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在探索過程種,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培養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幼兒人手操作簍子一個、投影儀、操作卡片、天平、小積木

活動過程:

一、利用課件,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

1.秋天來了,果園裏各種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們,我們一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課件出示情境圖。)

2.這時候小兔子,跑來了,它說:“我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你願意把你的水果分給我吃嗎?”小兔子說:“可是我想吃比較重點的水果,你可以在蘋果和橘子之間,找出那個重,哪個輕嗎?

3.小朋友,老師這裏有蘋果和橘子,你覺得那個更重?(學習詞彙:掂一掂)

4.我們可以把兩樣水果分別放在自己的手裏,用小手去掂一掂,並告訴老師掂完之後是那樣水果重?

5.幼兒操作簍子裏的兩樣物體,激發幼兒比較這兩樣物體的輕重。

教師:

原來兩樣物體比較輕重的時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時候是要用小手,才能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二、繼續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比較小鴨和小雞身體的輕重。

1、咦,什麼聲音?(播放課件,小雞小鴨吵架的聲音,比較差、誰輕誰重)

2、小朋友,你們可以幫助他們嗎?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比較它們身體的輕重?通過使用像似蹺蹺板的天平來比較小鴨小雞身體的輕重。(跟幼兒介紹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兩塊不同形狀的小積木的輕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天平兩邊的變化,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學習:沉下去的一邊是重的,蹺起來的那邊是輕的。

4、引導幼兒猜測小鴨小雞誰輕誰重。你是怎麼知道的`?(播放課件)

三、繼續欣賞課件,引導幼兒比較三樣物體(小鴨、小雞、母雞媽媽)的輕重。

引導幼兒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比出三樣物體的輕重呢?

幼兒討論得出結果:先兩樣兩樣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輕的,把剩下的兩樣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後把兩樣輕的再比,得出最輕的。

出示三樣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棗,先請幼兒掂一掂,然後感覺掂不出來嘗試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時引導一幼兒幫忙,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出它的好辦法,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判斷出到底誰最輕、誰最重。

四、分組操作。

教師介紹操作活動:

第一組,用掂一掂的好辦法比較簍子裏任意兩樣物體,並在重的後面打上ü。

第二組:使用天平秤出三樣水果的輕重,並進行記錄。

第三組:引導幼兒看圖找出誰最輕誰最重,並進行記錄。

五、幼兒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一、比較管子的長短

1、“今天,管子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有趣的遊戲:比長短。請小朋友拿起你身後的一根管子寶寶,然後和你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誰手裏的管子長?誰的管子短?”

2、幼兒兩兩進行比較活動。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遊戲結果:誰的管子長?

然後把管子按長短分類放到前面的筐裏。

二、自由探索活動:嘗試用不同長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長方形。

1、幼兒自由探索活動。

請小朋友把你身後的袋子取過來,看看裏面有什麼?袋子裏有許多管子寶寶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我們先來數一數,你的袋子裏有幾根管子?這些管子都一樣嗎?請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寶寶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誰的管子寶寶拼出的圖形多?請幼兒介紹自己拼的是什麼,重點引導幼兒拼長方形。

2、小結長方形的主要特徵。

瞧!這個小朋友拼出的是什麼形狀的`圖形寶寶?

(教師出示長方形教具,幼兒仔細觀察比較)。

3、幼兒進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動:嘗試用管子拼出長方形。

我們一起學着他的樣子也來拼一個這樣的長方形。

幼兒操作,老師觀察。

三、小組合作探索活動:用多根相同長度的管子組成長方形。

1、剛纔你們真棒,能用不同長短的管子變出小長方形,現在我們試試看,要用幾根一樣長的管子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請五個小朋友爲一組,自己拿管子寶寶在地面拼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哪組拼的長方形最大?”

2、幼兒5人一組合作進行地面拼圖活動:根據已有經驗,嘗試用幾根相同長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長方形。

3、教師有針對性地分別加以指導。

帶領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長方形,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樣長的管子寶寶拼出了小長方形,又用一樣長的管子寶寶拼出了大的長方形,以後還要請小朋友用這些管子寶寶拼出更多的圖形呢!

