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雨說》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雨說》是一首詩歌,那麼《雨說》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呢?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雨說》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雨說》教學反思

  《雨說》教學反思1

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課堂應該怎樣組織,我一直在探索、思考,恰好這次學校請來了市中語會的專家對我們青年語文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就這節課談談反思之後的體會。

1、要很好地運用評估,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

《雨說》是一首詩歌,對於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得到專家的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教學環節處理的不到位。在朗讀這個環節上我先安排學生自由的小聲朗讀,邊讀邊思考本詩應該運用怎樣的語調來讀,然後指定一名學生朗讀,我有意喊了一名平時上課表現不好的男生起來讀,出乎意料今天讀得聲音較響亮,也注意了語調,之後請同學進行點評,站起來的三位同學都指出了該男生的不足,並示範地讀了一遍,點評的比較到位,朗讀的也比該男生好,但這樣就變成幾名學生都來指出該男生的不足,這樣就有點挫傷該男生的自尊心,以後誰也不願第一個站起來朗讀,雖然我也適時的表揚了該男生聲音響亮、感情豐富,但經過專家的指點,我意識到這個環節處理得確實不是很好,如果改成自告奮勇地朗讀,或是先揣摩每一節詩的語調,討論明確之後再請同學起來朗讀,效果就會更好一些。這裏專家的點評讓我明白教師不能僅限於傳授知識,還要時刻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用富有啓發性、趣味性的語言教育學生,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春雨對我們說了這麼多,你想對春雨說些什麼呢?”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詩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自由地、創造地發揮,學生都踊躍舉手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對學生的發言都一一進行肯定、讚賞,而專家評課時指出在這裏可適時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聯繫實際,結合初三的學習生活來談就更好,這個建議讓我茅塞頓開。確實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是淡化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每一篇課文,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特點設計課堂的教學重點和目標,把學生引導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上,讓他們有目的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從而達到更高層面上的學習。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大語文”環境中進行。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應緊緊把握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積累、生活體驗,努力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同時靈活地把握教材內容上的彈性度,培育學生思維由課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種觸角。

3、要在備課上下功夫,除了備知識,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也就是說,教師作爲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儘可能多的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學生不僅應該成爲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應該是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把過去備課中只關注具體課文的肢解和知識填塞轉變爲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講臺是神聖的,每一個走上講臺的人都肩負着育人的重任,這是一份厚重的責任和使命,在新課程標準下,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將不斷地進行反思,隨時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揚長避短,真正尋找一條“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兼顧的教學方式。學習從反思開始,對我來說,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

  《雨說》教學反思2

1、詩歌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感官,就應讓學生用自己心中的美來印證詩歌的內在美,而不是教師的說教“美”。形象化的手法,更適合初中學生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第一塊環節“組織學生探究朗讀這首詩的語速、語調,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音律美”的教學方法,在今後的詩歌教學中可繼續使用。

2、進一步明確了主動發現的過程,其實是學生挑戰權威的確立自我的一個過程,也是個性展示的一個過程。

⑴ 學生學習自主的表現不是指導者要求出來的,而是通過指導者精心設計的情景調動出來的,沒有情景就難有學生學習自主的可能,難有個性發現的可能。教師的功能,我以爲就是不斷從教材中挖掘能激發學生參與的情趣慾望的情景素材,不斷讓學生去發現感受作品裏無限的風光。

⑵ “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讓教育生活化,課堂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營造情景,加以適當的指點,讓學生自主走向成功,感悟美的存在。給他們一雙審美的眼睛比給他們這首詩的全部更關鍵。

⑶ 情景的創設,其實就是打破主體內在的認知與外在客觀之間的平衡,從而激發其內在的慾望和需要,使被動的施與成爲主動獲取。

第二塊環節“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可以設置一個新的教學情境:如可先讓學生根據詩的內容想象一幅畫面,然後教師通過用畫面與本詩意境反差較大的投影片展示,反彈琵琶,創設一種情景,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雨說》教學反思3

今天講了《雨說》,感覺從導入到文本探究都還可以。只是在朗讀的環節還需要注意。就是完全教師先範讀,然後四人一個小組來讀,然後再在全班組織學生片段讀,這樣訓練學生來朗讀!在教師範讀時,可以先給學生教授朗讀的技巧。雖然詩歌在中考中不考,但是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熱愛,培養學生對語言魅力的體味,這是需要做的工作!

在文本探究階段,需要學生通過以讀促悟!另外在讓學生積極發言方面,可以多多鼓勵。在六班,我先範讀,學生再範讀,這樣挺好。但是在學生來讀課文的時候,應該先叫女生,男生不適宜讀《雨說》這樣的詩,或者不該叫對這首詩不能很好把握的。對於文本探究,品味語言可以從加字,掉字來設計,品味語言的準確和優美。

《雨說》還應該設計完成課後第三題。或者這個活動應該專門設計,將《雨的訴說》綜合性實踐活動在週三搞一下,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寫詩訓練!

5班今天在講課文的時候,感覺學生的狀況不好,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的方面。另外,學生在行爲習慣方面非常差,學生聽不來老師是爲他還是別的。總之,5班的學生需要好好地教育。但是還需要方法。需要智慧。但是無論如何,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在如何教育學生方面,可以多多地給學生讀些好的文章,組織學生多多閱讀優秀的書籍。既然在5班,你的道理講不通,就要將道德養成做成行爲訓練!

  《雨說》教學反思4

《雨說》是九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它清新活潑,明朗而耐讀,輕美如音樂。聽了蔡老師的課後,結合自己所上的課,特反思以下幾點:

1、把握詩歌內容,整體領悟詩意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整體把握其實是對詩歌的解讀,要認真閱讀,理解詩歌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與文本對話,理解感受詩歌豐富的意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2、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品詞、析句、培養語感,對於詩歌教學而言,尤其重要。在反覆吟誦、反覆推敲中感受詞語的豐富之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真正體味語言文學的魅力,就從詩歌開始。

3、通過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於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輝,通過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現,從雨的角度來看,學生體會到善良的內心、博大的胸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從“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則會看到,人的一生不論遇到何種坎坷,都要勇敢、樂觀的生活。通過多角度的體會,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會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師要將這種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品味詩歌感情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4、詩歌的教學,也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讀。書讀百遍,其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式地朗讀呢。要多讀詩,讀好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