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貓》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精選10篇)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本課基礎生字詞。

2.概括並比較三隻貓的不同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3.體會作者對三隻貓的感情,感悟作者對第三隻貓死後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概括比較三隻貓的不同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隻貓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誦讀教學法、討論法、提問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能說說自己所喜愛的動物以及和他們之間所發生的故事嗎?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爲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污澀(sè )慫恿(sǒng yǒng):鼓動別人去做。

婢女(bì) 蜷伏(quán ) 懲戒(chéng) 悵然(chàng):不愉快的樣子。

詛罵(zǔ) 紅綾 (líng )

2.全文可以分爲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劃分層次。

(2)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抽查解答。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詞語句子。

第一隻貓 第二隻貓 第三隻貓

隔壁要來的 舅舅家抱來的 張嬸撿來的

花白的毛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 渾身黃色,很可愛 毛色花白,並不好看,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

活潑 較第一之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 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寵物 寵物 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死亡 丟失 死亡

四、品讀課文。

1、文章生動的記敘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過。其中,前兩隻貓活潑、有趣,找出相關句子作分析。

A“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寫出了小貓玩耍時的動態和情態。)

B“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寫出小貓的腦袋、眼睛隨着蝴蝶的飛舞而轉來轉去並伺機捕捉的樣子。)

C“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裏曬太陽。”“隱身在陽光隱約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麼似的。”(小貓的淘氣、頑皮讓我們會心一笑!)

這一組句子,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隻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這樣的描寫,叫做細節描寫。它可以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情趣。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1.體會作者一家對三隻貓的不同感情以及貓亡失後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具體表達的句子。

第一隻貓:“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託搖着,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們,可以微笑着消耗過一兩個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我心裏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第二隻貓:“我們都很爲它提心吊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個好幾次。”

“三妹常指它笑着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纔不會亂跑呢!’”

“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

“我也悵然的,憤恨的,在詛罵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第三隻貓:“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頑遊,好像是具有天生的憂鬱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

“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

“三妹有時也逗着它玩,但沒有對於前幾隻小貓那樣感興趣。”

“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一頓懲戒。”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第一隻貓“很活潑”,“我”看着三妹逗貓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當貓無故病死後“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併爲之“酸辛”;當第二隻“更有趣,更活潑”的貓在周圍鄰居冷漠的觀望中被那些“過路人”捉走後就“悵然”、“憤恨”、“詛罵”,在這段生活經歷中展示的“我的人性”充滿愛心,表現得十分寬容、溫馨、善良和光明。然而在“芙蓉鳥事件”發生後的“我”,不僅只憑主觀猜測“妄下斷語”,面對貓這個弱小、可憐的動物“怒氣沖天”、“拿木棒追打”、“心裏還憤的,以爲懲戒的還沒有快意”,人在動物面前恃強凌弱,則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兇惡、冷酷、殘暴和陰暗的一面。不過,當“我”明白這隻醜貓並非是罪魁禍首後,良心受到了譴責。

2.說說爲何“我”對第三隻貓的死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着聯繫課文中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因爲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爲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隻貓的不幸後,又親自制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爲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構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二、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

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爲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

銜接呼應表現爲: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

伏筆的設置表現爲: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隻貓,你會對作者或是人類說些什麼呢?

“我終於離開這個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們能善待我們!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個生命,善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

“你傷害了我,我恨你們!人類太自私了,太殘酷了!”

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 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類對第三隻貓說些什麼?

“我錯了,請原諒我吧!雖然永無改正過失的機會了,但是我從此學會了珍視每一個像你這樣的小生命,不會因爲弱小、殘疾等原因無視或歧視你們。”

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爲冤案的犧牲 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動物之間、人和人之間、生命與生命之間都需要寬容和理解,都應該尊重與被尊重、都應該相互信賴。

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家人、朋友及所有身邊的人或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

四、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鄭振鐸先生的《貓》,讓我們有了許多感悟。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時,一定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發揚長處並讓它超常發揮。這樣,你的命運纔有可能改變。因爲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同學們,不論走到哪裏,你們一定要讓自己成爲最好的——最綠的小草,最純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世界才能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裏,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這個單元的五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推薦課外兩篇文章馮驥才的《珍珠鳥》和老舍的《我家的貓》,看看他們是如何和小動物相處的。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熟讀課文,識記並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詞。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着重揣摩對動物的細節描寫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

3.學會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樹立不主觀臆斷的意識。(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爲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的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在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貓》。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污澀(sè)慫恿(sǒngyǒng)虐待(nüè)

蜷伏(quán)懲戒(chéng)悵然(chàng)

詛罵(zǔ)紅綾(líng)

2.理解詞義

(1)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2)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3)蜷伏:彎着身體臥着。

