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XX能在水裏(地上)……的句式說話。

2、能根據提問快速、大膽、完整地回答,並能正確使用動詞。

3、形成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水裏地上》掛圖、《水裏地上》遊戲卡(見教具盒)。

鈴鼓、玩偶、摸箱(箱上有開口,能伸進去摸並拿出卡片)。

活動過程

導入出示《水裏地上》掛圖,引導幼兒結合原有認知經驗進行講述。

教師:看一看,圖片上是什麼地方?

什麼能在水裏遊?什麼能在地上走?

除了能在地上走,還能在地上怎樣動起來?

遊戲水裏地上

1、請幼兒根據教師模仿的小動物叫聲來回答問題?

教師:聽一聽,什麼小動物來了?

xx能在……?

2、出示鈴鼓、玩偶及裝有《水裏地上》遊戲卡的摸箱,引導幼兒以擊鼓傳玩偶的形式來看圖回答問題。

教師:xx能在……?

3、教師與幼兒以我問你答的形式練習說話。

教師:xx能在哪裏開?

幼兒:xx能在地上開?

4、請幼兒兩兩結伴,自主進行我問你答。

教師:兩個人商量好誰來問,誰來答。

答對了,就換一下,回答的小朋友問。答錯了,問問題的人繼續提問。

活動建議

本活動是語言交流中的聽說遊戲。通過使用固定句式XX能在哪裏……進行提問,並利用該句式完整回答,既達到了練習說完整話的目的,又掌握了動詞的正確使用,同時又在回答的過程中鍛鍊了幼兒快速反應、發散思維能力。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看圖並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講述,教師可以通過此環節對本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經驗進行了解,根據幼兒掌握程度靈活調整接下來遊戲的組織方式和提問設計的難易程度。接下來的聽聲音、看圖片回答教師提問環節,教師的提問設計要注意層次性,由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活動特點,擴大到交通工具,教師提問只說前半部xx能在……?以便在回答中留給幼兒充分表達鍛鍊的機會,對幼兒使用動詞的準確性上,教師可通過討論、肢體語言表現進行引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敢於大膽嘗試,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2、能夠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色。

3、能簡單說出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透明塑料瓶三個,廢舊紙杯或塑料杯若干,寬口的小盆子若干,紅、黃、藍彩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出示3個礦泉水瓶,並事先在瓶蓋上分別塗上紅黃藍三種顏色)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

——師:對,這是沒有顏色的清水。今天,我要變個魔術,把清水變成彩色的水。變變變。”(將瓶蓋朝下然後搖晃水瓶)

——師:清水變成什麼顏色了?(紅、黃、藍)

二、 實驗探究。

——師:你們想學變魔術嗎?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變顏色的魔術。

——教師用吸管吸紅色和黃色的水到空杯子中混合,讓幼兒觀察變成了什麼顏色。然後描述:“紅色和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並在黑板上用彩色紙展示“紅色+黃色=橙色”。

——教師啓發幼兒思考黃色和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紅色和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

——教師示範用吸管吸彩色水的方法:將吸管的一端插入彩色水中,然後用一隻手指蓋住吸管的另一端,不要鬆開手指,將吸管移到空杯子中,再鬆開手指,彩色水就會滴入空杯子中。

——教師讓幼兒觀察實驗用的彩色水的顏色:紅、黃、藍。然後提示幼兒實驗方法:先吸一種顏色的水到空杯子裏,再吸另一種顏色到杯子裏,最後搖晃杯子,觀察顏色的變化。完成後,再拿一個空杯子,選另外兩隻顏色進行實驗。

——幼兒自主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回憶實驗過程,說出實驗結果的變化,教師用“×色和×色手拉手,變成×色”,並在黑板上用彩色紙展示實驗結果。

三、活動小結。

——紅、黃、藍是三種基本的顏色,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會變出其他的顏色,今天我們變出了橙色、綠色、紫色(出示對應顏色卡片),還可以變出什麼顏色,大家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吧。

活動應變

1、如果有專用的吸管,最好用專用的吸管代替普通吸管,以方便幼兒操作。

2、空杯子最好準備多一些,可以讓家長幫助收集廢舊紙杯或塑料杯。

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顏色手拉手》。(詳見幼兒用書P22)

附錄:顏色相加

紅+黃=橙色

紅+藍=紫色

藍+黃=綠色

紅+黃+藍=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桔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硃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樂意唱歌,感受小豬的可愛。

活動準備

1、自制蛋糕、動物圖片及相應食物圖片。

2、歡快的進場律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進場。

“小豬們,跟着媽媽出去玩吧!”教師帶幼兒聽音樂做動作自然進場、入座。

二、分句欣賞與理解,初學歌曲。

(一)學習歌曲前4小節

1、教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一隻小豬出來了,小豬怎麼了?餓得肚子發出什麼奇怪的聲音來?

