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優選)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優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金色的八月,第三十屆倫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剛剛結束,提起奧運會,我們仍然熱血沸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奧運會”的舉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在向幼兒介紹各種奧運項目知識的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輪胎是幼兒常見的東西,活動時幼兒也喜歡去玩輪胎。爲了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增進大小肌肉的協調能力,我創設了“我要參加奧運會”的運動遊戲情境,要求幼兒按照一定的規則要求,探索輪胎的各種玩法。在體驗與同伴一起進行體育運動的快樂時,也能大大增強孩子的規則意識,提高活動時的自信心。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自由探索、發現輪胎的各種玩法。

2、能與其他幼兒共同遊戲,樂意與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3 、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及擴散性思維,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 輪胎若干

二、 磁帶《健康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熱身運動: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年的奧運會是第幾屆奧運會嗎?(30屆),在哪舉行的'?(倫敦)你知道奧運會有哪些項目嗎?(幼兒自由回答)你願意參加奧運會,也爲咱們國家拿金牌嗎?(幼兒回答)那我們就要鍛鍊好身體,才能去參加奧運會。現在,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吧!幼兒隨《健康歌》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 幼兒自由探索輪胎的各種玩法

1、師: 我們要去奧運會參加“輪胎玩法大比拼”活動,現在小朋友先自己嘗試一下輪胎有哪些玩法?

2、幼兒和老師一起探索輪胎的不同玩法。在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與別人不同的有創意的玩法,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和熱情。

三、大家共同體驗輪胎的各種新玩法,並引導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傳授經驗,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

1、小熊過河:將輪胎排成一排,幼兒從上面走過去。(鍛鍊幼兒走及平衡的能力)

2、跳跳跳:將輪胎排成一排,幼兒排好隊跳過去。(鍛鍊幼兒跳的能力)

3、看誰推得好:幼兒將輪胎從起點推到制定地點。(鍛鍊幼兒手腳的靈活性)

4、鑽山洞:將幼兒分成四組,前兩組每兩個幼兒一左一右扶住輪胎,排成一隊。後兩組從輪胎中間鑽過去。然後再換過來。(培養幼兒鑽爬的能力)

5、爬輪胎山:將輪胎摞起來,組成一座輪胎山。幼兒攀爬輪胎山。(鍛鍊幼兒的平衡能力及手腳的協調性)

四、教師小結:

輪胎的玩法有很多種,小朋友可以再開動腦筋多想一想。也可以與小夥伴一起共同玩一玩。(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及合作精神)

五、放鬆活動:

《切蘿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探索活動,感知影響滾筒滾動方向的原因。

2、在活動中嘗試遷移他人的經驗,體驗合作的樂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模擬保齡球場地(KT板、飲料瓶子、及時貼)、統一規格的圓柱體罐子、喇叭形杯子、數字標記、12個飲料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遊戲場地,初次開展保齡球的遊戲

1、引起幼兒興趣

T:我準備了很特別的遊戲場地!等會兒我們來玩保齡球的遊戲。

2、提出遊戲要求

T:我們就要用這些罐子和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遊戲的規則是將罐子和被子放在起始線上,然後鬆手,讓它往下滾,看看能不能擊中瓶子?(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

3、交流玩保齡球的`經驗

小結:罐子兩頭一樣大,他的滾動路線是直直的,而杯子一頭大一頭小,滾動式肯定會改變方向。

二、進一步探索選擇使用杯子或罐子參與遊戲

1、提出新要求:用罐子或杯子打中旁邊的瓶子

(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發現杯子擺放方向)

2、集體講評

總結:原來喇叭形杯子擺放的方向不一樣,他滾動的方向也是不一樣的。

三、進行小組保齡球比賽。

規則:將瓶子分別放在前面、左面、右面,讓每組小朋友分三輪進行比賽,擊中得一分。

延伸活動:

——改進杯子的形狀。

T:我想用這個喇叭形的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你們說行不行啊?我們要找一些輔助材料,在區域活動的時候,請他們來幫幫忙,我們一起再來試一試。

活動建議:

