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教案 15篇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幼兒園教案 15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 幼兒園教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案 15篇

幼兒園教案 1

當一場春雨“沙沙沙”溼潤了整個大地。孩子們在走廊上歡呼雀躍,高喊:“下雨了!下雨了!”雨小時,我領着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活動。他們有的結伴踩着水玩“啪嗒啪嗒”地走來走去,有的獨自用小手接天上掉下的雨滴,和雨水親吻,有的驚喜的發現花瓣上、草地上閃動着顆顆雨珠晶瑩透亮,有的好奇地問:“小雨點到哪裏去了?’……孩子們盡情的享受着大自然賜予的好朋友“雨點”。

活動目標:

1、能用看、聽、聞、摸的方式欣賞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語言的優美和韻律,學習朗誦。

2、能根據詩歌的語言內容和語言結構嘗試續編詩歌。

活動重點:

能用看、聽、聞、摸的方式欣賞和理解詩歌內容和語言結構。

活動難點:

能根據詩歌的語言內容和語言結構續編詩歌。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觀察下雨時的自然情境,發現雨中生物的變化。

2、瞭解與對人和動、植物的意義。

3、《小雨點》教學課件。木偶臺。小雨點、花、草、樹、小動物等頭飾。

活動過程:

1.引題激發幼兒情緒,請小朋友聽一首歡快的《小雨點》的樂曲,問樂曲內容。

2.教師有表情的朗誦一遍。

小雨點

小雨點最快樂,沙沙沙,沙沙沙,唱着歌兒澆莊稼。

小雨點最勇敢,沙沙沙,沙沙沙,天高月黑不害怕。

小雨點最漂亮,沙沙沙,沙沙沙,落地開朵水晶花。

3.談話“小雨點”,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主題談話,啓發幼兒能運用已有的經驗。如:小雨點會落在哪裏?還有誰喜歡小雨點?小雨點落下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小雨點落到什麼地方?小雨點到過的地方有什麼變化?小雨點和誰在一起,做什麼?

4.播放課件。教師請幼兒觀察畫面,並說一說小雨點落在了哪裏,做什麼?

5.引導幼兒邊看錶演邊學習朗誦詩歌。

(教師操作佈置在木偶臺上的小雨點使其跑動起來。)

6.引導幼兒分段欣賞詩歌,利用詩歌的格式圖,分別請“聽”、“看”、“聞”、“摸’組的幼兒說說自己找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提供的內容,與幼兒一起討論編定詩的內容。

7.學習續編詩歌。

小雨點

小雨點最快樂,沙沙沙,沙沙沙,唱着歌兒澆莊稼。

小雨點最勇敢,沙沙沙,沙沙沙,天高月黑不害怕。

小雨點最漂亮,沙沙沙,沙沙沙,落地開朵水晶花。

小雨點最快樂,沙沙沙,沙沙沙,唱着歌兒澆果樹。

小雨點最勇敢,沙沙沙,沙沙沙,狂風大佐不害怕。

小雨點最漂亮,沙沙沙,沙沙沙,落到操場做遊戲。

小雨點最勤勞,嘩啦啦,嘩啦啦,落到院子把地掃。

小雨點最偉大,淅瀝瀝,淅瀝瀝,變成香水灑空中

8.幼兒戴上頭飾表演詩歌。

幼兒自選頭飾表演,加深理解,進一步體驗情感。

活動延伸:

製作《小雨點》畫冊。鼓勵幼兒將自己仿編的詩歌在語言表演區展示與分享,並將創編的詩歌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彙集成畫冊。滿足幼兒的成就感。

活動反思:

一、抓住幼兒興趣點,展開活動。

把握了幼兒的這一興趣,發掘其興趣的增長點。通過語言活動,使幼兒獲取信息,那麼,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爲促進活動進一步發展。我設計了此活動仿編詩歌《小雨點》。

二、目標恰當,重點突出。

只有當幼兒欣賞和理解了詩歌內容,才能續編。只有幼兒學習了朗誦詩歌,瞭解了詩歌結構,才能續編。爲此,應將活動重點制定在欣賞和理解詩歌內容。

巧妙運用擬人的手法。描述了下雨時的優美意境,小雨點就像幼兒的夥伴,引人遐想。本活動能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並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選擇了科學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看看、做做中欣賞、續編、感受小雨點的優美,使孩子的思維得到鍛鍊,能依據所處情景使用恰當的語言。。

抓住詩歌結構,培養幼兒發散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有目的的進行開放式的提問,應到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內容。利用格式圖,引導注意、自主猜想、教師澄清、擴展組詞、詞義解釋這些教學流程進行。調動了幼兒的感官,掌握了句式結構。爲幼兒進入小學後能大量地識認文字和積累詞彙。採用了有趣的教學形式,活躍了活動氣氛,使幼兒均能積極參與活動。如猜謎活動、觀看木偶表演、生動的課件播放、自由表演等。通過活動幼兒能主動學習續編詩歌的方式,引導有逐步體會詩歌的句式結構和仿編的方法,進而能夠進行自主續編。

