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點、線、面之間的構成關係。

2、通過封閉區域面積的塗色與形狀的聯想,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大小均勻的小石子若干。

3、兩端粗細均勻的鉛筆和水彩筆若干。

4、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對點、線、面構成的興趣。

教師:數學王國裏住着三種人。一種是點,他們小小的;一種是面,他們細細長長的;一種是面,他們有不同的形狀。面總是看不起線,經常欺負線,而線又看不起點,經常欺負點。小小的點經常被欺負。有一天數學王國來了一個智慧老人,他的所有的點、所有的線、所有的面說:“你們不要瞧不起這個,欺負那個,其實你們都是一家人。

2、操作中體驗點與線的關係。

(1)你們看這是什麼?(小石子)小石子像不像個點?

(2)教師將小石子一個挨着一個排成一條直線。

教師:你們看我是怎樣用小石子鋪成一條細細長的路的?這條路細細的像不像一條線。一顆顆的小石子像不像一個點?

(3)教師小結:這條路是用小石子一顆挨着一顆鋪成的。這條線是由一個一個的點挨在一起組成的額。線是由點組成的,一個一個的點團結起來就可以變成一條線。

3、操作中體驗線與面的構成。

(1)教師出示鉛筆。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鉛筆)鉛筆像不像一條線?

(2)教師將鉛筆一支挨着一隻排成一塊長方形。

教師:我把這支鉛筆整齊地一枝挨着一枝排起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一支支的鉛筆像不像一條線?這些鉛筆排在一起像不像一塊長方形木板?

(3)教師小結:這塊長方形木板是用一枝枝鉛筆排成的。這個長方形是由一條條的線緊挨在一起組成的。一條條的線團結起來就可以變成一個面。

(4)聽了智慧老人的話,點、線、面相處的很和睦。一個個的也團結起來組成了很多有趣的圖形。

4、操作幼兒用書,並完成練習。

(1)打開幼兒用書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後來人們把這兩條線連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條線。讓幾條線“手拉手“變成了一個面。

(2)教師現在請你們把圖面上有星星的面圖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請幼兒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完成塗色的工作,並與所有的幼兒一起討論塗上顏色的部分像什麼圖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幼兒玩水的過程中,通過玩玩、看看等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一些水注噴高的原因。

2、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較準確地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大膽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水盆、水、可樂瓶底(底部鑽孔)、軟管、毛巾、短吸管。

  活動過程:

(活動提要)

本活動分5步完成:

1、幼兒自由玩水

2、探索水向上噴的方法

3、發現噴泉噴高的.原因

4、利用經驗製作噴的更高的噴泉

5、延伸活動:探索其它噴水的方法

(活動重點)

瞭解噴泉噴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讓噴泉噴的更高。

(具體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水:

1、請幼兒用軟管和小碗來玩水。

2、教師巡迴觀察,記錄歸納幼兒玩水的幾種方法。

  二、探索玩噴泉的方法,找到不噴水的原因:

1、設疑:怎樣讓水向上噴?

請幼兒自由玩水,進行探索。

2、教師巡迴觀察,記錄歸納幼兒的第一次探索結果:

哪些幼兒能夠自己探索出讓水向上噴的方法,有哪些幼兒有時能使水向上噴,有哪些幼兒找不到讓水向上噴的方法。

3、請能使噴泉噴出水的幼兒,幫助噴不出水的幼兒共同找出不噴水的原因。(盛水的小碗舉的太低)

4、請起初噴泉噴不出水的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噴泉爲什麼噴不出水來?

  三、噴泉比賽:

1、請幼兒自由結合兩人一組進行噴泉比賽,看誰的噴泉噴的高,並講出自己噴泉噴的高的原因。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比賽結果及噴泉噴高的原因。(盛水的小碗舉的高、盛水的小碗大盛的水多)

  四、探索製作更高的噴泉:

1、幼兒討論如何讓噴泉噴的更高。(盛水的小碗舉的越高,噴泉就會噴的越高)

2、幼兒兩兩結伴,尋找合適的材料加長自己的軟祕、加大自己的瓶子,做出噴的更高的噴泉。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同父母共同想出其他做噴泉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

2、讓幼兒用已學過的不同物體形象,自由地表現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畫出有趣的臉譜。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好娃娃頭的輪廓併發給每個幼兒一張。

2、範樣兩個、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種拼貼物體、粉筆。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想象。組織幼兒圍坐在老師周圍。

1、提問:“小朋友都轉過身來,互相看看,仔細瞧瞧,你們的小夥伴長的什麼樣?臉上有什麼?”

2、“小朋友看看、說說你們的小夥伴,眼睛、眉毛、嘴、鼻子、頭髮都像什麼?”(讓幼兒充分說)

3、“你們互相逗一逗,看看你的小夥伴笑起來是什麼樣子?”