(4)悲楚:悲傷悽楚;悲苦。

(5)懲戒:通過處罰來警戒。

(6)妄下斷語:不經考慮,憑藉個人的主觀臆斷輕易、隨便地下結論。

3.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人。作家、翻譯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4.背景鏈接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內容已經觸及五四時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問題,面對不會說話的貓,“我”因“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傷。這些深表懺悔的話,表明了作者受到了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某些人生觀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傷害無辜,不欺凌弱小的影響。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整體感知

1.全文可以分爲幾部分?找出起止段落,並劃分文章結構。

【點撥】第一部分(第1—2段):寫養第一隻貓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3—14段):寫第二隻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34段):寫養第三隻貓的經過,以及“我”爲冤枉了第三隻貓而難過自責。

2.文中寫了“我”幾次養貓的經歷?結局怎樣?

【點撥】三次;失蹤或死亡。

3.找出描寫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詞語、句子。

【點撥】

第一隻貓第二隻貓第三隻貓

來歷隔壁要來的舅舅家抱來的張媽撿來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渾身黃色毛色花白,並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後來吃胖了性情活潑較第一隻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地位寵物寵物若有若無,不大喜歡結局病死被一個路人捉去了被我打傷致死。

四、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紹第一隻貓的故事

貓第二部分(第3—14段):介紹第二隻貓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34段):介紹第三隻貓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通過第一課時的講解,我們對貓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接下來的第二課時,相信大家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一)品讀第一部分

1.作者是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具體怎樣?

【點撥】作者從“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和“後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一是自身的形態,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而後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懶惰,鬱悶。二是逗着玩的形態,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後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2.家裏的人對這隻貓的態度怎樣?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點撥】家裏人都很喜歡這隻貓,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着”;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們,可以微笑着消耗過一二個小時的光陰……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這隻貓的結局怎樣?家裏人的態度又是怎樣?

【點撥】這隻貓最終病死了。對於這隻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裏也感着一縷的酸辛。

(二)品評第二部分

1.第二隻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請結合具體語句說說。

【點撥】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現出它的性情;“會爬樹”“會捉蝴蝶”“會捉老鼠”等表現出它的本領。

2.這隻貓的結局怎樣?大家持什麼感情?

【點撥】這隻貓最終亡失了。對於這隻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三)賞析第三部分

1.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點撥】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如:“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好幾塊”“憂鬱”“懶惰”。

2.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作者用了哪些詞語直接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點撥】作者用了“難過”一詞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隻貓的亡失,此次因爲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所以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四)細讀課文,美點揣摩

1.作者爲何不單寫第三隻貓,而要在前面寫第一、二隻貓?

【點撥】一是第三隻貓是隻野貓,與前兩隻貓都是主人因喜愛而要來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鬱,不喜歡遊玩,而第一隻貓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第二隻貓會亂跑、爬樹、撲蝴蝶。三是它終日懶惰地伏着,這與第二隻貓“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貓的三妹“對於它,也不加註意”,這與前兩隻貓被全家視若珍寶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難看出,前兩隻貓的受寵,反襯了第三隻貓遭受的冷遇,而第三隻貓遭受冷遇,是釀成它悲劇的直接原因。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故事推到高潮“芙蓉鳥事件”。在這個事件中,貓的負屈含冤與“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三次養貓,我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點撥】養第一隻貓時,三妹追小貓玩,“我”微笑着看,當她報告貓的死訊時,“我”感到“酸辛”。養第二隻貓時,飯後的娛樂是看它爬樹。隨着貓亡失消息的證實,“我”也“悵然地,憤恨地”。第三次養貓感情波動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歡它”,聽說芙蓉鳥被咬死後,“我”“很憤怒”。打了它之後“我心裏還憤憤地,以爲懲戒得還沒有快意”。直到發現另一隻黑貓銜着第二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心裏十分地難過”“難過得多”。文章的主題,正是通過對“我”一系列復雜感情變化的細節描寫來不斷昇華的。

(五)主題探討

這篇散文描寫了“我”三次養貓的經歷,抒發了“我”的不同情感,表達了“我”對第三隻貓的內疚以及“我”內心的痛苦與自責之情,進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事不能主觀臆斷,那樣會留下痛苦的回憶,如果被冤枉的一方沒有機會辯解,那更會讓自己良心難安。

三、板書設計

第一隻貓:可愛小貓因病亡→酸辛、

難過(首次養貓)

貓第二隻貓:活潑有趣卻亡失→悵然、拒絕主觀臆斷

憤恨(久不養貓)

第三隻貓:平白無故蒙冤屈→難過、

愧疚(永不養貓)

