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5篇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認讀"風"、"雲"、"雨"、"雪"等漢字,感知漢字的基本規律。

2.通過猜謎語、討論等活動,認識各種自然現象,豐富知識和詞彙。

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對識字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風"、"雲"、"雨"、"雪"圖片以及相應的漢字卡片。

2.其他自然現象的圖片以及相應的漢字卡片3.圖片《風來了,雨來了》。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念雨、風、雪、雲的謎面。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河裏看不見。(雨)飛過戈壁沙遮空,飛過大海波濤涌,飛過森林鳥雀驚,飛過花園亂花叢。(風)一片一片又一片,不是糖來不是面,冬天有時滿天飛,夏天一片也不見。(雪)忽然不見忽然有,像龍像虎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它就走。(雲)幼兒猜謎底,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2.出示漢字卡片,嘗試認讀相應的漢字。

教師:上面是謎底的圖片,下面是表示謎底的漢字,請你猜一猜下面的漢字。

教師先請個別幼兒讀漢字,再帶領大家一起認讀漢字,注意糾正幼兒不準確的發音。

3.組織幼兒討論,瞭解各種自然現象,感知相應的漢字。

教師:除了"風、雲、雨、雪"這四種自然現象,你還見過哪些自然現象?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如雷、電、彩虹等。教師出示漢字卡片,並帶領幼兒讀一讀。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不僅能說出許多自然現象,而且還知道這些自然現象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

4.開展閱讀活動,感知漢字的基本規律。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漢字卡片"雨"和"雪"。

教師:這是什麼漢字?這兩個漢字有什麼相似的地方?爲什麼有"雪"和"雨"字頭呢?

5.豐富關於天氣方面的詞彙。

出示漢字"風",教師:這是什麼漢字?你見過或知道有什麼樣的風?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並帶領幼兒閱讀。

出示漢字"雲",教師:這是什麼漢字?你見過或知道有什麼樣的雲?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並帶領幼兒閱讀。

6.閱讀遊戲"風來了,雨來了"。

教師出示圖片,共同閱讀兒歌畫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並帶領幼兒學習兒歌。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幼兒看教師手中出示的漢字卡片並讀出漢字,如果出示的是"風"就說"風來了",出示的是"雨"就說是"雨來了"。當四個漢字唸完後,繼續念兒歌做動作,當唸到"屁股"時,大家可以任意做一個動作或造型,不能說話,也不能動,誰動了,遊戲重新進行。

幼兒開展遊戲2到3遍。

7.教師出示其他自然現象的圖片,帶領幼兒創編兒歌。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2.能認真聽同伴講述,並能根據語言描述作出正確的判斷。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洋花蘿蔔一個。

2.幼兒已學兒歌。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出示蘿蔔。

指導語:春天到了,我們要在地裏種蘿蔔,過一段時間,它就能發芽,長出葉子。今天請小朋友扮演地上的泥土,老師將這棵蘿蔔種到泥土裏,大家玩一個"種蘿蔔"的遊戲。

二、教師講述規則及玩法。

扮泥土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待兒歌唸完後才能睜開眼睛。種蘿蔔的人在兒歌結束前,必須將蘿蔔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裏,並用簡短的語言描述該幼兒的特徵,讓大家來猜,被猜出的幼兒必須重複說出自己的外貌特徵。

三、幼兒進行遊戲。

幼兒圍作成半圓形,手背在身後,手掌向上,眼睛閉起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從每一位幼兒的身後走過,並將蘿蔔悄悄地放在一個幼兒的手裏,最後走到中間,描述此幼兒的外貌特徵。如:"我將蘿蔔種在一個男孩子的手裏,他穿着白毛衣,藍褲子和黑皮鞋。"然後此幼兒就成爲下一個種蘿蔔的人。

注意:在教師帶領玩幾遍遊戲後,可讓幼兒自主進行遊戲,教師可請一能力較強的.幼兒來種蘿蔔,大家一起念"種蘿蔔"兒歌,教師在旁指導,提醒幼兒聲音響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若猜不出,可再描述一遍,使遊戲能順利進行。

附兒歌:《種蘿蔔》

小朋友,快快來,大家快來種蘿蔔。

你一個,我一個,蘿蔔種在誰手中?