三、尊重幼兒個體差異,需要教師耐心等待。

本活動的重點是欣賞和理解詩歌內容。對於續編這一環節,因材施教。依幼兒的實際水平,續編詩歌中句子的不同地方。

在表演的環節中有個別幼兒應爭搶頭飾發生衝突,不積極參與表演,由於我顧及大多數幼兒,個別幼兒只能等結束後再給予指導了。

四、敢於質疑,善於發現問題

幼兒園教案 2

活動目標:

1、觀察花生果的特徵,瞭解花生果的用途。

2、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方法。

3、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2、花生類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

2、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裏面呢?打開後,裏面有什麼?學習花生仁(瞭解花生的外形特徵)

二、剝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裏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裏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

2、你們知道花生裏有多少花生仁呢?現在我們一邊剝花生一邊記錄,怎麼記呢?這裏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裏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裏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直到剝完爲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裏。不能邊剝邊吃哦!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遊戲結果。

6、統計數據。

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

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裏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計一下好不好?你們看,老師也剝了10顆花生,我也把它記下來了,那來看看,1顆花生仁的我剝到了幾次?把它記在哪裏,2顆花生仁的剝到了幾次?怎麼記呢?3、4顆有幾次?記在哪裏?

B、小結:好現在我已經把我剝的花生統計出來了。

C、小朋友會不會把自己的記錄結果也統計一下呢?(會)請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你統計下來,那種花生仁的最多?

D、幼兒統計,教師指導。

E、交流:你統計的結果怎麼樣?誰願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幾顆花生仁的最多?(幼兒講述)還有誰願意來說一說?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記錄表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聽,告訴他,你的是哪種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瞭解花生的用處。

1、小朋友真棒,通過統計,發現了2顆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麼用呢?

2、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殼和衣有沒有用呢?讓我們來聽聽花生自己是怎麼說的吧!

3、原來花生的本領這麼大,它渾身都是寶,你們記住了嗎?

四、分享活動。

今天我們和花生玩遊戲,還知道了,這麼多關於花生的知識,現在我們一起來嚐嚐我們親手剝的花生是什麼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

幼兒園教案 3

目標:

激發孩子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鞏固圖形的認識,以及手口一致點數。

準備:

鹽水或糖水半杯,毛筆兩支,打火機一隻,白紙若干張,剪刀等。

玩法:

1、家長用毛筆蘸些糖水在紙上畫圖形外形,請孩子將圖形內塗滿。

2、親子說一說圖形的名稱,數一數各圖形的個數。

3、晾乾圖形再讓孩子看圖畫,說說變化。(圖案消失)

4、家長與孩子用打火機烤一烤紙張,再看有何變化。(火烤之後,圖案因糖分脫水,而呈現黑褐色,從而又看到圖形。)

5、孩子再用鹽水畫圖案晾乾後觀察變化。

6、親子合作將圖案剪下圖色、拼圖,家長引導孩子說說自己變的魔術。

幼兒園教案 4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喜歡玩小汽車、小摩托車、小自行車等玩具,而這些車都具有圓圓的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滾動着、轉動着,給幼兒驚奇,引導幼兒遐想,令幼兒着迷,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科學活動《輪子在哪跑得快》,讓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本次活動,通過探索體驗來感知輪子會滾的特性,從而引發探索性問題,讓幼兒在實驗中進行探索、發現、思考從而真正瞭解輪子在不同材料上跑,它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輪子在光滑的地面比在粗糙的地面跑得快。在有坡度的地方比在沒有坡度的地方跑得快。探索操作,感受體驗。是這節課的主要宗旨。

整個活動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設置情景,用滾動的球體,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讓孩子操作、實驗,感知跑道越光滑,輪子跑得越快;跑道越粗糙,輪子跑得越慢。

第三個環節,再次提出探究的內容,引發幼兒更進一步的探究活動,體驗輪子運動的速度與路面的傾斜度的關係。

最後,運用表演形式,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是本次活動的擴展與延伸,也是科學與藝術的整合的體現。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着運用多種方法體驗輪子運動速度與路面、材料及路面傾斜度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學習觀察能力與探究慾望。

3、幼兒嘗試用肢體語言大膽演繹輪子的運動速度。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裝沙的布袋若干個、木板5塊。

2、師生共同收集:玩具汽車、球、易拉罐、飲料盒、鞋盒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1、師幼用《開火車》遊戲進入活動室。

2、用圖形寶寶做客導入活動,幼兒探索圓圓的球體可以滾動。

3、老師提出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4、通過實驗發現球體寶寶可以滾動,其它圖形寶寶都不能滾動。

5、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形,是可以滾動的。

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有輪子(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超市購物車)。讓幼兒知道凡是車都有輪子,輪子能給人們帶來方便,又省時又省力。因此人們非常喜歡它。

