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本文已影響 1.59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發現硬泥和軟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徵。

2、通過幼兒的探索與嘗試,能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形象。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

活動準備:

生泥、熟泥、水、汽車、恐龍,水果等模型和圖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殼等輔助材料、小圍裙、小套袖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件小禮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幼:想

師:出示泥做的各種水果,小朋友看,這些小禮物是什麼?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用泥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幼:想

師:那在玩泥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圍裙和小套袖

二、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幼兒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團圓、搓條、壓扁。引導幼兒發現,在玩泥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

觀察要點:

a、幼兒在玩泥過程中,玩了一會兒後泥會變硬,幼兒是否尋找解決的辦法

b、在發現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時,幼兒是否會選擇其他的泥塊

組織幼兒討論,泥變硬以後,你是怎麼做的?爲什麼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後,你是怎麼做的?把自己好的經驗告訴其他小朋友。

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幼兒總結出,泥變硬後,蘸上點水,泥就會變軟。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可以選擇摔熟的泥,這樣,捏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有裂口。

2、鼓勵幼兒繼續玩泥,在學習泥工的基本技法後,鼓勵幼兒有所創新,能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和圖片來捏自己喜歡的形象

觀察要點:

a、看幼兒是否有創新的玩法,出現問題後,幼兒是怎樣解決的

b、在玩泥過程中缺少什麼時,是否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利用上投放的輔助材料組織幼兒討論,剛纔你是怎麼玩泥的?製作過程中,出現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三、成功的.快樂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麼,怎麼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紹經驗。

2、音樂聲中,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自評:

本節活動,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我選擇了農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能快樂盡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發現了硬泥、軟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徵。遇到困難能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研討思路:

該活動內容是幼兒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現象,然而其中卻蘊涵着許多科學的奧祕以及教育和研究的價值。我們選擇這一內容,在幼兒園大、中、小三個年齡班開展教學研討,旨在探討大、中、小三個年齡班幼兒科學探究和表達的特點與水平,增進教師對幼兒發展特點和水平的認識與把握,提高師幼互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根據三個年齡班幼兒認知的不同特點,以及各班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各班教師做了充分的預備性實驗,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分析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並研究如何將難度較大的內容分解爲難度適宜的幾個步驟,使實驗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戰性,既能引發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動的重點在於感受物體是否會下落,物體是怎樣落下來的,在此基礎上嘗試做簡單的記錄,體驗觀察與表達的樂趣;中班幼兒探索比較兩種不同材料製作的降落傘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並記錄;大班的切入點放在猜測並探索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及其影響因素,並能按下落速度的順序作記錄和分析。以此探討同一內容在各年齡班開展活動時,所應把握的層次性。

二、活動計劃與反思

活動一:落下來啦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慾望。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嘗試記錄。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以激發興趣。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體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學習記錄:觀察記錄表上貼的物體,引導幼兒選擇相應物體嘗試後把該物體下落的樣子畫下來。

5、延伸活動:玩落體遊戲,如“託氣球、吹羽毛”等,啓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並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

適宜性行爲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爲:

1、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緻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迴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

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於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3、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三、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2、能主動探索、記錄,和同伴交流。

3、對探究、瞭解動物世界的祕密感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動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活動難點:

按要求用自己的符號記錄,能和同伴圍繞問題認真討論交流。

活動準備:

常見的動物圖片(目標中提到的動物),筆、記錄紙、粉筆、《十二生肖操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動物世界很奇妙,藏着很多祕密,動物們各有本領,在大自然中生存、躲避敵人、保護自己,今天,老師先做一次調查,考考大家對動物世界的祕密知道多少:每個人記錄出你認爲的動物世界中最大、最高、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每人拿一份記錄紙,在合適的格子裏用自己熟悉的符號記錄自己的答案。

2、教師每個小組個別詢問,瞭解幼兒的基本認知情況。

3、帶着問題請幼兒欣賞主題短片視頻:到底什麼是準確的.答案,藏在視頻裏。

4、教師出示一份大的記錄卡張貼在黑板上,請幼兒反饋專題片的答案,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5、請幼兒對照答案,看看之前自己的認知對不對?

6、教師小結:海洋裏最大的動物;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陸地上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最大的鳥和它的蛋。

三、趣味活動

動物世界還有什麼動物有獨特的本領或特徵呢?先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完成《十二生肖操》。

1、隨兒歌音頻做十二生肖模仿操。

2、剛纔我們模仿的動物有什麼獨特的本領和特徵呢?