四、拓展延伸

關於誤解的格言警句

1.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曾仕強

2.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創作衝動誤解爲創作才能。——錢鍾書《圍城》

3.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慾常常被誤解爲一個人投身人類事業的神聖熱忱。——埃哈伯特

4.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能避免爭論,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有錯。——戴爾卡耐基

5.人遇誤解休怨恨,物過嚴冬即回春。——《格言集錦》

6.誤解,聖解也!——錢鍾書《圍城》

7.對於詩人來說,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由於誤解而受到欽佩。——科克託

8.誰要是選擇吝嗇鬼做朋友或信賴自私和怯懦者的虛假友誼,誰就有被誤解的可能。——託布朗

9.即使是最神聖的友誼裏也可能潛藏着祕密,但是你不可以因爲你不能猜測出朋友的祕密而誤解了他。——貝多芬

10.朋友間有誤會應當坦率地交換看法,不可背地誹謗;有過失應當面規勸之,在背後則應讚揚他的優點。——貝原益軒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3

教學重點:

1、繼續學習默讀的技巧,養成圈點、勾畫和做摘錄的習慣。

2、概括並比較三隻貓的不同特點和命運,揣摩文中生動的細節描寫。

3、瞭解作者及家人三次養貓經歷中的情感波瀾,釐清文章的結構。

4、體會作者對第三隻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隻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

對話法情境法

學法:

默讀法圈點勾畫法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瞭解作者

二、默讀課文,做好圈點、勾畫,整體感知。(教師出示生字詞)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作者一共養了幾隻貓?

3、這幾隻貓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麼特點?

4、我和家人對這幾隻貓的態度怎樣?

5、這幾隻貓的結局怎樣?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的結構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三、文章敘述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其中前兩隻活潑有趣,找出相關的句子分析,朗讀並感悟。

提問:

1、作者總共寫了三次養貓的經歷,哪一次是詳寫?爲什麼兩隻可愛貓的篇幅不如一隻醜貓的篇幅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2、我家三隻貓最後結局都是亡失,爲什麼我對第三隻的亡失,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四、精讀賞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案發現場: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籠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隻醜貓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前的表現:對黃鳥似乎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對鳥籠凝望着。

(2)案發後的表現: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嘴裏好像還在吃着什麼。

4、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拿起樓門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還以爲懲戒得不夠。

5、我的懷疑是正確的嗎?

事實:鳥被另外一隻黑貓吃了,而不是這隻醜貓!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事情的經過之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我的懺悔中,可以看出我是個怎樣的人?(2)爲什麼會造成冤案,我的過失是什麼?

教師小結:根本原因就是“我”對那隻醜貓有偏見!

明確:對三隻貓,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區別的。正因爲我的偏見,導致了第三隻貓的死亡,所以,較前兩隻貓,我對於第三隻貓的亡失更加難過。

8、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着聯繫文中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題:應善待生命、關愛弱小勿主觀臆斷、妄下斷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作者家裏養過三次貓,三次養貓的經歷給作者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有快樂、有心酸、有憤恨,甚至有無盡的懊悔。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的這種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的語句、抒情的語句、耐人尋味的語句,品析其表達效果。

明確: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被描寫對象的特點,並自然而然地將人物情感蘊抒情:將內在的情感外顯化,更利於情感的抒發,感染人,打動人。

耐人尋味:“至此好久不養貓”“永不養貓”,不能忽視的句子,蘊含着作者不願言表又更爲豐富的情感和思想。

2、寫法探究:本文在寫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點?

情節曲折、結構嚴謹:得貓一一養貓一一亡失一一再得貓一一再養貓一一再亡失一一復得貓一一復養貓一一復亡失一一永不養貓。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首尾呼應、設置伏筆:文章開頭交代“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拋出線索,總領全文,結尾以“我記永不養貓"收篇,開拓新意,照應開頭。伏筆的表現:寫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在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謂連珠綴玉、渾然天成。

3、鮮明的對比:之前我們非常喜愛前兩隻貓,使之和第三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後者的命運更加悲慘,以引起人們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過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稱:文中的“我”是貓的主人,喜歡前兩隻貓。既是目擊者,又是悲劇的製造者,便於直接抒情,解釋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的共鳴,獲得強烈的藝術表達效果。

三、課外練筆:以“我最喜愛的小動物”爲題寫一篇500字的作文。

《貓》作品鑑賞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內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着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爲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第一次抱養了一隻花白的新生貓,它非常活潑,“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裏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作者的敘述描寫自然而形象,毫無雕飾之感,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爲何死去了。作者的心裏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爲之一宕,從“歡愉”而變爲“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養了一隻黃色小貓,比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而且還能捕鼠,這就成爲全家飯後娛樂的心肝寶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貓的再一次亡失給全家又一次帶來不快,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爲之一宕,由“歡愉”變爲“悵然”“憤然”。