設計意圖: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對於各種圖形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圖形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層面上,因此他們在活動中無法正確表現出圖形的主要特徵。爲了讓孩子們對圖形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動手嘗試操作中,加深對長方形的主要特徵的理解。

活動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瞭解長方形的主要特徵,提高圖形識別能力。2、在活動中發展擴散性思維,培養觀察力。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樂趣,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1、幼兒操作學具:不同長度的管子若干。2、長方形圖形教具。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2.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正確感知橢圓形。

3.能根據其特徵在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內容:

有趣的橢圓形。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一套 。

2.課件一個(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3.圓形、橢圓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紙、油畫棒。

5.實物: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等 。

課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

複習已經認識的圖形。

師:“看,誰來了?”(出示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幼:“秋姑娘。”

師:“秋天來了,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

幼:“有餅乾。”

師:“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幼:“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餅乾。”

幼:“有正方形的蘋果味餅乾。”

幼:“還有長方形的香蕉味餅乾。”

幼:“還有圓圓的香橙味餅乾。”

評析:通過秋姑娘送禮物,讓幼兒複習已經認識的圖形,爲學習認識橢圓形做好知識準備。

二、認識橢圓形。

師: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兩張卡片(圓形和橢圓形),找一找哪個是長長的圓、扁扁的圓?

幼:這個比圓形長的圓是橢圓形。

師:我們把這個長長、扁扁的圓 評析:叫做橢圓形。

評析: 幼兒 根據老師提示,能把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找出 長長、扁扁的圓。

三、比較圓形和橢圓形

(1)比較相同點。請幼兒摸圓形和橢圓形的邊緣,引導其觀察發現相同點:都是沒有角的。

(2)區別不同點。把圓形、橢圓形中心重疊放置,讓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的兩個圖形從中心上、下、左、右對摺打開,每張紙上出現“十”折印,分別說圓形、橢圓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麼不同?

評析: 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主動地學習找出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心理氣氛,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四、找橢圓形。

出示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哈密瓜等。

師:調皮的橢圓形要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找一找哪些東西象橢圓形?

幼:雞蛋象橢圓形。

幼:盒子的面是橢圓形。

幼:樹葉是橢圓形的。

幼:籃子的底面是橢圓形。

幼:哈密瓜象橢圓形。

幼:碟子也是橢圓形的。

評析:橢圓形的。通過出示實物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裏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四、給橢圓形寶寶塗色。

指導幼兒在幾何圖形組成的畫中找出橢圓形,並給橢圓形塗上顏色。

評析: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經驗。

區角活動: 在科學角里投放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讓幼兒用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

教師自評: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園長點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區分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認識了橢圓形,能正確掌握圓形和橢圓形的名稱,瞭解橢圓形的特點,在操作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幼兒的操作習慣較好,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常規也很不錯,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幼兒的活動興趣濃。教師以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 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找找在教室裏、幼兒園還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物體,並小組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交流。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穫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在這節數學活動中,將教學目標和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操作,進一步認識橢圓形,培養幼兒擴散形思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 學中玩”。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橢圓(Ellipse)是平面內到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等於常數(大於|F1F2|)的動點P的軌跡,F1、F2稱爲橢圓的兩個焦點。其數學表達式爲:|PF1|+|PF2|=2a(2a>|F1F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是教師創造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來源,將主題活動與日常生活、數學知識間建立聯繫,會使數學學習更有意義。

班級中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們負責幼兒園小種植園的種植和照料工作。種植園剛剛翻修完成,孩子們特別喜歡。他們發現種植園還沒有圍欄,紛紛說:"老師,原來的種植園有圍欄。""別的菜園都有圍欄。""有了圍欄野貓就不會踩了。""我們可以保護蔬菜啦。"孩子們有了製作圍欄的願望,同時教師考慮到教育的要求和價值,便生成了活動"設計種植園的圍欄"。在第一次設計中孩子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圍欄,我們也驚喜地看到規律的出現,這也說明生活中的感性經驗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我及時抓住了契機,引導幼兒發現有序與無序的不同。孩子們表示更喜歡有規律的圍欄--既整齊又漂亮,想將種植園圍欄也設計成爲有規律的,從而引出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物體排列,感受規律的美。

2.願意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願意創造規律,運用規律排序,發現美。

難點:理解規律排序中規律組在序列中重複出現的含義,連續排列的整齊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老師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規律,拍攝成照片;幼兒在遊戲中隨意排出過一些規律;有參與種植園圍欄設計的願望。

物質準備:用生活中蘊含規律的照片製成的ppt,電腦,相機,"魔法圈"(用顏色鮮豔、可變形的毛根彎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積木、節奏棒、紙盒等。

活動過程:

1.通過分享照片,激發幼兒參與設計有規律圍欄活動的興趣,初步認識、理解規律排序,並感受到生活中運用規律排序的常見與美感。

(1)出示種植園照片,引發幼兒參與設計的興趣,明確活動任務--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師:小朋友們,咱們這幾天在忙着做一件什麼事情呀?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因爲我們的`種植園還沒有保護植物的圍欄,所以要設計種植園的圍欄。

師:對,我們要一起設計、製作圍欄。在你們第一次設計中,畫出了許多圍欄樣式,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幼:有規律的圍欄。

師:所以我們今天要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收集的有規律物體的照片,發現照片中兩種物體之間的排序方式。

師:在你們動手設計之前,咱們一同來欣賞一下活動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滑梯上的欄杆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在這個排列中重複出現的是什麼?

