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記錄一些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願意根據要求,改變物體的形狀後,觀察其沉浮現象,激發探索慾望。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船的圖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麪粉、紙、小石頭、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動過程:

1、展示各種船的圖片,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將一張傳的圖片遮住,然後一點點展開,請幼兒猜猜這是什麼?

2)教師:老師這有一張圖片,看誰先猜出它是什麼?你見過那些船?。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船在哪裏行駛?爲什麼它會浮在水面上?

2、教幼兒記錄方法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要請你們觀看它們是沉在水裏還是浮在水面上。放一個,教師示範進行記錄。

3、出示各種材料,交代實驗要求。

教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紙、小石頭等;請你們一個個將它們放進水裏,看看它們是浮在水面還是沉入水底。放一個觀察觀察一個,然後做好記錄。

4、請幼兒分組進行實驗,並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5、幼兒分組進行交流實驗結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進行總結。

6、請幼兒把麪粉或油泥變成小船形狀,觀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現象。鼓勵幼兒用多種不同材料製作小船,進行實驗。

活動反思:

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於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門是各種各樣的,瞭解一些特殊的門。

2.體驗多種多樣的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材料與環境創設:

課件《有趣的門》。

設計思路:(前反思)《綱要》中指出: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門"對幼兒來說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於是圍繞中班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中幼兒對門的興趣,我選擇了"門"這項活動內容。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一開始以"開門"遊戲引出,不僅激發了幼兒對門的興趣,還拉近了教師和幼兒的距離。接着在輕鬆的談話中讓幼兒知道生活中的門是各種各樣的,它能給我們帶來安全與方便。同時,以設疑、觀看錄像、出示局部猜測等教學方式呈現,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瞭解了幾種特殊的門。最後以"串門"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親身體驗到了門的打開方式,以及門爲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並引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活動過程:

一、遊戲激趣,引出話題玩"開門"遊戲,教師和幼兒相互熟悉,並引出活動內容。

二、看看說說,瞭解常見的門

1.幼兒說說自己家的門你們傢什麼地方有門?

2.觀看去老師家開門的錄像,比較各種門的不同你剛纔看到了幾扇門?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原來門是各種各樣的,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乾淨、方便、溫暖。

三、觀看課件,瞭解一些特殊的門

1.感應門(1)(出示一扇感應門)看看是哪裏的門?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整個畫面:好德超市)你們走過這種門嗎?門是怎麼打開的?

(3)同樣是玻璃移門,這扇門和老師家廚房的門有什麼不同?

(4)介紹感應門(感應器和門鈴聲)。

小結:感應門真神奇,走到門前自動開。

2.旋轉門(播放旋轉門的錄像)

(1)這是什麼門?你在哪裏走過旋轉門?

(2)它和家裏的門有什麼不一樣?

(3)裝了旋轉門有什麼好處?

小結:旋轉門真有趣,排隊進出不碰撞。

3.伸縮門:

(1)(出示伸縮門的局部)猜猜這是什麼?(出示一個伸縮門)這是什麼門?你在哪裏看見過?

(2)這扇門是怎麼開的?(出示伸縮門的錄像)。

小結:伸縮門本領大,車子進出真方便。

四、"串門"遊戲,體驗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身體來"造門",自由合作造出各種喜歡的門。

2."串門"遊戲,體驗各種門的開啓方式以及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觀察反思簡短的遊戲運用馬上激起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介紹自己家門時,幼兒的家中房間的描述非常正確,如廁所、廚房、臥室,那時有了主題中經驗的積累。

觀察比較老師家的門,小朋友說出有顏色、式樣、、材料、開門方式等的不同。

部分幼兒對感應門的經驗教豐富,那時因爲大多數孩子家的小區附近都有好的超市,因此對門就不陌生。

看到旋轉門,孩子們覺得很有趣好玩,在生活中經驗也比較豐富,試教時,有孩子還生成了進出旋轉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的內容更體現我們生態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教育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生活,爲幼兒的生活服務。

"公司、少年宮、小區門口、、",幼兒說出了教多的經驗,說明中班的孩子已經很會對周圍環境引起關注了。老師還和幾個孩子合作造門,也爲下一環節做了鋪墊。

幼兒在造門時非常的專注,有獨立的也有合作的,所造的門也不侷限,對每種門的特點都能用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師思與得:

1、本活動設計環節清晰、層次遞進。活動中所有的門是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因此幼兒對門的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有了經驗的鋪墊,孩子在活動中也就有了自信,活動中師幼互動也就能很好地表現。

2、活動中對不同的門導入方法雖然都是利用了視頻圖像的手段,但是如何針對各種門的不同特點,教師設計適宜的提問讓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這是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互動追問時、語言迴應時都要注意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係。

2、瞭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3、認識養蜂行業。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西瓜、蘋果、橙子、胡蘿蔔、黃瓜等。

活動過程:

1、將蜂蜜倒入碟子裏,請幼兒嚐嚐味道,然後猜一猜:

——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它是哪裏來的嗎?