由於兩次養貓兩次亡失,給作者及其一家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所以很久不養貓。但不久,一隻可憐的小貓又一次闖進了全家的生活由於小貓不象先前那兩隻活潑、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歡它。小貓長大後,一件意外的事又發生了,一隻野貓偷吃了家裏的芙蓉鳥,作者卻誤認爲是家貓偷吃了,於是不問青紅皁白,用木棒追打了這隻可憐的貓,以致後來貓死在鄰居的屋脊上。作者對這隻貓的亡失比前兩隻的亡失更爲難過得多。因爲是作者自己判斷的過失,冤枉了一隻不會說話、不能辯訴的小生靈。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對自己的暴怒、進行了自我譴責。此時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爲之一宕,由宕來的“暫時平靜”而變爲“悔恨”。這就是說,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悵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可愛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三隻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樸實的藝術美感。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品讀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預習作業: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解決課後生字詞語,及閱讀中感覺有疑難的語句;

2、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貓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達作者強烈感情的語句。

3、品讀課文,賞析細節描寫。

4、研讀課文中抒情議論之語句,探究人們對三隻貓的不同態度揭示了文章什麼主題。

5、動手寫寫:假如你是天堂裏的小花貓,遠方的小黃貓,可憐的第三隻貓,對捉去小貓的過路人,對周家丫頭,對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說什麼?

學習過程:

1、導入:

欣賞貓的圖片。

貓,因爲它的活潑乖巧,而被許多人所喜愛。可是,著名作家、學者鄭振鐸卻見不得貓,再也養不得貓。這是爲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鄭振鐸,一起解讀《貓》,去探個究竟。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品讀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檢查預習:

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憂鬱 污澀 悵然 蜷伏 懲戒 凝望 詛罵 慫恿 叮囑

四、讀貓,說故事

我養了幾隻貓?你最喜歡哪一隻貓?

怎麼說呢,老師先舉個例子。(邊看書邊講述,給學生示例)比如,我說第一隻貓,可以這樣說:我是鄭家養的第一隻貓。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來到新家,我也很喜歡,常在陽光下打滾,還撲來撲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遊戲。主人們都很喜歡我,活潑可愛。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漸漸褪去了。兩個月以後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主人們。同學們看,老師在說第一隻貓的故事時,運用了第一人稱,在忠於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意,不僅交代了這隻貓的來歷,還說了這隻貓的個性特點——它的活潑,是不是啊?還交代了它的結局。咱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說,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沸沸揚揚的讀起來,講述第二隻、第三隻貓的故事。

(選擇兩人講述故事即可,若同學講述不精彩,可以再請一位補充。)

小結過渡:剛纔,同學們用自己的創意爲我們講述了三隻貓的故事,個性迥乎不同,命運也各有悲歡離合。貓的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來。(教師板書: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

點撥思考:

三隻貓,用墨一致嗎?作者着重寫了哪一隻貓?前兩隻貓可不可以刪除?

三次養貓的故事層層推進,寫花白貓、小黃貓是爲詳寫第三隻貓(可憐貓)作必要的鋪墊,是爲了與第三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佈局,有利於更好地刻畫形象、凸現中心。(詳略 鋪墊)

五、讀人,悟真情;

俗話說:言爲心聲。三隻小貓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它們的亡失也使“我”的心靈受到不同程度的觸動。同學們,你能體會到作者心靈深處情感的躍動嗎?速讀課文,畫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圈畫出表現作者心情的詞語。

養貓,有歡樂有悲傷。你能讀出這種快樂或悲傷嗎?小組內先交流:讀一讀,表現我心情的語句。說一說,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同學評一評,讀出了這種情感了嗎?應該如何讀?

好,全班交流。先看養貓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呢?誰先讀?

①養貓給我們增添了許多新鮮的色彩。

(點撥:說一說,哪個詞語表現了“我”快樂的心情?新鮮的色彩,對,重音讀一讀。)

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兩個小時的光陰,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點撥:哪個些詞語最能體現作者的快樂?笑 生命的新鮮與快樂。想象一下,靜謐的庭院,搖搖晃晃的藤椅,活潑可愛的小貓,心情如何?一起讀)

養貓的確給我帶來了樂趣,所以一旦失去貓,就給我帶來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與失貓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關的句子。

③“我也悵然的,憤恨的,在詛罵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

(點撥:這位同學評價一下,他讀得如何?好?讀出了什麼心情?不好?哪些詞語要重讀?你來試一試。大家一起試一試。)

④“我心裏也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點撥:體會一下,小侶表達出我怎樣的心情?如同家人一般逝去的感受。)

⑤“我心裏還有一線希望,以爲它偶然跑到遠處去,也許會認得歸途的。”(點撥:抱着一絲僥倖,正是喜愛這一隻貓的體現。)

⑥“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重點品讀“我心裏十分難過……”一段。

很細心的同學,如果老師說失去了前面兩隻貓,作者是一種痛惜,那麼第三隻貓給他帶來了什麼呢?(懊悔)下面我就請同學把第三隻貓死亡後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讀一讀。同學們想聽哪位同學的朗讀?請你來讀一讀29-33,其它同學注意傾聽評價:哪些地方讀得特別好?哪些地方還要改進?

