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昆蟲記》1100字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看了《昆蟲記》後,我完全被這本書給迷住了,原來昆蟲世界裏有這麼多的奧祕!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昆蟲記》1100字讀後感,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昆蟲記》1100字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1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有了很深的認識。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繁殖、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大笑……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蟲記》。

接着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環境保護,不環境污染,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爲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2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小小的昆蟲竟有如此多不爲人知的祕密。《昆蟲記》給了我真實的昆蟲世界,《昆蟲記》給了我美麗的昆蟲物語,《昆蟲記》給了我細膩的昆蟲寫照《昆蟲記》帶着我遨遊了昆蟲的海洋。

這裏有吝嗇的楊柳天牛,這裏有音樂家蟬和蟋蟀,這裏有新陳代謝的工作者蠅,這裏有勝過鼴鼠的揹負專家蜣螂。

法布爾以不同的目光看待這個昆蟲的世界,他將這看成擁有文明、文化的小人國;法布爾用現實反駁了拉封丹的觀點;法布爾用盡畢生的精力告訴了我們昆蟲的文明;法布爾能通過小昆蟲發現人類不能及的能力;法布爾經實踐告訴我們昆蟲的智慧。

他帶着我走進昆蟲的世界,遨遊昆蟲的海洋:

小小的昆蟲世界折射出了人類的社會。看吶!寄生蟲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個機會犧牲別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這是一種叫金蜂的傢伙,他外表美麗,你怎麼也不會把他與一個窮兇極惡的大壞蛋聯想到一起。金蜂會將卵產在另一種蜂的繭子裏,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蟲,繭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頓大餐。這些從繭子裏出來的便是沾滿無辜者鮮血的金蜂了。這些不就像我們人類世界裏的爭鬥嗎?就像強盜搶奪勤勞善良的人們積蓄已久的財產一樣,這些懶惰無能的昆蟲會把別人的財產佔爲己有。不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結果便也不一樣了——把金蜂寄生看爲一種打獵,便與其它的動物相同了。金蜂將別的蜂類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其它蜂類將甲蟲、毛毛蟲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人類將牛、羊、豬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所以說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結果往往會不一樣:從蜜蜂的角度看,金蜂是寄生蟲;從金蜂的角度看,他們只是爲了自己的後代而打獵。

昆蟲的國度裏也有秩序,也有固執。這是一種生活在松樹上的松毛蟲,它們有個綽號“列隊蟲”,從這個綽號就能感受到它們的秩序了。松毛蟲身上有着比山羊還強烈的山羊效應。它們不管第一隻走到哪裏,後面的也都會無條件的跟從。松毛蟲排着整齊的隊伍,中間不留一點縫隙,爲首的那一隻,無論它是打轉還是歪歪斜斜,後面的都會照着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如果隊伍不小心散亂了,當隊伍重新排好時,“領袖”就有可能會變,爲首的那隻就會立刻擺出領袖的樣子,帶領着隊伍前進。松毛蟲,這是一種多麼有秩序的昆蟲啊!領袖有帶頭作用,隊員也有強烈的團隊意識,這是人類不能做到的。不過這種昆蟲太死板,太固執了。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他將松毛蟲引上了花盆的盆沿,並斷了它們回去的路。那是一個封閉的圓,松毛蟲沿着這個圓一圈一圈的一直走下去,但這是徒勞的,怎麼可能走出去呢?實驗的第六天,有一隻松毛蟲嘗試順着花盆往下溜,溜到一半時,它又上去了。實驗八天後,它們終於開闢了新的道路。這就是他們的固執與堅持。能堅持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太過固執,我們要學習松毛蟲的堅持,但不能學習他們的固執,我們要勇於創新。能勇於創新,這就是我們人類與昆蟲不同的原因。

