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中學語文《成功》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57W人 

師:前幾天我們學《創造學思想錄》,專家說遇到新問題會興奮起來的人是有創造力的表現,今天這麼多人聽課,就是新問題,興奮起來,學做有創造力的人!

中學語文《成功》教學實錄

我們按老規矩進行課前演講。今天誰的任務?

生到臺前:有點緊張哦!(生笑,氣氛稍緩和)

季羨林的成功,就在於勤奮,他的天資因爲勤奮而被體現出來,他能到德國留學,抓住這樣的機會,也是以勤奮爲前提……忘了。

師:行,下去罷。唐志偉同學經常有自己的見解,他剛纔是從我們課前閱讀的關 於季羨林 先生的介紹材料,談自己的一點看法。說的正是 季 先生的成功之道。請看屏幕:

• 季羨林生於1911年8月,山東人。

• 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

• 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 1946年 季 先生回國受聘爲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

• 70歲後,仍潛心研究,勤奮寫作,彷彿進入黃金時期

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 季 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季羨林學習梵文等各種語言文字是很枯燥的,當別人遊山玩水時,他在靜靜地做學問,70歲是人生古稀之年,他卻進入了創作黃金時期,這樣的學術界奇蹟就是因爲有了天資、勤奮和機遇。

(屏顯:天資+勤奮+機遇=成功。作者寫此文時,已近九十高齡,用的是“談話式”,是一個過來人寫給後來人的看的,的確是諄諄教誨。結合他一生的經歷,你才更能體會他的觀點。)

剛開始讀這篇文章好象沒什麼可看的,可後來會覺得文章越讀越深刻,其實讀文章讀他的人,更有益於我們理解。

(屏幕:讀其文要先讀其人)

我們這個單元要求是讀書要“學牛吃草”,我想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要讀其人。下面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讀書收穫,能不能舉出一些事例來談成功的因素?

生: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孔子讀書的牛皮繩斷了好幾次,說明成功要勤奮。

生:牛頓做事情很投入,煮雞蛋時把手錶放到鍋裏煮了。

師:這是說成功需要專注。

生:拿破崙能成爲大政治家、軍事家,是因爲他趕上了法國大革命時期,說明成功要有機遇。

生:比爾·蓋茨在大學放棄學業,選擇工作,取得成功,也說明他抓住了電子行業發展的好時機。機遇很重要。

生:魯迅在課桌上刻上“早”字。

師:嗯,這也是說成功要勤奮的。

生:陳毅把墨水當芝麻蘸着餅吃。

生:愛迪生小時候被認爲傻瓜,後來卻成了大發明家。

師;這說明成功需要堅持。剛纔同學說的多勤奮、機遇的例子,說個天資的?

生:我說個關於天資的吧, 陸 老師說我們班的張傑很聰明,平時學習不怎麼樣,可他數學成績可以和沈俊楷持平。

師:張傑天資很充分,哦,不,很聰明。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天分。我想,我們要做的是:抓住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充分挖掘我們的天資潛能,勤奮學習,才取得成功。

剛纔,大家舉例子,做的是替換補充深化理解的工作。我們可以把平常積累的東西補充到對文章的理解中,需要的時候調動內存。

師:那麼,你們在閱讀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和想法嗎?

生:我認爲第五段可以刪去。

師:第五段是講天資和天才的區別的。

生:本文是談話式的,可以這麼說明,不要刪。

師: 季 先生說的天資是指正常智力,天才是極少數的。作個區別,有利於人理解 。

生:“囊螢”“映雪”爲什麼要分開,可以合爲一個成語嘛!

師:這裏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生:我認爲第六段“我不敢贊一詞”有點傲氣。

生:他表面這麼說,其實是諷刺這樣的人。

師:很好!他在諷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生:我認爲成功的公式可以加一個“決心”。

師:能稍稍展開一下嗎?

