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導語:發展學生語言 、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是落實口語交際的主要任務。

語文版九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 積累運用(19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錦幛(zhàng) 荇藻(zào) 憔悴(cuì) 驅逐(qū)

B.迷惘(wǎng) 簇新(cù) 胚芽(pêi ) 燻黑(xūn)

C.勒進(lēi) 乾癟(biě) 隧洞(suì) 蝸行(wō)

D.嘶啞(sī) 腐爛(fǔ) 黝黑(yǒu) 虔信(qián)

2.下列句子的空格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語句一貼切的一組是(3分)

(1)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______的喉嚨歌唱。

(2)我是你和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紡着______的歌。

(3)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______。

A.清亮 疲憊 綻放 B.嘶啞 疲憊 憔悴

C.清亮 疲倦 綻放 D.嘶啞 疲倦 憔悴

3.填空(4分)

(1)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現在,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愛祖國,___________________!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

4.與“——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意境最相思的一句詩是(3分)

A.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B.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C.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已亥雜詩》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我用殘損的手掌》巧妙地運用暗示、對比、烘托等藝術手法,創造了深沉完美的意境。

B.《黑人談河流》在詩歌中主要描述了全球古老的文明發祥地——幾大河流,爲的是歌頌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C.《鄉愁》一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物象表達內心情感。

D.《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6.選出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3分)

詩人是最純真的人。他的眼裏不帶偏見,________;他的耳裏不留惡言,_________;他不奔忙於富貴,_________;他不攀援於名利,所以碗底自見天真。

a所以能容得天下籟 b所以能存得下日月 c所以能腳下不染塵埃

二、綜合實踐(15分)

頭上一片天,腳踏一方土。土地是人類活動的舞臺,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有誰離得開腳下的土地?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腳踏一方土”綜合性學習活動,再一次親近生生不息的土地。

7.【說說泥土的用途】仿照下面的句子續寫兩句,列舉泥土的廣泛用途。(3分)

農民用泥土種植莊稼,工匠用泥土建造磚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感受土地的文化】人情重壞土,遊子思故鄉。安土重遷、依戀故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古詩詞中,有許多書法思念故鄉之情的名句,請蒐集兩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講講土地的故事】閱讀下面的小故事,想想畫線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東北王張作霖有一次給日本人題字,落款“張作霖手黑”,他的祕書在旁小聲提醒,應是“手墨”而不是“手黑”。張作霖眼睛一瞪,故意當着日本人的面大聲訓斥道;“‘墨’字下帶‘土’,這‘土’也能送給日本人嗎?”

畫線句子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談談土地資源的利用】讀下面的圖表,回答後面的問題。(5分)

我國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利用狀況 面積/108 hm2 佔全國土地面積/%

耕地 1.33 13.9

牧場 2.86 29.8

有林地、疏林、灌木林 1.66 17.3

荒地、沙漠、戈壁、冰川等 2.19 22.9

其他 1.55 16.1

全國土地總計 9.59 100.0

(1) 從表格中你發現了哪些主要信息?(最少說兩點)(2分)

發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本表,談談看,你有什麼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理解(36分)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首詩,玩成11~16題(18分)

【甲】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乙】月之故鄉

(臺灣)彭邦楨

天上一個月亮

水裏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裏

水裏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裏

擡頭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鄉

一個在水裏

一個在天上

11.“鄉愁”本是一種很抽象的情感,【甲】、【乙】兩詩把它寄託在哪些具體可感的事物上了?(4分)

【甲】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讀【甲】詩,說說詩歌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安排結構的?找出代表這種順序的關鍵詞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讀【乙】詩,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起一些有關月亮和思想的詩歌,請挑選一首,完整的寫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讀【甲】詩,說說作者有哪些人生經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任選下面一句詩,自選角度予以賞析。(3分)

(1)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和平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之時,一小撮臺獨分子也越來越猖獗。讀完這兩首詩後,你想向臺灣人民說幾句什麼話?想向“臺獨”的鼓吹者們說幾句什麼話?(4分)

我對臺灣人民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這樣正告“臺獨”鼓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完成17~22題。(18分)

紅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時,一次我和內地的小孩子吵架,他們罵:“番薯呀!番薯!”我們就回罵:“老芋呀!老芋!”對這兩個名詞我是疑惑的,回家詢問了父親。他打開一張老舊的地圖,指着臺灣說:“臺灣的樣子真是像極了紅心的番薯,你們是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內地說:“那,這大陸的形狀就是一個大芋頭了,所以內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親大笑起來,撫着我的頭說:“憨囝仔,我們也是內地來的,只是來得比較早而已。”

②然後他用筆從我們遙遠的北方故鄉有力地畫下來,牽連到所居的臺灣南部。我第一次認識到,芋頭與番薯原來是極其相似的植物,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判然有別的;也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東北會落雪的故鄉,也遍生着紅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來有一位賣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長得很細小,卻總像記錄着什麼心底的珍藏。有時我向老人買一個番薯,散步回來時一邊吃着,那蜜一樣的滋味進了腹中,卻有一點酸苦,因爲老人的臉總使我想起在烽煙奔走過的風霜。

④ 老人是離亂中倖存的老兵,家鄉在山東偏遠的小縣份。有一回我們爲了地瓜問題爭辯起來,老人堅持臺灣的紅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鄉的紅瓤地瓜,他的理由是:“臺灣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鄉的甜?俺家鄉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說話的神情好像當時他已回到家鄉,站在地瓜田裏。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雖然卑微,它卻連結着鄉愁的土地,永遠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 父親種的番薯收成後送了一大袋給我,放了許久,我突然想起巷口賣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沒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賣牛肉麪了。我無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丟在地上,一個番薯從袋口跳出來,破了,露出其中的鮮紅血肉。這些無知的番薯,爲何經過三十年,心還是紅的!不肯改一點顏色?