4、請小夥伴學一學哭、着急等表情,他們又像什麼?老師把幼兒說的部分內容畫下來,如:眼睛像毛毛蟲,嘴像香蕉。

二、啓發引導幼兒構思出有趣的娃娃。

1、出示範樣提問:“這個有趣的娃娃多可愛呀!它的頭髮、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麼?”

2、這兩個娃娃是老師按照小朋友想的,再加上老師自己想的畫成的。小朋友你們想畫什麼樣的?(讓幼兒自由討論、商量,請幼兒把商量的結果告訴老師。)

三、提出繪畫要求:

(1)想好了再畫物體的形象,一定要像、有趣。

(2)要求幼兒大膽作畫並畫的與別人畫的不一樣。

(3)畫好後順着輪廓剪下來。

四、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放音樂,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作畫。

1、老師請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作畫。

2、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在另一桌上,可自己拼畫。

3、提醒幼兒在畫時注意搭配顏色、塗色仔細。

4、提醒幼兒畫的時候注意五官的位置。

5、提醒幼兒把剪下來的碎紙放在筐子中。

五、展示幼兒作品。

1、老師將畫完、剪好的作品釘在泡沫板上,並讓已完成作品的幼兒去看正在畫、剪的幼兒。

2、老師引導幼兒評價作品。請幼兒說一說哪幅作品最好,爲什麼?

活動延伸

1、“小朋友看到這些娃娃覺得怎麼樣?”

2、帶領幼兒根據畫好的作品說兒歌。

奇怪奇怪真奇怪,我的娃娃真可愛。

你說奇怪不奇怪,你說可愛不可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

2.瞭解一些有關的彩繪知識,激發對小製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京劇臉譜

2.蛋殼、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小朋友,大家想一想,我們平時用完的蛋殼可以幹什麼用呢?(幼兒回答)

2.教師:現在我們把蛋殼來裝飾成漂亮的彩蛋好不好?

二、展開

1.出示範樣,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看!一個廢舊的蛋殼經過裝飾以後變成了什麼?(京劇臉譜)

小朋友想不想也做這樣一個好看的京劇臉譜?

2.幼兒欣賞京劇臉譜

課件:京劇臉譜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臉譜的色彩。

3.教師講解制作方法

先選好想要製作的臉譜圖樣,

再用水彩筆在蛋殼上勾邊,

最後用水彩筆進行塗色。

4.幼兒繪製,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畫出臉譜,請幼兒塗色。

對能力較強的幼兒提出勾邊要清晰,塗色要均勻。

要求幼兒塗色時小手要輕,注意保護好蛋殼的完整。

5.教師根據幼兒自己製作的情況總結,然後讓幼兒繼續做,

提醒幼兒可以給自己的作品添加輔助材料。

三、結束

欣賞和評價幼兒的作品。

教師將幼兒作品擺放起來進行展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規則進行遊戲,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玩遊戲。

2、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注意安全。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長袖一條、寬敞場地、四色呼啦圈、旗子四枚。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長臂人——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熱身運動。

2、你們看看鄭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猜猜這是做什麼用的?

(出示長袖,幼兒猜測長袖的用途。)

3、教師演示,扮演長臂人和幼兒互動。

小結:把長袖的袖子套在兩隻手臂上,看上去手就像變成長臂,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做“長臂人”。

二、遊戲“長臂人”——引導幼兒按照規則進行遊戲

今天我們就要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做”長臂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1、教師介紹玩法及規則

玩法:首先要把長袖套在手臂上成爲“長臂人”,長臂人擁有四種不同顏色的旗子,當長臂人舉起一種或兩種或多種旗子時,你們就要快速的站到相應的旗子顏色對應的圈裏,只有五秒鐘,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即爲失敗,就要到“監獄”裏休息片刻。留到最後的小朋友即爲獲勝。那他就成爲下一位長臂人。(在監獄裏的小朋友要安靜等待下一輪遊戲)

2、教師與幼兒共同演示玩法。

3、集體進行“長臂人”遊戲。

反思:

本節課在講解規則上,我導入過快,應該把要當長臂人的規則說的更清楚一些,除了要舉旗子,還要去檢查小朋友們有沒有在相應的呼拉圈上。在環境佈置上,呼啦圈可以四處擺放不要一層不變,要層層遞進,增加難度。可以創設兩個人設,一個當長臂人去抓小朋友,一個人控制旗子去幫助小朋友們躲避長臂人,這樣可能更有趣味性,安全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讓幼兒充分感知利用多種工具磨米粉的整個過程,會把操作中不同的結果真實地記錄下來。

2、對磨米粉活動有興趣,具有初步的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3、感受電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已向家長了解有關磨米粉的經驗;並在活動區域內嘗試使用過小石臼、小石磨兩種工具。