生:……決心

師:定下決心去做,目標纔會明確,否則會沒有方向,越走越遠。

師:季羨林寫的是他的道路,我們也可以有其他的聯想。

生:天資是由天決定的,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認爲機遇無處不在,只要能把握他,就能成功。

師:好,不錯,他會覺得機遇是我們能把握的。不錯的,他解決了練習(一)的問題。

師:還有嗎?我還記得張在林同學說文章有好多引用,請你來談談一談。

生:有韓文公、王靜安的例子。

師:有什麼感悟、聯想?

生:引用突出課文的觀點,爲文章增添了色彩。

師:增添了什麼色彩?大家可以幫忙說說嗎?

朱明:有助於加深理解。

師:還有人在作業中說引用名人名言可以有說服力。季羨林的古文功底很厚實,信手拈來,讓人感覺語言凝鍊典雅,同學們會想,我們平時背名句,不光爲了背誦而是爲了活學活用。

他從寫法上講,是他的體會,有個性化的理解。

師:餘秋雨說““閱讀是個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自己的心靈去默默感應”。

那麼同學們就會說,老師你能說些什麼感受呢?

下面這就是我的讀書感受,請大家看看,看完舉手示意。

屏顯:《開 學 第 一 課》

開學第一課,我便要求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和語文‘談戀愛’!”男孩哈哈大笑,女孩則吃吃而笑。對於剛升入初中的他們,是羞於言情的,他們也沒有談戀愛的體驗,但是,我還是願意以這樣的忠告開始我的教學。因爲他們處於探索的年齡,他們充滿好奇,他們太想了解世界的一切--浮躁世風中,他們的學習太需要用情專一和用情持久的引導。

讀書學習當以談戀愛之情待之,並非我的創造。學者王國維早就說過治學的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所引用的詞,全是關於愛情的。他早就看出愛情與讀書學習有許多相通之處。我不敢將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棲梧》和辛棄疾的《青玉案》,介紹給學生,怕他們暫不理解,難有共鳴;我只能把王國維的觀點通俗化,變成“和語文談戀愛”。理由只有一個:太希望學生能調動起所有的情感,投入語文學習中去。這場“戀愛”曠日持久,伴隨一生;這場“戀愛”有陽光明媚,有風霜雨雪;有歡聲笑語,有痛苦磨折……但它必定讓人走向成熟,走向豐富。

全心投入,才能澎湃激情,解讀語文“愛人”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全心投入,才能浸潤其中,耳濡目染,去模仿、體驗、創造;全心投入,才能在數不清的困難面前,在“哇聲一片”中,保持一臉的從容鎮定;全心投入,纔會走出成功的歡欣,尋找更廣闊的天空;全心投入,纔會緊抓時光之手,演繹更豐富精彩的讀書故事……

我真切希望學生因爲這場“戀愛”而開茅塞,脫俗氣,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見識,養性靈。

愛到底該有多深?“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海枯石爛不變心,地老天荒不移情,如有此境界定然會在“驀然回首”之間,發現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不信?試試!

師:這是老師寫的一篇,同學們應該很熟悉,開學的第一課就是這樣上的,大家有印象。

師:王國維說了讀書的三個境界,季羨林說要勤奮,我說要全力以赴,從這點來說,學牛吃草,要“抓住一點,深入開掘”。我覺得讀一篇文章,一個點感觸了我們,就像一臺電腦,去點擊它,就引出了無數條信息。平時我們多加積累, 擴大內存,纔能有豐富的信息。

師:屏幕(編者認爲 季 先生的《成功》的“貴在有獨特見解”,“ 見解獨到而深刻”,你以爲如何?)

討論輕聲,師帶微笑走動。

師:可以議一下

生:獨特在於用公式表達見解,深刻是內涵深刻,讓人覺得有哲理。

生:我覺得不深刻,也許是我們知道得太少吧!歷史書上有“天才=1%的天分+99%的汗水”,就是用公式表示成功的道理。

師:同學作業也有類似這樣的公式。誰的作業?能說說嗎?