二、引發新問題,鼓勵幼兒繼續探索

1、用故事《汽車廠試車》引出課題,交待試車程序。

2、幼兒試車,教師巡迴指導。

將幼兒分成五組,每組兩條跑道,一條是用沙袋鋪設的,一條是用光滑的木板鋪設的,每組幼兒在兩條跑道反覆試車。

3、幼兒討論小結:輪子在光滑路面上跑得快,在坑坑窪窪的小路上跑得慢。

得出結論:輪子在不同材料上跑,它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輪子在光滑的地面比在粗糙的地面跑得快。

4、引導幼兒探索材料表面,瞭解速度與材料表面之間的關係。

師生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材料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輪子跑得越快,材料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輪子跑得越慢。

5、遷移經驗講述。

(1)汽車在高速公路跑得快還是在石子路面上跑得快?哪個乘坐更舒服?

(2)剛纔我們說了路面越平滑,輪子的速度越快,那爲什麼冬天結冰的時候,要在輪子上綁上鐵鏈?因此,冬天路滑要提醒司機師傅注意安全。

三、再次提出探究的新內容,引發進一步的探究活動。

1、雖然輪子在平滑的材料上跑的很快,但怎樣使輪子在這些材料上跑得更快?老師提供了一些材料(鞋盒、書、木板),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再玩。

2、幼兒運用不同的輔助材料並改變路面的坡度進行嘗試,解決問題。

集中幼兒。

教師提問:你們改變了木板原來的坡度,有了什麼發現?

幼兒講述。(會滾動的玩具比以前跑的更快了,坡度越大,輪子下滑的速度越快。)

3、教師小結:汽車在有坡度的地方比沒有坡度的地方跑得快。因此下坡時,司機要減速,要安全開車。

4、老師與幼兒總結性互動問答:輪子輪子在哪跑得快?

輪子輪子在光滑的路面跑得快;

輪子輪子在哪跑得快?

輪子輪子在下坡的路面跑得快;

四、幼兒運用肢體語言演繹輪子的快與慢。

1、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示輪子的快與慢。

2、通過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動作演繹輪子的快與慢。

五、延伸。

教師帶幼兒開車去旅行。

【教學自評】

本次活動主要以探索爲主,好玩是幼兒的天性,科學與藝術整合活動的形式必須體現孩子們在玩中發現、玩中探索、玩中創造的特性。讓幼兒玩,必須有材料,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從而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不斷地動手操作探索、動腦思考,使幼兒感知生活中的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讓孩子們經歷一個個操作、發現、合作、交流、創造的科學探索過程,讓幼兒在親身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悅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科學的興趣。如:在探索輪子在什麼情況下跑的最快時,有的孩子覺得老師提供的材料不夠過癮,把木板用手擡起來,這樣坡度就更大了,輪子向下滑動速度就更快了,孩子們愉悅了,而我們的知識難點也不攻自破了。擴展延伸,是本次活動藝術的整合點,讓幼兒用肢體動作演繹輪子的快與慢,從而昇華了探索的經驗。科學與藝術的整合,不僅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豐富了幼兒的學習感受,讓幼兒獲得多種能力、多方面的整體的經驗。

在組織活動中,我的組織語言不是很嚴謹,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多加註意,請各位園長、老師多多指出活動中的不足,謝謝大家。

幼兒園教案 5

設計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嚐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我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爲什麼要長大,爲此十分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十分渴望探究自我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經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忙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瞭解和感受自我在身體、本事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歡樂。又期望經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幹的道理。

資料:

語常活動:

我長大

要求:

1幼兒經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我的長大。

2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團體面前發表自我的想法。

3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瞭解自我的長大,增強觀察本事。

準備:

1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經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我的長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爲自我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我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樣和此刻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此刻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此刻還穿得下嗎?(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幼兒根據自我的操作講述自我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

4引導討論:(1)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2)你們跟爸爸、媽媽、教師比呢?

5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我做各種事情,期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教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教案 6

教學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2、幼兒觀察茶葉泡水後有何變化,瞭解渴茶的好處。

3、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1、幹茶葉。

2、錄相帶(採茶情景)、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1、品嚐茶水

請幼兒說說你喝的是什麼?

2、師:你都知道有什麼茶葉嗎?請你說一說。

3、你眼中的茶葉長什麼樣子?請你畫一畫,看看誰畫的最像。(幼兒作畫,並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葉,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茶葉的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

5、幼兒討論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6、錄像

討論:你從錄像裏看到什麼、知道什麼。

7、茶葉泡水後會有哪些變化呢?

