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

本文已影響 1.78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認知的特點,這階段的幼兒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由於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兒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緻性

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喜聞樂見能引起強列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

我深信幼兒只要聽到“棒棒糖”這三個字,幾乎都會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這份模擬棒棒糖的操作材料

不僅在認識顏色、發展小手精細到作、鍛鍊肢體協調能力方面都對幼兒有幫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兒的喜愛!

活動目標:

1、能兩手較協調地揉搓橡皮泥。

2、學會在球體上安裝小棒。

3、欣賞自己與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看,老師的口袋鼓鼓的,裏面會是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

“聽,還有聲音呢?到底是什麼呢?”揭祕:糖。“是什麼糖”(棒棒糖)。

二、觀察棒棒糖的外形,瞭解棒棒糖的基本特點

“老師手裏的棒棒糖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描述:上面一顆糖果是圓圓的,下面的棒棒是長長的,老師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方的糖,圓的糖,安根小尾巴變成棒棒糖,這種是小朋友經常吃的,噢,那老師要問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其它樣式的棒棒糖呢?

三、製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過這種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呢?今天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棒棒糖,好嗎?

先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放在手裏,兩手對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小球,咦!老師把它按一個漂亮的小尾巴,這樣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棒棒糖,老師很開心。現在請小朋友也動手做一做,在動手前老師要說一下游戲規則:

A、做手工時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安安靜靜的。

B、不能搶別人手裏的東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咦!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舉起來,看看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的,你們的糖沒有小尾巴,現在請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覽會

老師請幾個小朋友的作品拿上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看看他們做得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師覺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

幹,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師:小朋友今天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小朋友有了開心的事情呀,要學會與別人分享。下面請我們拿起棒棒糖送給後面的聽課老師,讓他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快樂心情吧。

請小朋友排好隊跟老師出去洗手。

五、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棒棒糖是孩子喜歡的並品嚐過的一種糖果,深受孩子的喜愛。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個美術創作活動的基礎,孩子樂意去表現這種他們喜愛的棒棒糖。從目標上看完成的很好,每個目標幼兒表現的都很棒。

就活動過程來說,整節課幼兒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每個環節的設計,教師在第三個環節時間:“幼兒有沒有做過棒棒糖?幼兒說有的時候,老師認爲孩子撒謊或者孩子吃過誤認爲自己做過。”這時老師反覆地強調幼兒沒有做過,把幼兒的思想往老師的思想上拉。

其實這時應該順着孩子的思路隨機應變說:“今天老師也做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好嗎?”這樣會更好些,也能讓孩子明白到底什麼是做,什麼是吃,教師能通過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的幼兒,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心情。

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兩種顏色爲“餅乾”塗色。

2.體驗塗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熊、小猴、小豬的大幅圖片;盤子每組兩個;塗色紙人手三張(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油畫棒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小熊、小猴和小豬的圖片

小朋友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小熊、小猴和小豬走了很遠的路,肚子早就餓的咕嚕叫了,小朋友們想請它們吃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替你們準備了許多餅乾(出示幾種塗好色的餅乾和沒有塗色的餅乾)我們送給它們吃吧!咦!我聽到小猴、小熊和小豬在說:“這裏面又些餅乾香噴噴的,真好吃!可是,有的餅乾一點味道也沒有。”小朋友想想,這是爲什麼呢?(引導幼兒說出“有的餅乾沒有漂亮的顏色,所以不好吃”)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把這些白白的餅乾“做”成香噴噴的餅乾呢?

  二、教師請來油畫棒寶寶幫忙

1.先“做”一塊紅色的正方形的餅乾吧!我想把它做的漂亮些,所以先請深紅色(大紅色)的寶寶搬進來,住在上面。它的好朋友是誰呢?請粉紅色的寶寶住在下面,它們拉拉手做朋友。一塊漂亮的紅色餅乾就做好了,放在盤子裏。

2.接下來做一塊三角形的餅乾,先請深綠色的寶寶來幫忙,再請誰來呢?(淺綠色)。綠色的餅乾也做好了!