3、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種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4、品嚐果汁,並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

——加入蜂蜜後再請幼兒品嚐,並說說又是什麼味道;加蜂蜜前後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活動,使我感到對於一些科學活動,要讓幼兒大膽嘗試,從操作中獲得知識,這樣比只靠教師的傳授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幼兒獲得的知識更直觀,尤其是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我們更要相信幼兒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師選擇的主題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玩中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4

【教材分析】

秋意漸濃,草從裏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羣地在草叢、牆角凝神觀察、討論。活動選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瞭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並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係,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祕密,知道愛護益蟲。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於5-6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7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迷語,激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幼兒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徵的相同與不同。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現結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現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徵的在記錄紙上表徵出來。並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蟋蟀和螳螂都屬於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遊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裏嗎?它們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瞭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蟋蟀生活在土穴裏、草叢裏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裏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裏、草叢裏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

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瞭解相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5

活動目標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物體變長,並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變長的方法;

難點:同樣的材料及方法長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1、魔術棒一根;

2、報紙若干,雪花片、紙條、吸管(大小不一)、橡皮筋、雙面膠、回形針、小夾子、A4紙、扭扭棒若干;

3、繫好大夾子的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2分鐘)

出示可變長的教鞭。

T: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魔術棒,我們來看看它會有什麼變化。

T:變變變,變長了。

T:它是靠伸縮的方法,由短變得越來越長了。

T: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它們也想變得長長的。

二、幼兒自由操作,初步嘗試變長的方法。(6分鐘)

(1)介紹材料

T: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材料?(雪花片、紙條、吸管、橡皮筋、雙面膠、回形針、小夾子、A4紙、扭扭棒)你們能想辦法幫助它們變長嗎?請聽操作規則

(2)規則:

1、請小朋友們到後面的桌子上自由選擇材料,想辦法讓它變得長長的,並將完成的作品夾在架子上。

2、音樂聲結束後將多於材料整理好後輕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操作結束後要給大家分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什麼材料變長的?

T:讓我們行動吧!

(3)分享交流玩具寶寶變長的方法。(5分鐘)

T:小朋友們都好厲害,想辦法讓這麼多材料寶寶都變長了了。誰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你是用什麼方法使什麼材料變長了?(幼兒自由回答,幼兒不會用準確的詞表達出來可以引導幼兒做出動作。引導幼兒完整的講述)

T:這位小朋友用拉的方法使吸管變長了,還有用不同的方法使吸管變長的嗎?給大家分享一下。

T:你用插的方法使吸管變長了。不錯哦,方法不一樣呢。

T:你用扭的方法將扭扭棒的兩端扭在一起使扭扭棒變長了。

T:你用雙面膠把紙條兩端粘在一起,使紙條變長了。

T:用夾的方法使小夾子變長了。

T:用插和拉的方法將吸管和扭扭棒變長了。

小結:

小朋友們用插的方法使雪花片變長;用扭的方法將扭扭棒變長,還用撕的方法將A4紙變長了,用拉的方法將吸管變長了。你們的方法真多,但是它們都是在同伴或其它材料的幫助下變長的,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玩一個挑戰遊戲,有信心完成任務嗎?

三、幼兒再次實驗,不借助材料使物體變長的方法。(7分鐘)

(1)嘗試探索不借助材料變長。

T:老師這裏有很多過期的廢舊報紙,它也想變得長長的,你們有辦法讓它在沒有任何材料的幫助下變長嗎?

T:你覺得用撕的辦法可以使它變長,那你來試一試?

T:我們和原來的報紙比一比,他的方法有沒有使報紙變長呢?怎麼撕才能使報紙變長呢?撕開的這一條如果不斷掉,會不會更長呢?

T:哦,不撕斷可以讓報紙變長。你的方法太好了。那它還能變得更長嗎?你們再去試一試,看誰的方法最好,讓報紙變得最長?請聽操作規則

規則: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張報紙在桌面上進行操作,作品完成後將作品夾在架子上。

2、音樂聲停止後整理好桌面和地面,悄悄的回到自己座位上。

3、操作結束後,給大家分享,你是用什麼方法使報紙變得長長的?

(2)再次分享,教師總結。(5分鐘)

T:哇,看看你們的作品,像好多長長的……小蛇一樣,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將報紙變長的呢?

S:撕的方法。

T:咦!孩子們!爲什麼你們使用的方法都是一樣,但撕出來的長度卻不一樣呢?

S:橫着撕的,豎着撕的,撕斷了。沿着報紙的邊一圈一圈的撕,長邊和短邊一起撕,不斷掉。

小結:原來同樣是撕的方法,如果長的一條邊和短的一條邊一起撕,不斷掉,會越撕越長,或者沿着報紙的四條邊一圈一圈的往裏撕,也會越撕越長。撕的方法不一樣會影響紙條的長度,那還可以怎麼撕會讓它變得更長呢?小朋友下來可以繼續去探索,把好的方法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四、活動延伸。

T:小朋友們,剛纔撕了這麼多紙條,我們把它收起來,想想可以做什麼呢?哦,揉在一起像什麼?紙球。我們還可以去玩紙球呢?那請小朋友們來搭火車,我們玩紙球去。火車變長了嗎?怎樣可以變長?一個接一個,長長的火車搭好,出發了,我們的紙球怎麼變長?也可以一個接一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在第二次探索中,老師在幼兒分享時忽略了個別幼兒一種材料多種方法的分享,如:運用到的撕、粘、扭完成的變長,使其幼兒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拓展。在二次實驗時老師的關鍵性提問中沒有層次性,對於幼兒也就沒有引導性。延伸活動環節沒有讓幼兒將撕出的紙條,收集動手製作成紙球,而是由老師在說,在示範做,也沒達到廢物再利用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詩畫形式使幼兒瞭解春、夏、秋、冬的明顯特徵。

2、培養幼兒詩畫教學的興趣,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內容。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錄音機、配樂兒歌一首《四季歌》、筆、繪畫用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幼兒完整欣賞配樂兒歌一遍。

2、請幼兒說說兒歌中講到了什麼?

