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通用16篇)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通用1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

目標

讓幼兒學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獲得對應經驗。

準備

1.實物:碗、勺、梳子、鏡子、毛巾、臉盆等。

2.動物和相應的食物卡片多種,填空練習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程

1.遊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實物,啓發幼兒說出各種實物名稱後,再討論哪兩種實物可以做朋友,爲什麼?(發現實物之間的關係)請幼兒動手把它們一對一對地配好。

(2)啓發幼兒在室內找有關聯的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如:黑板與黑板擦,掃帚與簸箕等。

2.遊戲《喂小動物吃食》 教師出示動物卡片,並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後引導幼兒討論:每種動物最喜歡吃什麼?讓幼兒找到相應的食物卡片-一對應地擺在下方。

3.分組活動 幼兒分成四組活動。第一、二組:對應擺放實物卡片。如教師先從一個袋中取出花、帽、傘、手電筒等卡片擺成一行,再請幼兒從另一個袋中取出有關聯的卡片(蝴蝶、圍巾、雨鞋、電池)一一對應擺放。 第三、四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畫有雞、碗、書、籃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內填畫相應的東西(蛋、筷子、筆、球)。

4.教師或家長指導幼兒利用幼兒用書第4頁的內容進行補充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將五個蛋糕分給兩個小朋友,找出所有的分法。

2.願意與同伴合作,互相分享不同的分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玩具小蛋糕,盤子,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繪本故事

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繪本故事《蛋糕長大啦》,並創設分蛋糕的情境。

教師:繪本里的佳佳上一次蛋糕沒有做成功,可這一次她的蛋糕做成功啦!一共做好了5個小蛋糕。剛好,佳佳的好朋友琳琳和小茂來找佳佳玩,佳佳準備把這五個蛋糕全都分給琳琳和小茂吃,你們能幫助佳佳來分蛋糕嗎?

二、操作實物進行分解

1.幼兒自主分解,記錄自己的分法。

師:請小朋友自己試着將蛋糕分給琳琳和小茂,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集體分享自己的分法。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看看大家的分法一樣嗎?

3.比較不同的分法。

師:有的小朋友有兩種分法,有的小朋友有三種分法,那你們是怎麼分的?

三、梳理經驗

1.將所有的分法羅列,請幼兒尋找規律。

2.再思考還可以怎麼分?如何分纔不會漏掉?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兩種特徵進行排序。

2.體驗排序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大小、長短、高矮、顏色、圖形的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讓幼兒感知按物體特徵排序

1.幻燈片2:大小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麼不一樣?(教師總結按大小排序)出示幻燈片3讓幼兒操作。

2.幻燈片4:顏色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麼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顏色排序)出示幻燈片5讓幼兒操作。

3.幻燈片6:高矮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麼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出示幻燈片6讓幼兒操作。

4.幻燈片8:圖形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哪幾種圖形?在出示幾張圖片,提問是按什麼方法來排序?(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讓幼兒操作。

5.幻燈片9:長短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麼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長短排序)出示幻燈片10讓幼兒操作。

6.幻燈片10:總結一共出示了五種方法進行了排序有大小排序、顏色排序、高矮排序、圖形排序、長短排序。

(二)動手練一練

1.排一排、畫一畫

2.畫路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高矮、一樣高,初步理解物體高矮的相對關係。

2、嘗試2~5個物體的有序排列。

活動準備:

安置有一定高度的垂釣小鈴1個、高矮不等的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

請兩名高矮不等的幼兒從鈴下走過,分析討論一人碰鈴、一人不碰鈴的原因。 幼兒兩兩結伴,通過比較,掌握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辦法。

2、兩人一組比較物體的高矮: 每組一套不等的玩具娃娃,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每次取兩個娃娃,找出最高、最矮的娃娃,將娃娃按序排隊。” 書面練習,目測比較高矮: 介紹練習的內容及其要求,覈對練習的結果,練習的情況。

3、初步理解物體高矮的相對性: 幼兒找2~3個不同的對象比較高矮。 比較後,引導幼兒說說比較的結果。 教師就物體的高矮的相對性問題進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並初步學會記錄。

2、在遊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麼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

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後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後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隻手要碰到另一隻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裏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纔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師:剛纔的跳遠比賽每組都產生了一位冠軍,現在他們要代表我們班去體育館參加比賽。這是一幅幼兒園到體育館的地圖,你們看得懂嗎?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爲什麼?

幼:近,可以節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6

活動目標:

1、 嘗試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數數。

2、 鍛鍊仔細觀察物體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水彩筆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描述圖中螞蟻的特徵活動過程:

1、 看看說說:"小螞蟻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了,看看圖片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周圍還有些什麼?"重點啓發幼兒仔細觀察、描述圖中螞蟻的特徵2、 找找數數:

(1)師:"你能在圖畫中找出數量分別爲1、2、3、4、5、6的東西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2)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分別可以用數字1、2、3、4、5、6來表示的?