3.我們把這塊圓形的餅乾也做成彩色的吧!什麼顏色的好呢?(引導幼兒先用深色從旁邊塗色,再將淺色塗在另一邊,並將兩種顏色融合。哇!這麼漂亮的餅乾,趕快送給小熊、小猴和小豬吃吧!(請個別幼兒送給小動物)。小動物們說:“真好吃,這麼好吃的餅乾我們還想吃。”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彩色的餅乾吧!

  三、幼兒塗色,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塗色,選用漂亮的顏色進行塗色。

2.提醒幼兒用兩種顏色塗色,並能先用深色再用淺色。

3.鼓勵幼兒“餅乾”做好後,用黑色寶寶加一點黑芝麻。

4.提醒幼兒將好的餅乾放在盤子裏,以免弄髒。

  四、講評

小熊、小豬和小猴已經等不及了,趕快把做好的餅乾送給它們吧!小動物說:“謝謝!真好吃!”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裝飾扇子。

2、知道天熱了可以用扇子來納涼,體驗涼快的感覺。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佈置環境"扇子王國"

2、用各種廢舊硬紙板(襯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種圖形的扇面、蠟筆、皺紋紙、膠水、雙面膠

3、輕鬆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參觀"扇子王國"。

1、"今天,我要帶寶寶們去扇子王國,那兒有很多漂亮的扇子,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嗎?"幼兒有序地參觀"扇子王國",教師提醒幼兒觀察扇子的形狀、顏色、圖案。

2、"我們看了那麼多漂亮的扇子,誰願意來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說一說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樣的呢?"幼兒就座

3、師幼討論: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看到的扇子是什麼形狀的?上面有什麼?

(2)"寶寶們動動腦筋,扇子可以用來做什麼呢?"教師告訴幼兒:夏天到了,天氣熱了,可以用扇子來納涼。

4、小結:"扇子王國"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圓圓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陽,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呢!哦,我們真喜歡啊!今天,我們也來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師介紹材料和製作方法。

(1)師介紹扇面、扇柄。

"寶寶們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樣來做扇子呢?"請1―2名幼兒到前面來演示。

(2)師演示製作扇子的過程:

小小扇面轉一轉,我來找找雙面膠,慢慢脫下白衣裳,手指寶寶來幫忙,輕輕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裝飾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們看看扇子上面什麼都沒有,一點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國"的扇子比起來差遠了。寶寶們動動腦筋,怎樣把扇子打扮的漂亮點呢?"幼兒討論。

(2)介紹裝飾扇面的材料。

"我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漂亮的東西來打扮你的扇子。"師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顏六色的蠟筆在扇子上畫上漂亮的圖畫。方法二、用皺紋紙團成小點點,用膠水粘到扇子上。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評價: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打扮扇子的,師給予肯定表揚。

活動反思:

通過討論、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幼兒走進了扇子的世界,認識了扇子、瞭解了扇子、感受了扇子帶來的習習涼風,從中也獲得了更深刻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不同的扇子和圖片,充滿動手製作的慾望,在活動中幼兒體會到自己操作的樂趣,活動中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伴間的相互交流能力也有所提高。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畫折線、波浪線以及螺旋波浪線等幾種曲線。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進一步提高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觀察過螃蟹、金魚、蜜蜂等小動物的活動,特別是爬、遊、飛時的動態。

2.幼兒每人一盒蠟筆、畫紙(畫有螃蟹、金魚和蜜蜂)。

3.電腦製成的動畫(螃蟹、金魚及蜜蜂的動態及留下的痕跡)配上兒歌。

活動過程:

1.用電腦、電視放 出動畫:“快樂的小動物”,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的?”“它們是怎麼來的?”

2.“小蜜蜂,來跳舞。圓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氣大,東爬西爬找—朋—友!”