第33小節,是作者所有這種痛悔情緒最凝聚之點.大家一起讀,面對這一隻死亡的貓,作者: -----

情感讀出來了。下面,老師有一個提議,咱們讀完了要說說感受。請分析一下,第三隻貓並沒有給我帶來快樂,那麼第三隻貓死了以後爲什麼我卻是這樣的難過,要比前兩隻貓難過得多呢?

除了冤枉,還有遺憾:師範讀“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發散思維:假如第三隻貓在死亡前會說話,它肯定會對主人、人們有話說的。它會說些什麼?

想當初,“我”就像一個孩子,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爲冬寒與飢餓所殺。我憂鬱,我不活潑——

可能是由於生活上什麼不幸,或許是失去了親愛的父母吧,它常常對鳥籠凝望着,也許是在羨慕鳥兒的美麗、天倫之樂,而悲嘆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師小結:通過我們的朗讀、理解、品味,作者的養貓之樂與失貓之痛,三起三落,構成了一部養貓的悲喜交響曲。(板書:養貓之樂和失貓之痛)由於三隻貓的命運最終都是亡失。所以課文整體上洋溢着一種淡淡的憂傷。

五、讀生活,說感悟

讀過三隻貓的故事,讀過作者的心聲,我們不僅與貓同呼吸共命運,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樂。同學們,作者僅僅是在說貓嗎?我們分明有種錯覺:這哪裏是在寫貓呢?分明是一幕世態人情的寫真!

請你以這樣的句式,說一句感悟的話。

“(對於)______,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請選取一個對象,暢所欲言。

思考一會,先自己選擇一個對象,自說一句。

可憐的第三隻貓,我想對你說:

對文中的“我”,我想對你說:

點評儲備:

第三隻貓: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爲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鄭振鐸: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運用

貓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對貓的態度就是人對人的態度,關注動物,善待生命,我們期待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可是,我們生活中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請看一段視頻,就這種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束語:

三隻貓,三個故事,三種命運。作者的得與失,悲歡離合,自責反省,都給與我們深深的啓迪。關注動物,善待生命,我們期待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

請大家記住:“生命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

[板書設計]

鄭振鐸

貓:生命之美 命運之悲

情:養貓之樂 失貓之悲

悟:貓之命運 人之得失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5

一、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文學史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故事背景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內容已經觸及五四時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問題,即使是對不會說話的貓,因爲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傷。這些深表懺悔的話,表明了作者受到了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某些人生觀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傷害無辜,不欺凌弱小的影響。

三、理解詞義

1.污澀:骯髒且不光滑。

2.憂鬱:憂傷愁悶。

3.毫無生意: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

4.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6.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無:好像有,也好像沒有。

8.凝望:目不轉睛地看;注目遠望。

9.畏罪潛逃:犯罪後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寫養第一隻貓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寫第二隻貓的來歷、外 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寫第三隻貓被“我”冤枉並打傷,最後死“我”痛悔不已。

五、問題歸納

1.“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內容上交代了“我”家養的貓的結局,爲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在結構上起着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第一隻貓的特點的?

本題可運用內容歸納概括三步法進行分析。從毛色、形態、性情和動作等方面來寫。“花白的毛”“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寫出了第一隻貓的毛色和形態;“很活潑”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撲搶“紅帶”或“繩子”的動作,都寫出了貓的活潑的特點。

3.“我心裏也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 這句話包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本題可運用作者情感分析法進行分析。將貓稱爲伴侶,說明“我”對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爲它的不幸而難過。“酸辛”,既有對小貓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貓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纔不會亂跑呢!’”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這隻小貓太活潑了,以至於讓人提心吊膽,生怕它丟了。三妹的玩笑話表現了她對這隻小貓的喜愛之情。爲下文這隻小貓的亡失埋下伏筆。

5.“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這隻貓在爲“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的同時,還爲家庭作了貢獻,它的活潑、能幹,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對它的喜愛之情。

6.“心裏便有些亡失的預警。”這句話能否刪去?

不能,因爲這句話表明由於太喜愛這隻貓了,找不到它,心中難免會有不祥之兆,也爲下文寫小貓的亡失作了鋪墊。

7.“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罵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都在批評什麼人?

