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集合8篇)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集合8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1

活動名稱:多吃水果有營養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果的特徵,知道對身體有意。

2、知道水果有豐富的營養,鼓勵幼兒多吃水果。

活動準備:水果若干、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2、你喜歡吃什麼水果?

3、爲什麼要多吃水果?

二、通過聽故事《德德不愛吃水果》,瞭解水果對身體的益處。

1、提出要求,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

(聽故事不能亂講話,要仔細聽故事裏說了些什麼事。)

2、提問:

(1)德德刷牙時發現了什麼?

(2)大便時覺得怎樣?爲什麼會這樣?

(3)你吃過什麼水果?爲什麼要多吃水果?

三、欣賞兒歌《排排座,吃果果》

排排座,吃果果,吃橙子,吃蘋果,天天吃一個,身體好得多。

四、活動延伸:洗手吃水果,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小盤裏的水果吃掉,不浪費。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預防和減少生病。

2.學習並鞏固洗手兒歌。

二、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圖片若干音樂

三、重點:瞭解引起生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要求。

四、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麼啦?

(2)他爲什麼捂着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捂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瞭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乾淨的水果、天氣轉變要加衣服"等圖片讓幼兒瞭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麼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才能做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身體健康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裏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生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哪我們平時怎麼洗手呢?討論進行

編兒歌:手心對手心,相對搓搓手。手心對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轉轉轉。用水來沖沖,小手真乾淨。

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並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邊說兒歌邊洗手)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乾淨的水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我們小朋友的手兒洗乾淨了,那麼一個叫喵喵的小貓它的手洗乾淨了嗎?我們一起來聽聽:

小貓喵喵可頑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髒了!有一天,他玩後回到家裏口渴極了,看到盤子裏的水果,沒有去洗手,一把抓起來就吃。吃完後有出去和夥伴們玩去了。過了一會,媽媽爲喵喵準備好了午飯,喊喵喵回來吃飯,喵喵聽見了連忙跑回來,手也沒有洗就坐下吃飯了。吃完飯又去和夥伴玩去了,他們在森林裏做迷藏,玩的可開心了,沒過多久,喵喵回來了,他是捂着肚子回來的,媽媽問他是餓了嗎,他不說話一直搖頭,媽媽問他是渴了嗎?他說疼、肚子疼。媽媽嚇壞了,抱着喵喵去醫院,醫生給喵喵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然後對喵喵說:"你得了急性腸炎,是不是沒有洗手就吃東西啦?"喵喵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醫生給喵喵開了藥,並對他說:"以後吃飯前、吃水果的時候、手髒的時候要記得洗手,因爲這時小手上會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細菌,這些細菌吃到肚子裏,會使我們生病。所以應該勤洗手,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那樣就不容易生病了!記住了嗎?"喵喵乖乖地點點頭說:"記住了,謝謝醫生!"喵喵記住了醫生的話,小朋友們記住了嗎?好了,讓我們一起回家把醫生的話告訴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讓我們一起做個健康的好寶貝,好嗎?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3

課程生成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拿着好吃的東西,卻沒辦法打開包裝品嚐。如今的孩子生活依賴性強,因此在課程設計中就不可缺少生活課程。在活動中加入孩子生活中熟悉的食品,通過動手探索,克服困難,激發其勤於動手的興趣,獲得動手蝴,提高動手能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能力。基於這些考慮,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設計理念

《綱要》提出要爲孩子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本次活動之前,我們讓孩子收集材料,帶來自己喜歡的帶包裝的、帶殼的、帶皮的各類食品。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東西,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都難免受“誘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打開食品包裝的方法和策略的活動中。教師作爲活動的支持者,要爲孩子的探索活動創造條件,提供可行的來自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工具,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體驗探索的樂趣,並且在活動中幫助孩子運用圖畫或符號進行記錄,表達、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嘗試打開帶皮、帶殼、帶包裝的食品,探索不同的開啓方式,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提高動手的能力。

