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鑽爬、快跑和躲閃的能力,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2、能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準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1、平衡木兩條、拱形門兩個、籮筐兩個(內放球類),根據幼兒體質條件還可以再設置一些障礙,如踩樁過溪。

2、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豬過橋"

1、今天天氣很好,小豬們要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遠,要走過小橋、鑽過山洞才能到達。

2、教師指導幼兒練習"走小橋"、"鑽山洞"。

二、遊戲:"小豬運西瓜"

1、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見小豬們可高興啦,說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給小豬們吃,請把西瓜搬回家吧!

2、討論:回家的路很遠,如果路上遇見大灰狼怎麼辦?(外婆說小豬你們看見大灰狼時,要立刻蹲下不動,它就不會發現你們了。)

3、小豬抱着西瓜鑽過山洞、走過小橋,把西瓜一個一個運回家。老師扮演大灰狼,當大灰狼出現時小豬立刻蹲下不動,隨便亂動的小豬將被大灰狼抓走。

三、遊戲:"切西瓜"

1、西瓜運完了,讓我們一起來切個大西瓜嘗一嘗吧!

2、"切西瓜"遊戲:幼兒拉手成圓圈(西瓜),請一名幼兒邊走邊念:"切、切,切西瓜,綠的皮,紅的瓤,我把西瓜一切二,甜甜的汁水四處淌。"念兒歌的同時,用小手在兩人拉手處做切的動作,唸完"淌"字,全體幼兒四散跑開,切西瓜者抓住一人後,再次開展遊戲,被抓者念兒歌,切西瓜。

3、可以組成3-4個小圓圈,同時玩"切西瓜"遊戲。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身邊提供服務的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舒適感。

2、體會身邊的人愛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提供服務的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和舒適難點:

教學難點:

體會身邊人愛自己的情感。

教育理論依據:(設計思路)生活中的關愛無處不在。本次活動就是關於我園在開展關愛課題的環境下,充分激發幼兒的"關愛情感"。活動前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禮貌地向園內工作人員打招呼,突然發現幼兒在禮貌背後的空白。於是教師利用空餘時間組織幼兒對幼兒園內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入採訪並記錄。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並瞭解教職工的工作內容,感受別人對自己付出的愛。充分激發幼兒對園內工作人員的情感關愛並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感恩。

教學過程(活動過程):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觀察過家裏的人以及幼兒園工作人員的勞動

2、物質準備:視頻(老師在家打掃衛生),"忙碌的人"幻燈片,音樂("喜刷刷","感恩的心")

一、談話

1、教師:我們小朋友雙休日休息在家,每天放學也要回家,那我們在家裏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呀?

幼兒1:我在家裏看電視(師:你在家裏放鬆休息,你來說)幼兒2:我去學拼音。(師:你去哪裏學拼音?請你把話說完整。)幼兒3:我在家裏幫奶奶洗衣服。(師:你會洗衣服啦,平時你們家的衣服都是誰洗的呀?你在家裏還是奶奶的小幫手了!)

2、你們想不想知道張老師休息在家的時候做了些什麼?幼兒:想。

3、張老師在家裏幹什麼?

幼兒1:張老師在家裏擦桌子、拖地板。

幼兒2:張老師在家裏做家務。

4、師:對呀,我喜歡把我的家你打掃的乾乾淨淨,讓我的家人住得舒舒服服。

二、經驗回顧,感受家人的愛

1、你們家誰也像張老師一樣在忙呢?

幼兒1:我的奶奶在家裏燒飯。

師:奶奶是怎麼燒飯的呀?

<做動作>打開水龍頭,滔滔米,滔滔米,放進鍋裏燒一燒。飯飯做好了,給誰吃的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所有家裏的人吃的,那你要對奶奶說什麼?奶奶謝謝你;奶奶你辛苦了。

幼兒2:我的媽媽在家裏洗衣服。

師:媽媽怎麼洗衣服的呀?好我們一起來幫媽媽洗一洗,搓一搓。衣服晾起來,拉拉挺。衣服洗好了香香的,給誰穿的呀?那你要對媽媽說什麼?媽媽我愛你。

幼兒3:我的爺爺在家裏拖地板。

師:爺爺是怎麼拖地板的?我們一起來拖一拖,沾點水,前拖拖託託,後拖拖。地板拖的真乾淨,家裏人回來一看,哇家裏真乾淨,住得真舒服。

師: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回到家還要這麼辛苦忙碌,這是爲什麼呀?