三妹埋怨鄰居家的丫頭,“我”詛罵捉走貓的人,實際是批評了兩類人:一類是事不關己、不聞不問、麻木不仁的旁觀者;另一類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橫刀奪愛的小人。這兩類人都會給善良的人帶來傷害,而有時這種傷害是長久的。

8. “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本題可運用中間句(段)作用分析法進行分析。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因守護不住生命而產生的痛心與惋惜之情。那種失落感久久縈繞於心,作者不想再讓自己品嚐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從對上文兩隻小貓的敘述過渡到對第三隻小貓的敘述,結束上文,爲第三隻小貓的出現埋下伏筆。

9.“張媽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 子對鳥籠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詞有什麼作用?

兩次提到“凝望”,寫出了貓對兩隻鳥的關注,爲下文“我們”冤枉小貓埋下伏筆。

10.“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隻貓的不幸後,又親手製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永不”則抒發了決然毅然的情緒。並且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照應,使文章在結構上具有了首尾照應的特點。

11.本文用第一人稱來敘事,有何好處?

作品中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我”喜歡前兩隻貓,厭惡第三隻貓,“我”是前兩隻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的製造者。用第一人稱敘述,可以極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發真實感情,揭示作品主題,引起讀者共鳴。

12.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什麼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仔細體味詞語的含義。

作者用了“難過”一詞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隻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達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爲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13.寫第二隻貓的文字中還提到了周家丫頭和“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頭”代表着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着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爲的譴責與鞭撻。

14.本文一共寫了三次養貓,刪去寫前兩隻貓的文字可以嗎? 爲什麼要重點寫第三隻貓?

三次養貓的故事層層推進,寫花白貓、小黃貓是爲詳寫第三隻可憐貓作必要的鋪墊,也是爲了與第三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佈局,有利於更好地刻畫形象、凸現中心。因爲寫第三隻貓最能表現主旨。

六、課文主題

文章通過對三隻貓不同結局的敘述,抒發了“我”對三隻貓的不同情感, 表達了“我”對第三隻貓的內疚、自責,進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觀臆斷,那樣會留下痛苦的回憶;如果冤枉了別人,而對方又難以辯解,那會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梁實秋及其作品;

2、瞭解欲揚先抑的寫法;

3、學會複述,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程與方法

連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圈點批註課文,體會“我”的複雜的心理感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動物“母愛”的歌頌,從而培養自己關愛動物,關注它們生存狀態的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1、學習比較式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1、學習用比較的思維方式進行閱讀;

2、學習本文充滿諧趣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第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沉河的《生命》,生命是什麼?

“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歌頌生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反思自己行爲而發出的真誠呼喚,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著名現代散文家,學者梁實秋寫的《貓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在三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後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最少,保留的主要詞語最多。

2、連讀課文,圈畫疑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解答。

3、檢查預習,用幻燈片展示生字和解詞,要求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性,掃清文字障礙。

4、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通過記敘一隻母貓所慘遭不幸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充滿憐惜和歉疚之意。這種歉疚不僅僅是對動物的歉疚,而且是對生合的珍惜,表現了人類愛心和善良。

三、深入研討

1、圈點“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揣摩”我“的感情變化和對生命的思考。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註,小組交流補充。

2、總結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我“的情感變化:

厭惡--憎恨--同情--痛恨--讚美

3、本文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爲順序,請以貓爲線索,爲文劃分結構層次。

(見板書)

四、重點語段研讀

1、本文的情節相對較多,你認爲期中最精彩的情節有哪些?

學生討論歸納,明確

A、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

B、結尾貓不顧一切回來餵奶,及我的感情變化。

2、閱讀”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文段,回答問題:

A、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並說說這個比喻的表達效果;

B、文中一些語言用在貓身上合適嗎?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嗎?

C、你認同廚師的做法嗎?

D、如果是你,你地怎樣對待這隻貓?

五、能力提升

結合”我“的感情變化,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複述故事;

六、作業設計

寫一段自己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字數200左右;

七、板書設計

課文結構:作者的感情

開端貓干擾我的生活惡--憎恨

發展對貓進行懲罰同情--痛恨

高潮對貓刮目相看讚揚

結局貓一家悄然離去生命的思考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淘氣可愛。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和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養過貓嗎?誰能用一句話說說對它的感受嗎?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也非常喜歡貓。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老舍筆下的貓。

板書課題《貓》。

2、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指名讓學生讀。

二、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1、檢查: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幾隻貓?主要從幾方面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小、大既然小貓更可愛,我們先來學習描寫小貓的這一部分內容。