3、圈圈畫畫:

師:"請把找到的結果畫在表格裏,找的越多越好。(幼兒觀察記錄,教師啓發幼兒運用分類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7

有益的學習經驗:

鞏固認識10以內的數,流利地倒數10―1。

準備:

1.圖片1幅,圖中從上到下按紅、綠、黃、藍順序循環排列彩旗,每行彩旗數量從上到下分別有10―l。

2.數卡1―10。

3.蝴蝶卡片6張,每片分別有4―9只蝴蝶。

活動與指導: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上的彩旗,並說出每行彩旗的數量,讓先說對每行彩旗數量的幼兒上來把數卡貼在每行彩旗的旁邊。

2.讓幼兒從上到下讀數卡5遍。

3.不規則地出示蝴蝶卡片,讓幼兒說出蝴蝶的.數量,並放上相應的數卡。

4.啓發幼兒按數量從大到小重新貼卡片,然後讀卡片5遍。

5.遊戲:填空

(1)讓幼兒按照10―1的順序排列後面的數。正確選擇一個數填空,並說出理由。

(2)讓幼兒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從任意一個數接數。正確選擇一個數填空,並說出在…前,在…後,在…中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8

活動名稱: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9

活動目標:

1.指出15以內的一排物體中任意一個物體是第幾個。

重點難點:

1.指出15以內的一排物體中任意一個物體是第幾個。

活動準備:

1.掛圖:《第幾個》。

2.《我的數學》第20~21頁。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數一數畫面上一共有幾名小朋友,再通過教師的提問指出小朋友在隊伍的位置。

1.小朋友排成了一排,這裏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2.老師站在隊伍的最前面,請你從前往後數一數,第三個小朋友是誰?

3.戴眼鏡的小朋友分別站在隊伍的第幾個?

4.穿點點連衣裙的小朋友站在第幾個?

5.站在隊伍第11個的是哪個小朋友?他長什麼樣子?

二、請幼兒打開《我的數學》到第20~21頁,根據書上的問題圈出相應的小朋友。再請幼兒互相就畫面出題,找到畫面中相應的小朋友。

三、教師隨意拿取教室裏的物品排成一排,請幼兒互相提問來找到對應的物體。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5添上1是6的規律,學習6的形成。

2、運用數的形成規律,引導幼兒理解6的數量。

【活動準備】

1、塑料夾子每個幼兒6個。

2、松鼠圖片6張、圓圈6個。

3、數字卡片1~6,每個幼兒1套。

【活動過程】

(一)小遊戲:“搖鈴夾夾子”。

教師搖鈴,請幼兒往身上夾夾子,鈴聲停就停,請幼兒數一數夾了幾個夾子,說出總數,並舉出相應的形成。

(二)學習6的形成

1.教師出示5張松鼠圖片,引導幼兒想想如何使松鼠圖片變成6張。

2.引導幼兒理解5張松鼠圖片添上1張松鼠圖片是6張松鼠圖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畫圓圈。

1.教師出示圓圈,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如何使圓圈和松鼠一樣多。

2.引導幼兒先數松鼠是幾個,再數出和松鼠一樣多的圓圈。

3.松鼠和圓圈對應排列,請幼兒數出圓圈的總數。

4.引導幼兒理解6個圓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相應操作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1

活動目標:

● 學習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 用目測法正確判斷7以內物體的數量。

活動準備:

● 教具:數量不等的動物卡(7以內),3-7的數卡。

● 學具: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 遊戲活動:選個數字做朋友。

1. 教師出示幾張動物卡,引導幼兒目測數羣,說出每張卡上的動物數量。請個別幼兒爲動物卡選個數卡做朋友。

2. 教師教給幼兒具體的目測方法,再反覆的練習,最後請個別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樣目測的,這樣幼兒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 幼兒操作練習。

(1) 請幼兒目測數羣,把圖中表示實物數量的數字圈畫出來。

(2) 按小動物下面的數字,塗上相同數量的小方塊。

● 評議活動。

請幼兒說說操作中的發現。

活動拓展:

● 在活動區時間讓幼兒看數字貼紙球、畫星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2

活動目標:

1.認識鏡像式對稱圖形。

2.以部分圖形爲依據辨認出整體圖形。

重點難點:

1.認識鏡像式對稱圖形。

2.以部分圖形爲依據辨認出整體圖形。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第22頁。

2.複印紙、剪刀、畫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剪刀剪出多個對稱圖形,請幼兒對比圖形和對摺紙上留下的圖形。

1.首先把紙對摺,從折線這裏開始剪。剪出來的圖形是什麼樣子的?