生:成功: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趙丹)

唐志偉同學舉手,要求發言。

師:志偉同學,你覺得作者的觀點獨到嗎?

生:深刻是深刻,但並不獨到,古人已經說過了,他只是總結了一下。

師:大家贊不贊同?從我個人來說,我同意唐志偉的說法。編者說獨特,是 季 先生沒有拘泥前人如韓愈、王國維強調勤奮,而是把天資、勤奮和機遇綜合起來。這樣的綜合隨處可見,並不獨特--唐志偉多聰明,跟教參說得一樣。我也不認爲獨特,那只是綜合。

師:如果你是編者,這兩篇文章你會選擇哪篇?(學生閱讀《成功是一種感受》)

(屏幕:閱讀《成功是一種感受》,假如你是編者,你會選擇哪篇文章入選 初中教材)

師:有看法就舉手示意吧!

(很快有學生舉手了)

師:好快哦!這麼快就有想法了!

師:左右討論一下,大家早讀課已經看過了。

師:說說有什麼想法,議議理由。

(學生討論)

師:從沈俊楷那裏輪過來。

沈:我會選課文,《成功是一種感受》是談感受,選這篇會有自己感覺過於良好的樣子。

師:哦,《成功是一種感受》會讓人覺得成功容易,而不去勤奮努力。還有什麼想法?

生:《成功是一種感受》看了很順,更好理解。

師:季羨林的文章有點看不懂。

生:我開始讀課文,認爲沒意思。多讀了就感覺好多了。

師:開始不爽,多讀後就更深刻了。

生:課文更好理解,《成功是一種感覺》更不好理解。

師:每個人閱讀體會是不一樣,因人而異嘛!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接受自己的觀點。

唐:它(指《成功是一種感受》)寫了有創造力的人,讀了特興奮。

生:《成功是一種感覺》給了我們一個與平常不同的觀點。

師:大家主要是從內容來說,也可以放大眼光,能不能從初中生這一閱讀對象考慮?編者的目的還主要是讓學生學寫作文,學語言表達。

生(王珍妮):我選課文,勤奮可以激發我們熱愛學習。

生:第二篇更貼近我們。

生:我也思考了很久,跟王珍妮的觀點一樣。

師:還有呢?

生:選《成功是一種感受》,課文太深,不貼近,不容易讀進去。

生(範豔芬):《成功》結構嚴謹,很好模仿。

生:我想反駁這種觀點,這篇《成功是一種感受》一目瞭然,看了很清楚,很有說服力,不像她說的。

師:不象季羨林說的?

師:不象範豔芬說的。(學生笑)

師:大家都認同的'是《成功是一種感受》立意更有新意。

我也是這樣看的,季羨林的文章的語言很經典,但不是獨特感受,《成功是一種感受》跳出了一般文章的觀點,從這一點來看不錯。但蘿蔔青菜各有好處,不能強加於人。第二篇貼近生活,從別人的“疑惑”導入,讀者容易接受,避開認識上的誤區。

90歲的季羨林寫的文章很經典,但放在初中並不合適,蘇教版初二的《寬容》《敬業樂業》《人最高貴的是靈魂》是大家的,是我們難以模仿的。人教版的《談骨氣》等文章 課後再張貼給大家看,你就會覺得好學。編者應該考慮學生因素,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生:《成功》可以寫一些具體的例子。

師:的確,有例子會更好理解。形象思維對初中生更容易感受。

師:對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說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辯論,“真理越辯越明”。