幼兒:爲了把家裏弄得乾乾淨淨。爲了我們住的很舒服。

其實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這些事情都是爲了我們。

情感提升:我們真幸福,有這麼愛我們的家人,他們不嫌辛苦不怕累,讓我們住上乾淨整潔的房子,吃上營養豐富的飯菜,讓我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師:我是大班的小朋友,願意做家裏的小幫手。來孩子們,我們做家務嘍!學一學家裏人的勞動(洗洗碗、滔滔米、燒燒飯、炒炒菜、擦擦玻璃、拖拖地、洗洗衣服、擠擠幹、晾涼衣服。動靜交替,活躍氣氛)

2、在幼兒園也有很多在忙碌的人,我們前幾天去採訪過。請你說一說:你找到了誰?他在忙什麼?

幼兒1:我在食堂找到了廚師和阿姨,他們每天很早來幼兒園,6點半就到了,然後他們要對廚房和做菜的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

幼兒2:食堂的叔叔阿姨對送來的蔬菜和葷菜都要進行檢查,發現不好的就要退掉,不能讓小朋友吃壞掉的食物。觀察得真仔細,還有沒有補充?

幼兒3:食堂阿姨天天要洗很多菜,切很多菜。雖然現在天氣很冷,但是他們還是很認真的洗菜,把菜洗的乾乾淨淨,我發現他們的手很紅,很粗糙。

幼兒4:廚師伯伯每天給我們做不一樣的菜。廚師伯伯說:只要看到小朋友喜歡吃,他就非常高興。聽了小朋友的介紹以後,張老師相信你們以後一定會好好吃飯。因爲我們的飯菜和點心都是食堂的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我們不應該浪費,不應該讓他們傷心難過。

幼兒5:我找到了蘇老師,她每天7點鐘就來幼兒園幫小朋友做晨檢。看看小朋友的小手有沒有洗乾淨,體溫是不是正常。她還經常來看我們吃午飯,看我們做早操。我們每週的菜譜都是她制定的。她還負責幫我們測視力、量身高呢!

師:說得真好。爲了能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蘇老師她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們每天來都要認認真真地配合她做檢查,對她要有禮貌,你們說對嗎?

幼兒6、7(情景表演):我們找到了保安叔叔!

幼兒6扮演保安叔叔:我每天很早起牀來到幼兒園進行巡邏、檢查,確保安全。然後打開大門站在門口迎接小朋友和家長。我晚上也不回家,加強安全保衛。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彎路、直路的用處。

2、初步瞭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的作用。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將彎路和直路聯繫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活動難點:

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31——34頁。

活動過程:

一、我們走過的路。

1、 老師問,你們都走過怎麼樣的路?有彎路,也有直路你們覺的彎的好還是直的好?

2、 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路,並說出理由。

3、 剛纔有的小朋友說直路好有的說彎路好,現在,我這裏有兩個專門修路的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

1、 幼兒邊看活動材料邊聽老師講故事1—12段。

2、 聽了故事後你現在喜歡彎路還是直路?爲什麼?讓幼兒充分考慮。

3、 汽車從山腳到山頂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4、 彎彎來到城裏修了一條怎樣的路?這次人們是怎樣說的?爲什麼?

三、討論。

1、 直直修的直山路不受歡迎,彎彎修的城裏的彎路也不受歡迎,這可怎麼辦啊?

2、 讓幼兒討論,並回答。

3、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4、 後來直直和彎彎一起修路,直的地方修上直直的路,到了路口和山腳就修上彎彎的路,直直和彎彎一起合作修出來的路,汽車就在也不會出危險了。

最後老師講述直路有直路的好處,彎路有彎路的好處,要看他們是否按照人們的需要來修了。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設計的本次語言課《我會誇》,旨在讓幼兒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優點,做到互相欣賞。活動的落腳點就是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能大膽用較完整的語言清楚地描述自己和別人的優點。

活動目標:

1、樂於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優點,做到互相欣賞。

2、嘗試用合適的語言誇誇自己和別人。

3、能大膽用語言描述自己和別人的優點。

活動準備:

課件《誇自己》。

活動過程:

(一)故事《誇自己》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聽。(看課件)

2、師:"它們在幹什麼呀?"(誇自己)"它們誇自己時還說了什麼?"(誇自己的時候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爲什麼?"