1、採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探索過程。

2、開始遊戲時,應講清楚遊戲規則,防止孩子因爲興奮而忘記規則。兩次小結語用詞準確、語言清晰明瞭。

3、根據幼兒探索的進程,可適當調整環節,整體探索能力較強的幼兒可在活動中提供改進杯子形狀的環節。

小百科:保齡球,又稱地滾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保齡球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抗爭性和技巧性,給人以身體和意志的鍛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在探索中創作的快樂;

2.大膽嘗試幾種常見的連接方法,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3.能積極參與各種連接的遊戲,分享連接的經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自己身邊物體的連接。

物質準備:綵帶、紙條、拼插玩具、穿線玩具、彩色筆、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物品;回形針、夾子、雙面膠、膠水、繩子等輔助材料;音樂《火車開了》;圖片。

活動過程:

一、搭火車連接引入活動——身體連連看

1.在開火車的音樂下入場

孩子們,我們一起來開火車吧!(伴隨音樂,幼兒雙手搭在小朋友肩上連成一列長長的火車。)

提問:我們是怎樣搭成長長的一列火車的?

小結:一個一個地相互連在一起就是連接,我們身邊有許多都可以相互連接。

2.幼兒玩身體連接遊戲

教師:連連看,連連看。

幼兒:連什麼?

教師指令:手指手指連連看;小腳小腳連連看;手背手背連連看。

二、嘗試相同物體的連接——同類連連看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

小朋友們看,桌子上的玩具寶貝也想來玩好玩的連連看遊戲,你們能幫它們把相同的物品連一連嗎?想一想它們可以怎樣連接起來?

2.交流分享,個別幼兒展示作品並介紹。重點探討幾種連接方法,如:接插、串、夾、系等

提問:你把什麼東西連接起來了?用什麼方法連的.?

3.對不同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我們在操作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物體能連接,有的物體不能連接;能連接的物體中有的物體連接需要輔助物,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現在我們來分一分,將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放在一起,需要輔助物的放在一起。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哪些需要輔助物才能連接,哪些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爲什麼?

三、嘗試不用輔助物的連接——創意連連看

1.運用紙條操作連接

剛纔,小朋友都是用輔助物把紙條連接起來的,那紙條不用輔助物能連接嗎?

這一次,請你們來做一個更有趣的遊戲叫“創意連連看”,你們要動動小腦筋,自己試試用什麼方法把紙條連接起來,看看誰的方法最有創意。

2.請個別幼兒分享操作過程

提問:你是用的什麼方法把紙條連接起來的?誰的方法最好?

大家都來學學同伴用的方法,把你們的紙條都連接起來。

四、生活中連接的作用——神奇連連看

1.讓幼兒觀看視頻資料

教師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連接的作用是很大的。大橋把河的兩邊貫通連接在一起了,給交通帶來了方便;電話的連接使人們溝通更方便;連接是無處不在的,有的連接能看得見,有的連接看不見,但豐富多彩的連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2.互相交流:你在生活中看見的連接有哪些?

五、大家一起玩連接遊戲——快樂連連看

請兩個或三個小朋友一起來玩連接遊戲。“連連看,連連看”“連什麼?”“連小手”“連小腳”“連身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比有序的節奏樂和無序的響聲之間的差別,體驗節奏的秩序性。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給熟悉的音樂打節奏,以教師幫助記錄的形式複習各種節奏類型。

3.樂於尋找周圍能發出聲響的物體,並嘗試用它們爲樂曲伴奏,體驗生活中的節奏帶來的快樂。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 打擊樂器若干:鈴鼓、沙球、碰鈴等。

2 . 生活中的常見器物,如桶、盆、盤、杯、碗、鍋、勺子、筷子等。

活動過程:

一、擊打各種樂器,對比聲音的無序和有序。

1.呈現打擊樂器,導入活動

2.體驗無序演奏

(1)今天我們要成立一個小小樂隊,請每個小朋友選擇一樣你喜歡的樂器吧。

(2)下面,小小樂隊準備開始演奏了。拿起樂器,預備——起——

(3)這次演奏的效果怎麼樣?爲什麼呢?

3.隨音樂演奏

(1)現在,我們就請潘老師來爲我們彈奏一首曲子。

(2)這次跟着音樂演奏,感覺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

(3)爲什麼沒有音樂的時候演奏的聲音不好聽,跟着音樂演奏感覺就好聽了呢?