二、畫兒歌

根據幼兒的講述教師畫兒歌

1、春

迎春花、柳樹、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紅的太陽、枝繁葉茂的大樹、荷花等。

3、秋

美麗的菊花、飄落的樹葉、黃色的小草。

4、冬

臘梅花、雪花飄、雪人等。

三、看畫學兒歌

1、春

師:春天來、春天來,什麼花兒開?

幼:春天來、春天來,迎春花兒開。

師:紅花開、黃花開,誰和誰都飛來?

幼:紅花開、黃花開,蜜蜂、蝴蝶都飛來。

2、夏

師:夏天到、夏天到,什麼東西當頭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紅的太陽當頭照。

師:誰枝繁葉茂,誰朝着太陽笑?

幼:大樹枝繁葉茂,荷花朝着太陽笑。

3、秋

師: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什麼畫開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菊花畫開放了。

師:什麼吹、什麼飄,誰換上了黃衣袍?

幼:秋風吹、樹葉飄,小草換上了黃衣袍。

4、冬

師:冬天到、冬天到,什麼花兒開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臘梅花兒開放。

師:什麼吹、什麼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幼:北風吹、雪花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四、編動作念兒歌

根據兒歌內容,編上簡單的動作,完整的念兒歌。

課後反思:

以前在兒歌教學中,大多是教師說一句,小朋友學一句,通過多次反覆,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雖然會說了,但完全靠機械記憶,缺乏主動性。現在我覺得運用畫兒歌的形式,圖文並茂,直觀形象,趣味性強,詩畫對應,看畫學詩針對性強,孩子們在欣賞圖畫的同時,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通過教學活動,我覺得在幼兒學會說兒歌,還可以啓發幼兒畫兒歌,通過說、畫使幼兒理解並掌握兒歌的內容,編排簡單的動作,通過說、畫、表演等系列活動,圓滿的達到認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爲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爲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啓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爲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溫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溫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說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9)中班教案《四季》

活動目標:

1、瞭解四季裏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四季,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一課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瞭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麼花?爲什麼?"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學用書,並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裏或幼兒園裏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瞭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徵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遊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遊戲,教師巡迴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並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徵。

3、製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徵。

將畫好的四季特徵按順序裝訂在一起製作成四季冊,並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兩面鏡子重複反射成像的現象,知道兩面鏡子的夾角大小會影響成像的多少。

2、初步學會看實驗步驟圖以及學會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實驗步驟圖、人手一個單面鏡、雙面鏡、小人、記錄表、筆

經驗準備:認識什麼是單面鏡,什麼是雙面鏡以及夾角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師出示單面鏡引入,提問鏡子的用途"這是什麼?老師爲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面鏡子,請小朋友說說看,我們可以用這面鏡子來做什麼呢?"

2、請幼兒嘗試用鏡子照一照,並進行交流"等會要請小朋友輕輕地拿起鏡子照一照,看看你會在鏡子裏看到什麼?然後請你把看到的和你旁邊的朋友說一說。"

二、出示雙面鏡,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1、請幼兒思考擺雙面鏡子的方法

2、啓發幼兒找夾角,並告訴幼兒今天要用怎樣的夾角來做遊戲

3、出示小人,引導幼兒瞭解操作的方法,並請幼兒猜想操作的結果,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請小朋友猜猜看,把小人放在這,我們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什麼?"

4、幼兒探索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小結“你發現了什麼?”“剛纔小朋友發現了在鏡子裏可以看到3個或者4個或者很多個的小人,甚至有些小朋友還發現鏡子裏的小人會隨着夾角變小而變得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真的嗎?我們一起用一個有趣的實驗來驗證一下。”

三、師幼實驗驗證

1、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以及如何操作和記錄

2、出示實驗步驟圖,告訴幼兒實驗的步驟

(1)先把雙面鏡擺放在夾角上

(2)再把小人放在指定的方框裏

(3)用嘴巴數一數鏡子裏有幾個小人

(4)最後用筆把你發現的祕密記錄下來,在下面的數字做個記號

3、提要求:

(1)做記錄的時候要做一個記一個

(2)雙面鏡要擺放在夾角上

(3)可以多試幾次,看看每次記錄是不是一樣的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請幼兒與同伴比較實驗的結果

6、教師利用投影儀,操作實驗,驗證結果"小朋友在鏡子裏看到幾個小人?"