2、教師再次示範,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肚子餓得咕咕叫,那怎麼辦呢?好,媽媽先去找一找!

3、教師第三次示範,邊唱邊做動作。

師:“找不到好吃的怎麼辦呢?請小豬們來幫我一起唱歌,也許我就能找到吃的了。”

4、幼兒跟唱歌曲前4小節,邊唱邊找蛋糕。

(二)學習歌曲後4小節

哈哈!大家一起唱歌就找到大蛋糕啦!你們快坐下,我們來吃大蛋糕吧!”

1、教師打開蛋糕盒,發現裏面沒有蛋糕。

師:“咦!怎麼沒有蛋糕呢?哦,這是一隻神奇的蛋糕,如果你們唱的歌很好聽,就會變出蛋糕來了!”

2、教師完整示範整首歌曲,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找到蛋糕心情怎麼樣?小豬是怎麼吃的?吃完了呢?

3、教師再次完整示範,邊唱邊做動作。

三、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跟唱2遍。教師根據幼兒唱歌情況調控是否從蛋糕盒內變出蛋糕。

2、幼兒獨立演唱1遍。請幼兒站起來圍着蛋糕邊唱邊做動作。

3、教師邀請個別幼兒上前演唱,進行個別指導。

4、集體再次表演唱。

四、替換歌詞,進一步熟悉歌曲。

1、初次替換歌詞演唱。

提問:小豬請來了他的好朋友,我們看看有誰來了?他們都喜歡吃什麼呢?

我們先來請小狗吧!怎麼唱呢?

2、替換歌詞“小狗”“小貓”“小兔”。

五、自然結束

吃飽了,豬媽媽帶領小豬去散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發現小草在春天裏發芽變綠。萌發探究對草的興趣。

2、知道春天的小花小草不能破壞,要愛護。

準 備

春天的背景圖,單獨的小花小草圖片。

內容與指導

1、猜一猜小草。

教師出示謎面:身體長又長,住在泥土上。身穿綠衣裳,最愛曬太陽。啓發幼兒猜出謎底:小草。

2、引導幼兒談一談春天到了,花兒開了,草地上的小草怎麼樣了,激發幼兒想看到小草的慾望。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或者拔一些草到教室裏,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綠綠的草皮。

(1)請幼兒脫下鞋襪,輕輕踩在草地上,感覺小草的柔軟。(並能說出軟軟的)

(2)請幼兒聞一聞青草的味道,說一說小草的味道是怎麼樣的(香香的)。

3、教師出示春天背景圖,啓發幼兒想一想冬天的草地和春天的草地有什麼不同,(1)說一說春天來了,草地上的小草有什麼變化(如小草長高了、變綠了等,)

4、引導幼兒欣賞草地的美麗,並引導幼兒知道,如果草地上有雜物要去清理。並學習兒歌《綠頭髮》。

5、活動:小朋友覺得春天的小草美嗎?那我們要去保護我們的小草嗎?如果我們是亂拔亂踩它能不能長高呢?(不能),所以我們要保護小花小草不能破壞。

6、活動結束。

7、活動延伸(請幼兒畫春天的小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大膽實踐,積極探索。

2.瞭解在不同物體遮擋下,聲音的大小是會變化的。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聲音是有大小變化的。

難點:瞭解噪音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鞭炮聲、優美的音樂、紙、毛巾、坐墊、布、塑料袋、書包、紙箱、被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鞭炮聲,讓幼兒感受節日的快樂。

(二)展開

1.感受噪音。(鞭炮聲逐漸放大)

提問:

(1)聲音大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聲音小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聲音不大不小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小朋友喜歡什麼樣的聲音?”讓幼兒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

小結:“各種嘈雜、刺耳的聲音,我們把它稱爲噪音”。噪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學習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等,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噪音,我們要消滅噪音。

2.實驗活動。

提問:“錄音機的按鈕壞了,如何把它的聲音變小呢?”(請幼兒憑經驗講述)

(1)請幼兒用老師準備的物品想辦法將聲音變小。(可以引導幼兒將錄音機蓋起來)。

(2)請幼兒分別用每一種物品都實驗一下,然後講一講錄音機被哪種物品遮蓋後聲音最小。

小結:“各種物品都有隔音的作用,它們能讓聲音變輕、變小。由於物品的厚薄不同,隔音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物品越厚隔音的作用越大。”。

3.遊戲《給錄音機蓋被子》

(1)讓幼兒聽一聽,放在毛巾下的錄音機和未放在毛巾下的錄音機聲音一樣嗎?

