要成爲什麼樣的人?現在我還沒有明確的志向,但是我現在清楚的知道,無論什麼志向,想要成功,dou要踏實努力,精益求精。

俗世奇人讀後感9

天津衛碼頭生活着一羣平凡樸素、性格迥異的百姓。他們生活在市井民間,過着平淡簡樸的生活,卻有着一段段奇人妙事流傳給後人品味。能讓死鳥復活的賀道臺;力大無窮的張大力;嗜辣如命的楊巴;蘇七塊、泥人張、刷子李。這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就是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俗世奇人》。馮先生用詼諧幽默的文字向我講述着清末天津衛碼頭生活着的那些神奇的人們。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會忍不住浮想聯翩:想象着我正穿梭於清末天津衛碼頭的市井小巷,彷彿泥人張、蘇七塊、刷子李他們我轉頭就能見到。

馮先生說“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刷子李”刷得一手好牆,他“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他還有個怪癖,刷牆的時候喜歡穿黑衣,穿黑衣可不是爲了耐髒,他拿刷完牆後“黑衣上不染一點白”來檢驗自己的工作。正骨高手“蘇七塊”,那可真是藝高人膽大。他“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那個年代在接斷骨的時候,病人竟然感覺不到疼痛,那蘇大夫手上的速度得有多快啊!每每馮先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我講述這些匪夷所思的人和事的時候,我就只剩下嘖嘖稱奇地感嘆了!

馮先生在《俗世奇人》裏塑造的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完整傳神。在《蘇七塊》這則故事中,牙醫華大夫是蘇大夫的鄰居,他善良可親,願意爲三輪車師傅墊付七塊銀元的醫藥費。在《認牙》裏華大夫則是個醫術高超,是牙科領域裏無人企及的專業高手。正是馮先生傳神地描述,讓華大夫這個人物躍然紙上。我讚歎着華大夫高超的醫術,更敬佩的是華大夫的善良。

一遍遍閱讀着《俗世奇人》,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就越來越深。刷子李、泥人張這些手藝人們讓我深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堪稱驚世駭俗的手藝人,他們在自己的行當中,必定付出了千辛萬苦才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尊敬。手藝人的故事都是勵志的,充滿希望的。而讀過《酒婆》、《馮五爺》這些耐人尋味的故事後,留給我的是深深地思索。也許現在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可隨着我的慢慢成長,我會對其中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刻。

一本好書值得反覆翻閱,《俗世奇人》它是我的枕邊書,每當想起,我可以隨手拿來細細品味。

俗世奇人讀後感10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在上海有許許多多的牛人,俗世奇人讀後感700字。他們文武雙全、身懷絕技,在上海是出了名的“能人”,或許在世界也很出名呢。

這本書是按照記敘文的格式來寫的,所以沒有主人公。但這本書寫了十八個人的十八般武技,那十八個人的武技都不同。他們有的用武技來教訓壞人;有的用武技來逞能自己;有的還用武技來賺錢……總之,他們的“活技術”不得不讓人當頭叫好。

在十八個人當中,我最喜歡泥人張這個人。泥人張這個外號,是當地人稱讚他捏泥人技術高超而起的。而泥人張的真名就叫做張明山。但在手藝道上的人,他排第一,沒有第二。第三是有的,但差他十萬八千里呢,讀後感《俗世奇人讀後感700字》。其實泥人張背後也有一個搞笑的故事。有一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當地的名館)裏喝酒,看見有三個人大大咧咧地走進來,說要老闆來,要酒喝。原來這三位都是貴客,其中一位是海張五。而且海張五也是當地出了名的人,於是他們三個就坐在一張大圓桌上吃喝起來。不到一會兒,貴客海張五就開始在罵泥人張。說泥人張他捏泥人往袖子裏捏,往褲襠裏捏……泥人張把這些話聽得清清楚楚,可是他還是在很淡定地喝酒。不一會兒,泥人張一手拿着酒喝,一手在捏着泥人,並且都不看着泥人。結果他捏出來的泥人是海張五的頭,捏得有形有象,簡直就像真的一樣,就付了錢,馬上走了。在酒館裏的人湊近來一看,紛紛叫好,叫贊。而海張五過去一看,臉都變了。就說這破手藝,還想賺錢,就氣哼哼地走了。可故事還沒那麼快就完。

第二天,泥人張就把很多海張五的泥人拿去攤子買,有頭有身,足有一兩百個,排了一排又一排。讓過去的路人見了就笑,還請別的熟人,一起來樂。過了三天,海張五不得不花大價錢把所有的泥人張的泥人和泥模全給買了。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在背後亂說別人的壞話,不然會得到相應的報應的。

人都有他的特長、熟練的技巧。不是說你的職位很高,很富有,就在那裏亂侮辱別人的特長、技巧。而別人有可能用他的技巧來“報答”你呢。或許別人的技術特長特別好,你比不過他,就在那裏胡說八道,虛張聲勢,想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很牛。

這十八個人,除了泥人張,其它十七個人的武技我都沒說出來。如果全部說出來的話,準讓你們嚇得跌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