活動反思:

活動經過設計的改變後,幼兒們的積極性也跟着提高了,在活動中可以看到有些幼兒由於平時缺少鍛鍊,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加強個別鍛鍊。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係。

2.通過分組討論,運用已有經驗,大方、自然地表述改編後的故事結尾。

3.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

活動重點;能夠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活動難點:通過分組討論,遷移經驗,能把心裏所想的老鼠女兒所嫁的對象畫出來,並說出理由。

 活動準備

1.教室內牆上、窗戶上貼有大紅喜字,屋頂掛有幼兒自制的彩色吊環。

2.《老鼠嫁女》PPT,圖片(太陽、烏雲、大風、圍牆、老鼠爸爸、老鼠女兒、貓),圖卡每人一份。

3.廢舊彩筆帽,顏色豔麗的小長方形即時貼。

4.和家長一起蒐集關於太陽、鳥雲、大風、圍牆、老鼠、貓各有什麼厲害的本領,以及其他小動物本領的資料。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以談話形式引出故事:

請幼兒觀察班級環境,有什麼變化?

幼兒A:門上貼有喜字。

幼兒B:屋頂有我們做的彩色吊環。

師:今天班裏裝扮得這麼漂亮,你們猜猜有什麼事情發生?

幼兒A:結婚的時候才貼喜字呢!

幼兒B:對,對,結婚的時候還要吃喜糖呢!

師:“今天有一個小動物也要結婚了,咱們一起看一看它要嫁給誰?”

(析:在課前我問過幾名幼兒,他們或有過參加婚禮的經驗,或在電視上看過結婚的場面。我首先在環境中營造出喜慶的氛圍,並引導幼兒細心觀察,給幼兒留出懸念,帶着問題去欣賞故事。)

2.觀看PPT,瞭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情節,並用回憶提問法把圖片貼在黑板上,幫助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係。(邊提問邊貼圖片。)

(欣賞故事後)提問:

(1)故事中誰家要嫁女兒?(老鼠)

(2)老鼠爸爸最開始想把女兒嫁給誰?(太陽)

爲什麼老鼠爸爸想讓女兒嫁給太陽呢?太陽有什麼厲害的本領?

幼兒A:太陽能發出光,能把衣服曬乾。

幼兒B:太陽能讓小草、小花和大樹長高。

幼兒C: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

師:“太陽這麼厲害,爲什麼老鼠爸爸沒有把女兒嫁給太陽?”(因爲烏雲能把太陽給遮住。)

“烏雲有什麼厲害的本領呢?”

幼兒A:烏雲把太陽遮住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全都是黑的。

幼兒B:烏雲能下雨、閃電,特別嚇人!

師:“烏雲這麼厲害,那老鼠爸爸把女兒嫁給烏雲了嗎?”(沒有,因爲風能把烏雲吹走啊!)

“風有什麼厲害的本領?”

幼兒A:我在電視上看的,大風能把房子吹走。

幼兒B:大風還能把樹吹倒。

師:“你們說的`是龍捲風,風力特別大。現在你們看看窗外,樹葉在動,今天外面也有風,是微風,但是你們能感覺到嗎?爲什麼?”(感覺不到,因爲我們坐在教室裏。)

“對,咱們坐在教室裏面,有圍牆擋着,我們就感覺不到風了。圍牆有什麼作用呢?”

幼兒A:如果下雨,我們就淋不着了,下雪也淋不到了。

幼兒B:颳風也不怕了。

師:有了堅固的房子、圍牆,我們才能在這裏學習,做遊戲。那老鼠爸爸把女兒嫁給圍牆了嗎?(沒有。)

誰比圍牆厲害?(老鼠。)

爲什麼?(老鼠能在牆上打洞。)

但是老鼠又怕誰呢?(貓。)

(析:在本環節,利用圖片回憶故事情節、內容及人物關係,爲幼兒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再現已有經驗,能準確地說出故事中各人物的本領、作用,並初步明白故事中一物比一物強的寓意。)

(3)和幼兒一起看圖片,瞭解故事中的人物關係,知道一物比一物強的道理,併發揮想象創編故事結尾。

師:你們看(看黑板上的圖卡),老鼠爸爸最開始想把女兒嫁給最厲害的太陽,可是(烏雲能把太陽遮住),老鼠爸爸又想把女兒嫁給烏雲,可是(大風又能把烏雲吹走),它又想讓女兒嫁給大風(大風被圍牆檔住了),它又想讓女兒嫁給圍牆,可是(老鼠在圍牆上打洞)”,故事中每一個形象的本領都特別厲害,但是和其他的形象一比較,它就不厲害了。

(析:強化幼兒一物比一物強的寓意,讓幼兒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強大。)

師:“故事的結局是什麼?”(老鼠女兒嫁給了貓,可是貓把老鼠給吃了。)

你們覺得這個結局好嗎?(不好,老鼠女兒太可憐了。)

你們能想到比貓厲害的動物嗎?