3、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誇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誇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誇誇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二)改編故事《我會誇》

1、師: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麼說?

2、幼兒依次誇誇猴子、狗熊、大象、螞蟻。

我們怎麼幫它們呢?對,我們要知道小動物們的優點,才能幫助它們。幼兒說老師小結(猴子:機靈、聰明、靈活;狗熊:力氣大、憨厚、可愛;大象:力氣大,鼻子長能搬東西,會吸水;螞蟻:團結、守紀律、有秩序、勤勞、會合作)。

3、根據課件,改編故事師: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是小猴,我會爬樹,我很能幹,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幹!"小朋友們改編故事。

(三)誇誇自己和別人

1、遊戲《迷迷轉》請幼兒從長相、着裝、性格、能力等方面誇誇自己和別人。

長相:可愛、漂亮、帥着裝:神氣、講衛生、漂亮性格:開朗、活潑、大方能力:能幹、棒

2、分組誇:四人一組,請每個幼兒誇誇自己能幹的地方,再推選一名小組長來誇自己小組的成員。

(四)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能發現這麼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真是棒,請你們回家後再去發現自己和身邊親人身上的優點,誇誇他們!"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化學小魔術,激發探索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 望。

2、瞭解澱粉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的現象,初步瞭解生活中哪些常見的食物含有澱粉。

3、通過科學實驗自主探索,並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米湯、土豆、小麪粉、饅頭、南瓜、芋頭、藕等含澱粉的物質若干,蘿蔔、白菜、萵苣、水果等不含有澱粉的物質若干、小噴壺一個、碘酒、棉籤。

2、課前用米湯畫好幾幅畫。

3、記錄表格。

4、PPT,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你們喜歡魔術嗎?爲什麼?

師:今天老師也要給小朋友們變個小魔術:

教師扮演魔術師,首先出示課前用米湯畫好的畫,然後把碘酒溶液噴在畫面上,觀察發生的現象。

二、知識點講解。

1、討論:爲什麼原本什麼也沒有的白紙在噴上藥水後會出現圖案呢?

2、師講解:

(1)其實老師已經在課前在這張白紙上畫好圖案了,只是老師畫畫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時用的畫筆而是米湯。所以當噴上碘酒時原來看不出來的畫面就顯現出來了。

師在投影儀下師範向米湯中滴入碘酒。

(2)用課件出示有澱粉和碘酒的圖片,講解小實驗的科學原理。

師:我們用米湯畫畫,米湯裏含有澱粉,小噴壺裏裝的藥水是稀釋的碘酒溶液,澱粉遇到碘酒溶液後就會發生反應,變成藍色。

三、幼兒操作。

1、教師引導,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師出示實現準備好的各種食材。

師: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澱粉的。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出一個好辦法,從這些食物中把含有澱粉的食物挑出來。

師首先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自由討論。

師:剛纔的魔術告訴我們:當澱粉遇到碘元素就會變成藍色,所以我們只要把碘酒塗抹(滴灑)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澱粉,那麼當食物中的澱粉與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會變成藍色。

師通過投影儀示範測試兩種食材。

2、師向幼兒提出操作要求:

每位幼兒從所提供的食材中選取5種自己喜歡的食材進行測試,並把測試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總結測試結果。

(1)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測試了哪些食材,其中哪些是含有澱粉成分的,哪些是不含澱粉成分的。

(2)師利用PPT總結幼兒測試結果。

四、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測試的這些食材只是生活中常見食材的一小部分。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很多其他的食物,它們中有含澱粉的也有不含澱粉的,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利用這個辦法測試一下吧。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故事,感知故事中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點。

2、能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語言等創造性的表現豬八戒、孫悟空的角色特徵。

3、感知故事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豬八戒吃西瓜》。

2、會做律動《吃西瓜》。

3、道具:頭飾、金箍棒、大耙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做律動《吃西瓜》,引入情境

引導幼兒學豬八戒吃西瓜的樣子,說一說爲什麼會肚子疼。

二、引導幼兒邊看掛圖,邊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知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

提問: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最後八戒去了嗎?爲什麼?

2、悟空走了之後,八戒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分西瓜的?

3、悟空回來後發現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爲什麼?

4、八戒被西瓜皮絆倒了幾次,他分別都說了什麼?最後一次摔倒八戒是怎麼說的?

5、後來大家知道真相了嗎?八戒是怎麼說的?