四、教師總結

自然結束活動“在我們的記錄表裏,你發現了什麼?”“原來大的夾角在鏡子裏看到的小人數量就比較少,而小的夾角在鏡子裏看到的小人數量就比較多。”

活動反思:

幼兒玩兩面單面鏡組裝好的鏡子,發現兩面鏡子夾角大小與物體成像數量的多少的有關係。幼兒先自己探索鏡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兒發現鏡子能照到後面的東西;有的幼兒發現鏡子平放照時,臉被分成了兩半;有的幼兒發現鏡子折起來照時,能看見很多個自己。

發現鏡子中能看到很多個自己的幼兒將這種玩的方法與幼兒們分享。並進行第二次探索,讓幼兒們數數鏡子中有多少個自己,有的幼兒照到4個自己;有的幼兒照到了6個自己。想一想:爲什麼鏡子裏的自己會變呢?讓幼兒通過思考想到在照鏡子時,手在不停地動,鏡子也在不停地動,鏡子中間的角也在動,從而使得鏡子中的自己會有變化。同時告訴幼兒由兩條邊組成的角叫做夾角,並讓幼兒猜一猜夾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還是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後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實驗證明: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夾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剛開始有5、6個幼兒發現鏡子折起來玩的方法,而後一些幼兒看見好玩後,一些幼兒開始學習他們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後,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發現,鏡子合的越攏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測的環節大部分幼兒猜的是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實驗環節,我教幼兒如何記錄時先在橡皮泥上打開,數數鏡子中有幾個自己;然後再橡皮泥上壓一壓,壓出夾角的印子,最後在橡皮泥的下面寫上看到幾個自己的數字。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幼兒數了數後,在壓得過程中鏡子會移動。應該對實驗操作的順序步驟做出調整。先在橡皮泥上打開鏡子,將鏡子壓在橡皮泥上,而後數一數鏡子中自己的數量,並記錄,最後再拿走鏡子。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兒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都在一個維度,對於大班的幼兒簡單了些。可以剛開始增加探索遊戲的難度,用兩面沒有組裝好的鏡子,讓幼兒想一想可以怎麼玩。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8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爲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瞭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於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瞭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遊戲,並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爲,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髮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9

【活動背景】

雞蛋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雖然他們每天都要接觸到,但對於外表相似的生蛋熟蛋,如何來區分它們卻沒有經驗,確切地說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因此有必要讓孩子進行一次生熟雞蛋的探究活動,爲他們以後的生活提供方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活動,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嘗試、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建構正確的科學經驗。針對這一現象《生蛋熟蛋》這一中班科學探索活動就誕生了。活動中我結合自己的個人子課題《師幼互動中問題的提出》,注重體現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動關係,以問題爲橋樑,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己尋找答案,將傳輸知識的過程變爲師幼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整個活動,由開始環節的導入問題“你覺得誰轉得快?誰轉的慢”——認識生蛋與熟蛋,利用旋轉區分生蛋與熟蛋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如:“爲什麼有的蛋寶寶轉的快,有的蛋寶寶轉的慢呢?“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利用鹽水區分生熟蛋過程中的針對性提問:“猜一猜,生蛋放在鹽水裏會怎樣?”“熟蛋放在水裏又會怎麼樣”以及“誰發現了用鹽水區分生蛋與熟蛋的祕密了?”——結束部分的延伸提問: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區分熟蛋和生蛋嗎?層層深入。對生蛋熟蛋的提問是探索和發現的鑰匙,這些問題不斷提示着孩子探究的線索,教師的每一次問題的拋出,孩子都會積極的觀察、操作、探究,同時,教師又將孩子的發現利用記錄的方法反饋給幼兒,在這種師生積極互動的氛圍中孩子的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活動目標】

能夠運用一些方法區分生蛋與熟蛋,樂意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盤子,盤裏放着一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紅蘋果標記、抹布若干

2、籃子四個,在兩個籃子上貼紅蘋果標記,裝好鹽水的透明塑料桶、一次性杯子、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的盤子裏有什麼呀?有幾個蛋寶寶?

(評析: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讓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蛋寶寶上了,同時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認識生蛋與熟蛋,能利用旋轉區分生蛋與熟蛋。

(1)這倆個蛋寶寶他們特別喜歡玩轉圈圈遊戲,你覺得他們誰會轉得快,誰會轉的慢呢?(幼兒猜測)現在就請小朋友幫他們轉一轉,你一邊轉一邊可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哦,然後在轉的快的蛋寶寶上貼個紅蘋果。轉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引導幼兒大膽的轉動兩個蛋寶寶,然後在轉得快的蛋上貼個紅蘋果。教師適當的介入,指導。

(3)提問:誰來說說你的轉圈遊戲結果?爲什麼有的蛋寶寶轉的快,有的蛋寶寶轉的慢呢?

(4)剛纔小朋友說了那麼多,那到底爲什麼呢,,我們把蛋寶寶剝開來就知道了。剝蛋你們會嗎?怎麼剝呀?我們把轉得快的雞蛋剝好了放在貼有紅蘋果的杯子裏,轉的慢的蛋寶寶放在盤子裏。殼剝在盤子裏。

(5)剝開來之後你發現了什麼?轉的快的蛋寶寶是什麼蛋?轉的慢的又是什麼蛋呢?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把熟蛋掰開,然後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幼兒討論)

(6)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生蛋的蛋黃和蛋清是流動的,所以轉得慢些,熟蛋的蛋黃和蛋白是凝固在一起的,所以轉得快些。教師邊小結邊在記錄表上記錄畫標記,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區分生蛋和熟蛋了。

(評析:利用轉圈圈的遊戲情景,充分調動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幼兒在猜猜、試試的步驟中經歷探究的過程,發現轉的快慢的結果,驗證快慢的原因,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此過程中凸顯了師幼互動的成效。)

