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下冊《虞美人》教案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課文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九年級下冊《虞美人》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說出本詞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就這種感情作出恰當的評價。

2.能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誦讀並背誦全詞。

教學設想

1.本文是自讀課文,但是,卻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後所學的第一首詞作。較之以初中所學的三首詞(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西江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除了在背誦和把握全詞的思想感情外,重點應放在通過語言來品味詞中情景的況味,進一步分析詞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等,從而引發學生對詞章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潛心涵詠的誦讀習慣。

2.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並不大。可以以誦讀爲主線,結合評議,抓住詞義要旨,分組討論意境構成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3.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補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進行延伸閱讀。

4.自制多媒體課件,渲染教學的情感氛圍,梳理知識要點。

5.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悽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容在腦海裏轉換爲形象的畫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攝影師,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

一個細雨濛濛陰雲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着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於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後,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爲“違命侯”,但最後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爲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明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但在死神來臨之前,他卻用一個藝術家的天才敏感,領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個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國滅種的不幸命運。在死亡的召喚聲中,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淚寫下了一曲曲淒涼如輓歌般的詩作,創造了審美世界的最後輝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

二、讀

1.學習課文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後評析誰朗讀得更好。

2.評價朗讀。

提示:入情入境的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體:低沉悽楚、曲折迂迴

局部: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月——明——中——

向——東——流——

3.學生朗讀,試背。

4.再請學生配樂朗讀。

5.教師示範,加入朗讀比賽。

6.評議師生朗讀優劣,齊讀。

三、議

1.問: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確:愁)

2.那麼,根據這首詞,再結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確: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於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着,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麼,問問大家,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愁情”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明確:

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麼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實寫:物是(自然永恆)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爲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裏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③對比

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

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的對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

④發問

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悽楚中,造成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四、小結

這首詞前六句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覆對比自然與人生之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難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