8、幼兒討論:喝茶有什麼好處。

9、律動:採茶舞

幼兒園教案 7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同伴合作對唱歌曲,表現山谷迴音的樂趣。

知識目標:瞭解山谷回聲強弱的現象。

能力目標:能將聲音、表情、動作結合來表演歌曲,並唱出“原聲”和“迴音”的強弱變化。(重難點)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提前帶孩子瞭解什麼是回聲音

物質準備:課件、音頻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瞭解

“今天天氣真好,開上我們的汽車去美麗山谷裏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開汽車跟隨歌曲伴奏走進活動室。

二、遊戲啓發,引出主題

(一)“瞧,美麗山谷已經到了,山谷裏靜悄悄,你到了山谷裏會做些什麼事?”幼兒大膽想象講述,隨後和孩子們一起玩山谷回聲遊戲。

(二)提問:“我剛纔對美麗山谷說了什麼話?我們兩個說的話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不一樣?”教師進行遊戲小結。(山谷回聲是大自然的一種有趣的現象,當我們的聲音碰到了阻擋它的東西,就會反彈回來,反彈回來發出的聲音就叫回聲。)

三、理解歌詞,完整欣賞

(一)“山谷回聲真好聽,讓我忍不住想來唱一唱。”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完整欣賞。

(二)提問:“和我們剛纔玩的遊戲有沒有一樣的地方?”教師再次完整演唱。提問:“除了一樣的地方還聽到唱了什麼”教師再次總結山谷回聲的特點,引導幼兒表演回聲時可以添加的動作。並嘗試完整演唱,感受聲音強弱的變化。

(四)歌詞改編,練習鞏固

“小朋友們還想對美麗山谷說什麼話?”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改編歌詞中的迴音部分,學習用對唱的方式來演唱歌曲強弱變化的部分。“怎樣才能讓幾個人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人那樣?”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有歌詞的部分全體幼兒一起唱,無歌詞的部分1組小朋友唱強音部分,2組小朋友接唱弱音部分。)

活動延伸

回家後把山谷回聲的遊戲教給爸爸媽媽,和家人們一起玩。

活動反思:

迴音較爲抽象,孩子能聽得見但看不見、摸不着。要理解它的產生原因是重難點。孩子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何理解這些抽象的文字,讓靜變動、化難爲易呢?本次科技活動藉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話”的動畫片直觀形象地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迴音。小朋友都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回答,很多幼兒在生活中注重觀察,他們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迴音。

爲了增加樂趣我設計了“迴音的遊戲”,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比較好,但在這個環節的處理時,我只注重了讓孩子去模仿,模仿時注意一個聲音高,一個聲音低,卻沒有關注孩子的回聲的模糊、斷斷續續的、迴音的重複這一點處理得不好。我要靈活地掌握幼兒的每一個問題,讓幼兒把每一個環節都學透,掌握牢固。

幼兒園教案 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理解相鄰數,掌握9以內的相鄰數。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2、操作卡3、操作教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寶貝們。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科學二是《相鄰數》。

二、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PPT

教師:這是數字寶寶。

教師:請告訴老師有那些數字寶寶?

幼兒:1,2,3,4,5,6,7,8,9。

教師:是的。

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後面的數和前面的數比較,有什麼規律?

教師: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少1。

教師:前面的數是1,後面的數是2,1比2少1。

教師: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後面的數是5,前面的數是4,5比4多1。

教師總結: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少1。

2、教師播放PPT找4和5的相鄰數,並建立相鄰數概念: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後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後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

3、操作練習:教師示範,幼兒嘗試。

教師將操作卡貼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師發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兒嘗試。

總結:

今天我們的科學二一起分享了《相鄰數》,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後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後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謝謝小朋友們的參與與分享。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1、在本課的設計中,根據大班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兒成長階段,我們設計了本次課程,1-9的數字都認識,但對於相鄰數不熟悉。教師希望幼兒不僅僅理解相鄰數的概念,而且會應用。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學習,故適合大班幼兒教學。2、在活動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遊戲和實際操作爲主。創設了小動物相比較的情景。讓小朋友同種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直觀形象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的在直觀形象的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以教具操作示範,幼兒嘗試爲主,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對科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爲重點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示範教具操作,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並且在數字中我們把數字的鄰居叫做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一個數和它的兩個相鄰數之間分別是多一和少一的關係。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的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

幼兒園教案 9

【活動設計】

動物是自然界的精靈,他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同我們的生存有着密切的關係,孩子們對動物也很感興趣,所以我班開展了可愛的小動物的主題活動,主題進行活動中的一個早晨,小朋友們正在做操,有一隻小鳥在旁邊的空地上跳來跳去,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有些孩子停止了作操,在觀察它,有些孩子在高興地竊竊私語,也有的隨手撿起了地上的小石子去砸它。

在以後的幾天內小鳥經常飛來,孩子們也依舊如此,對於小班的孩子想跟他單純地講道理,很難讓他們理解,即使理解這種行爲不是來源於自身的情感推動,而是外在的約束也很難持久。