幼:是按照一個藍的一個黃的、一個藍的一個黃的方式排的。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滑梯的欄杆是由一藍一黃欄杆組成一組規律,後面一直重複前面這組規律,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

(3)通過對全部照片的觀察及交流,瞭解兩個不同物體是可以有規律排序的,並能發現規律排序的美,願意創造規律,設計種植園圍欄。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麼多生活中有規律物體的照片,你有什麼感覺?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單調,很整齊。

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創造規律圍欄。

(教師介紹師幼共同收集的三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設計種植園圍欄任務:自選兩種物品創造規律,嘗試學習按規律給兩個物體排序。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排序。

(2)教師個別觀察指導,隨機發現兩種物品規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問題並記錄。

3.通過分享幼兒的圍欄設計,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感受到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激發幼兒發現、創造更多規律並運用於生活。

(1)分享幼兒的排序方法,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從中提升規律並驗證規律排序。)教師運用相機拍攝下幼兒設計的規律進行個別展示,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由集體觀察、討論,發現其中的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設計創造出許多種規律。誰願意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這位小朋友用什麼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嗎?你覺得這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

當幼兒排序出現混亂時:

師:這位小朋友的規律是一根節奏棒和一個盒子,它們組成了一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變身啦,我們一起看看後面排的是不是這組規律在重複出現。

(在此環節中通過用"魔法圈"驗證規律,幫助幼兒解決按規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識點--特定單元的反覆出現。因爲幼兒很容易把特定單元混亂,而彩色毛根彎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確了規律組,方便幼兒自我檢驗,使排序不混亂。還可以讓幼兒清晰地看到規律是否排列完整。)富於變化的材料使規律出現多元表徵,如同樣兩種材料--易拉罐和長方形積木,因擺放方式及數量的增減,出現不同的規律。

師:爲什麼××和××都選用了白色和藍色的棋子,可他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是不同的?

幼:因爲××的是一個藍的和一個白色的棋子,另一個小朋友是兩個藍色和兩個白色的棋子。

師:那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呢?

幼:顏色一樣,數量不一樣。

師:哦,原來材料一樣,數量不一樣也能創造出不同的規律排序。

(對比不同的規律,發現同種材料,從不同維度,如擺放位置、數量等不同,可創造出多種不同的規律排序。)

(2)知道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萌發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和創造更多規律的願望,繼續完成種植園圍欄的創建。

活動反思: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正是來源於幼兒真實的生活,利用具體的情景給孩子們佈置設計圍欄的任務。由真實任務驅動的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生活,不僅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且較好地實現了集體數學活動的情景化,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經驗,真實感受到數學學習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凸顯出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幼兒在思維上、數學經驗上有所提升"。教師有效把握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注重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明確規律排序,擴展幼兒模式識別經驗,並發現生活中規律的美,自主地創造規律。整個活動符合幼兒認知的模式及教學的邏輯:觀察一創造一比較一再比較中概括。通過環境設計策略,即情景內容源於生活,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整體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任務意識明確,願意創造規律並專注投入地運用規律排序,設計圍欄;通過直觀概括策略,運用"魔法圈"圈出規律組進行序列中單元的判斷,使幼兒理解規律排序;通過多元表達策略,使幼兒在表達交流中形式多樣,可以是語言、動作、符號,也可以是師生間的、同伴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的有效結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在規律排序活動中不僅僅關注排序結果,更注重透過幼兒多樣化的表達,瞭解其對規律的認識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維發展水平,予以適當、必要的支持引導,促進幼兒遷移、概括等數學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數量的多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掌握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進一步提高對比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理解數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律的影響。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正確感知數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律的影響,掌握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活動難點:

理解數量7的守恆。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海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你們看誰來了?小海豚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海底世界要舉行音樂舞會了,但是參加舞會有兩個要求,第一小動物們要組隊參加,第二每隊必須是7個。你們聽清楚有什麼要求了嗎?現在跟老師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動物來參加舞會了。

二、利用PPT,學習7的守恆。

1.數量多少與大小無關

大鯊魚和小烏龜來參加舞會了,小烏龜說:大鯊魚個數太多了,不能參加。大鯊魚說:我們不多,是你們太少了。你們來幫忙數一數小烏龜有幾個?大鯊魚有幾個?它們能不能參加呢?

小結:鯊魚很大,烏龜很小,但是他們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2. 數量多少與顏色無關

下一個入場的是誰呢?有多少水母?能參加嗎?水母說:我們是按要求來的。小朋友仔細看這些水母它們一樣嗎?請你們分開來數一數紫色的有幾隻?藍色的有幾隻?是不是一樣多?