法布爾它不僅敢於創新,他還敢於質疑,並能用實踐證明他的觀點。拉封丹的蟻和蟬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爾發現的卻截然不同。蟬潛伏在地下四年,只爲出土放聲歌唱一夏,便完結了它的生命,冬天不會有蟬的出現。其次,法布爾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觀察反駁了這個觀點。蟬在夏季放聲歌唱,同時也用自己胸前的一個小吸管刺穿樹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乾舌燥時喝個夠。這時蟻也會口渴,便厚着臉皮來搶劫,最後蟬不得不放棄自己做的小井,另尋別處了。這個事實不正與寓言相反嗎?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都有質疑的權力。“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一切事物,只有實踐過後我們纔有權力去肯定它。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法布爾用行動讓我更深的理解了這句話。赤條蜂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爲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高級動物,人類這樣自稱,人人平等,人類這樣提倡;那麼人類爲什麼要將自己與其它動物區別開呢?我們與其它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有什麼不同?動物或許還有勝過人類的地方呢。看那擁有纖細的腰肢,玲瓏的身材,嬌小的赤條蜂。誰能想象他捕食的樣子呢?赤條蜂的食物是毛毛蟲,他捕食的時候,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它用自己的刺在毛毛蟲的每一節上刺一下,它知道刺在哪一個神經中樞上能使毛毛蟲麻醉但不致死。這小小的赤條蜂竟然懂得如此精湛的技術,我們人類難道不應該自愧不如嗎?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好處與壞處:蠅雖然有很多細菌,但他卻是高級淨化器,這些動物的好處與壞處不就類似於人類的優點與缺點嗎?所以我們不僅要人人平等,還要物物平等,因爲我們共處同一片藍天,共享同一縷陽光,我們與其它動物有什麼不同呢?

隨着《昆蟲記》,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隨着《昆蟲記》,我遨遊了昆蟲的海洋;隨着《昆蟲記》,我明白了世間的道理。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我便是“讀昆蟲記,曉世間理”。《昆蟲記》教會了我不要懶惰,教會了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教會了我要敢於質疑與實踐,教會了我不能自以爲是。

昆蟲小小的世界,社會大大的道理。

  《昆蟲記》讀後感3

在我過十歲生日那天,媽媽送了我一本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的作品——《昆蟲記》。“孩子,今年你十歲了,媽媽認爲你這個年齡可以看一些經典中外名著了。多看一些名著,對你學習有幫助。所以我送給你這本《昆蟲記》,希望你能好好讀一讀這本書,也好好讀一讀法布爾這個人。”媽媽微笑着對我說。因爲是媽媽送的禮物,我收下了,可是當時我還小,沒有聽懂媽媽的話。我拿起書,隨手翻一翻,覺得沒有我愛看的內容,便讓它在我的書架上安安靜靜地躺了一年。事後,再也沒有翻過它……

時光如飛箭,轉眼到了五年級,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必讀書目中有《昆蟲記》。我這纔想起書架上好像有這本書,便帶着應付的心理準備翻看一下這本書。

回到家後,寫完作業,我拿起《昆蟲記》看了起來。看着看着,我就入迷了。這本書雖然沒有小說那種優美動人,語句幽默風趣,卻用簡單直白的話語把書上的內容印在你的腦海。纔看了一個故事,我就被裏面的內容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

這本書描寫了主人公法布爾熱愛昆蟲的故事:法布爾天生對各種小昆蟲很着迷。很愛收集各種小昆蟲、小石子、小貝殼等等。可無奈,他的爸爸媽媽不讓法布爾收集那些東西。他們認爲那是垃圾,那是沒用的東西,所以禁止法布爾弄那些東西,讓她好好讀書。可法布爾偏偏不聽。每次都趁外出放鴨和做一些農活的時候偷偷去收集爸爸媽媽口中沒用的東西,每次回來後衣服口袋都鼓鼓囊囊,好幾次爸爸媽媽都當着法布爾的面扔掉那些東西,可法布爾依然不管不顧,揹着大人偷偷玩。有時觀察螞蟻搬家,有時觀察紡織娘唱歌,有時觀察蜜蜂捕食。久而久之,便寫出了曠世名著《昆蟲記》。

從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法布爾是一個執着做事,堅持到底的人。這時,我才體會到了媽媽讓我讀這本書的真正意義。看看法布爾再看看我,真是不能比。他做事從來都不會半途而廢,而我,我就沒有一件事能堅持下來。古箏古箏吧,等把古箏弄回來後我卻沒有練幾次;舞蹈舞蹈呢,練了三四年又放棄了……想到這裏,我也慚愧起來,看看我,再看看人家法布爾,真是覺得很難爲情。媽媽好幾次跟我談起這個問題,我都答應媽媽要堅持,可一做起來就……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愈。所以,我也要向法布爾學習,改掉自身的壞習慣,做一個持之以恆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