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錦集5篇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重點領域:美術

活動目標:

1、學習畫正面人,能表現出人物的基本特徵、衣着和髮型等,好朋友寫真集。

2、根據觀察的細節畫出同伴,培養敏銳細緻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白紙、畫筆。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1、觀察範例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本寫真集,是徐老師的朋友,你們想不想看?

2、瞭解正面人的特徵。

(1)觀察畫面人物的外形特徵。瞭解人物的外形,如:髮型、臉型、五官、手腳和衣服等。

(2)瞭解自己好朋友的特徵,幼兒教案《好朋友寫真集》。

①幼兒找一位好朋友,仔細觀察好朋友的特徵。

②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介紹一下好朋友的外形特徵。

3、將幼兒分成兩人一組,請幼兒仔細觀察對方後,畫下彼此的模樣。

(1) 幼兒兩兩合作繪畫,提醒幼兒注意對方各五官的位置及衣着的特點,髮型等。

(2) 提醒幼兒將畫畫得大些。

4、展示幼兒的作品。

(1)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請老師在作品上寫上作者的名字和好朋友的名字,以及喜歡好朋友的原因。

5、將幼兒的好朋友畫像貼在教室牆面上展示。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的優點,猜一猜小朋友分別畫的是誰,比一比誰的好朋友最多。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不同的線條和圖案,裝飾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2、嘗試用剪、貼、畫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創作。

3、體驗參與線描畫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圖片(包括形狀不同的樹和圖案範例)、草地背景圖。

2、白紙、記號筆、剪刀、膠棒。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樹的圖片,提問:這是什麼樹?你還知道有哪些樹?

(2)教師簡單。

2、欣賞圖片,感知樹的不同形狀。

(1)點擊課件,幼兒欣賞不同形狀的樹,鼓勵幼兒說出樹幹和樹冠的形狀。

(2)教師:除了我們欣賞的這幾棵樹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樹,他們的形狀都不一樣。有的樹幹粗,有的樹幹細;有的樹幹直,有的樹幹彎;有的樹冠大大的,有的樹冠小小的;有的樹冠是橢圓形,有的樹冠是三角形……

3、討論線描的裝飾方法。

(1)鼓勵幼兒說說自己想用的線條和圖案。

師:“今天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來畫樹,你想用什麼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你們的樹呢?”

(2)點擊課件,出示圖案,幼兒欣賞。

出示圖案一:線條相同,粗細不同。

教師提問:這個圖案是用什麼線條畫出來的?他們有什麼地方不同?

教師:相同的線條,可以畫的有粗有細,這樣畫出來的圖案更漂亮。

出示圖案二:線條不同。

教師提問:這個圖案裏,你發現有哪些線條?

教師:不同的線條組合在一起,畫出來的圖案更豐富。

出示圖案三:線與點的組合。

教師提問:這個圖案上有什麼?

教師:線條和點組合在一起,畫出來的圖案更有層次。

(3)教師:剛纔我們欣賞的這幾幅圖案,都是用一些常用的線條和點畫出來的。我們小朋友在畫線描畫時,也可以試試,設計出更多、更好看的圖案。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教師講述創作要求:一張紙上畫一棵樹,把樹畫得大一些;畫好後把樹剪下來;抹上漿糊,貼到草地上。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各種圖案裝飾。

5、展示與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1)幼兒互相討論:最喜歡樹林裏的哪一棵樹?喜歡它的什麼地方?

(2)教師,表揚幼兒的創作。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幫助小星星找回丟失的星角的情境中體會朋友間相互幫助的快樂。

2、嘗試用圖形添畫的方式表現生活中常見物品的主要特徵,在比較中感知菱形的外形特徵,引發對生活中圖形的敏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雙色卡紙、記號筆、水彩筆。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家的圖片。

背景圖一幅:小河星空背景、星星插入教具、菱形小魚若干。

已有經驗:幼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些基本圖形。

  活動過程

一、回憶發現——生活中的圖形朋友

地球上有三個家:圓形家、方形家和三角形家。每個家裏都住着許多朋友。說說三個圖形家裏分別住着那些朋友?

二、 創意表現——圖形變變變

1、過完節日,圖形朋友該回家了。你想送誰回家?請筆寶寶幫忙,把它變成你送的寶寶。

2、幼兒創作,教師觀察並個別指導:

(1) 幼兒把圖形寶寶變成了什麼?有什麼新的創意?

(2) 幼兒添畫時是否表現出該物體的主要特徵?

(3) 幼兒在創意表現時有什麼困難需要老師幫助?

3、把圖形寶寶送回家:

欣賞交流幼兒作品:哪些朋友回到圓形的家?…你認識它們嗎?