四、結束部分

動物世界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請大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一下,動物世界裏哪些動物身體有毒?哪些動物身體軟?還有哪些使我們今天不知道的,請你畫成一幅畫帶來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2、培養幼兒的健康環保意識,懂得廢物利用的價值。

3、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環境被污染的圖片

2、清洗乾淨的各種飲料瓶若干、水桶四個(裏面盛有不同顏色的水)。

3、四個分別盛有黃豆、花生、玉米的盤子等),沙子兩盆。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導入,美麗的家園變髒了。

1、老師出示圖片,漂亮的房子周圍都是廢舊的飲料瓶,蒼蠅嗡嗡飛、問我們的家園怎麼了?我們應怎麼辦?(幼兒自由討論)

2、用瓶子的口氣說出“我們還可以利用的”引導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3、讓幼兒觀察飲料瓶,教師提出問題。

師:“飲料被大家喝完了,這些空瓶子有什麼用?”(可以賣錢)(我媽媽用飲料瓶做了一個花瓶)

4、“這些瓶子今天來到我們活動室,想和咱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你們願意嗎?”(願意)

二、和幼兒一起探索飲料瓶的玩法。

(一)讓幼兒選喜歡的飲料瓶,自由玩耍。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玩法,並指導。(有的孩子把瓶子橫放在地上用手一撥,瓶子能旋轉好幾圈;有的把瓶子橫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鉛筆輕輕一敲瓶口一端,飲料瓶就蹦起來;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夾着瓶子跳;還有的拿幾個瓶子擺成一行跳來跳去。)

(二)互相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給大家表演一下。”“誰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樣?你是怎麼玩的?”(幼兒示範),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三)幼兒自由玩裝有東西的飲料瓶

1、剛纔,小朋友們玩的是空飲料瓶,如果瓶子裏裝上東西是不是更好玩?來咱們試一下。

2、出示準備好的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不同顏色的水。

3、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嘗試裝上東西后飲料瓶怎麼玩?

(有的幼兒把裝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搖一搖,變成了沙錘,隨着放的音樂打起了節奏;有的幼兒把兩個裝有沙子的瓶子,口對口不時顛倒上下,玩起了沙漏;還有幾個孩子把裝有帶顏色水的瓶子,按顏色擺成幾排,當成飲料買;有幾個男孩子把瓶子在一邊擺成一排後,用另一個瓶子滾過去,來玩打保齡球的遊戲;還有的孩子一手拿一個練習舉重……)

4、交流經驗,讓創意好的幼兒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談話小結

師:“飲料瓶好玩嗎?剛纔,小朋友你們的玩法都很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廢舊物品都可以用來當玩具,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嗎?(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這些物品不要隨便亂扔。(通過談話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品可以廢舊利用,讓我們一起來做環保小衛士。)[

四、和幼兒一起做《健康啞鈴操》

師:“剛纔,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拿着飲料瓶做舉重的遊戲,來鍛鍊身體。下面咱們把這飲料瓶當啞鈴,跟老師做做啞鈴操,也鍛鍊一下身體,好嗎?”

“小啞鈴,真不錯,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運動)

小啞鈴,前平舉,前平舉。(擡腳跟,兩臂做前平舉)

小啞鈴,側平舉,側平舉。(擡腳跟,兩臂做側平舉)

小啞鈴,向上舉,向上舉。(擡腳跟,兩臂向上舉)

小啞鈴,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彎腰運動)

小啞鈴,左邊碰一碰,左邊碰一碰。(左轉運動)

小啞鈴,右邊碰一碰,右邊碰一碰。(右轉運動)

小啞鈴,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躍運動)”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飲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麼長時間的遊戲,小朋友累了,飲料瓶也累了,咱們把它們送回家,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引導幼兒把瓶子送回原處,讓幼兒養成把玩具送回原處的好習慣)。

【設計思路】

在收集區域材料時孩子從家裏帶來了許多飲料瓶:露露瓶、爽歪歪瓶、雪碧瓶、礦泉水瓶、營養快線瓶等。我把這些瓶子放在了區域角的“百寶箱”裏。每到區域活動時,孩子們從“百寶箱”裏自主選出自己喜歡的“寶貝”玩耍。我發現好多孩子拿出飲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給瓶子排隊,還有的放置瓶子當成障礙物,然後跳來跳去。看得出,孩子們對這些簡單的玩具有十分高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所投放的材料——飲料瓶,雖然是人們生活中的丟棄物,但對於孩子游戲來說卻有很大的用處,可以把它當成遊戲材料,進行多種遊戲。讓他們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孩子們在自己動手製作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樹立環保意識,懂得變廢爲寶的意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現。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後,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製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興趣:“這裏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於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現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兩輛小車前後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着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徵,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誌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遊戲伴隨着幼兒成長,幼兒通過遊戲探索環境,從接觸物體中獲得知識並解決問題。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遊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動物找家》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以小鴨子排隊、游泳和鴨子找家的情景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讓幼兒在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這個層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尋找物體的特徵,並逐步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進行分類,這種愉快輕鬆的學習過程自然而然地帶領幼兒學習數學,喜歡數學。