2、出示自學指導(一):把作者喜歡小貓的句子畫出來,注意讀出感情。學生自學兩分鐘。

3、指名回答、板書。淘氣

朗讀指導“生氣勃勃”和“天真可愛”。

過渡:一隻可愛的小貓,全身洋溢着淘氣與生氣,他長大以後又怎樣的表現,下面自己學習長大了的貓。

4、出示自學指導(二):作者爲什麼說大花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誰也不理,它什麼“都怕”,可又很“勇猛”,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學生自學四分鐘。

三、檢查交流,深入探究。

1、課文開頭一句就告訴我們:“貓的性格實在古怪”表現在哪幾方面呢?聽老師讀課文。

課件展示:貓在睡覺,貓出去玩,貓等老鼠。

指名回答,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2、貓又是老實,又是貪玩,又是盡職,課文用什麼詞語把貓的這些不同特點聯繫起來的?

課件出示句子,其中“說……,的確……可是……”加着重號,強調“可是”的作用,並且在讀中體會。

3、說他古怪吧,可是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也談不上古怪呀,老實呀,乖,貪玩呀,盡職。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寫呢?(擬人、喜愛)

誰能用讀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3、下面的內容又講了貓怎麼古怪,你覺得哪幾句能概括自然段內容,層次怎麼分,詳略怎麼安排,用的什麼表現手法等。

指名回答,板書。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怕、勇敢

4、指導感情朗讀,注意停頓和語調。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同學們看板書,想一想課文哪些內容寫得詳細,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及時用彩筆加着重號。爲什麼作者寫貓的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敢比寫貓的貪玩、一聲不出、膽子小要詳細呢?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喜愛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小淘氣

老實、貪玩、盡職

大、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出、喜愛

怕、勇敢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8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運用對比的方法寫貓的古怪性格。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小貓的淘氣可愛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2.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小貓的淘氣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中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分段,讀課文,瞭解內容,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背誦第二段。

讀課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紹了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滿月的小貓可愛。

請你用串連各段段意方法歸納主要內容:(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二、學習

讀課文第一段,回憶課文內容。(要求邊讀邊思考)

#1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裏?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貓的性格特別,很難捉摸。課文從三方面描寫的性格有些古怪:

[1]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2]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不理不睬,一聲不坑;

[3]貓即膽小,又勇猛。

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貓的叫聲是否總是那麼動聽,爲什麼在作者的耳中會是“豐富多腔”的?(展開討論,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學習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畫出描寫“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的句子。

[2]抓詞語說理解,談體會。方法:讀句子,話詞語。

(滿月的小貓淘氣又可愛,它腿腳還不穩就淘氣。在它的眼裏什麼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沒個完。摔跟頭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無忌憚在花盆摔交,抱着畫枝打鞦韆,致使枝折花落,儘管滿月的小貓到處闖禍,毀壞東西,但作者卻更加喜愛這生機勃勃,天真可愛的小貓。