由此我想到了這首兒歌,這首兒歌充滿着童趣,也體現着小朋友與小鳥之間朋友似地親密地感情。

加之4月底到5月初正逢一年一度的愛鳥周的活動,這正是一個讓孩子瞭解鳥類,建立愛護、保護鳥類的好的教育機會。

所以我以這首兒歌爲藍本自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中小鳥和“我”之間的親密關係,明白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

2、能在圖示的`提醒下,學習朗誦兒歌。

3、能根據主角的變換,做出相應的動作,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小鳥紙偶、圖示一副。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小鳥你好!歡迎你,你有什麼事嗎”(傾聽的樣貌)“哦!小鳥說它今日早上在學我們做操,並且他把它畫了下來,請小朋友們看,他都學了些什麼”(自評:小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的眼裏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個紙偶,一個虛構的主角都會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所以在那裏我將小鳥從兒歌中提出作爲整個活動的主角,引起下文)

二、看圖示,學習兒歌

1、出示圖示,分句學習。

“哎呀!畫的真好,誰來說說小鳥學了那些動作,它是怎樣學的”分句說說。

(幼兒回答)

2、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我把你們的話和在一齊編了一首兒歌,就叫做小鳥學做操,念給你們聽一聽”。

(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我念得好不好小鳥親了我一下,我真得意。

你想讓小鳥親親你嗎此刻請你在下頭看着圖示自我說說”

3、幼兒自我看圖示嘗試朗誦。

(自評: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圖示來幫忙幼兒記憶兒歌,因爲在這之前我上過兩節兒歌學習的課,一節是《牽牛花爬高樓》一節是《春天》,同樣都是兒歌學習,且兒歌的難易程度差不多,爲什麼幼兒掌握情景卻相差很多,前者採用的是簡單的提示,而後者是一副完整且構圖優美的畫,可是幼兒掌握卻不好,我反思後想是不是因爲前者提示有必須的順序性,而後者因爲構圖的需要,出現的景物沒有順序,一會看左,一會看右,一會下,一會上,因爲視線不停的轉移而分散了幼兒對兒歌資料的關注,爲了證實我的想法,我在這節課中採用了圖示的提示,讓孩子經過有序的場景排列,重點部分紅顏色的強調來幫忙幼兒自我學習。)

三、圍繞課題,提升主題。

“小鳥爲什麼喜歡跟我們做朋友呢”(幼兒回答)

小結幼兒的話:因爲我們愛護小鳥所以小鳥才願意和我們一齊遊戲。

(自評:這節課的主題內涵―就是讓幼兒體會兒歌中小朋友與小鳥之間親密的夥伴關係,經過問題的提出讓幼兒思考應當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同小鳥相處,經過自我講述和傾聽同伴講述讓幼兒相互瞭解保護鳥類的好辦法,進而瞭解要保護鳥類同鳥類成爲好夥伴。)

四、遊戲

遊戲:“小鳥學作操,你們來做小鳥,我來當這個小朋友,一齊遊戲。”師生分主角遊戲。

結束:小鳥飛吧飛吧飛到外面去吧!

(自評:小班孩子喜歡給自我賦予必須的主角,並且主角意識很強,在遊戲中賦予什麼主角,他就會執着地認爲自我就是這個主角,並且孩子對動作的表現力要大於語言和表情這兩種表現方式,所以最終設置這個遊戲一個讓幼兒體驗兒歌中親近友好的情感,一個滿足幼兒動作表現地需要。)

幼兒園教案 10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裏面先要說什麼?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麼?

在別人家裏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麼?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麼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裏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爲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遊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佈置“家”進行遊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調查統計活動,感受表格在統計中的作用。

2、學習自己選擇調查、記錄的方法,統計小組同伴中不同入園方式的人數。

3、能積極參與調查、統計方法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對錶格上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解讀。

活動準備:

1、教具:各種入園方式的標記(附圖),全班幼兒入園方式統計表(附圖)。

2、學具:各種入園方式的標記分放在分類盒中,小組幼兒入園方式統計表(附圖),筆。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入園標記,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平時都是怎樣上幼兒園的?(步行、騎自行車、乘公交車、乘私家車)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各種入園標記,讓幼兒明確各種不同入園方式。

(3)請幼兒每人選擇一個標記表示自己的入園方式。

2、調查統計小組使用各種入園方式的人數。

(1)出示小組幼兒入園方式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討論:表格有什麼?我們可以用這張表格做什麼?

(2)師幼共同討論調查方法。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小組使用各種方式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如:一個幼兒提問,其他同伴根據提問做出相應的回答;同伴之間逐一詢問對方的入園方式;通過觀察同伴選擇的入園方式的標記)

(3)師幼共同討論記錄策略。

教師:如果你們這組走路上幼兒園的有2個小朋友,在表格中怎樣記錄呢?(讓幼兒明確用數字2表示兩個人,而且記錄在走路標記下面的格子裏,這樣才表示走路的有2個人)

(4)完成小組調查統計表,教師巡迴指導。

(5)同組幼兒相互交流統計結果。

教師:請大家說說自己的統計結果,看看你們小組每個人的統計結果是否一樣?不一樣,檢查一下問題在哪?你們小組哪種入園方式的人數最多或最少?