3、引導運用鹽水分辨熟蛋生蛋。

(1)除了用轉圈的方法,老師這裏還有有一個辦法可以分辨生蛋和熟蛋。看,這是什麼?(鹽水)這是放了鹽的鹽水,這是熟蛋,這是生蛋。請你猜一猜,生蛋放在鹽水裏會怎樣?熟蛋放在水裏又會怎麼樣(幼兒自由猜測)

(2)說了那麼多,接下來就請小朋友選一個生蛋或者熟蛋放在鹽水裏,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幼兒操作,觀察生蛋與熟蛋在鹽水裏的結果)

(3)誰發現了用鹽水區分生蛋與熟蛋的祕密了?(幼兒交流觀察結果)

(4)教師小結:熟雞蛋放在鹽水裏會浮起來,生雞蛋會沉下去。(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評析:再一次給予幼兒探究發現的機會,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與同伴一起合作,幼幼互動,生動有趣,使孩子真正的做活動的主人,最終他們用過自己的操作、觀察和講述,掌握了用鹽水區分生熟蛋的方法)

4、延伸活動

除了用轉圈和放在鹽水裏的兩種方法區分生蛋熟蛋,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區分熟蛋和生蛋嗎?(搖一搖;聽一聽,用手電筒照一照等)。你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有什麼好的方法,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

(評析:激發幼兒持續探究的慾望,將幼兒的探究不斷的引向深入。)

【活動反思】

《生蛋熟蛋》這個科學活動來源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活動中注重體現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即教師注重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己尋找答案,體現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將傳輸知識的過程變爲師幼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

在一個一個的問題情景中,我放手讓孩子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轉一轉、敲一敲、剝一剝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會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因此在小結區分生蛋熟蛋時,師幼共同小結,採用了記錄的方法,用形象的標記記錄展現了生熟蛋旋轉的快慢,生熟蛋在鹽水中的沉與浮,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小花蛇、燕子動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現,知道動物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重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祕。

難點:能運用新學的知識判斷天氣變化。

活動準備:

1、《動物氣象臺》的PPT課件。

2、《動物氣象臺》情境圖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蟬、小猴、喜鵲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孩子們,今天天氣怎樣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氣怎麼樣?我們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呢?明天還沒有到來?小朋友想一想怎麼提前知道天氣呢?引導孩子說出看天氣預報(聽廣播等)。

2、出示雲圖,講解天氣預報原理。

氣象專家通過衛星觀測雲象,利用專業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由計算機處理製成雲圖。專家通過分析雲圖,預如天氣狀況,再由氣象員告訴大家,我們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氣情況。

3、講故事《動物氣象臺》,使幼兒瞭解動物會預報天氣。

人有氣象員,動物也有氣象員。它們是誰呢?它們是怎麼預報天氣的呢?請小朋友認真聽故事《動物氣象臺》。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動物在不同的天氣,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動物能夠早早的給我們預報天氣。

4、拓展幼兒經驗,開闊幼兒的視野。

教師講解各種動物預報天氣的本領,探索動物能預報天氣的小祕密。通過今天的故事,咱們要向小猴子學習,做個有心人。夏天是個多雨的季節,小朋友們多觀察小動物們的表現,看有沒有新發現。

5、遊戲"我是小小氣象預報員"。

遊戲玩法:教師戴烏雲頭飾,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選擇頭飾扮演小動物並用肢體語言預報天氣。

遊戲規則:認清動物頭飾,表演時要注意安全;聽清老師的要求,快速用正確的方式預報天氣。(引導、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演小動物預報天氣的方法)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查找資料,瞭解還有哪些動物會預報天氣,並和大家交流。

教學反思:

該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出色。原本我以爲對於故事中的諺語孩子們很難理解,記住也不會很容易,沒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課件幼兒就會說了,並且說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個環節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時,孩子們發言都積極踊躍,說出了很多老師都不瞭解的動物預報天氣的方法。看到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我激動地忍不住去擁抱他們。

小百科:氣象臺,是指在某些國家、從事精確和詳細的氣象觀測,並有特殊科學設備從事大氣現象研究的機構。氣象臺負責天氣分析、預報,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的氣象機構,其中,大多數還承擔一種或幾種氣象觀(探)測任務。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1

設計思路:

隨着主題“春夏和秋冬”的深入開展,孩子們知道了四季輪換的順序,也初步瞭解了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感受。通過不斷地積累,班級中的孩子漸漸能自己區分哪些是好朋友顏色(相似色),在繪畫中嘗試自己擇色運用。但是在炫彩棒的使用技巧上有所欠缺,如:顏色不能很好的過渡、銜接,使兩種顏色融合起來,比較生硬。另外,在接觸了兩種顏色的接色後,部分孩子提出了選擇三種相似色的要求,因此,根據主題和孩子的經驗,設計了這個美術活動。

本次活動分爲四個環節:第一環節中通過四張色彩強烈的範例引發幼兒的討論,再現生活經驗,體會四季不同的特徵,感受不同季節色彩漸變的美;提供的色卡幫助幼兒分辨兩、三種相似色。第二環節中在示範時運用兒童化語言幫助幼兒更容易理解掌握顏色的自然過渡,感知接色的方法。第三環節:在四季音樂的陪伴下,幼兒進行有目的的創作,想象表現畫面的色彩。最後環節在欣賞比較中學習同伴的優點,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色彩漸變的美。整個活動以一條小路貫穿,帶領幼兒走入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中,帶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感受。

活動目標:

1、運用相似色接色的方法使顏色自然過渡。

2、嘗試表現季節的色彩效果,感受色彩漸變的美。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四季範例、畫好路的紙、不同路的小樣、色卡、炫彩棒、鉛畫紙、四季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談論——瞭解四季的不同色彩特徵和其對應的相似色

1、由一條小路引出,你們看到過什麼樣的路?出示不同的路。

2、到不同季節的小路上去散步,出示四個季節的範例,討論:他們分別是什麼季節的小路?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顏色?