三、播放學習資料《豬八戒吃西瓜》,完整欣賞故事。

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教師小結:孫悟空機智、勇敢、處處想到別人。他會耍金箍棒、會七十二變,還有火眼金睛。

八戒雖然有時候貪吃、偷懶,但他有時很勇敢,知錯能改,非常可愛。

四、引導幼兒表演故事,請幼兒自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進行誇張幽默的表演。

活動延伸:以快樂詩畫的形式,引導幼兒畫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單韻母及標聲調的單韻母的讀法。

2、學會g 這個聲母,能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3、學會g與單韻母e、u相拼。

4、能夠用g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練習組詞或說話。

教學重點:

學會g 這個聲母,能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

1、學會g與單韻母e、u的拼讀。

2、用與音節相應的漢字組詞或說話。

活動準備:

拼音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老師:小朋友們好,又到了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了,今天我們一起去漫遊拼音王國,好嗎?

老師:那就讓我們乘上這“快樂列車”出發吧!“小小火車開起來,轟隆轟隆,嗚……”

(2)老師:啊,我們到了。瞧,拼音王國朋友們已經在這裏歡迎我們了,我們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二、讀讀練練(複習已學的單韻母和聲母)。

(1)請同學們讀一讀單韻母。

(2)老師:呀,這幾個朋友有一個共同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誰來告訴大家?(他們叫單韻母)單韻母有幾個?(單韻母有6個)哪6個?(a、o、e、i、u、u)

(3)小朋友真聰明,現在這些單韻母朋友已經戴好帽子排好隊了,我們一起來點點名吧。(讀代調的單韻母)

(4)老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再讓我們一起坐上火車去請出我們的聲母朋友吧!(出示已學的聲母b、p、m、f、d、t、n、l小朋友們讀一讀)

(5)老師:小朋友們真不錯,記住了我們已學的聲母朋友。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的聲母朋友,他究竟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

三、教學聲母g。

1、看圖片說話引出g:圖上畫着什麼?它們在幹什麼?(一隻鴿子去送信)

老師引入:鴿子的“鴿”聲母是g。板書:g。

2、教學g的發音,記清字形。

(1)示範發音,仔細聽,看口形。

(2)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3)記字形,啓發想象,g像什麼?

教順口溜:小白鴿g g g, 9字加彎g g g。

3、練習。

(1)學習g與單韻母ē、è、ū、的拼讀。

(2)認識相應的漢字“哥、個、姑。”

(3)用以上漢字組詞或說話。

4、指導書寫。

(1)老師示範書寫,小朋友們觀察。

(2)指名小朋友說出g的格式。

(3)引導學生書空後完成作業。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最近,亮亮由於身體原因已經幾天沒來幼兒園了,孩子們挺想念他,都想去看望他。爲了滿足幼兒的願望,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目標:

1.學習看路線圖,找出最合適的路線。

2.在乘車遊戲中學習8以內的加減計算。

準備:

1.學過8以內的加減。

2.去朋友家的路線圖(如圖,大圖一份,小圖若干。圖上的粗線表示汽車行駛的路線,圓圈裏的數字表示在這條路線上的公交車編號,格子數可以表示路程數。兩個數字放置在一起表示這裏兩路車都經過,例如①③表示1路車和3路車都要經過這裏。

①路車是往左開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換乘③路車)。

3.自制的標有數字1~7的錢幣。

4.站牌。

過程:

一、討論去亮亮家的方法

師:亮亮已經好幾天沒來幼兒園了,你們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幾個問題。你們準備怎樣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車去,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工作?

二、看路線圖

1.尋找出發點和目的.地。

師(出示大路線圖):這是一張公交車行車路線圖。你能看出我們在哪裏,亮亮的家在哪裏嗎?

2.觀察路線的走向。

師:這張圖上還有些什麼?你們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

師:你們兩個兩個結伴先在小圖上找一找,一共有幾條路線可以到達亮亮家。

(幼兒回答,教師在大路線圖邊上記錄:①路車換乘③路車,④路車換乘②路車,⑥路車直達。)

三、選擇路線

1.找出最近的路線。

師:你們認爲哪條路線最近?怎樣才能知道哪條路線最近?爲什麼?(記錄每條路線的路程並比較。)

2.找出最省錢的路線。

a.瞭解每路車的票價:

①路車2元,

②路車2元,

③路車2元,

④路車3元,

⑥路車5元。

b.哪條路線最省錢?爲什麼?