[3]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再讀課文,用串連各段段意義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介紹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板書:

~~~ 老實、貪玩、盡職 ~~~

|溫柔可親、一聲不吭

一 性格古怪 |膽小,勇猛 喜

――――――― ―――――― 愛

| 耍個沒完 之

二 淘氣―― |摔疼了也不哭 ――天真可愛 情

|摔交打鞦韆

作業:

一 組詞

1 形近字組詞

性( ) 憂( ) 職( ) 凝( )

姓( ) 優( ) 織( ) 疑( )

癢( ) 稿( ) 淘( ) 耍( )

樣( ) 搞( ) 掏( ) 要( )

跌( ) 闢( ) 跤( ) 憑( )

秩( ) 僻( ) 校( ) 算( )

2 多音字組詞:

的 折

二 填空組成詞語

無( )無( ) 生氣( )( ) 性格( )( ) 閉息( )( ) 變化( )( ) ( )( )可親

三 造句

無憂無慮

四 背課文(第4自然段)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9

一、導入

直入課文內容,談話式檢驗學生預習情況: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十多位學生回答了問題,在回答問題中我強調不能說前面的同學說過的內容。

同學們紛紛說了三隻貓的來歷,性格,外貌特點,結局,隔壁周丫頭的冷漠,第三隻貓的冤屈,等等。

二、補漏

在學生談他們所知的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其缺漏補充梳理三隻貓的家庭地位。第一隻貓很受喜愛,第二隻貓更受喜愛,第三隻貓若有若無,不受喜歡。

第三隻貓在家中的地位爲其後文被妄下斷語冤枉吃了芙蓉鳥也埋下了伏筆。

三、重點品讀第三隻貓片段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抓住這個句子,以從後往回讀的方法,步步探究。追根溯源,探究第三隻貓的命運的悲苦,遭遇的不公。

永不養貓是從什麼事起的?(三貓死後)

三貓怎麼死的?

誰害死的?

作者爲何打它?

作者斬釘截鐵地斷定“一定是貓吃了鳥”的依據有哪些?

貓不會說話,被打了只能悲楚地叫一聲“喵嗚”便逃跑了。請你幫貓把“喵嗚”的內容說出來,它可能會說什麼?

假如養一貓二貓時也養了芙蓉鳥,芙蓉鳥被它們吃了,這家人可能會怎麼做?

這家人爲何不喜歡三貓?(來歷不明,無孃家,長得醜,不活潑,憂鬱……)

這隻撿回來的貓被打後爲何不遠走高飛,而是爬上隔壁家的屋瓦上?

四、梳理作者三隻貓亡失後的情感變化

第一隻貓死後:酸辛

第二隻貓丟失後:悵然,憤恨

第三隻貓死後:最難過,良心受傷,永無彌補過失的機會,自責,懺悔

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對這隻貓說些什麼?(要求寫出來)

五、總結,文章思想感情

反思:

這是一個悲情的故事,這是一隻命運悲慘的貓,這是一個充滿悔意的作者,這是一篇令人感到悲傷和遺憾的文章。可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出乎意料的活躍,出乎意料的情緒高漲,在分析第三隻貓的悲慘不公命運的時候,學生們似乎沒有一點點悲傷的感觸,他們聲音大,爭着回答問題,在創設情境的說話環節,他們甚至更歡。我一邊上課一邊在反問自己是不是哪裏出問題了,是不是哪些更重要的東西沒挖掘到。這個問題至今我還搞不明白,我還得繼續反思。

七年級《貓》優秀教案 篇10

一、導入(背景音樂)

貓是惹人喜愛的動物,它溫馴、活潑,給人帶來許多樂趣;然而,貓一旦亡失,就會給人帶許多煩惱和憂傷,甚至帶來心靈的震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二、聽課文錄音(多媒體播放)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的讀音。

三、識記字詞(先由學生認讀,然後一一指正,最後出示答案)

相稱(chèn)鬱(yù)悶一縷(lǚ)娛(yú)樂污澀(sè)慫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伏懲戒(chéng)悵然(chàng)

四、研讀課文

1.文章生動的記敘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過。其中,前兩隻貓活潑、有趣,我們一起品讀下面的句子。

A“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ABC句均大屏幕顯示)

寫出了小貓玩耍時的動態和情態。

B“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

寫出小貓的腦袋、眼睛隨着蝴蝶的飛舞而轉來轉去並伺機捕捉的樣子。

C“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裏曬太陽。”

“隱身在陽光隱約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麼似的。”

小貓的淘氣、頑皮讓我們會心一笑!

這一組句子,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隻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這樣的描寫,叫做細節描寫。它可以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情趣。

2、第三隻貓是文章的重點。下面,我們從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來比較與前兩隻貓的不同?(先來填寫前兩隻貓的情況,之後,齊讀第15自然段,再填寫第三隻貓的情況。)

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隻貓要來的白雪球似的可愛很活潑寵物

第二隻貓要來的渾身黃色更有趣、更活潑寵物

第三隻貓拾來的不好看、瘦憂鬱、懶惰若有若無

3、第三隻貓難看也罷、憂鬱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麼?(跳讀第17-29段)。

明確:被主人誤認爲偷吃了芙蓉鳥。

4、“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大屏幕顯示)

——“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着。”

5、“凝望”是何意?(目不轉睛地看)。貓究竟爲什麼要“凝望”鳥籠呢?

想當初,那隻貓就像一個孩子,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爲冬寒與飢餓所殺。它常常對鳥籠凝望着,也許是在羨慕鳥兒的美麗,也許是悲嘆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6、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大屏幕顯示)

一隻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

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裏銜着一隻黃鳥”。

7、事情澄清後,“我”心裏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齊讀第30、31段。

明確: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兩個月後,第三隻貓悲苦地死去。這真是一隻“可憐貓”,它來得可憐(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爲冬寒與飢餓所殺)、活得可憐(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不像別的小貓那樣喜歡頑遊,對於它不加註意,仍不活潑,仍不改它的憂鬱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憐(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一起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五、感悟。

同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看,對主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這篇文章,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大屏幕顯示)你是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的?討論後,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觸。如:

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努力完善自我!

弱小就要捱打!

你想得到幸福嗎?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大屏幕顯示)

結束語

鄭振鐸先生的《貓》,讓我們有了許多感悟。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時,一定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發揚長處並讓它超常發揮。這樣,你的命運纔有可能改變。因爲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同學們,不論走到哪裏,你們一定要讓自己成爲最好的——最綠的小草,最純的水滴,最亮的星星……(大屏幕顯示)

六、作業:

1、閱讀馮驥才的《珍珠鳥》,找出你最喜愛的語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