小結:雖然水母顏色不一樣,但數量是一樣的,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3.數量多少與形狀無關

小魚也成羣結隊的.游來了,有什麼樣的小魚?它們能參加舞會嗎?圓圓的小魚有幾條?能參加嗎?長長的小魚有幾條?(六條)能參加嗎?原來還有一條小魚掉隊了,現在是幾條了?他們一樣多嗎? 。

小結:雖然小魚長得不一樣,但每隊都是7個,也能參加舞會。

4.數量多少與排列方式無關

音樂舞會開始了,第一個表演的是小章魚,有幾隻章魚?它們隨音樂翩翩起舞,不停地變換隊形,一會變成人字形,現在變成了幾隻?一會變成十字形,現在又變成了幾隻? 小結:雖然小章魚變換不同的隊形,但它們的個數沒有變化,還是7只。

三、操作小動物圖片,鞏固7的守恆。

1.小章魚的舞蹈太美了,其它小動物也想要表演,你們想幫它們排什麼樣的隊形?

2.現在請你打開信封,看看裏面是誰?先把小動物擺成一排數數有幾個?

3.展示幼兒給動物排好的隊形。它們排的什麼隊形? 每一種小動物有幾個?

小結:雖然每種動物的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的隊形也不一樣,但它們都是7個。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給小動物排的隊形可真好看,小動物很高興。小海豚說音樂舞會非常成功,謝謝小朋友們,小朋友再見。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利用PPT學習7的守恆環節做得較好。通過設置“海底世界音樂舞會”這一問題情境,激發興趣點,幼兒很自然的就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隨後,幼兒能主動跟隨問題情境的發展,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掌握了守恆的意義,達到預期的目的。

不足之處:

1.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還需要準確、精煉。如:開始環節提要求時,我說的是排好隊,改成組隊參加更精確。

2.在點數時,一定要正確示範點數方法。在點數之後,要強調一下總數,這些動物一共是7個。

3.本次活動最大的問題是操作環節沒處理好,時間太長。以後在教具準備上,還要精心一點,應提供易於幼兒操作的材料。

4.由於幼兒操作時間長,我過於着急,此環節沒能很好的小結。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目標:

1、學會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2、學習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二、準備:

PPT課件,幼兒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過程:

1、送圖形寶寶回家,瞭解圖形的基本特徵。

(1)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許多圖形寶寶,看看有哪些圖形寶寶呢?它有哪些特徵(顏色、形狀、大小),然後請你根據它的特徵,輕輕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嗎?

(2)請個別幼兒說說他拿到的是什麼圖形,說說特徵,送回了哪個家裏。

2、出示圖一,讓幼兒觀察,示範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 ,教師講解按形狀、顏色分。

(1)師:老師這來了幾個圖形寶寶,它們是誰呀,(一一出示圖形講出圖形的特徵)它們告訴我它們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麼辦?(幫它們找家)

(2)出示圖形屋,這個圖形屋就是圖形寶寶的家,我們來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顏色標記、形狀標記)這說明我們要根據它的.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來幫圖形寶寶們找到它們的家。

(3)我們先來看看橫排,我們也叫它行,第一個前面的顏色標記是紅色,那它整行都是紅色圖形的家,那第二個是什麼顏色標記?(藍色)又是誰的家呢?(藍色圖形的家)

(4)橫排看好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豎排,我們叫它列,第一列是什麼標記?(正方形標記)說明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認識了圖形屋,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來幫助圖形寶寶找家,我們先看第一行是紅色,第一列是正方形,(邊說邊用手示範)那他們的交接點就是紅色正方形的家,依次類推找出其它幾個圖形的家。

總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雖然它們的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但是我們都能幫它們找到了家。

3、出示圖二,讓幼兒觀察,示範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 ,教師講解按形狀、大小分。

(1)老師這還有幾個圖形寶寶沒有找到它們的家呢,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兩個兩個圖形出示)它們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

(2)出示圖二,請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標記,我們應該怎樣送圖形寶寶回家呢?(請小朋友上來找家,並說說自己爲什麼要這樣找)總結: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圖形雖然它的形狀一樣、顏色一樣但是它們大小不一樣,我們小朋友很聰明還是幫助圖形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家,它們可高興啦都說要謝謝你們!

4、幼兒動手操作

(1)今天我們教室裏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們想幫助他們嗎?請你們輕輕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幫助他們吧!

(2)幼兒操作,教室巡迴指導。

5、張貼幼兒操作紙,請錯的幼兒改正,給做的對的幼兒給予小紅花獎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