(6)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統計結果和調查方法。

3、師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調查統計表。

(1)每組選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的調查統計結果。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知道全班每種入園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這張統計表上有什麼?橫排的標記、豎排的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記錄每組各種入園方式的人數?第一組的統計結果記錄在表格的什麼位置?

(4)每組選一位代表在表格中記錄本組的統計結果,並完成合計人數。

教師:表格填完了嗎?還有哪些空格需要我們完成?

4、師幼共同讀表格,初步瞭解統計圖表的意義。

(1)引導幼兒討論:每排的合計人數表示什麼意思?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提供幾種玩具,讓幼兒調查統計同伴對玩具的喜愛情況。

幼兒園教案 12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體驗角色遊戲的快樂

3、嘗試用適當的詞語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發展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制的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小瓷碗一個,螞蟻卡片2-3張,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做遊戲(慢慢拉開黑板上的紙簾,露出螞蟻觸角和上半個頭),猜猜它是誰?

(幼兒猜測一番後,教師出示政治螞蟻卡片。)

幼:是螞蟻。

2、喊一喊

師:誰能把螞蟻喊到身邊來?

幼:小螞蟻!小螞蟻!

幼:小螞蟻快來,我們有許多小朋友。

(教師扮演小螞蟻邊搖頭邊向前走,但表示拒絕走到幼兒身邊。)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把它引過來。

3.逗一逗。

師:我們怎樣喊才能把螞蟻引過來呢?

幼:螞蟻來呀來。

師:拿什麼逗它?

幼:螞蟻螞蟻我給你小汽車∕螞蟻螞蟻我給你吃巧克力∕螞蟻螞蟻我帶你去春遊∕螞蟻螞蟻我有好看的書‥‥‥

師:我們換是一起來試一試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螞蟻來呀來,我給你......”)

二、在遊戲中學習兒歌

1.逗引螞蟻。

師:咦,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什麼飯菜?

幼:黃米飯/炒青菜。

師:我們把它拿來逗逗螞蟻吧。

(師幼一起擺出“黃米飯”“炒青菜”、毛竹筷、小瓷碗,引導幼兒在此逗螞蟻。)

幼:螞蟻來呀來。

師:(扮演螞蟻搖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麼飯?

幼:黃米飯。

師:什麼菜?

幼:炒青菜。

師:什麼筷?

幼:毛竹筷。

師:什麼碗?

幼:小瓷碗。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聞聞並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後眉頭一皺):吃不完,怎麼辦?

幼:搬回去。

師:搬回去幹什麼?

幼:留着以後吃/留給姐姐吃/留給爸爸媽媽吃/留給爺爺奶奶吃.......‥‥‥

師:螞蟻有了好吃的東西能想到別人,真是好樣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螞蟻能吃到好吃的黃米飯、炒青菜,他在班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

幼:高興/快樂。

(教師一邊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師:爲什麼螞蟻搬米飯是要“哼喲哼喲”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氣小螞蟻一點點大,很吃力。

師: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飯?爲什麼?

幼:兩粒/一粒。

師:螞蟻個頭那麼小,還沒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還很辛苦呢,所以他們走得很慢,我們一起做一做“哼喲哼喲搬得歡”的動作。

2.學習兒歌,並進行表演遊戲。

(1)學習兒歌、

師:把我們剛纔逗螞蟻吃飯的遊戲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一首兒歌,你們聽—(教師朗誦兒歌《逗螞蟻》。)

師:請小朋友們也來說一說。

(2)遊戲

玩法:先請兩位幼兒和教師扮演螞蟻,一起躲到“洞”裏,讓其他幼兒來逗螞蟻。大家喊第一句“螞蟻來呀來”,螞蟻說“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來吃飯”,螞蟻問:“什麼飯?”大家答:“黃米飯。”螞蟻問:“什麼菜?”大家答:“炒青菜。”螞蟻問:“什麼筷?”大家答:“毛竹筷。”螞蟻問:“什麼碗?”大家答:“小瓷碗。”之後螞蟻慢慢跑出來,來到餐桌前聞一聞再吃,吃飽後螞蟻問:“吃不了。”大家說:“往回搬。”於是螞蟻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邊搬黃米飯。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在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麼飯菜?

