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短文兩篇《蟬》《貝殼》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冊)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教學目標

短文兩篇《蟬》《貝殼》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冊)

  知識與技能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學習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對於細小的東西要仔細的觀察和細緻的描寫。

2.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

2.引導和培養學生積極、認真地對待生命的態度。

3.感悟人生,理解有關生命哲理。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基本過程

 第一課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趣入題

對於人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悟,宗璞面對紫藤蘿花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存的永恆。今天我們來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蓉對人生有哪些感悟呢?她們又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學習短文兩篇。一篇是小思的《蟬》,一篇是席慕蓉的《貝殼》。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小思和席慕蓉。

(作者簡介見“課前導學”中的“作家作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誦讀,積累生字詞。

(1)字音

蟬(chán ) 收斂( liǎn ) 顫(chàn )動

聒(guō) 寬恕(shù) 卑(bēi)微

(2)詞義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苟,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2、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

在朗讀中,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3、概括兩篇散文的內容。

學生默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並歸納。

三、跳讀課文, 體驗情感

1《蟬》一文中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爲有了這句話,才顯得有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精神振奮的感覺。

2、蟬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爲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

3、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裏?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爲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着,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必須要好好地活着。

四、佈置作業

從這篇小短文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檢查作業:學生展示,師生點評

  二、創設情境,,研讀課文

1、《貝殼》一文中,作者爲什麼說貝殼“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寶貝”?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着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着自我一圈的複雜圖樣。(板書:外形:堅硬、精緻)

2、作者看到這美麗的貝殼,作者聯想到什麼呢?

爲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用心地製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是有限,但總比貝殼裏的生命要長一些,空間要多一些,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

(板書:生命:短暫細小、脆弱卑微;感悟:做事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

3、《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課後練習二)

此句承接着“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裏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裏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一顆感恩的心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感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

4、《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課後練習二)

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枚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的態度來塑造執著而又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並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讚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着世界。

 三、拓展延伸,創意表達

1、對比閱讀兩篇短文,說說它們的異同點。

同:兩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從身邊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

異:(1)兩篇文章主題不同。《蟬》啓示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貝殼》啓示我們應該好好地面對生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

(2)寫作手法不同。《蟬》運用了欲揚先抑、首尾照應的手法。《貝殼》運用了類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與貝殼的生命進行比較,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出光彩。

(3)描寫手法不同。《蟬》運用了語言描寫,通過朋友的話,揭示了蟬的生活歷程和生活意義。《貝殼》則直接對貝殼進行了細緻的描寫。

2、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爲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着。願每位同學都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讓生命更有意義。

  四、佈置作業

觀察身邊細小的事物,你是否有所感悟呢?說一說你的想法,並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