2.嘗試運用圖畫或符號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不斷實踐的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各種帶皮(時令水果:桔、香蕉)、帶殼(雞蛋、鵪鶉蛋、核桃、花生)、帶包裝(薯片、糖、餅乾等)的食品,每組一籃。

2.每組一套工具(剪刀、吸管、塑料刀、繩子、核桃夾)。

3.老師示範用記錄表一張,幼兒每人一張記錄卡,水彩筆。

4.環創預設:主題“好吃的東西我能開”牆飾,分成帶皮、帶殼、帶包裝三類創設。

活動的重點、難點

1.活動的重點:嘗試打開帶皮、帶殼、帶包裝的食品,探索不同的開啓方式。

2.活動的難點: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過程

1.操作探索,嘗試打開食品。

(1)介紹食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操作的興趣。

師:今天你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我能和你們一起分享嗎?看看有什麼?誰帶來的?你們想吃嗎?

教師有針對性地介紹孩子們帶來的食品,引導幼兒瞭解食品的不同外表和包裝。

(2)初步嘗試打開食品的方法。

師:怎樣才能吃到好吃的東西呢?

幼:打開!

師:你會打開嗎?你會什麼方法?

(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激發動手操作的興趣。)

師:孩子們,現在你們就用自己想的辦法去打開吧!桌上有些工具可以幫助你。打開後放在桌子中間的盤子裏,一會兒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當孩子開啓後,教師與孩子交流:“是用什麼辦法打開的?”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當孩子想不到辦法時或正在用的辦法無法打開時,教師指導:“你看,××用了什麼辦法?你也可以試一試。”或“這裏有許多工具,你試一試?”)

2.交流食品的開啓方式,討論記錄的方法。

(1)孩子們交流打開食品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你們打開什麼了?你是怎麼打開的?你用的辦法非常棒!有誰的辦法跟他不一樣?(每一種食品開啓的方法都多種多樣。對於孩子的回答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2)教師和孩子共同討論,填寫記錄。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要求既簡單又準確。

師:你們的方法都很好,老師把你們的方法記錄下來。

教師出示記錄卡《好吃的東西我能開》,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卡,和孩子共同討論,每一種食品有多少種方法開啓。畫上什麼圖像或符號別人能看懂。

(這一環節的重點不是教孩子怎樣記錄,而是和孩子討論,引導孩子抓住方法中的重點,展現探索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前書寫能力,讓孩子們的探索過程一目瞭然。)

3.二次探索,幼兒嘗試自己邊探索邊進行記錄。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打開自己喜歡的東西,每一組還有許多食品沒有打開,現在你們有辦法打開他們嗎?把你們用的方法記下來。

師:記錄和畫畫一樣嗎?孩子自由講述。

師:現在,就請你開始打開這些好吃的東西,邊開邊記,看誰記得又快又讓人看得明白。

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且抓住方法中的重點來展示。

4.歸類整理,自制小書。

(1)提升、歸納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孩子剪下記錄表中不同的食品打開方法。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巧妙使用記錄表,讓孩子輕鬆剪下各類別的方法。

(教師示範,找到記錄表中的紅線,沿着紅線剪下,記錄表變成一張一張的小卡片,每一張就是打開一種食品的方法。)

(2)引導孩子將剪下的記錄小卡片按照三種類別(帶皮的食品、帶殼的食品、帶包裝的食品)分別掛放。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是教孩子掛在哪裏,而是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記錄卡內容找到與環創一一對應的類別。

(3)以自制小書的形式展示每一類記錄卡,讓孩子獲得打開三類食品的多種方法。

(展示孩子們共同製作的小書,不僅僅是分享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勵孩子的探索精神。)

5.延伸活動。

(1)創設區角:“好吃的東西我能開”。鼓勵孩子隨時翻看,並且還可以繼續增添內容。

(2)在區角投放更多類型的食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3)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嘗試打開食品的方法。