(幼兒回答,教師記錄每條路線的價錢。)

四、模擬乘車

1.幼兒每人拿8元自制錢幣,分別站到自己選擇的路線(站牌)前。

2.每輛車上有一個幼兒當售票員,一個幼兒當司機。乘客買票上車,隨音樂做開汽車動作繞活動室一圈。換車時,售票員提醒乘客再次買票。

延伸活動:

1.請幼兒想一想原來有多少錢,算一算用去多少錢,比一比誰最省錢。

2.帶幼兒乘公交車去亮亮家。

評析:

該活動內容來自幼兒生活,“到亮亮家去”這一情景激起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車必須知道什麼等問題勾起了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在看路線圖時,教師沒有直接介紹,而是鼓勵幼兒提問。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尋找最近的路線和最省線的路線的過程中,幼兒想出了各種方法.應用了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最後的模擬乘車,讓幼兒體驗了乘車過程,應用了8以內加減的知識。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聽見的祖國秀麗的山河。

教學準備:

1、掛圖

2、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教學

重點、難點:

重點:

觀察圖會講故事。

難點:

體會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教學過程:

1、劃小船。

老師做劃小船動作。出示月亮船圖。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於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①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②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門?

③說一說,演一演。

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蒲公英遇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④學講述故事請小朋在邊看圖邊講故事。

教學反思:

將故事轉化爲藝術感受的嘗試,帶領幼兒談論自己的地方,講講爲什麼喜歡嘛。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設"鐘錶展覽館"的教學環境。

2、儘量人手一隻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牀、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邊聽"在鐘錶店"裏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爲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幼兒人手一隻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隻鍾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隻鍾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隻鍾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

①三隻鐘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裏?半點時,分針指在哪裏?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裏?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

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

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並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習認識時鐘上的整點和半點。活動開始時,我首先讓幼兒認識時鐘上的三根針"時針、分針、秒針",能夠知道三根針名稱、區別和作用,以便爲接下來學習認時間的環節做鋪墊。但是由於我操之過急,沒有給幼兒足夠的機會來說一說、指一指、認一認三根針,這個認知的環節還不夠深入,部分幼兒還不能夠完全辨認三根針,導致在接下來學習認識時間的環節中,有些幼兒搞不清楚每根針的位置。另外在讓幼兒學習認識整點的時候,最好是從1點整、2點整、3點整……這樣以此類推,讓幼兒充分體會到"分針走了一圈,時針才走了一格"這個概念,在幼兒熟悉後教師可以說幾個具體時間,讓幼兒在自己的"自制鍾"上撥一撥,認一認,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在幼兒認識整點後,再以同樣的方式讓幼兒感知"分針走了半圈,時針走到兩個數字的中間(半格)來認識半點"。整節活動,由於我的操之過急,雖然各個環節都考慮到了,但是還不夠深入,還是教師說的較多,活動中應儘可能給幼兒更多的機會說一說、做一做,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進步得才更快。另外,針對幼兒能力的差異,還可以請我們的家長在家中對幼兒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幼兒儘快掌握學習內容。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學會口編7的加法應用題,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教學過程:

一、開火車(複習7的組成)

師:老師發現了一座神祕的城堡,城堡裏面藏着許多的寶藏,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挖城堡裏面的寶藏嗎?(幼:想)去城堡的路太遠了,我們要坐火車才能到那裏,請乘坐火車的小朋友注意了,我們要坐的是早上七點鐘的火車喲!

師:嗚嗚嗚,火車開動了,我的火車一點開,你們的火車幾點開?

幼:你的火車一點開,我們的火車六點開。

合:一合六組成七。(遊戲繼續

二、情境感知(看圖學習7的加法)

1、師:火車終於到達目的地了,(教師出示城堡圖)國王的城堡裏藏了許多的寶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層:左邊有1個棒棒糖,右邊有6個棒棒糖。

幼兒根據圖片內容上臺列出算式:1+6=7第二層:左邊有2條魚,右邊有5條魚。

幼:2+5=7第三層:左邊有3朵鮮花,右邊有4朵鮮花。

幼:3+4=7

2、師:剛纔小朋友列出的算式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共同點?