(2)再往上加一塊毛巾,錄音機的聲音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塊毛巾,聽聽錄音機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討論結果:毛巾越厚,聲音越小。

(三)結束

1.鞭炮的聲音太大,我們怎樣保護我們的耳朵?請小朋友學一學快樂的鞭炮聲。

2.活動延伸:閱讀《幼兒用書》(“老虎”第六頁),熟悉各種物體聲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沿線正反摺紙的方法,訓練動手能力。

2、體驗動手製作和操作玩具的樂趣。

3、嘗試運用撕、貼的方法來裝飾筆寶寶。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示例的筆寶寶跳舞玩具一個。

2、長方形的卡紙、手工紙、水彩筆、人手一份,糨糊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4、幼兒已有撕、貼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筆寶寶導入課題。

教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一位可愛的筆寶寶,我們和她打個招呼吧!

筆寶寶穿着花衣服多漂亮啊,你們看,她還朝着我們笑呢,好可愛哦,我都想親親她了,你想親嗎?你呢?告訴你們哦,筆寶寶還會跳舞呢!你們看!筆寶寶站在她的小舞臺上就可以跳舞了!教師演示筆寶寶跳舞,上下蹦着跳、還可以這樣搖來搖去、翻跟頭、頭朝下跳呢!我們爲筆寶寶的精彩表演鼓鼓掌吧!(請幾名幼兒來玩一玩,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探索“小舞臺”的製作方法。

(1)教師:我是用什麼方法讓筆寶寶跳舞的?(引導幼兒觀察小舞臺)

那你知道筆寶寶的小舞臺是用什麼做的呢?怎麼做的?(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我們現在把筆寶寶的小舞臺展開來看一看,仔細看哦,咦!原來它是一張長方形的紙條啊?這張長方形的紙條是怎麼變成筆寶寶的小舞臺的呢?有哪位小朋友來試一試?

請小朋友仔細的觀察一下紙條上面的線,對我們折小舞臺有什麼幫助嗎?

(2)教師小結探索結果並完整示範製作步驟。

A、小結小舞臺的製作方法。

教師:剛纔的幾位小朋友都做的很好,筆寶寶的小舞臺就是用這張長方形的紙條折成的。我們從紙的一頭開始,沿着黑線摺疊,輕輕的用手按平,然後把紙反過來,再沿着黑線摺疊,就這樣反覆的摺疊,最後筆寶寶的小舞臺就做成了。

再次請2~3名小朋友來嘗試反覆正反摺疊,教師觀察幼兒摺疊情況並指導,給全體幼兒多次的演示。

B、把筆寶寶固定在小舞臺上。

教師:筆寶寶下面已經粘好了雙面膠,只要把外面一層皮撕去,然後讓筆寶寶站在小舞臺的中間,這樣筆寶寶就可以跳舞了。

C、撕紙條裝飾筆寶寶。

引導幼兒觀察筆寶寶衣服的不同(紙片和紙條)

教師:你們看這兩位筆寶寶的花衣服有什麼不同?是怎麼做的呢?(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試一試,用撕、貼紙條和紙片的方法來裝飾筆寶寶)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A、帶領幼兒認識筐子裏的材料。

教師:我們小朋友現在不僅知道怎麼折小舞臺,而且還會給筆寶寶做好看的衣服了,馬上就要舉行一個舞會了,邀請所有的小朋友和你們的筆寶寶一起來參加,我們小朋友快來做吧!

教師:籃子裏有不同的材料,長方形的紙是做什麼的?正方型的紙呢?