3、找一找這些顏色是怎麼排隊的?並出示相應的色卡。

4、小結:四季的色彩都是不同的,春天是綠色;夏天是紅色;秋天是黃色;冬天是藍色。

二、操作嘗試——選用四季的色彩來感知接色的方法

1、去春天的小路上散步,示範:走啊走,看到一大片梧桐樹,快速塗深綠色,一大片柳樹,塗淡綠色,哪個地方要接色就往哪個方向走(關注接色的順序和方向),看看顏色有什麼變化?

2、找出接下來的顏色,請幼兒嘗試接色部分(關注幼兒接色的方法)。

3、小結:每個季節的路邊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先找出好朋友的顏色,再讓他們抱一抱,讓小路連起來。

三、創造表現——運用接色的方法表現不同季節的小路

1、要求:確定季節;選擇對應的顏色,讓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季節;用“開門,抱一抱”的方法。

2、想象在小路上散步,慢慢地在紙上描畫一條彎曲的小路。

3、按照各自確定的季節,有目的地選擇各種顏色進行不規則色塊的連接。

4、邊塗色,邊觀察畫面的色彩效果,加以調整,直至塗滿整個畫面。

四、感受體驗——欣賞同伴作品,感受接色的美

1、猜猜畫的是什麼季節?(關注幼兒相似色的運用搭配是否和諧)

2、比一比,同一個季節的小路有什麼不一樣?(關注幼兒接色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次的美工活動便是請小朋友們走在林間的四季小路上,孩子們通過各種顏色之間鑲嵌、拼接與塗染,繪出了他們心中的四季小路,在他們的世界裏,四季小路又會是怎樣一番美景呢?你可以從孩子們心中瞭解到更多更多……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設計意圖:

1、我在設計這一活動中,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將這個小故事設計成一個遊戲,讓幼兒作爲遊戲的主角,在背景音樂的幫助下,以"我"的身份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在讓幼兒討論過河的方法時,我給他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3、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初步學習創作連環畫,把自己創編的故事畫下來,以簡單的情境組合,然後通過自己的畫冊把故事講給同伴聽,以這種方式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的:

1、幼兒在扮演遊戲裏的角色中,學會想象,思考,理解遊戲的內容,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

2、讓幼兒瞭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3、讓幼兒嘗試着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問題。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輕緩的鋼琴曲

2、小蝸牛頭飾、小蝸牛手指偶

3、圖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發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4、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叫牛不是牛,揹着房子走(蝸牛)

1)、請幼兒觀察並描述小蝸牛的特徵(慢)

2)、請幼兒暢想和小蝸牛有關的故事情景

2、出示題目《小蝸牛走過四季》

1)、請幼兒暢談四季的不同特徵

2)、講述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3)、請幼兒看圖複述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a、個別複述

b、集體複述

c、比賽複述

4)、角色表演《小蝸牛走過四季》

3、幼兒討論:小蝸牛走過了哪些季節?都看到了什麼?它爲什麼什麼都沒采到?

4、創編故事

5、請幼兒根據自己創編故事的情節,把它畫下來,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故事的趣味性,樂意聽故事。

2、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3、幼兒能分角色表演、講述故事。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春、夏、秋、冬景色圖片各一張,蝸牛媽媽與蝸牛寶寶圖片,伴奏音樂碟

活動過程:

1、教師配樂講述故事《小蝸牛找四季》

提問:故事裏都講了誰?

2、教師出示蝸牛圖片,依次出示四季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提問:春天來了,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了什麼?

小蝸牛聽了媽媽的話又是怎樣做的?

3、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4、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季

①遊戲:猜四季

②遊戲:字寶寶找四季

教師小結:一年有四個季節,他們分別是春、夏、秋、冬。

5、教師引導幼兒分角色講述、表演故事。

①個別幼兒表演、講述。

②幼兒集體表演、講述。

6、幼兒爲故事取名

7、活動評價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爲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爲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啓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爲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溫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溫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說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爲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爲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啓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爲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溫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溫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說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

2.能初步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進行分享講述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增進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難點:能對現象進行觀察比較。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糖、鹽、布、棉花若干。

2.幼兒材料:分別裝有糖、鹽、布、棉花的盒子若干,水杯、溫水、小調羹若干、記錄表。

3.場地規劃:小組形式。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故事導入,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獨立猜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故事《小馬過河》

——師:一天,佩奇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她說:“請你幫我把這個包袱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於是小馬馱着包袱河邊,突然,它的腳一滑,不小心跌進了河裏。他使勁地往上爬,爬起來之後頓時感到背上原來重重的包袱變輕了。這是怎麼回事呀?(提問:這個包袱裏可能裝了什麼呢?)