3.出示畫有小動物的畫紙,引導幼兒畫出多種曲線,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作品、評價:

請幼兒說一說:哪個小動物最快樂,是一折一折的、一彎彎的或是一個圓圈一個圓圈的在跳舞。

延伸活動:

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如兔子、蛇等的動態,學習各種曲線的畫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蘋果的主要特徵。

2、能用紅、黃、綠三種顏色進行均勻塗色。

二、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範例、油畫棒,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一)蘋果聚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水果,看看它是誰?(出示實物紅蘋果)。今天這隻紅蘋果它要舉辦一次聚會,它只邀請蘋果朋友來參加,你們來猜一猜它會請那些顏色的蘋果呢?

(二)教師示範。

1、出示幼兒操作畫冊:看,這是紅蘋果的家,它就在裏面舉辦聚會,

2、講解畫法:教師示範畫蘋果,幼兒仔細看。

3、告訴幼兒塗色時向一個方向塗,不塗到框的外面。

(三)幼兒作畫

1、師:現在我們小朋友也來畫畫自己喜歡的蘋果,注意畫出圓圓的,完整的蘋果,畫完後用紅黃綠三種顏色塗蘋果。

2、幼兒全體動手操作畫蘋果,提醒幼兒畫面整潔。

3、教師巡迴查看,幫助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四)作品講評

1、你覺得誰的畫最漂亮?爲什麼?

2、你畫的是什麼顏色的蘋果?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動畫片《怪物大學》,瞭解各種怪物的誇張形象。

2、使用棉籤、吸管,通過滴、吹、貼等技能表現小怪物的各種造型。

3、體驗玩色活動帶來的樂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相關的動畫視頻、黑色卡紙、顏料、吸管、棉籤、小眼珠貼片。

經驗準備:有一定的玩色經驗。

【活動過程】

一、觀察造型,萌發創作願望。

1、師:剛纔我們看到動畫片裏有許多的小怪物,你們喜歡嗎?他們長得什麼樣?

2、小結:小怪物的樣子有很多種,有高矮的、胖瘦的、有單眼的、還有長得都很滑稽。

二、展示圖片,探索製作方法。

1、出示圖片,觀察形象。

師:小怪物來到咱們班啦,小朋友看看,他們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觀察小怪物的各種形象和動態)

2、探索方法,瞭解製作過程。

師:想知道小怪物是怎麼來的嗎?首先用蘸滿顏料的棉籤在紙上用力一點,然後使用吸管對着有顏料的地方向各個方向吹,貼上眼睛貼片,這樣搞笑的小怪物就出現了,小怪物就很神氣了。

3、幼兒大膽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三、展示作品,分享成功樂趣。

1、教師展示幼兒作品並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成果。

2、教師點評幼兒成果。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及目標定位: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我們也曾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利用過它。它那形狀、大小各異的特徵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在和孩子們一起玩石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小石子情有獨鍾,而且喜歡擺放。於是,我聯想到生活中的“鵝卵石”路,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利用小石子這一主材料借用輔助材料的鋪墊,讓孩子們從發現、創造、體驗中感受到樂趣。同時,這也符合《綱要》中藝術活動:“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的要求。

在活動目標的定位上第一是着重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定位通過看看、說說、玩玩,初步嘗試用石子鑲嵌出形狀不一的路,因小班幼兒的能力有限我只在於初步嘗試,沒有過多的要求。第二點確定爲情感目標:積極、主動地發現、感知石子的好玩、有趣,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流程

活動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石頭小路做爲導入,預設了幾個問題:1、你看見了什麼?2、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直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給了幼兒一個路的直觀感念,在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大多數都能說出這是一條由石子鋪成的路,幼兒的回答爲幼兒的操作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主要利用教師的示範講解,讓幼兒感知鋪路的方法和過程。這裏就是讓孩子在教師的示範操作下了解鋪路的基本過程及方法,我採用了自說自做的形式,而且採用了自己創編的一首簡單易懂的兒歌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鋪路方法,效果還是可以的。課後同事們說我創編的兒歌不形象突出。(沒辦法誰叫我們不是文學家呢?呵呵)