B、提出製作要求,幼兒操作。

4、幼兒操作筆寶寶跳舞,體驗跳舞的樂趣。

A、請幾名幼兒來操作筆寶寶跳舞

B、小夥伴一起表演

5、結束活動。

教師:你們聽,那邊的音樂已經響起來了,舞會就要開始了,我們小朋友快帶着你們的筆寶寶一起去跳舞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秋高氣爽、菊黃蟹肥,不知不覺中我們進入了秋季,每當季節更替,便是幼兒園結合時令進行主題教學活動的最佳時間。前不久,我們便在小班開展了《秋葉與水果》的主題教學活動。爲期兩週的主題活動實施之後,感慨頗多,接下來,就搭乘這一列開往秋天的地鐵回顧與反思一下。

第一站:教材站——合理選擇有效資源。

"秋天"是我們主題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每當秋天來臨之際,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都會抓住這一時機及時開展這個主題活動。在小班"秋葉和水果"這一個主題中,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有很多,可利用的教材也有很多,那應如何合理的選擇使用教材,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呢?如何結合小班幼兒的'實際,讓各項領域的教育活動更靈活的開展呢?

1、樹立整合的教育觀,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實現目標的整合。

在整合教育觀的指導下,我們的活動都以主題的形式展開。在主題生成、開展、深入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學科間界限,更多地關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和認知需求,加深老師之間的配合與銜接,從而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有機整合。

例如"秋天"這個主題中,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處於明顯地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只有看得見,摸得着,感覺得到的東西才能夠更好地被他們所理解和接受。"秋天"這一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抽象,不被幼兒所理解。因此,我們預設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於"秋葉"和"水果"這兩個相對來說比較形象直觀,幼兒較能理解而且又在秋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貼近幼兒生活,有利於幼兒可持續發展的活動內容。

小班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所以,選擇的教學內容不宜過難,應從幼兒生活入手,貼近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例如在本主題中選取了一些操作性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同時又服務於幼兒的生活,使幼兒的活動興趣較濃,參與積極性也提高了。如:樹葉貼畫活動、水果DIY,拾落葉。幼兒在玩玩、看看、吃吃的過程中動手動腦,更好地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第二站:教師站——巧妙使用有效引導。

本主題爲教師預設的主題活動,因此,在每個活動的開展中都要注意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綱要》在教育與發展之間堅持了"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設計每個活動時,注重強調將教師作爲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持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持中進行有效引導。

1、"引"到點子上。

孩子們的思維是很隨意的,在活動中往往會離題八百里。老師拋出的問題要到點子上,能即讓孩子明白討論什麼,又讓孩子能非常感興趣的參與討論。如在開展"參觀秋天的田野"活動之前,教師首先拋出問題:"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進行強化鞏固,讓幼兒知道現在已經是秋天了,然後帶領幼兒回憶散步時看到的秋天的樹葉、花朵的變化,接着提出疑問:"秋天的田野裏有什麼變化了?強烈的對比勾起幼兒好奇心,活動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在參觀時也能圍繞老師的問題進行觀察。

2、"引"向層層深入。

孩子的思維是停留在表面的,活動開展的過程也是幫助孩子思考的過程。往往一個問題要分成幾個步驟,層層推進的幫助孩子思考,這樣孩子地思維才能得到梳理,經驗才能得到提升。如在開展語言活動"圓圓的核彎彎的"時,教師藉助圖片,幫助幼兒一步步地理解故事內容,圓圓的是什麼呀?彎彎的是什麼呀……到後來,幼兒可以自己進行猜測、講述,並且進行創編。

3、"引"要注意個體差異。

引的方法有很多。提出問題、創設情景等等。對待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兒童引的方法應是不同的。

第三站:家長站——充分發揮家長資源在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取得較好的效果。

1、發動家長幫助我們收集有關的資料,鍛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做好了活動前的知識準備。例如:我們邀請家長幫助收集各種關於樹葉的圖片、標本,利用上學、放學的機會,向幼兒介紹一些樹葉,及時的向幼兒傳授一些知識,解答幼兒的疑問,這種一對一的親子交流對幼兒來說非常有益,同時也會班級內的集體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

2、鼓勵家長和寶寶進行一些簡單親子小製作,如樹葉貼畫、毛線貼畫等,讓幼兒與家長在合作動手體會親子樂趣,也讓幼兒感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彌補了教師不能全面顧及的缺陷。家長真正成爲了我班工作的堅強後盾,使我們開展主題活動開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站:評價站——科學評價每一個幼兒主題教學的評價應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幼兒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幼兒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更好的發展。

"秋葉和水果"的主題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留下的思考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實踐中改變觀念,在實踐中提高理論水平,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才能獲得創造體驗的成功和快樂成長的喜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