幼:白米飯/紅豆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2.師:小朋友回到家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遊戲。

幼兒園教案 13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詞彙更加豐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的能力有所增強,已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處在語言積累轉向語言輸出的過程中。《鳥王請客》詩歌內容短小精悍,想象豐富,寓意深遠,有朗朗上口的節奏,幼兒對詩歌內的小動物比較熟悉、瞭解,便於幼兒記憶,幼兒容易獲得學習的成功感,爲進一步發展語言奠定了基礎。

活動目標:

1.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瞭解詩歌中各種鳥的不同特點和習性

2.能與同伴合作,根據詩歌情節共同表演詩歌。

3.懂得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學會愛護小動物。

4.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1.提前豐富幼兒詩歌中提到的各種鳥的知識。

2.課件《鳥王請客》。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森林裏各種鳥飛來飛去,高聲叫的圖片,引發幼兒興趣。提問:森林裏發生什麼事情了?這些鳥兒要去哪裏?

“森林裏真熱鬧,唧唧喳喳、咕咕呱呱,忙些什麼事?”

小朋友想法真特,那森林裏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詩歌吧。

二、結合課件,分段欣賞詩歌,邊講邊議,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1.採用邊提問邊分析的方法講述詩歌。“從開始到……五彩繽紛的是孔雀”瞭解詩歌中各種鳥的特點和本領。

提問:(1)森林裏真熱鬧,唧唧喳喳、咕咕呱呱,忙些什麼事

(2)詩歌中,都有哪些鳥兒來做客?它們有什麼特點和本領?(請幼兒做一做飛翔、唱歌等動作模仿鳥兒們高興的來做客的樣子)

小結:森林裏真熱鬧,唧唧喳喳、咕咕呱呱,忙些什麼事?原來是鳥王要請客呢。誰來做客人?會唱歌的小黃鶯,會說話的八哥鳥,會跳舞的是仙鶴,五彩繽紛的是孔雀。

2.繼續助幼兒梳理詩歌內容,接着繼續講詩歌到“……綠芽拌嫩葉。”瞭解鳥王招待客人的食物。

提問:

(1)吃的什麼飯?炒的什麼菜?爲什麼要請鳥兒們吃青蟲蛋炒飯和綠芽拌嫩葉呢?

(2)吃的食物我們也想好了,那鳥王還會說些啥?(幼兒互相討論膽猜測)

小結:吃的是青蟲蛋炒飯。炒的是綠芽拌嫩葉。這些都是鳥兒們愛吃的食物。接下來鳥王到底說了什麼呢,我們繼續來聽詩歌。

3.在幼兒猜測的基礎上繼續講述詩歌“……連連地說不敢當。”瞭解不同鳥兒的特殊本領和功勞。

提問:

(1)請客時鳥王說點啥?家辛苦捉蟲整一年,誰的功勞最最?

(2)如果鳥王也想聽聽你們的想法,你覺得誰的功勞最?爲什麼?

(3)燕子爲什麼被表揚了還要低着頭說不敢當?它是一隻什麼樣的燕子?如果你是那隻被誇獎的燕子,你會怎麼做?

小結:啄木鳥會給樹治病,花喜鵲會捉蟲,但是屬小燕子功勞最。

三、播放課件,完整欣賞詩歌。與同伴合作,根據詩歌情節共同表演詩歌。

1.幼兒跟隨課件,學說詩歌內容,根據詩歌情節共同表演詩歌

“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鳥王請客》。”

2.幼兒選擇性的朗誦練習。

“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根據詩歌情節,創編動作。

“小朋友,誰想用動作來表演一下詩歌?(幼兒邊加動作,邊朗誦詩歌)

4.與同伴合作,根據詩歌情節共同表演詩歌。

“將幼兒分爲兩組組,用對接的方式來表演詩歌”

四、經驗遷移,懂得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學會愛護小動物。

1.討論:瞭解鳥對我們人類的貢獻。提問:

(1)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鳥兒,那你們覺得鳥兒和人類會是什麼關係呢?

(2)既然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鳥類?

(3)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保護鳥類?

教師小結:從現在起,讓我們都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鳥類朋友,讓我們的自然變得更鳥語花香吧!

附詩歌《鳥王請客》

樹林裏真熱鬧,唧唧喳喳,咕咕呱呱……忙些什麼事?鳥王在請客。

誰來做客人?會唱歌的小黃鶯,會說話的八哥鳥,會跳舞的是仙鶴,五彩繽紛的是孔雀。

吃的什麼飯?青蟲蛋炒飯。

炒的什麼菜?綠芽拌嫩葉。鳥王說些啥?

辛苦工作一整年,誰的功勞最最?樹公公誇啄木鳥。

風婆婆誇花喜鵲。

白雲姐姐不服氣,拿出一張調查表。:燕子一家最勤勞,一年捉蟲超十萬。百鳥一齊來鼓掌,獎它一朵紅花。燕子羞得低下頭,連連地說不敢當。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們學習了詩歌《鳥王請客》,主要流程是先出示小鳥導入活動,助幼兒回憶關於鳥類的各種知識;再用“故事形式”引出詩歌內容,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逐一提問、分段理解詩歌,加深幼兒對詩歌的印象。最後經驗遷移,讓幼兒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並愛護鳥類。另外詩歌中“問答形式”也是本節課的第二個亮點,我抓住此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男女問答等形式來朗誦這一段的詩歌,孩子們的朗誦興趣再次被喚起。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強,對鳥類的知識也有了很的拓展!