第三部分通過觀看多媒體,讓幼兒進一步感知路的不同形狀,在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後再來感受成型的作品,孩子們菜會又目的的發現並感知。同時幼兒還會因爲圖片的美麗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第四部分是活動的操作部分。在觀察幼兒的操作的時候讓我很吃驚,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創作能力、想象能力是無限的,他們的作品超出了我原以爲的程度,孩子們大膽的藝術表達讓我再一次折服於孩子的能力(上課之前,我不是太有把握,因爲對於此班的幼兒的能力不夠了解,而且還聽說我上的這一半相對於那一半能力相對弱些)但事實表明沒有笨小孩,只有懶小孩最後以遊戲《石子路散步》的遊戲進行師幼共同評價,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自我分析

1、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首先對活動的過程進行了深一步的挖掘,對每個過程都進行深入的研究,並預設了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及迴應。雖然沒有試教以及對孩子也不夠了解,但縱觀整個教學流程還是比較順暢的。孩子們的回答也是比較積極,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能夠及時的對於孩子的回答進行鼓勵及提升,正面的鼓勵也激發了孩子們的發言性。

2、雖然師幼互動比較好,但生生互動方面不夠熱烈。自己準備的PPT畫面鮮豔度不過,PPT的示範作品內容有點簡單,準備的小動物形象不突出。教師自己示範的作品太過於小了點。

不過沒關係,我想:正是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磨練、一次次出現的問題,才能一次次的進步、一次次的成長。有了問題,就會有解決的方法,有了解決的方法纔會有成長的腳步,只要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就會有到達成功彼岸的機會。套用“我愛記歌詞”中的一句話——希望就在前方!呵呵。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一、背景

石頭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孩子們都很喜歡玩。近來班裏的自然角中有家長爲我們送來了幾塊雨花石,那色彩斑斕的石頭更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正好我們小班開展了以故事〈五彩石頭路〉爲引線的主題活動。那麼如何挖掘石頭本身所具有的特徵來對幼兒進行數學方面的教育呢?一開始,我想到了數數。但純粹的數數活動僅僅把石頭作爲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沒有多大的意思,而且顯得很單調。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頭本身所具有的特徵,圍繞它的特徵來開展活動。細細的觀察石頭,它具有不同的顏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讓幼兒根據石頭的特徵來進行排序活動,並整合了有關數學方面數數和分類的知識。

二、活動的實錄與反思

(一)引題

“前幾天我們一起聽了〈五彩石頭路〉的故事,誰用石頭鋪路了?今天我們也一起去幫兔姐弟鋪路。”

(反思:通過老師簡短的話,既幫助幼兒複習了有關故事的角色,同時也揭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和去幫兔姐弟來引起幼兒鋪路的興趣。爲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撿石頭

1、觀察石頭

1)看看這裏有多少石頭?

2)這些石頭是怎麼樣的?

3)小結:原來石頭是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掌握、瞭解石頭的特徵,並突出了石頭特徵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爲後面的根據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埋下了伏筆。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得到了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說出了石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幼兒說出了石頭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樣,這些都說明了幼兒比較細緻的觀察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這一回答引導幼兒再細緻的進行觀察、描述,那麼更加體現了多種教育內容的整合。可見老師心中應該時時裝有整合的目標。使整合真正落實、體現,而不是單純的爲了整合而整合。)

2、撿石頭——按數量撿石頭

1)請小朋友撿兩塊粗糙的石頭

2)聽聽老師拍了幾下手,就撿幾塊石頭

3)聽聽敲了幾下小鈴,就撿幾塊石頭

4)請你數一數,你一共撿了幾塊石頭?

(反思:這是一個有關數量和數數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老師給了幼兒多種的刺激,通過聽口令、拍手、小鈴的聲音等不同的方法來讓幼兒撿相應的石頭。然後又讓幼兒自己數數撿來的石頭一共有幾塊。同時老師又把石頭的數量控制在6以內。使的幼兒能數的清楚、正確。)

3、分類

請你把撿來的石頭送回家:光滑的石頭放在紅筐裏,粗糙的

石頭放在綠筐裏(反思:這個環節既讓幼兒根據石頭的光滑、粗糙的特徵分類,使得幼兒對於石頭的這兩個特徵有了進一步的鞏固瞭解,又爲下一環節的撿石頭奠定了物質的準備)

4、撿石頭

1)請你一塊一塊的撿不同的石頭,等到老師說停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座位上

2)數數你撿到了多少石頭?