2、小石臼、小石磨、電磨若干,浸好的糯米,記錄的紙(附後)、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品嚐糯米粉做的圓子,知道糯米粉可以做成好多種人們喜愛的點心。

1、“你們吃的是什麼?”(圓子)“它是用什麼做的?”(糯米粉)“糯米粉還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點心?”(元宵、湯糰、米糕等)

2、“糯米粉是由糯米磨出來的,你們知道糯米是怎樣變成糯米粉的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猜測、講述。)

二、提供石臼、石磨,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比較出兩種工具磨米粉的異同。

1、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個碗,兩個碗裏都有一樣多的糯米,請你們先選擇一種工具,把第一碗米粒磨成米粉。米粉磨好後,再把你使用的時間(磨好後向老師詢問時間)記錄在每人記錄紙上相應的時間空格里。”

2、讓幼兒在同一時間起,開始操作磨米粉(任選一件石臼或石磨工具),教師巡視指導,鼓勵每個幼兒完成任務並記錄。

3、同法,讓幼兒使用另一種工具將第二碗米粒磨成米粉,並在記錄紙上相應的時間空格內,記錄所用的時間。

4、最後,讓幼兒觀察、比較,剛纔用兩種工具磨出的兩碗米粉在粗細上的不同,並把結果記錄在操作紙上相應的粗細空格里。

5、“小朋友,你們的米粉是怎樣磨出來的?”“用了多長時間呢?你覺得用什麼工具磨出的米粉比較細一些?”

(請幼兒根據自己操作紙上的結果,表述用兩種不同工具磨米粉的過程、各自使用的時間和磨出米粉的粗細程度。)

幼兒操作後共同得出結論:用石臼磨米粉用的時間長,磨出的米粉比較粗一些;用石磨磨米粉用的時間短,磨出的米粉比較細一些。

三、提供電磨,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充分感受電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1、出示小型電動磨米粉機器,請幼兒比一比它與石臼、石磨在外形上的不同。

2、觀看教師用電磨磨米粉的過程,並讓幼兒表述操作的過程。

3、繼續提供同樣多的人手一份糯米,請幼兒分別操作電磨(在教師的幫助下按開關),並再次在記錄紙上記錄電磨磨米粉使用的時間、米粉粗細的結果。

幼兒操作記錄後,進行交流講述,最後得出三種工具磨米粉的不同結論:

石臼磨米粉--速度最慢,最費力,磨出的米粉較粗一些;

石磨磨米粉--速度稍快,少費力,磨出的米粉較細一些;

電磨磨米粉--速度最快捷、不費力,磨出的米粉最細膩。

師小結:電磨是人們發明的科技新產品,用電磨磨米粉又快、又省力、又衛生,帶給人們很多的方便,是人們的好幫手。

4、請小朋友回去再找一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科技新產品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延伸:

1、將幼兒磨出的米粉,和幼兒一起做成簡單的小點心,讓幼兒品嚐。

2、請幼兒帶一些小型的科技新產品來幼兒園,比如:削蘋果機、豆漿機、榨汁機等,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活動建議:

受石臼、石磨、電磨的限制,本活動易採用8-10人分組教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基於我對《綱要》的理解,學情的認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數字6的組成是大班科學領域數學活動的內容,活動以直觀形象的情境和實物素材爲依託,旨在引導幼兒掌握6的不同組合形式,及發現其組合式的遞增遞減順序和交換規律。這也正符合《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實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兒雖然依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但抽象思維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圖片法、情境法等方式進行教學外,更會充分運用提問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鍛鍊思維能力。

基於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數字6的不同組合形式,通過探究發現懂得組合式的遞增遞減順序和交換規律。

2.技能目標:通過情境、圖片和遊戲能夠靈活運用6的組合式,積極參與活動,並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樂於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樂於助人。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掌握數字6的不同組合形式。

2.難點:靈活運用6的組合式。

  四、活動方法:

我不僅採用了講述法、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等常見的教學方式,還採用了以下較爲新穎的教法學法:

1.情境展示法:《綱要》中指出“”通過設置小豬伯伯賣水果、裝蘋果的情境,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幼兒樂於助人的社會情感,注重領域間的滲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參與法:請幼兒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數一數來感知數學,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在遊戲中幼兒能保持愉悅的情緒,不知不覺掌握知識。

  五、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情境圖片一副,用卡紙做成的蘋果樹一顆、蘋果若干,箱子的平面圖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學過5的分與解組合。

3.環境創設:在牆壁上用大的卡紙佈置一顆蘋果樹的樣子,並且在上面貼上可粘貼的蘋果卡紙。

  六、活動過程:

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豬伯伯賣水果爲主線,設計瞭如下流程:

  七、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在戶外圍成一個圈,一起玩數字6的抱團遊戲。遊戲規則是教師播放音樂,小朋友們在圈中繞着同一方向走,音樂停止,每6個小朋友抱在一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