幼兒園教案 14

生活練習:

活動目標:

1、認識椅子各部分的名稱,能按順序擦自我的小椅子。

2、明白要愛護小椅子,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乾淨與髒椅子各1張,水盆1只,抹布30塊。

活動過程:

1、以遊戲口吻請幼兒用眼睛仔細看一看,兩張椅子有什麼不一樣,說一說喜歡哪一張椅子。

2、動動小腦子,說說怎樣讓髒椅子變成乾淨的小椅子呢?教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問:“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教師示範並用詩歌講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橫檔抹一抹,最終抹椅腿”。抹好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兩張椅子交換位置後問幼兒:“你喜歡哪一張小椅子?”(都喜歡)

3、操作練習:教師的兩隻手真能幹,能叫髒椅子,小朋友不喜歡的椅子變成乾淨的,大家喜歡的椅子。小朋友,你們也有兩隻手,也讓它們變能幹好嗎?那好,我們都來學習抹自我的小椅子,那裏有抹布每人一塊,抹好後將抹布丟進水盆裏以後每一天都這樣,讓小朋友邊抹邊念兒歌,教師巡迴指導,對不一樣本事的孩子給予程適度指導,抹好後,請小朋友欣賞對自我抹過的椅子。

4、遊戲:在音樂伴奏下練習輕拿輕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車遊戲。

幼兒園教案 15

設計意圖:

在大班數學課程計劃裏,"認識時鐘"是幼兒學習內容之一。大班幼兒對於時間的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還不夠全面。大班幼兒每天的生活、學習都是緊張而又遵循時間規律的。幼兒通過認識時鐘,瞭解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時鐘上的整點和半點,知道鍾(手錶)等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從而教育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養成按時生活、學習的良好作息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秒針的名稱和特點,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律。

2、教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

3、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4、通過活動,教育幼兒懂得珍惜時間,並養成按時學習、生活的良好作息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整點和半點;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教學難點:

整點和半點鐘面指針的規律。

教學準備:

實物大掛鐘一個、自制青蛙大鐘一個(時針、分針的針尖上分別貼有烏龜、兔子圖案)、幼兒人手一隻小鬧鐘、幼兒一日作息圖片六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童話引入:

一天清早,在一個美麗的鄉村,一隻美麗的大公雞起牀了。它跳到高處"喔喔"的叫起來。人們趕緊起牀,媽媽開始做早飯,小朋友準備上學校,爸爸準備下地幹活去......

2、提出問題:

(1)公雞打鳴是叫人們幹什麼?

(2)每天早晨你是幾點起牀的?

(3)你每天都是怎樣醒來的呢?

(某某叫的、自己醒的、鬧鐘鬧的、看手機(表)、其它……)

3、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都是能按時起牀、上學不遲到的好孩子。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大人們是通過什麼知道時間的?(用鬧鐘、看錶知道時間。)小朋友願不願意也通過認鍾、表來知道時間,能夠自己按時起牀,都成爲時間的小主人!(願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鐘"。

二、自主探究(一)初步認識鐘面

1、出示實物大掛鐘:它叫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還看到過哪些鐘錶?鐘有什麼作用?

2、出示自制青蛙大掛鐘: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有什麼?(1—12數字、有三根針)。

3、以龜兔賽跑的故事幫助幼兒分別認識秒針、分針、時針的名稱、特點及運轉規律:這根最細最長的針叫秒針,它走起來特別快。它走一圈是60秒,也是一分鐘。;這根長長的很苗條的針叫分針、它走起來像兔子那樣快,它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鐘,它走一圈就是一小時(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撥鍾);這根短短、粗粗的針叫時針,它烏龜一樣走得很慢,它走一格就是一個小時。

(二)、認識整點和半點

1、教師通過撥鍾、講解,教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整(教師撥針,幼兒說正確時間);當分針指向數字6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半(教師說時間,個別幼兒撥針)。

2、反覆練習幾次。

3、出示幼兒一日作息圖片,說說我的一天:鞏固認識整點和半點。

4、遊戲:"老狼老狼幾點鐘":幼兒人手一隻小鬧鐘,按要求動手操作撥鍾。老師扮老狼,幼兒扮小羊,幼兒問:老狼老狼幾點鐘?師答:幾點鐘。幼兒立即在鐘面上撥出相應時間,老狼檢查,當發現有錯誤時間時,該小羊被吃掉。如此反覆進行遊戲。

三、珍惜時間我們已經知道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也就是60秒,那麼一分鐘到底有多久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分鐘有多長(讓幼兒聽鬧鐘走60秒,並輕輕數數至60),知道60秒(即一分鐘)很快就過去了。時間是不會倒退或停止的,它只會一直不停地向前走,所以我們大家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愛惜生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