(反思:再一次讓幼兒來撿石頭。而這次撿石頭老師充分的放手,讓幼兒自由的撿石頭,但是在放手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讓幼兒一塊一塊的撿不同的石頭,主要是爲後面的排序作好準備。由於幼兒動作有快慢,撿的時候有的幼兒一塊一塊的在挑選,有的則見一塊撿一塊。因此幼兒撿的數量都不一樣,這樣在數數的時候也顯示了差距。同時每位幼兒不同數量的石頭也爲後面的排序鋪路造成了數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學的時候,老師的時間沒有很好的控制,給幼兒的時間稍長了點,導致有的幼兒撿了17、18塊石頭,數量過多。不僅爲數數帶來了難度,更影響了後面的排序。)

(三)鋪路

1、幼兒自由鋪路:請你用你撿來的石頭幫兔姐弟鋪一條路。

2、交流:你用石頭是怎麼鋪路的?(老師把幼兒的鋪法陳列在黑板上)

3、學別人的方法鋪路:我們學學這種方法來鋪路

4、學習按間隔的方法進行鋪路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由於有了前面對石頭特徵的瞭解的鋪墊,因此在幼兒自由鋪路的時候,有的幼兒是按照大的石頭排好再排小的石頭,有的幼兒則是先排光滑的石頭再排粗糙的石頭。而有的幼兒雖然整條路是沒有規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幼兒用大小間隔的方法拍了四塊石頭。有的幼兒用光滑粗糙間隔的方法拍了三塊石頭。老師在孩子自由鋪路的時候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敏銳的觀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時候讓他們把好的方法說給同伴聽,並通過在黑板上的現場圖示,讓幼兒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圖示的基礎上讓幼兒根據圖示來進行對應的排序。在幼兒自己經驗的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讓幼兒學習間隔的排序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於幼兒原有經驗的提升顯得着急了點,

如果在提升的時候能更仔細、詳細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一起鋪了一條石頭路,上次我們去哪裏走過石頭路,走石頭路有什麼感覺?

2、一起去踩踩自己鋪的石頭路

(反思:通過回憶在梅苑公園走石頭路的經歷,再次激發幼兒走石頭的興趣。)

三、教後感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感知石頭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按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的一個數學活動。其中也整合了數學中的一些數量、分類等內容。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頭,老師有意識的選擇不同特徵的石頭作爲本次活動的主角。石頭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也是幼兒十分很感興趣的東西。通過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使幼兒對石頭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同時也得到了數學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老師所提供的石頭數量應該更加充足,這樣在幼兒排序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的補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頭。

本次活動的材料是石頭,充分體現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數學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着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激發興趣的大小及開發智力的深度。而石頭本身具備的特徵比較多,適合幼兒進行分類和排序。同時這樣的材料來源於生活,準備比較簡單,不用化很多的功夫。體現了材料準備的簡單化,但雖然是簡單的材料但在用的時候卻是非常的實用。

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體現了方法的多樣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適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幼兒在自己的擺弄、實踐中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是小班幼兒學數學的最主要的方法;遊戲法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幼兒感興趣的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有利於調動積極性和激發興趣,也是一種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就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遊戲的方法貫穿始終,同時又讓幼兒充分的操作,讓幼兒在自己的動手中獲取新的知識經驗。

在活動中始終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在讓幼兒學習排序的過程中就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幼兒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後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把孩子的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再讓孩子學習新的排序方法,獲得多種的排序經驗,得到發展。

教師指導做到三個“最”: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操作的過程要比結果更爲重要,教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讓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後鼓勵幼兒學習新的方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