⑥老人和父親生長在不同背景的同一個年代,他們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裏,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紅心番薯才能記錄他們心裏的顏色;那顏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經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擁抱、互相溫暖,他們之所以能卑微地活過人世的烽火,是因爲在心底的深處有着故鄉的驕傲。

⑦我十歲時,父親首次帶我到都市來,行經一片工地,父親在堆置的磚塊縫中,一眼就辨認出幾片番薯葉子。我們循着葉子的莖絡,終於找到一株幾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親說:“你看看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長出來。”如今我細想起來,那一株被埋在建築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難的身世,由於它的腳在泥土上,苦難也無法掩埋它。比起我種在高樓陽臺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運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們遠離了百年的戰亂,住在看起來隱密而安全的大樓裏,卻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靜,我站在陽臺上仔細端凝盆中的紅心番薯,發現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細瘦的葉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葉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時,我幾乎聽到了一個有泥土的大時代,上一代人的狂歌與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靜夜的敏感才能聽見。

1973年12月

(選自《二十世紀中國著名作家散文經典》,有刪改)

17.通讀全文,說說“紅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劃線句子中,老人爲什麼堅持把“番薯”稱爲“地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中爲什麼說只有那“破了皮”的紅心番薯才能記錄他們心裏的顏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結合歷史知識,推斷第⑦段中“百年的戰亂”指哪一段時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聯繫全文,談談你對第④段中“番薯雖然卑微,它卻連結着鄉愁的土地,永遠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這句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父親”他們這一代人與番薯有着怎樣的相似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2.B

3.(1)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3)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4)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4.D5.B6.B

7.示例:藝術家用泥土雕刻栩栩如生的泥塑 工藝大師用泥土燒製精美絕倫的陶瓷

8.示例:(1)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9.警告日本人不要侵佔中國的土地

10.(1)示例:我國可利用耕地面積1.33百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9%:我國可利用的牧場面積2.86百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29.8%。(2)示例:我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還不能爲人們所利用,所以愛惜每一寸土地,保護每一塊土地勢在必行。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加強環保意識,是我們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11.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月亮。

12.時間順序;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

13.李白的《靜夜思》。

14.少年外出求學,長大後外出謀生,後來母親死別,現在思念故鄉。

15.提示:(1)海峽再深,深不過我對祖國的思念,我與大陸的隔海相望,表現了思之深、望之切。

(2)天上月、水中月遙相輝映,正像我對祖國的相望,思念之情人格化。

16.提示:語氣應有不同,對臺灣人民要傳揚愛國的情感,統一祖國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對“臺獨“鼓吹者要告其認清形勢,看清人民的意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 臺灣(1分);離開大陸、身居臺灣的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2分)(共3分)。

18. 不改鄉音,符合人物的語言習慣;表明他思念家鄉、以故鄉爲傲的感情。(意思對即可,每點2分,共4分)

19. 因爲只有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磨難,心中故鄉的印記才更深,對故鄉的依戀才更濃。(共2分)

20.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近代及現代歷史時期均可,共2分)。

21.老人雖然與番薯一樣卑微,但卻深戀着故鄉,在深深的思念中永遠懷着重返故鄉的不滅的渴望。(意思對即可,共3分)

22. 歷經風雨,不改紅心;卑微,渺小,謹小慎微地生活着;互相擁抱、互相溫暖;心懷故鄉,以故鄉爲驕傲;生存能力強,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

23.範文示例

想起了故鄉的那條小河

來深圳多年了,卻總是想起老家門前的那條小河。

她猶如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她那甜甜的酒窩被幸福灌滿,心中的朵朵浪花被歡樂翻騰。她一路蹦着,跳着,既歡快,又輕盈。她吹着牧曲唱着歡樂的歌,邁着緩緩的腳步,丁冬、丁冬地流向遠方。

她亦猶如一位熱愛生活的少女。每一朵浪花裏都有她的追求,每一個腳印裏都有她的希望。她永不停息地邁着緩緩的腳步,抒發着對山河的癡情,表達着對大海的熱愛。記得開始學寫作文時,我就盡情地讚美她,說她多麼的慷慨,能與沙石細語,和小草抒懷;能伴小樹跳舞,跟山雀對歌;能給花兒帶去芬芳,給大地帶去乳汁,給果實帶去香甜,給人類帶來歡樂。

她亦猶如淳樸的歌唱家。從學第一首兒歌起,我就覺得她是一位技藝非凡的歌唱家:唱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唱大山母親的養育之恩,唱農婦洗衣的潔淨,唱孩子們嬉戲耍玩的快樂天真。是啊,她邁着緩緩的腳步,那歌聲裏有大山的深沉,有山風的粗獷,有放牧人的豪爽,還有姑娘們的甜笑。

她還是一位公正無私的朋友。多少次,我親眼看到,她給過路的人們一捧清涼,洗掉了他們的倦意;給愛美的姑娘一面鏡子,照出她們如火的青春;給小朋友們一灣清涼的溪水,洗掉他們滿臉的泥沙,讓他們變成了乾淨的乖孩子。

如今雖然遠離家鄉,但小河那身影卻鮮活地流淌在我心田。有了她的點綴,我的生活將永遠是五彩繽紛,永遠會充滿詩情畫意。

[評點]這篇習作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抒情散文,並列結構

情感特殊,感人至深

語言活潑,個性鮮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