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彙編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1

1、聯想與想象是語文的翅膀,缺少聯想與想象的語文課也就缺少了靈性。爲此,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以“透過文字,你看到了 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的方式啓迪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讓學生能認識杜甫的形象,感受杜甫的心情,進而領悟詩歌的主旨。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 果。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彙編

2、教學文言文,不容忽視的一點是“讀”。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 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讀”。採用了範讀、分組讀、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領悟感情,在讀中呂味文字的美感。

3、情感的調動,是欣賞作品的關鍵所在。本節課中,我自己至始至終保持着充沛的感情,並用這種感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從各個環節去促使學生以全部感情投入到作品的賞析中,並與教師、作者達成心靈上的共鳴。是本節課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是新課標關於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在這節課中,引出問題後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的平臺。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但是,基於條件的限制,還有些地方不能盡如人意。如對秋天、對草堂、對詩人形象的想象,有些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的認識。如果能夠用上多媒體教學,配合相關的資料和圖片,則能幫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形象思維的飛躍。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2

本年度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有效教學課題大賽,在課堂教學中探究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這節課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但課後回顧時,我有如下反思:

一、這節課的成功之一在於我一改過去常用的串講法,採用了誦讀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首抒情詩,最能體現出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在制訂的三個學習目標中,主要以“朗讀訓練”爲重點。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的過程就是由口入心的過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過程。以誦讀法教授古詩文,自然、親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內容瞭解、感情體會、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調、風格等內在美的感悟、欣賞。在這節課上,我始終以學生爲中心,以多種形式的讀貫穿全課,要求學生在讀準、讀順、讀懂的基礎上讀出詩的味道,讀出作者的形象,讀出自己的感悟。整節課書聲琅琅,效果極好。深刻的印象就是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順勢點撥學生的寫作方法。比如,在指導第一小節的朗讀中讓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從找到的字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概括出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第二節借事抒情,第三節借細節抒情,第四節直抒胸臆,使文章感情達到高潮。這樣便於學生體會抒情在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讓學生體會學習文章的`細節描寫

比如第一節中的“飛”“灑”“掛胃”“飄轉”“沉”等動詞細緻地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學生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節“倚仗自嘆息”不僅可以想象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羣童抱草,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第三節中的“嬌兒惡臥踏裏裂”一句,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惡臥”二字上,我就引導他們可能由於孩子的睡相不好蹬破了被子,還有就是被子本來就不結實了,恰巧孩子一蹬就破了,從而體會作者換不起被子的生活窘迫之景。“嬌兒”二字寫出了詩人對孩子的疼愛之情,而絕無怨恨之意。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是田園荒蕪、戰亂頻仍、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飢餓哀號、流血死亡的時代背景了。第四節六句,直抒感慨,表達了詩人美好的願望和高尚的情操。詩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遠、由小及大,一想到飽經喪亂、顛沛流離的“天下寒士”,在此風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滅了“小我”,爲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發出了黃鐘大呂般的強音。在小結的過程中我再用抑揚頓挫、滿含激情的語調說出下面這段話: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着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爲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被人們稱之爲“詩史”,他本人也被稱爲“詩聖”。這時,教師補充“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爲“世界文化名人”的內容,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確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從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

整節課,我始終處於一個積極的引導者的地位,教學問題的落實始終由學生來完成,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我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品嚐了失敗,發現了不足。在開頭初讀把握較長句子的停頓時,對學生朗讀節奏的劃分指導不夠,以致在這一環節耗時過多,影響了後面的教學環節;在質疑中給學生時間不足,不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對學生髮言的評價不夠到位等。這些都有待日後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3

中學語文課本選入了杜甫詩作九首。杜甫是詩壇之聖,《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一詩是傳世之作。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所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抒發的是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教育意圖通過對《茅》詩的教授,串綴起同一時期、反映同一主題的其它詩作,使學生聯想顯現當時動盪不寧的社會面貌;使學生體味連年窮兵黷武給社稷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使學生受到愛國愛民的思想教育,激發起強烈的愛國愛民、恤老憐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中,首先音樂中老師深情的介紹安史之亂和作者的處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到詩的意境之中。

其次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既讓學生深入理解體味本詩,又對學生進行了美育薰陶。

再次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通過老師示範和藉助資料讓學生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語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最後引導學生回憶過去學過的杜詩,使之對杜甫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面,對杜詩意蘊的體會更形象更豐滿。既溫故而知新,又以新帶舊,使學生的感知向深層發展。反思自己如何去珍惜現在,去實現人生價值,去維護社會和諧,實現先人的理想。

在教學中我力求把教學大綱的要求與新課程改革標準結合起來,構建語文綜合性、實踐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