幼兒A:老虎。

師:“有人知道有比老虎還厲害的動物嗎?”

幼兒B:大象一擡腳就把老虎給踩下去了。

師:“有人知道有比大象還厲害的動物嗎?(沒有了。)

如果老鼠女兒沒有嫁給貓的話,嫁給大象可以嗎?你們還能想到更好的答案嗎?

(析:發散幼兒思維,讓幼兒大膽思考。)

3.引導幼兒改編故事結尾,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大膽猜想。

(1)個別幼兒回答老鼠女兒應該嫁給誰?爲什麼?

幼兒A:應該嫁給大象,因爲大象能保護老鼠女兒。

幼兒B:應該嫁給白雲,帶着老鼠女兒到天上玩兒。

(2)分組討論,討論出一個本組認可的最佳答案,派出一個代表告訴大家本組答案。(其他組可找出理由反駁。)

4.遷移經驗,把自己心裏想的老鼠女兒應嫁的形象畫出來。(可提問三、四名幼兒來說一說自己的故事結尾。)

5.延伸活動:製作喜糖,渲染氣氛。(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談話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即在旅遊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學會注意傾聽同伴的談話,能迅速理解別人講述的內容,想同伴學習講述經驗。

3、在談話中萌發愛護環境、愛祖國的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旅遊的照片、紀念品或土特產。

2、教師準備一些著名景點的圖片和視頻。

3、佈置一個旅遊品展覽區,展示幼兒帶來的旅遊紀念品。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談話,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旅遊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難點:幼兒獨立講述自己在旅遊時的所見所聞,能有調理的講述。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談話興趣師:今天,我們一起動手佈置了一個展覽會,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展覽品吧!(照片、紀念品、土特產、幼兒的'旅遊繪畫、《11只貓做苦工》的地圖插頁等)師:在假期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去了很多地方旅遊,我們一起來講講關於旅遊的故事吧!

2、鼓勵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讓幼兒在小組內自由結伴交談,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2)教師要求幼兒圍繞話題講述自己在旅遊中的感想。

注意:給每個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讓幼兒豐富在集體和小組的不同情境中的談話經驗。

3、教師引導幼兒逐步拓展談話範圍(在集體中交流旅遊時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提問:

(1)旅遊時有看到了什麼?你都經歷哪些有趣的事情?

(2)哪些事情是第一次經歷的?

(3)哪些事讓你印象深刻?

(4)你今天帶來了什麼紀念品和土特產?

注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步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感想。不僅幫組幼兒圍繞話題談話,而且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更好的傾聽、對話等,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4、讓幼兒回家給父母或其他家人講述在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5、思考旅遊時需要帶哪些東西。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自制墨跡圖進行創造性想像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2、利用輔助物在墨跡上進行拼砌,發展編講能力。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曾示範製作墨跡圖,以引起幼兒操作和想像的興趣。

2、白紙、顏色水、輔助物、鋪墊的桌布。

活動過程

1、自制墨跡圖,引起幼兒興趣。

(1)回憶墨跡圖製作的方法。

(2)提出製作墨跡圖應注意的事項。

(3)幼兒自制墨跡圖,教師巡迴指導。

2、根據墨跡圖上的墨跡進行想像。

(1)啓發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墨跡圖像什麼,並說出想像依據。

(2)動墨跡圖,變換角度看看它還像什麼?鼓勵幼兒儘量想得和別人不一樣。

(3)教師小結:從不同角度看墨跡圖,它所表現的'內容也跟着發生了變化。

3、利用輔助物豐富墨跡圖後進行編講。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輔助物在墨跡圖拼砌,使畫面更完整、更豐富,並提出講述要求,如什麼時候?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在什麼地方?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2)請幼兒根據豐富後的墨跡圖進行編講。

4、向同伴或老師講述自己圖畫中的小故事。

活動延伸

(組合編故事)將幼兒製作的墨跡圖佈置在語言區中,引導幼兒與同伴的墨跡圖組合在一起,編出一個更好聽的故事。

小百科:有趣,多指某事或物對你很有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