第二天,佩奇又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讓他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他心想,昨天跌進河裏再爬起來,背上的自輕了許多,於是就故意滑了一跤。可是這一次出乎它的預料,包袱掉在水裏變得越來越重,小馬再也爬不起來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提問:這一次包袱裏可能裝了什麼?)

二、猜測和假設,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推測。

——師:包袱裏到底裝的是什麼呢?今天我把佩奇家裏的東西都帶過來了,我們一起來做做實驗,幫小馬找答案。(介紹實驗材料:鹽、糖、布、棉花。)

——師:讓我們把鹽、糖、布、棉花放進水裏,猜一猜,水在水裏變輕了? 誰在水裏變重了?

三、進行實驗和觀察。

1.第一次實驗,交代實驗要求:

——師:將四種材料放進用紗布縫製好的袋子裏,然後放進水裏觀察, 會發生什麼變化?

實驗結束後,將袋子打開,引導幼兒觀察,鹽和糖遇到水之後,不見了,我們稱它爲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後,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爲吸水。

2.第二次實驗,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分成三組進行實驗,然後記錄。

四、記錄、處理信息和數據——鼓勵幼兒記錄及分享講述探究結果,並結合已有經驗進行想象。

1.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根據實驗情況記錄結果。

——師:如果材料在水裏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如果材料放在水裏,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爲吸水,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

2.處理信息,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探究結果。

——師:請小朋友分享一下,小馬包袱裏裝的東西就是這四種材料裏面的兩種,可能裝的是什麼?爲什麼?

五、表達與交流——鼓勵幼兒大膽遷移經驗,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 溶解。

——師:謝謝小朋友們幫助小馬尋找答案,我們發現糖和鹽放在水裏會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那在生活中那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和鹽一樣放進水裏也會不見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然後再來幼兒園和

我們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

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溶解與吸水的物品,並瞭解這些物品在怎樣的水溫下溶解得更徹底。這些準備工作,爲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爲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實驗過程中幼兒自主、有序地把材料投進水裏,再觀察材料在水中發生的現象。孩子們使用材料進行探索,他們興致盎然,爭先恐後的發表着自己的看法。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孩子們沒有壓力,敢說,敢做,能將自己的認知和發現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孩子們發現了鹽和糖會在水裏會溶解,而棉布和棉花在水裏會吸水。

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我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擔心“我不講,他們會知道嗎?”,“再放縱下去會不會偏離了主題?”等等。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將主權真正的交給孩子們,教師根據幼兒探索的需要靈活的提供有

針對性的支持,成爲幼兒學習的幫助者。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3

活動名稱科學——怎麼會有聲音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併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是哪裏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麼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嗎?它們怎麼會有聲音

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麼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麼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並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纔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

在講話的時候哪裏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並做發聲試驗,啓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祕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

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遊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4

一、情況分析

《指南》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對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能發現其明顯特證。因爲動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所以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與動物朋友"捉迷藏"的遊戲情境,使孩子能更加仔細地觀察、比較一些常見動物的外形特證和生活習性,拓展相關認知經驗。

我們中二班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常見動物的認識經驗,所以藉助"動物的影子",讓孩子從抽象到整體感知動物,從影子判斷具體動物,獲得觀察學習的方法。

二、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進一步瞭解動物的明顯特徵和生活習性。

2、有觀察、發現、比較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遊戲的經驗。

2、樹林背景圖,小兔、小雞、小鴨、蝸牛四個小動物的影子(每張影子可點擊放大、驗證)的PPT多媒體課件。

3、四塊樹林背景圖板塊,每塊板分開擺放,上面有小動物的影子。

4、塑封的圖片卡。

四、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再現經驗。

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爲什麼?"小結:小朋友講了喜歡小動物的理由,有的喜歡動物們可愛的樣子,有的喜歡動物們有趣的本領……。

2、情境導入,感知特徵。

(1)演示課件PPT:今天森林裏有一羣小動物朋友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誰呢?他們躲在哪裏?我們一起順着去找找吧。

提問:你找到了誰?它躲在哪裏?

活動中:

幼:蝸牛。

追問:哪裏有蝸牛?我怎麼沒看見?

幼1:在草地上,它的頭上有耳朵。

幼2:它的頭上長眼睛,它的背上還有一個殼……追問:是嗎?蝸牛背上的殼有什麼用呢?

幼:人家碰它,它就會縮起來的。

師:大家一起來學學好嗎?

追問:還有哪些動物背上也有殼?

幼:烏龜、螺螄、螃蟹、寄居蟹……師:草地上躲着的到底是不是蝸牛呢?

跟問:你們找對了,真的是蝸牛,這長長得是蝸牛的什麼呢?

小結:蝸牛蝸牛真可愛,眼睛長在觸角上,身背一個硬殼殼,慢慢悠悠往前爬。

(2)觀察比較,引發思考:剛纔有小朋友說看到小雞和小鴨,那麼小雞和小鴨躲在哪裏呢?

活動中:

幼:石頭後面……師:爲什麼你們覺得這裏躲着的是小雞和小鴨?

幼1:小雞嘴巴尖尖的……幼2:小鴨嘴巴扁扁的…

追問:除了嘴巴,還可以從哪看出他們是小雞和小鴨呢?