教學評析

1.選擇了相適應的材料,引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活動中,教師選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食品。看到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我要打開來”的想法,拿起自己十分想打開的材料擺弄起來,積累有關活動的經驗,產生初步的探究興趣。幼兒在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並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等。這樣的過程,鞏固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發展了智力,並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

2.教師爲幼兒創設自由探索的空間,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活動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爲幼兒提供可讓其自由選擇的各種操作材料,但不規定幼兒操作材料的具體方式,使幼兒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喜愛的材料,按自己對材料的不同理解,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動過程與材料互動,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支配自己行爲的空間,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願,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3.活動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操作。不同能力的幼兒有不同的發展層次,幼兒可以在過程中調整原來沒想好的、暫時無法做到的方法,可以更換難度過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戰,在自己不斷創造的“最近發展區”裏,通過一定的努力來發現和創造。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沒有失敗的壓力和恐懼,沒有沉重的心理負擔,他們不斷爲完成了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活動感到高興,爲自己的新發現、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驕傲。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感受的是成功的快樂和歡欣,經歷的是良好心理體驗,發展的是積極而健康的情感。

4.尊重幼兒思維,培養探索精神。教師作爲活動的支持者,尊重幼兒的思維,幫助孩子運用前書寫的方式來記錄探索的結果,提供幼兒間分享和交流的空間,幫助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經驗進行歸納、整合。並且在區角提供更多不同類別的材料,供孩子延伸本次活動,將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延續下去。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4

一、會飛的娃娃

材料與工具:各色塑料袋、色卡紙、繩子、雙面膠、剪刀。

製作方法:

1.用色卡紙將塑料袋裝飾成娃娃、怪獸等模樣。

2.用繩子繫住袋口(不能紮緊袋口)。

玩法:手拉繩子迎風快跑,塑料袋灌進風后就會飛起來(圖一)。

特點:美觀、製作簡便,像個簡易小風箏。

二、好長的毛毛蟲

材料與工具:各色塑料袋若干、色卡紙、鉛絲、雙面膠、剪刀。

製作方法:

1.將幾隻塑料袋剪去口和底(其中一個不剪底)。

2.用雙面膠帶將塑料袋一個個粘起來,使之形成一個長長的袋子。

3.用色卡紙將袋子裝飾成毛毛蟲(也可裝飾成龍、魚等)。

4.將鉛絲做成有手柄的圓環,將袋口套在鉛絲上並固定。

玩法:手持圓環迎風快跑,長長的毛毛蟲就會鼓起,在空中搖曳(圖二)。

特點:在空中搖曳的毛毛蟲非常有趣,能營造一種歡樂熱鬧的活動氣氛。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定時的睡覺、按時吃飯是人體的需要,常吃零食會影響身體不利。

2、初步的瞭解人體生物鐘,能夠說出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

3、願意按時的進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活動準備:1、鬧鐘一個2、熊寶寶大圖片或長毛絨玩具一個,熊寶寶的肚子上有一個可以撥動時針的鐘。

3、幼兒用書:《腸胃小鬧鐘》。

活動過程:

1、出示鬧鐘,表演熊寶寶的一天生活。

早上鬧鐘響了,熊寶寶起牀了,該吃飯了。

中午鬧鐘響了,熊寶寶肚子餓了,該吃午飯了,吃完午飯該吃午覺了。

晚上的時間到了,熊寶寶肚子餓了,該吃晚飯了,吃完晚飯看一會電視熊寶寶就瞌睡了,該睡覺了。

2、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要定時間睡覺、按時吃飯、讓幼兒初步理解人體生物鐘的含義。

熊寶寶爲什麼這些時候要做這些事情?

討論:你有過到時候就想吃飯、就像睡覺的感覺嗎?