三、 情感體檢——找回丟失的星角

情景故事《找回丟失的星角》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在《星月夜》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又高有遠,彎彎的月亮懸掛在右角上,桔黃的月光、星光相互輝映,把深藍色的夜空點綴得燦爛輝煌。流動的雲在風的推動下翻滾着、飄過來,飄過去。前景是一株頂天立地的杉樹,墨綠色的枝條努力的伸向天空。遠處有青色的`羣山,山下的城市籠罩在夜色中,流泄出星星點點的燈光。

觀賞梵高的這幅畫,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它充滿了奇特的想象,同時又呈現了無比絢爛的色彩。這是梵高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也帶有某種非理性的成分。

2、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畫面中筆觸、色彩、形象所傳達出來的強烈情感。

難點:模仿梵高用短促而快速的用筆來表現畫面。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梵高的作品,感受畫面中筆觸、色彩、形象所傳達出來的強烈的情感。

2、創作“有星星的夜晚”或描繪自己對梵高和她作品的感覺,嘗試在繪畫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課件、繪畫工具。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梵高的《自畫像》,簡單介紹畫家,並引導幼兒初步討論自畫像的筆觸和色彩。

2、出示《星月夜》,引導幼兒重點欣賞。

*引導幼兒觀察、描述畫面,提問:請你仔細看一看,畫面上畫了什麼?

*引導幼兒從顏色上欣賞、討論:畫面上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是鮮豔的還是灰暗的?它們在一起對比強烈嗎?你有什麼感覺?

*教師小結:畫家用藍色、紫色和黃色,色彩鮮明,對比非常強烈,給人一種躁動不安的感覺。

評析: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內容和色彩進行觀察,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觀察的興趣,幼兒自由地暢談着對畫面的感覺,對這幅畫幼兒一個感性的認識。在這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師幼之間的交談是平等的。

3、引導幼兒從形象、筆觸上欣賞、討論:畫家把星星、月亮、樹木畫成什麼樣子?畫家是怎樣用筆的?你有什麼樣的感覺?請幼兒學一學這棵樹是怎樣長的?再用小手來試一試梵高那短促而快速的用筆,感受筆觸和線條的運動。

*教師小結:畫家用波浪形、螺旋形的線條來畫畫,星星月亮好像都被漩渦圍住了。大樹像火苗一樣旋轉着上升,讓人感到萬事萬物不停的運轉。

評析:通過觀察、示範、模仿,幼兒直觀地瞭解了梵高作畫的手法,這時,幼兒都躍躍欲試,很想拿起畫筆象梵高爺爺一樣畫畫。

4、討論整幅畫給人的感覺和印象,並給作品起名字。

5、請幼兒把自己對梵高、對《星月夜》的感覺用繪畫表現出來。

*幼兒自由創作“有星星的夜晚”

*你看到的星星、月亮是什麼樣的?你的心情怎樣?

6、作品展示和評議。

評析:幼兒給畫面起的名字雖然跟畫家起的不一樣,但都表達了他們對畫面的理解、感受,在創作時,他們的思維始終沉浸在童話般的情境中。他們用自己的作畫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雲朵是幼兒常見的事物,天氣的變化讓幼兒感受到雲朵的多變,孩子喜歡善變的事物,因此設計美工活動《多變的雲朵》。

活動目標:

1、發揮想象,結合經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幼兒的審美力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

結合經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

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設計形態各異的各種顏色雲朵,並能運用和諧的色彩表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雲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雲朵像什麼。

2、材料準備:水彩筆 、畫紙、油畫棒,若干單線描繪的動物外形圖形、完整範畫一張。

活動過程:

1、魔術導入:《藍天白雲》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個魔術,這是一張白色顏色的紙,藍藍的天空中變變,變出了什麼?(老師用藍色水彩顏料在紙上塗抹着。幼兒:藍天白雲)

2、提問引出示範畫

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什麼形狀的雲朵?”(幼兒說說自己的經驗)

老師:“你們說得對,雲朵有各種形狀、不同的顏色,請看這些雲朵像什麼?”(老師出示一幅單線描繪的雲朵範畫,一幅塗上漂亮的顏色,添畫可愛的眼睛、嘴巴範畫。)

3、繪畫活動:《多變的雲朵》

老師:“剛纔我們發現雲朵真會變,變出不同的圖案,變出漂亮的顏色,現在請小朋友畫出自己喜歡的雲朵.”(引導幼兒繪畫出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畫雲朵,並能運用和諧的色彩表現。)

活動結束:作品欣賞《多變的雲朵》

老師:“剛纔老師發現小朋友畫的雲朵形態各異、色彩多樣,誰來說說自己繪畫的雲朵變成了什麼?” (幼兒說出畫的內容和大家一起欣賞、分享 )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發現雲朵真能變,不同形狀,不同顏色,雲朵真漂亮!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