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三篇

本文已影響 1.1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三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能用“我長大了,我會……”的句式描述成長帶來的能力增長。

願意參與和小班幼兒的交流活動,體驗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與小班老師確定交流活動的時間及內容。

經驗準備:幼兒分組,事先排練好給小班幼兒展示的才藝節目。

課件準備:“我長大了”組圖。

材料準備:小禮物(幼兒每人準備一份)。

活動過程

組織幼兒觀察大班的新教室,引導幼兒從外在環境上感知長大、升入大班的事實。

——這是我們的新教室,你有認真觀察過它嗎?請你走到門口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班牌不一樣)

——坐坐你的椅子,摸摸你的桌子,它們和中班有什麼不一樣?(桌子椅子都變高了)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因爲我們長大、長高了)

出示組圖“我長大了”,鼓勵幼兒用“我長大了,我會……”的句式描述圖片,引導幼兒從內在能力上感知成爲大哥哥大姐姐的事實,併爲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

——你們是大班的小朋友,也是幼兒園裏最大的哥哥和姐姐了。你能爲弟弟妹妹們做什麼呢?請看圖,用“我長大了,我會……”說說吧。

——除了圖中的這些事,你還會爲弟弟妹妹做什麼呢?請你也用“我長大了,我會……”說一說。

——幫助弟弟妹妹,你的感覺怎麼樣?(很開心、很自豪)

——請你們爲自己的成長鼓鼓掌。

小結:升入大班,說明你們是幼兒園裏最大的小朋友了,不僅個子長得更高大,也是變得更厲害、更有能力幫助別人。你們應該爲自己的長大感到自豪。

組織交流活動前的談話,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爲小班小朋友準備的“禮物”、“才藝節目”,表述關於此次活動的想法。

——作爲幼兒園裏最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今天我們要去小班,帶領弟弟妹妹們一起活動,你們準備好了嗎?

——你給弟弟妹妹準備了什麼禮物?爲什麼準備這份禮物?

——你準備給弟弟妹妹表演什麼節目?一起表演的還有誰?

——你還想帶弟弟妹妹做什麼?

組織與小班幼兒的交流活動,引導幼兒在實踐中體驗當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

1、組織幼兒向小班小朋友問好。

2、按事先擬定的節目單,鼓勵幼兒爲小班小朋友表演才藝節目。

3、組織幼兒送禮物。請幼兒選一名小班小朋友,先介紹自己及準備的禮物,再贈送禮物。

4、請幼兒帶領小班的幼兒分組活動,如看書、做遊戲、畫畫等。

溫馨提示

建議本次活動以半日活動的方式開展。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和一個固定的小班結對子,利用每天自由活動的時間,繼續鼓勵幼兒帶領弟弟妹妹們一起遊戲,進一步體驗成長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2、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還剩幾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兩個三角形,你們信嗎?

4、誰看出了其中的祕密?爲什麼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兩個三角形?(因爲它們有一條公用邊,它叫“公用邊”)

(二)教師啓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個別幼兒示範)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個別幼兒示範)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個別幼兒示範)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個正方形。

(2)將你搭出的圖形畫出來。

(3)記錄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數量。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個三角形。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爲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爲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說是很難說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說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當接受他人的照顧與幫助後,要表示感謝。

2.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珍惜他們的勞動,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3. 對他人給自己的幫助關心和服務心懷感激之情。

4.會表達自己的謝意,願意用行動珍惜別人的勞動。

活動準備:

1.故事《說聲謝謝》的課件,歌曲《親愛的謝謝你》

2.各種國家的道謝語。

3.卡紙、剪刀、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好,現在,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剛剛老師把一本書掉地上了,是誰幫老師撿起來的?老師對她說了什麼?老師爲一位小朋友繫了鞋帶,那位小朋友應該說什麼?幼兒:謝謝。今天,這麼多的老師到我們班來了,爲了表示歡迎,我們一起唱歌吧;歌曲《親愛的謝謝你》;

老師:恩,真好。我要表揚在座的小朋友,你們真有禮貌,都知道得到幫助應該說謝謝。老師現在有一個有關"謝謝"的故事,我們聽聽故事裏的主人公有沒有禮貌,一起欣賞故事--《說聲謝謝》

二、分段講述故事,設置懸念。

老師:現在你們猜一猜老人是怎麼回答的?

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讓小朋友替“老爺爺”回答故事中“小男孩”的問題:“您幹嗎對小溪說謝謝呢? 誰不知道小溪不是人,聽不到你的話,不懂您對它的感謝。”老師:我來揭曉答案,老爺爺是這麼說的……你們說說看,小溪聽得懂嗎?那老爺爺的這句謝謝是說給誰聽得呢?小鳥飛累了,停在大樹上。它應該感謝誰?小鳥感謝大樹,它自己心裏愉快嗎?聽到小鳥的好聽叫聲,我們應該感謝誰?我們感謝小鳥,自己心裏愉快嗎?說聲謝謝,聽的人很愉快,我們自己更愉快,經常說謝謝,我們會越來越愉快。

三、說說親身經歷。

老師: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別人是怎麼感謝你的?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心裏是什麼感受?比如,你去醫院看病,看完以後,你應該怎麼說?……你是怎麼樣表達謝意的?除了感謝人,我們還可以感謝什麼?

四、不同語言的感謝。

世界上的人用不同的語言表示感謝,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中國人說謝謝,美國人、英國人說什麼呢?想知道嗎?德國人說什麼呢?

五、動手操作。

我們來動動小手做一個感謝卡,送給幫助過我們的人。

活動延伸:

小朋友,最應該感謝的是爸爸媽媽對不對?那讓我們回家後親親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爸爸媽媽,謝謝你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