案例描述:

一、小鴨子排隊——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

師:一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出去學游泳了,一共有幾隻小鴨子?(8只)猜猜誰會帶小鴨子去學游泳?小鴨子們快來排隊。鴨媽媽們都帶了幾隻小鴨子?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按照鴨媽媽身上的數字,給小鴨子排隊。

分析:《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爲幼兒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環境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因此,在第一環節的以情景“小鴨子排隊”導入活動,使幼兒很快的被帶入到富有情節遊戲的環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更輕鬆地引導幼兒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並根據鴨媽媽身上的數字(標記)找出相應數量的小鴨子,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小鴨子游泳——按物體的大小或顏色特徵分類。

1、師:一個池塘太小了,小鴨子呆不下,請你想一想,把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裏,而且要讓小鴨子一看就知道應該在哪個池塘裏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導幼兒根據小鴨子的大小或顏色分類。

(1)請幼兒說說:你想怎麼分?爲什麼?

(2)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爲什麼這麼分?(根據幼兒提出的一個特徵,教師出示相應的標記,請幼兒根據標記分類。)

3、教師,歸納幾種不同的分類依據,如:大小、顏色。

分析:中班的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讓他們將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裏游泳,而且讓小鴨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去哪個池塘時,幼兒自然地想到了平時分組或收拾玩具時的標記,於是根據小鴨子身上的特點,按大小或顏色分別送到兩個池塘。調動了幼兒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幼兒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三、鴨子找家——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

1、時間不早了,鴨媽媽、小鴨子要回家了,它們住在哪個家?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房子上有兩個標記,要按每間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把鴨子們送回家。

分析:把知識呈現給兒童或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或立刻指出他們的錯誤,並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幫他們自己發現答案比公佈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體的大小、顏色兩個特徵分類這一環節,教師先引導幼兒獨立思考,並允許幼兒演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教師作爲一位旁觀者,和其他幼兒一樣注視着每一位上來操作的幼兒。當一位幼兒只按照房子上的一個特徵(顏色)送小動物回家時,教師沒有立刻給予糾正,而是引導他自己來發現這一問題。這時,下面的幼兒早按耐不住了,紛紛想發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師並沒有讓該操作的`幼兒馬上回去,而是藉機給他一次發現問題的機會,“你覺得鴨子能回這個家嗎?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呢?”該幼兒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錯誤,馬上自己糾正過來,於是教師追問:“爲什麼剛纔的那個房子不是這隻鴨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顏色,沒有看大小的標記,所以送錯了。”於是,教師趁機:“剛纔東東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顏色就送鴨子回家,結果找錯了,所以在送鴨子回家時,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兩個標記纔不會找錯。”於是,在這一出現問題又發現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據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這種幼兒自己發現、解決的問題使幼兒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兒操作——練習按物體的特徵分類。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圖片上物體的特徵,再連線。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獨立思考,作業清楚。

3、幼兒相互檢查;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集體檢查。

分析:通過上面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的學習,幼兒已掌握了按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徵分類的方法,爲了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最後的環節讓幼兒自己在實踐操作中進一步鞏固。並通過相互、集體檢查,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創導發現法,他認爲:“教學不僅應使孩子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他主張教師材料,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事物,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結論。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最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歸根結底是爲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活動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鴨媽媽3只(身上分別寫數字5、2、1),小鴨子8只(2只大花鴨、1只小花鴨、3只小灰鴨、1只大灰鴨、2只大黃鴨、2只小黃鴨),運用一些能移動、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等環環相扣的活動中,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通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孩子們樂於參與、樂於交流。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從活動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造,材料的準備(活動教具、教師相關知識的儲備),問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中切入等等,教師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慮和周密安排。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麼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於發現,樂於探索。一次,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各區角中關於鏡子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在科學區中擺弄各種鏡子(如小圓鏡和三角柱鏡子),觀看各種會反射影像的物品(如餅乾罐、鋁箔紙、鋼製品等),有的孩子在表演區中,給不同形象的洋娃娃打扮一新,和她們一起照鏡子,還有的孩子在圖書區中,觀看有關鏡子方面的圖書……,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地探索鏡子中的奧祕,我便設計了以下活動,讓孩子們到鏡子王國去尋找更多有趣的事情。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

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纔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

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