小結:第一次演奏,有的小朋友打得快,有的打得慢,顯得亂糟糟,有了音樂之後,大家都跟着音樂的速度來打節奏,很整齊,所以聽起來舒服多了。

二、嘗試打出不同節奏並根據節奏譜演奏。

1.幼兒打節奏,教師記錄

(1)“剛纔小朋友聽着音樂,你打出的是什麼樣的節奏?(幼兒演示,教師記錄)

(2)我們一起來看着節奏譜練習一下。

2.探索並記錄其他的節奏類型

除了這樣的節奏類型,我們還可以用樂器打出什麼樣的節奏呢?

3.看節奏譜分聲部演奏

(1)現在,老師要爲每一種樂器分配不同的任務了,每一種樂器打一種節奏,一起來聽音樂合奏。

(2)教師在節奏譜旁出示樂器標誌。

(3)幼兒看節奏譜合奏。若效果不佳可再次練習。

三、尋找生活中的節奏並嘗試合奏.

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這些樂器能發出聲音,這些聲音組合在一起又能變成好聽的打擊樂。那我們身邊還有那些東西能發出聲音,它們能不能也來變成打擊樂呢?

(2)幼兒自由尋找能發聲的物體並嘗試擊打出不同節奏。

2.嘗試合奏

四、欣賞《過年我當家》。

師: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按節奏巧妙地編排起來,就可以變成好聽的`打擊樂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五、結束語

小朋友們也可以試一試,把這些聲音怎樣地編排起來,讓它變得更好聽。

活動反思:

記得我們小時候就學過一篇文章,說貝多芬小時候就喜歡聽身邊的各種有節奏的聲音,由於這種對音樂和節奏天生的敏感,他終究成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在以往的電視節目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藝術家們用身邊的竹竿、拖把、酒杯甚至身體擊打出奇妙的節奏樂,給人一種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們的小朋友平常也喜歡用筷子、勺子敲敲打打,或者大家一起敲桌子,把教室裏弄得亂糟糟,開心得不得了。於是我就想設計一個活動,來幫助幼兒體驗有序的聲響帶來的愉悅感,並嘗試將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進行編排和演奏,從而引導幼兒發現:音樂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自己也可以創造節奏樂!

在活動開始,我直接給幼兒呈現打擊樂器,讓幼兒通過兩次擊打,發現隨意的擊打和在音樂伴奏下的敲擊之間的不同,接着複習各種幼兒自己打出的節奏,既充分引導孩子體驗了節奏中蘊含的秩序性,又爲後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在這一環節中,幼兒由以往按老師出示的節奏譜合奏轉變爲按自己創造的節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幼兒興致盎然地尋找生活的發聲的物體並進行演奏。最後通過欣賞,幼兒體驗到更高層次的打擊帶來的美好感覺。在活動結束時,很多孩子還戀戀不捨地敲擊着手中的東西,相信他們都產生了要用它打出美妙節奏的衝動。

不過,由於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過於興奮,特別是找到發聲的物體時一度忙於擺弄,所以我臨時取消了最後一次合奏直接進入欣賞環節。活動結束後,如何在借班上課時有效控制幼兒過度興奮的情緒、如何幫助幼兒形成取放樂器的規則、如何在幼兒呈現的節奏類型與預想有差異時適當地加以處理,都是我要思考並在今後的實踐中加以解決的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根據《雪花片片》這首兒童詩仿編兒歌。

2、學習常見的交往語言,會說:“好久不見!”

3、感受兒童詩得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雪景PPT、幼兒用書圖、背景音樂

活動重難點:

能仿編兒歌,會使用常見的交往語言,會說“好久不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喜歡冬天嗎?爲什麼喜歡?

2、指名幼兒說說

3、小結:冬天裏有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玩,還可以看到美麗的雪景。(播放雪景ppt)

二、學習兒童詩《雪花片片》

1、出示PPT(幼兒用書圖),引導幼兒看圖說說。

(1)、這張雪景圖美嗎?有什麼?自由說說。

(2)、圖裏還有一首好聽兒歌,想聽聽都說了什麼嗎?

