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選3篇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

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爲什麼?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裏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爲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爲鳥的天堂的原因。從課文裏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着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爲自己發現的東西纔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爲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2】

在執教《鳥的天堂》這一課時,爲了引導學生善於觀察,授完課後問:誰能根據課文的某一句話,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此時,學生馬上認真讀課文,隨後,小手陸陸續續舉起來,我馬上請幾位同學提問,例如:

生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是什麼寫法?

生2:“當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這句話中的“我回頭看”說明了什麼?

……

接下來,幾位學生的問題都得到一一解決後,課堂馬上安靜了下來。此時,我發現有一位女同學,舉了手又放下,放下了又舉起,反覆幾次。我清楚,這位同學平時極少發言,膽子較小,一個學期發言的次數屈指可數。這次發現她在發言與不想發言之間中思考,我頓時有了一陣欣喜,上走下講臺,走到她旁邊說:“老師請你提問,相信你的問題會比其他同學好。”結果,她紅着臉,望了望我,我微笑着望她輕聲說:“沒事,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想知道你的問題。”於是,她慢慢地站起來說:“我的問題是課文最後一段話中的最後一句話中爲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加雙引號,後一個又不用?”聲音雖不大,但足以讓全班同學聽得清楚。我高興極了,說:“瞧,你的問題提得多好啊!你很善於觀察,你再看看,很多同學給你難倒了,都不敢舉手解答了,你看,是嗎?”這位女同學環視課室,紅着臉笑着說點頭。我說:“剛纔你怎麼在猶豫,不敢起來提問呢?”我握了握那個女孩的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問:“以後上課,你敢不敢勇敢地站起來發言?”那學生笑着直點頭說:“敢!”接下來的課堂,那位學生舉手的次數明顯地多了,甚至是屬於比較積極發言的學生。

此後,在一次寫給老師的話活動中,這位女同學寫到,老師:謝謝你的微笑和鼓勵,正因爲你的微笑和鼓勵,使我膽子大了,發言積極了,自信心越來越強了。我願意常常見到您的微笑。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3】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作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姚老師的課,充分反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點燃了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二、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關注他們的獨特感受。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姚老師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從正面加以引導。如“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語言卻蘊涵着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顯得那麼生硬,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在教學中,姚老師能照顧差生。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引領他們深刻體會課文的主題;對於膽小的學生能給予他們鼓勵,對於答錯問題的學生給予方法、尊嚴,對於積極發表見解的學生給予熱情、成功,整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三、突出了語言文字訓練。

姚教師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反覆推敲、品析,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對中心句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了其含義後,最後還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重視“讀”的訓練,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後有評議,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不同要求的讀書活動。

四、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姚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爲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爲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五、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姚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