3、讓幼兒看小熊表演,並瞭解常吃零食會影響正餐的食慾。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亂吃零食,老師撥動小熊肚子上的鐘提示生物鐘的蓄亂,到吃飯時間就不想吃。

小熊這樣亂吃零食,身體會有什麼感覺。

討論:如果我們不遵守人生生物規律會怎麼樣?

4、引導幼兒討論:如果爸爸媽媽飯菜還沒有做好,自己肚子餓了怎麼辦?

可以先吃一兩塊餅乾,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許下先吃菜,或者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爭取大家能夠快一點吃到飯菜。

5、讓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這是該做什麼”加深對人體生物鐘的瞭解。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會靈活協調地兩人夾球走。

2.能堅持合作,體驗遊戲的快樂。

3.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小皮球若干個、裝球的球框。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人手一個小皮球,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場,活動身體各個部位。

2.幼兒自由玩球。

(1)教師出示皮球,說:“今天我們要用手中的球來鍛鍊身體,看誰想的玩法多、想的玩法好。”

(2)幼兒自由玩球。

(3)教師巡迴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玩的方法。請會玩的幼兒示範,帶領全班幼兒玩。

3.幼兒進行兩人合作玩球的活動。在請會玩的幼兒示範兩人合作玩球后,教師指導幼兒練習夾球走。

(1)教師講解夾球走的玩法。

(2)請幼兒兩兩合作練習。

4.幼兒遊戲活動“同心協力——夾球走”。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教師提醒幼兒在遊戲中遵守規則:必須用雙臂夾球,不得用胸部頂着球;若球掉在地上,應從原地撿起,加好後繼續前進;必須將球放進球框。

(2)幼兒以隊爲單位先練習夾球走。

(3)幼兒玩遊戲,對勝利的一組進行表揚。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進行放鬆活動“給小球按按摩”,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我們的小球寶寶今天也累了,我們來當按摩師給小球按按摩吧!將球放在手、肩、膝、腳、腿各部位輕輕敲打。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收集資料,瞭解人們是怎樣過冬的。

2.萌發自我保護意識和勇敢抗寒的。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人們在冬天裏的生活、活動使用的物品、照片、圖片等,佈置在教室周圍。

2.掛圖:人們在冬天裏。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觀看、議論圖片、照片、實物等。

2.鼓勵幼兒大膽介紹方法和資料內容。

3.引導幼兒討論:人們是怎樣過冬的?人們在冬天裏常使用哪些物品?開展哪些活動?

(1)身體保暖禦寒:棉衣、大衣、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

(2)利用取暖工具:煤炭、火爐、電爐、空調機、取暖器、手爐。

(3)增加戶外體育鍛煉:冬泳、冬季長跑、跳繩、拍球、踢拉線紙毽子等。

(4)開展玩冰、玩雪活動:冰雕、堆雪人、滑雪等。

4.強調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不怕寒冷,上幼兒園不遲到;不要老呆在室內,不長時間開空調,保持空氣流通;擦油保護手臉皮膚不被凍傷等。

5.教幼兒學習兒歌《手臉要呵護》

關於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8

一、活動名稱

多吃水果有營養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果的特徵,知道對身體有意。

2、知道水果有豐富的營養,鼓勵幼兒多吃水果。

三、活動準備:

水果若干、錄音故事。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2、你喜歡吃什麼水果?

3、爲什麼要多吃水果?

(二)通過聽故事《德德不愛吃水果》,瞭解水果對身體的益處。

1、提出要求,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

(聽故事不能亂講話,要仔細聽故事裏說了些什麼事。)

2、提問:

(1)德德刷牙時發現了什麼?

(2)大便時覺得怎樣?爲什麼會這樣?

(3)你吃過什麼水果?爲什麼要多吃水果?

(三)欣賞兒歌《排排座,吃果果》

排排座,吃果果,吃橙子,吃蘋果,天天吃一個,身體好得多。

五、活動延伸:

洗手吃水果,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小盤裏的水果吃掉,不浪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