幼3:小雞頭上有雞冠的…

幼4:小雞的腳像樹枝是分開的,小鴨的腳上連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從上往下看,小雞小鴨的頭、嘴巴、身體和腳長得不一樣。

跟問:你們知道嗎?爲什麼小鴨的腳趾都連起來呢?

幼:小鴨會游泳的,小雞不會…

師:原來小鴨腳趾連起來的叫蹼,當小鴨在水裏游泳時,蹼就像船槳一樣幫助小鴨划水。

小結:小雞小雞真可愛,嘴巴尖,腳爪細,唱起歌來嘰嘰嘰。

小鴨小鴨真可愛,嘴巴扁,走路搖、水裏遊、嘎嘎叫。

(3)繼續觀察,提出問題:還有哪些動物朋友我們還沒找到?

幼兒:我看到了小兔,在小樹的後面。追問: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呢?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小結:小兔小題真可愛,長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

3、配對遊戲、遷移經驗。

(1)出示森林背景圖,介紹遊戲"動物找影子"。

師:樹林裏,有些動物朋友的影子又不見了,請我們小朋友再幫幫忙找一找。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小動物進行配對遊戲,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觀察、驗證!

活動中:

師:你找到了誰的影子,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根據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解決或驗證。

(4)故事小結: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

明天動物王國裏要舉行動物才藝PK大賽,小兔子和小烏龜比賽跑,小兔子因爲上次跟烏龜賽跑輸了,心裏一直不服氣。所以要求再比一次!這時,池塘裏小青蛙呱呱呱的叫着,小鴨子嘎嘎嘎的叫着,小青蛙跟小鴨子說我們一起來比賽唱歌吧!小恐龍和大象一直住在一起,小恐龍說我們來比賽摔跤吧!看看誰是大力士!小鳥和孔雀可不這樣,他們可團結了,小鳥唱歌,小孔雀跳舞。全部小動物都在爲明天的比賽忙綠着,夜深了,小動物們都睡着了!我們也去找找我們的影子吧!

教學反思:

分享交流。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經驗。因爲中班正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所以本人在此爲幼兒營造寬鬆的交流氛圍,鼓勵他們在集體中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在生生互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關注個別語言表達能力弱或發音不準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和糾正。情景導入。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加深對動物明顯特徵的認識。因爲幼兒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所以教師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預設了“和動物朋友捉迷藏”的場景,引起幼兒特別的注意和喜愛,使他們能主動去認識環境,投入活動。通過觀察影子判斷不同的動物,在此預設重點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徵(結合經驗豐富相關的知識)、比較小雞和小鴨(兩者的外形特徵較爲相似,幼兒在區分上有困難),並引導幼兒表達各自的理由。

針對幼兒注意不穩定的特點,本人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經驗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動物的特徵,並以兒歌小結、講講動動等學習方式幫助幼兒互相習得經驗。配對遊戲。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鞏固對動物外形特徵的瞭解。

因爲幼兒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再次爲幼兒創設立體的、寬鬆的、可操作的遊戲環境,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引導他們自由選擇、動手操作,教師則以觀察者、傾聽者、引導者的身份進行巡視,鼓勵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共同解決,提升經驗。最後教師將優美的旋律融入遊戲,在音樂模仿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變色遊戲,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2.能正確進行三原色分類並大膽嘗試兩種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變化;3.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積極參與交流。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三色紙粘土、透明飲料瓶若干個、塑料筐數個、瓶蓋數個、油畫棒、記錄卡、抹布、水粉顏料

活動重點:

能正確進行三原色分類並大膽嘗試兩種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變化。

活動難點:能清楚的表述實驗結果,並能在記錄卡上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有三個好朋友也來我們教室了,他們就藏在你們的椅子下面,請你們把好朋友找出來吧。(紅黃藍三色紙粘土)他們也喜歡抱一抱,教師示範:紅色和黃色紙粘土抱在一起變成橙色。現在請你給他們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兒歌:小紅和小黃,抱在一起,擰呀擰呀擰,變成橙色畫橘子。

二、展開:神奇的魔法瓶

1.老師今天給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神奇的魔法瓶,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和幼兒拿礦泉水瓶(瓶蓋上有顏料),晃動,出現顏色。

2.教師偷換放有其他顏色顏料的瓶蓋,再次晃動,變色。

師:誰知道是怎麼回事?我的魔法瓶裏的水怎麼變顏色了呢?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了,剛纔老師換了一個瓶蓋,瓶子裏水的顏色就又變了,那麼,祕密到底在哪兒呢?

(1)觀察瓶蓋祕密

(2)談論水的顏色和瓶蓋裏的顏色之間的關係(教師示範在記錄卡上記錄實驗結果:紅色+?==橙色,給幼兒留一個疑問。)討論:水的顏色和瓶蓋裏的顏色不同,會怎麼樣?

3.幼兒玩變色遊戲,並記錄。

師:請小朋友們選一個和自己瓶子裏的水顏色不一樣的瓶蓋,再次晃動,看一看水變成什麼顏色了,並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總結:色彩真神奇。教師請幼兒完成大的記錄卡,並選取個別幼兒的記錄卡進行展示,總結變色的祕密,再次激發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三、結束教師提供一幅簡筆畫和紅、黃、藍三原色的畫筆,請幼兒想辦法按教師的要求給正確塗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