2.這些圖形都是以對摺線爲中線,兩邊對稱。

3.原來的紙上留下的圖形是這個對稱圖形的一半。

二、請幼兒打開《我的數學》至第22頁,觀察書中4個剪紙,找到正確的圖形,同時看一看其他的圖形可以怎樣剪出來,用手裏的剪刀和紙試一試。

三、請幼兒自己用畫筆仿畫出書中的圖案,再用剪刀剪出來,將剪出的圖形打開,並和原紙上留下的圖形進行比對,找到兩者的相關之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1---5。

2、初步學習按數取物。

3、認識一些常見的醫療用具。

二、活動準備:

醫院背景塑料闆闆(上面畫有5以內的醫療器具),幼兒人手一套圓點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塊泡沫板拼成的樓梯共4條。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教師以醫生的身份出現。

問:我是誰?我在哪裏上班? 認識紅十字

(二)、幼兒戴上圓點寶寶去醫院看看:

1、複習2—3的點數 請幼兒點數後舉起相應的圓點卡片。

2、學習4—5的點數 讓幼兒數一數。

(三)、去藥房

1、上樓梯(五個臺階) 請幼兒邊走邊數。

2、分藥片

(1) 教師報一個數,幼兒取出相應數量的藥片。

(2) 出示藥方(上面有圓點),請幼兒根據配方上的圓點分藥片。

3、 下樓梯。(邊走邊數)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掌握按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邏輯思維。

3、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小狗回家圖畫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的形式導入主題,《火車》

請一位男孩做火車頭,在請一位女孩跟上。

老師提問:下面應該請男孩還是女孩,讓幼兒思考,並告訴幼兒如果車廂接錯了火車就不會開了。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到其中的規律。

2、教師出示小狗的圖畫,讓幼兒觀察,提出問題:小狗要回家,但小狗回家的路是要有規律的,沒有規律小狗就不了家了,我這裏有三種顏色,但我也不知道怎樣幫小狗回家,你們有辦法讓小狗回家嗎?激發幼兒邏輯思維能力。並從中探索出規律。

3、教師與幼兒一起在黑板上操作示範,有規律排序讓小狗回家。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操作情況。激發幼兒對數學操作的學習興趣。

5、教師與幼兒一起評價作品成果。

活動延伸:《開火車》讓幼兒有規律的進行玩開火車遊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比較、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趣味練習

2、動物頭飾:貓、狗、豬、熊、兔子、

3、點子卡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拍手遊戲,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如看點子卡片拍手,邊拍手邊數數,最後說出點數。

幼兒還可根據點子的數量模仿拍幾下皮球的動作,邊拍邊數,並說出總數。

2、小動物去商店買氣球,它們都買幾隻呀?

(請幼兒扮演商店售貨員,幼兒戴頭飾扮演小動物買氣球。5以內數字自由說)

教師擺出來小動物買的氣球,讓小朋友數:每個動物各有幾個氣球?

看顏色,說一說,幾裏面有幾個1?

3、看課件,數一數,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怎樣才能一樣多?

(添畫少的小動物,觀察誰比誰多1?誰比誰少1?

4、運用聽覺感知數,比比誰的耳朵靈。

如老師請個別幼兒學動物叫聲(數量是5以內),

其他幼兒回答:“是哪種小動物的叫聲?共叫了幾聲?”

5、點子卡片練習,添畫小動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 篇16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遊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遊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裏。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教學重點、難點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遊戲,看哪 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黃、藍兩個珠子讓幼兒比較。目測不出遠近時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測量?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 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

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教學反思

1、《比較遠近》是教材裏的一個課目,目的是要培養幼兒對“遠”和“近”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考慮教學目標,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他們的喜好,考慮活動 內容。

2、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老師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愛熟悉的遊戲,能夠直觀地比較“遠”“近”,因些很容易讓知識從生活化轉化成知識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知識。

3、在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爲自己對教材內容是理解的,對教學目標明確,採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氣,學生卻學得很積極。

4、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剌激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求知的過程,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活動。

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適合幼兒特點。但在設計遊戲環節的時候由於考慮不周到,在第3個遊戲環節“用自然步行法”來比較遠近時,由於對“自然步行法”沒有講得到位,對“小選手”的要求沒有針對性的要求,高個的和矮個的走子有明顯的距離,以至起了爭議,這個遊戲環節得重新來過。第3和第4環節分別是“自然步行測量”和“繩子測量”,中間沒有鏈接,有點脫節了。通過這節課,我瞭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多考慮幼兒的實際,做到每節課都能讓幼兒紮紮實實的學到知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