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獲獎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獲獎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學情分析:

本次執教對象是農村四年級學生,借班上課,平時與學生沒有接觸。

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樑,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量的語言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爲穩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

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慾望和自信心不穩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城鎮孩子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自學能力的意識。

 設計思路:

1、根據學情,放棄原先上組詩的想法。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之中選學色彩明麗、語淺意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着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着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於個性化,成熟化。

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今後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讀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做成卡片,每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並貼在黑板上,成爲板書的一部分。

4、注重氛圍的創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2、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2 熱身活動:分兩隊,小隊長領着賽背李白的詩。

(啓用哪種背景音樂,確定什麼課前活動內容,是經過了考慮和挑選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詩篇萬古傳。——“未成曲調先有情”,課前的一切準備都只爲了讓學生進入和諧的感性氛圍。)

  一、談話激趣:

1、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2、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他是——

(課件李白圖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課件的設計: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把酒問青天的狂放身影——鏡頭推進後李白半身頭像寫真,四幅頗具概括性的圖片緩慢推出,意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李白的詩歌世界。)

3、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課件呈現的除課題,底色是古香古色的明黃,背景是一唱一和的兩個吟詩人。看似無意,實則有心。)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① 題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廣陵”),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並評價“陵”的後鼻音讀法)

大家一起讀。

② (出示卡片“孟浩然”)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並評價“孟”的後鼻音讀法)全班一起來.

孟的第一筆是什麼(橫撇)。我們一起寫寫這個字(板演)

(讀懂題目第一層要求:讀準音。)

(先個體後整體,四年級的語基訓練既不放鬆也不刻意。不放鬆是因爲對方言區的孩子來講,正音要成爲一種自覺的習慣;不刻意是因爲不能因技能訓練而影響了情感薰陶。)

2、個性讀題

① 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着重讀那個詞,試着讀一讀吧,同學們。

生自由練讀後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想看看黃鶴樓嗎?(課件)

☆他強調的是“送”,爲什麼呢? 對,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是什麼意思?

②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麼讀題目呢?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鼓勵學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膽地說出來,大聲地讀出來。不怕重複,也不怕與別人不同。)

③ 同學們,你讀懂了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讀懂題目第二層要求:帶着自己的感受讀,理解詩題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讀題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後就很難再相見。於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代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爲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衆,使他們相間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對,我們這纔算真正“讀懂詩題”。

(貼卡片“讀懂詩題”)

(讀懂題目第三層要求:體會詩人的感受,讀出詩題背後的故事。有必要時,老師範讀。)

總結學古詩的步驟: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今後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

(讀準題目——個性讀題——感性讀題,三個小環節層層遞進,感情不斷昇華。知人論詩,整體觀照,瞭解了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創作背景,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與體驗,才稱得上真正“讀懂詩題”。題目爲文眼, “讀題目”的環節是要捨得花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讀懂詩題”,才能自如走進詩境。)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1、自由讀

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同學們能做到嗎?

帶着要求,讀一讀詩句。

2、指名讀

(強調“傾聽”,教師也要專心與學生一起傾聽,一起評價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隨時隨地培養。)

3、讀出詩的節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着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想讀的接着讀吧!

(初讀詩歌的目標十分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奏,初步感受詩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

  四、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詩讀得這麼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出示卡片:“理解詩意”。)

同學們,先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等一下老師可要考考你們呀!

2、抽查對重點詞的理解,藉助重點詞說說詩句大意。

(強調“藉助註釋讀懂古詩”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本環節目的在於方法指導,切忌吹毛求疵,要求過嚴。學生能說出大意就行,學習時間不宜長,應有重感悟,輕理解的詩歌學習意識。學習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後指名發言,這樣能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個體。)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進入詩境。

①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板◎),要到東邊去(板◎),這就叫“ ”。

(拿出黃鶴樓圖片和揚州圖片)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板畫板演的直觀性讓學生真實體會“西辭”的方位,而不是停留於對詞語字面上的解釋。)

② 三月的揚州是什麼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想不想跟着孟浩然到揚州去遊玩?(課件:揚州春景,古箏樂曲)

啊,能到揚州去玩,多麼令人 !(師範讀前兩句詩)

大家一起讀。(齊讀)

指名讀。

(教師要用心傾聽,注意通過評語挖掘學生內心感受,引導讀出祝福,讀出欣羨,讀出不捨,讀出詩情,讀出詩韻。此時,悠揚的音樂,醉人的畫面,傾心的想象,動情的朗誦,拉近了孩子與詩人的距離。)

③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麼?

(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隻帆船?

(板畫衆帆,突出孤帆。)

“我的心裏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着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

(師範讀後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2、多元感悟。

多麼真摯的情意,多麼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裏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麼?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這兩句詩中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卻表達了何其深摯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與“唯”,充滿主觀感覺的“流”——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託在對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讀!)

3、感情昇華。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範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音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音樂停)

4、融會貫通。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爲鮮活的畫面。在琅琅讀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着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

  六、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課要學的《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陳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離別之際,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