2、師配樂朗讀兒歌,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喜歡那一句?

3、什麼是好久不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好久不見?還可以怎麼說

4、爲什麼是送一串水晶項鍊?如果是你想送什麼?

5、幼兒朗誦兒歌,可以有動作。

三、引導幼兒創編兒歌。

1、依次出示ppt,房子,小草,花兒的雪景圖片,先說說再仿編

如:雪花一片片,親親房子的頭,親親房子的臉,說:“好久不見,送你一頂漂亮的帽子。”

2、當雪花落在我們的身上,你想讓他親親哪裏呢?想說什麼、還想送你什麼好呢?

(1)、指名自由說說

(2)、集體仿編並表演動作(雪花一片片,親親我的眉毛,親親我的脖子,說:我好想你,送你一條漂亮的圍巾等等)

四、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真棒!把你們剛纔學的兒歌今天回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課後反思:

《雪花片片》是大班的一節語言活動,是一首很美的兒童詩歌,語句簡短流暢而優美。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也很喜歡。我在設計時就想通過視、聽、文字全方面的讓孩子去學習詩歌,我製作了一些貼近生活的PPT,並整個活動過程配有音樂,是爲了讓幼兒充分感知詩歌中的情感和優美意境,再聽老師朗誦詩歌,初步感受詩歌,再過渡到邊看邊自由說說,最後達到能仿編很多的兒歌,效果很好,孩子喜歡說,也自覺地有動作表演。效果挺好的。

但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的引導語言不夠簡練,有些囉嗦,致使教學節奏不緊湊。還有就是最後一個環節,當雪花落在我們自己身上仿編兒歌時,孩子們說得很好,並且各有不同,但表演動作時,不是按自己說的去表演的,由於時間關係,老師也沒強調,就有點匆忙的結束了這節課。希望這些小細節的自我反思對於我今後的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會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

2、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掛圖1號,幼兒用書;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有個小朋友叫彼得,他的個子沒有媽媽高,於是彼得想到了許多事情。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名字叫《99釐米高的彼得》。

2、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①教師播放故事一遍,幼兒傾聽。播放完後幼兒一起討論。

②師:故事裏有誰?

③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

3、出示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與幼兒討論故事細節。

①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媽媽比彼得高了許多,還有哪些地方比彼得大,比彼得長?(鼻子、手、腿和胳膊)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講述。

②講述故事第二段、第三段。提問:長成大人就不再長個子了,還有哪些地方會繼續長呢?(頭髮、手指甲、腳趾甲、身體中間)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講述。

③講述故事第四、五段。提問交流:彼得覺得長成大人有什麼好處?

④講述故事最後兩段。彼得希望自己長到多大,多高呢?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看圖理解並講述。

4、再次傾聽故事,幼兒表達願望。

聽故事後,討論:你希望自己能長多高、多大?爲什麼?(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和表達)5、與幼兒一起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

教學反思

“我叫彼得,今天早上媽媽給我量了身高,剛好99釐米高。媽媽說,快一米了。可是,媽媽還是比我高許多,足足有76釐米!而且她的鼻子比我大,手比我大,就連腿和胳膊都比我長。怎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爲媽媽已經長成大人啦……”

《99釐米高的彼得》是一個繪本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我設計了兩個目標: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幼兒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2.知道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於是我依據活動目標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第一個環節是導入,討論:“你覺得個子高好嗎?爲什麼?”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第三個環節是結合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第四個環節是幼兒再次傾聽完整故事,表達願望;最後教師小結。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並不能對故事完全的瞭解,在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的時候,孩子們也沒有很好的意識到身高所帶來的好處。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部分幼兒的傾聽習慣不是很好,導致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不能完整回答教師的'問題。這個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將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設計實際操作時,應該將生活與幼兒實際聯繫起來,舉例說明,讓幼兒體會到身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我覺得孩子們對故事內容中的身高沒有太多意識,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還是沒有了解故事內容,我認爲以後還是要多教導孩子生活常識,將孩子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孩子懂得結合生活中的實事,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小百科:釐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語符號即縮寫爲:cm.,1釐米=1/100米。1cm(釐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