幼:它們的結果都是7,而且都用了+號。

教師小結:是的,這些算式的結果都是7,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7的加法算式;但是這些算式它們可是有好朋友哦!1+6=7的好朋友式就是將+號前後的數字換一下,但是結果不變。

3、根據交換規律寫出算式:

1+6=7和6+1=7 2+5=7和5+2=7 3+4=7和4+3=7

三、編應用題:

師:寶藏全部被大家挖掘出來了,你們真的很棒,但是國王最後還想請大家將它的寶藏編成應用題,誰來試一試?

幼:我在糖果店買了1根棒棒糖,後來又買了6跟棒棒糖,一共有幾根棒棒糖?

幼:我家魚缸裏有2條金魚,後來爸爸又買了5條小魚來陪它,一共有幾條魚呢?

幼:小曾老師給了我3枚花的貼貼,後來我表現很好,老師又給了我4枚貼貼,請問我一共有多少個貼貼?

四、課後延伸:

教師讓幼兒通過操作水果拼盤,請幼兒兩兩合作,列出相應的算式。

反思:

整個活動緊扣《7的加法》的主題開展,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形式多樣,層次清晰,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很強的參與意識,整節活動下來,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次活動的亮點在於:

1、將圖片的教學優勢發揮到最大功效大部分教師在出示圖片時,可能只是作爲一個欣賞或一個導入就匆匆將之收起來了,往往花費了大量時間製作出來的圖片沒有發揮到最大的功效,殊不知圖片的出示與使用也是需要技巧的;整節活動,我都以這幅圖爲主線,貫穿活動始終,發揮它最大的功效,這樣的形式簡單、直觀,加之前面教師的鋪墊,更容易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2、數學活動不僅僅是教會幼兒學習幾加幾等於幾,更是涵蓋了非常多的教學元素,如:看圖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板書、合理的推理、以及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加工,將它編成一道應用題等,數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懂得運用。

整個活動孩子始終處於一種非常興奮的狀態中,甚至有些孩子急於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而情不自禁站起來舉手等,如何控制幼兒的情緒,做到活而有序,將是我進一步需要思考與實踐的問題。

幼兒園學前班公開課教案 篇12

活動名稱:

捉螃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撓癢癢”動作。

2、讓幼兒知道音樂變化的時候,教師的體態是在提示他們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提醒幼兒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活動準備

1、剪輯音樂,加入捉螃蟹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A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用伸腳動作表現螃蟹。

師:你們見過螃蟹嗎?螃蟹有很多腳。看,我現在扮一隻大螃蟹!

(2)教師:這也是一隻腳,它可以怎麼動?你們學學螃蟹的腳動一動。

(3)幼兒跟隨老師聽A段音樂,做螃蟹伸腳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螃蟹吹泡泡。

教師:螃蟹喜歡在河裏幹什麼?我們一起來吹泡泡吧!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螃蟹是怎麼走路的,請個別幼兒示範動作。

教師:螃蟹是怎麼走路的?誰願意學一學?

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學習B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撓癢癢”的動作。

教師:哎呦,我怎麼了?(做撓癢癢動作)螃蟹是怎麼撓癢癢的?你們做給我看看!

(2)引導幼兒從不同方位創編多種螃蟹撓癢癢的動作。

教師:還有什麼地方也癢,我們再撓一撓。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如何把動作做得更整齊些。

教師:我們一起想個辦法,把這些有趣的動作做整齊吧!(如可先拍兩下手再撓癢癢)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表現螃蟹的動作。

(1)教師提醒幼兒看對面的同伴做吐泡泡的動作,但是不能吐口水。

教師:我們一起跳個螃蟹舞吧,螃蟹還可以對着誰吐泡泡呢?

(2)教師根據幼兒所做動作的情況,重點提升個別動作,並再次完整地表演螃蟹舞。

5、教師組織幼兒傾聽並感受尾聲捉螃蟹的音樂。

(1)教師引導幼兒傾聽尾聲捉螃蟹音樂。

教師:小螃蟹在河裏玩得真高興啊,忽然誰來了,他來幹什麼?

(2)教師出示“捕捉網”,組織幼兒討論遊戲玩法及如何躲避捉蟹人。

教師:“小螃蟹”,你們剛纔有沒有碰到別的“螃蟹”呢?你怎麼走纔不會碰到別人呢?

6、幼兒聽音樂完整表演。幼兒在場內散點站位,聽音樂完整做動作。動作轉換時,教師用體態提醒幼兒。引導幼兒躲避時注意用眼睛看兩側,不碰別的“螃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