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火與劍》有感範文1400字

本文已影響 3.15W人 

“1905年,波蘭首都華沙的黃色小洋房裏,作家顯克維奇先生正呆呆坐在窗邊的寫字檯旁,邊輕輕撫摸着他的作品,邊懷着無限複雜的心情望着窗外如藍色絲帶般穿城而過的維斯瓦河。

讀《火與劍》有感範文1400字

就在幾天前,瑞典皇家文學院宣佈了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顯克維奇的作品《你往何處去》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讚譽,得到了這項文學界的最高獎項。消息一經傳出,這個波蘭作家的名字立刻就傳遍了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

然而,面對這些,他的臉上卻沒有任何因爲喜悅而產生的波瀾,因爲在淡淡的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出的卻是波蘭人民亡國的苦痛,以及沙俄帝國主義鐵蹄對祖國大地無情的踐踏。”

合上書本,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它並不源自於書本,而來自於這本書的作者。的確,正如美國作家艾德勒所說,“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我從這本書裏看到了一個偉大作家如烈火般炙熱的愛國之情——而這也正是作者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愛國”二字始終貫穿了《火與劍》的中心,同時也貫穿了作者的其他作品,這種愛國情感不是平淡的,而是熾熱激揚的。從書中來看,正是這樣的情感,才使得一萬五千名波蘭王軍在面對哥薩克五十萬大軍的圍困時,能夠誓死反抗外敵,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退縮一步。

也正是由於波蘭人這樣的情感,才誕生出了“要把心臟帶回祖國”的波蘭愛國音樂家肖邦,誕生出了即便亡國也依舊堅守國界的老樵夫涅裏克。

波蘭人愛國的精神令蘇聯紅軍脫帽致敬,令昔日的侵略者瑞典人爲之讚歎,令我國著名作家魯迅肅然起敬。他們始終高唱着國歌《波蘭永不滅亡》,用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讓我看到了一個巨人的影子。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華民族。

愛國,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流傳着許許多多的偉大愛國事蹟:從英勇抗倭的戚繼光,到爲國捐軀的鄧世昌;從三元里抗英鬥爭,再到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無數英雄烈士爲了祖國的未來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詩篇。

那麼,愛國就應當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所具備的品質。

可就在高速發展的今天,祖國變得越來越強盛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愛國的優良傳統。我們不應該因爲今天優越的物質生活而忘記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核心,正如法國皇帝拿破崙所說“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有了這樣一種精神的推動,才使得我們的祖國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

而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也作爲了其中的重要內容,可見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我們的這種精神品質。

這樣一想,當我細細回味這本書時,也就能理解魯迅先生爲何推崇顯克維奇的作品了。《火與劍》所表達的不正是當時麻木的國人所需要喚醒的品質麼?顯克維奇和魯迅先生一樣始終以筆桿當做槍桿,孜孜不倦的戰鬥着,我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了巨人的影子。

愛國?還真是個奇怪的話題,既簡單卻又複雜。

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所應具備的品質。因爲愛國是一種力量,就如在國慶閱兵時的報道上說的,經歷了無數磨難的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愛國精神,蘊育着無窮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才支撐着我們越走越遠。

但是愛國與賣國也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試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像書中的多米尼克公爵一般在祖國危難之時猶如鑽地鼠似的畏畏縮縮,毫無愛國之心,那麼這個國家必然無法立足於世界,等待着他們的只能是滅亡。

思緒回到現實,我輕輕撫摸着這本書的書脊,封面上“火與劍”這三個大字猶如升騰而起的火焰一般浮現在我眼前。想起最近新聞上的南海爭端問題,我們的祖國也正經受着重重考驗,這時候我們不是更應該關心國家的命運,就像顧炎武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將國家的發展作爲自己的責任嗎?

合上這本厚重的書,我依舊還是久久不能平靜,腦海裏又浮現出了巨人的影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