下邊,請同學交流積累關於成功的名言。

生:造物之前必須先造人,上帝只考慮了自己。

生:失敗的對面是成功。

生:少年好學,將成大器。

生:不找藉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

生:成功還要善於發現。

師:對的,還有“不放棄”,“天道酬勤”,還有我常說的“成功的人永不放棄,放棄的人永不成功”。

成功的公式還可以替換,多種視角讀文章,天地也更寬闊,但季羨林可不能全寫,否則就成了大雜燴了。

屏幕: 多角度思考拓展思維

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生活,貼近自己的心靈去寫。季老就是根據90年的人生感受,寫出來的,那纔是他東西。

同學們也要貼近自己的心靈去寫。

學牛吃草

師總結:屏幕: 讀其人 讀其文

替換補充 深化理解

抓住一點 深入開掘

比較閱讀 加深理解

多種視角 拓展天地

我們讀文章,可以抓住一點,順向挖掘,也可以逆向思考,還可以多向思維。

屏幕顯示:05年福州中考題

選擇一種方式作讀書筆記

1、列出文章結構提綱並歸納主旨

2、就文章三處妙語加以點評

3、感悟聯想

師:其實,真正閱讀了,也就不怕考試了。我們上《成功》這一課,第一課時解決了“列出文章結構提綱並歸納主旨”,今天這一課就解決了“感悟聯想”題。

屏顯:

閱讀是一種瞭解知識、瞭解他人的手段。別人的書就是他自己的體驗與體悟,表達了對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這可能引起你的共鳴,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對,但不論是哪一種,對於閱讀而言,這種情感的參與本身就是一次思維的鍛鍊。

  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成語並造句

2、作文《我看成功》,不少於200字。

  教後反思:

從來沒有這麼痛苦地備課,因爲對 季羨林 先生的《成功》編入初中教材,實在不敢苛同。怎麼解讀?怎麼讓學生學有所獲?這一直是困擾我的問題。去年教這一課,只一課時就過了。今年該怎麼教?《成功》語言平易,觀點明確,學生是易懂的,教給學生什麼?怎樣教學生“反芻”,含英咀華,直至得其精髓?

按照“學牛吃草”的單元設計意圖,從“讀人讀文,加深理解”、“替換補充,深化理解”、“抓住一點,深入開掘 ”“比較閱讀,拓展理解”、“多元思考,拓展思維”展開,是對教參、對名家、對權威的反動,這得到同行認可,也是較有新意的。想有“我們的”話語權,培養學生“不迷信老師,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的質疑精神。這一點是有效的實現了。

因爲容量大,時間緊,在最重要的環節“比較閱讀,拓展理解”匆匆過去,沒有讓學生充分討論,感覺特別遺憾,預期的高潮沒有出現,平靜了些。自己對《成功》一文的看法還沒有說清:

1、是名家作品不一定是名篇。

2、是經典不一定適合初中生,何況它不是經典。

3、文章的觀點隨處可見,並無創意。

4、《成功》的議論語言示範性不夠,選入教材很大的原因是他是名人,是大學者。

5、《成功是一種感受》觀點有新意,也更貼近初中生的心理,更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走出‘成功只等於成名’的誤區”。

6、《 成功是一種感受》語言更煽情,對初中生有衝擊力,更有能激起學生模仿的興趣。

7、如果有其他選擇,另當別論,但決不會選《成功》。

有老師認爲如果選擇《 成功是一種感受》,好則好矣,但與整個單元的篇目《學問與智慧》、《創造學思想錄》、《論美》的經典之美不協調,我則認爲,可以將整個單元文章換了,只要利於學生學習。

之所以在高潮部分沒有充分展開,究其源還在於自己放不開,不敢忍痛割愛,只能在下節課彌補。

學生, 特別是唐志偉同學表現興奮,也有見地,算是一大收穫。相信他學語文的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附:

  成功是一種感受

1、假如有人忽然問你:你是成功者嗎?你很可能會感到茫然和疑惑,甚至徹底否定:我又不是名人,我怎麼會是成功者呢?

2、回想我們走過的路,我們也許有很多的遺憾和無奈,還有一次次的碰壁和失敗。在我們看來,成功是我們渴望的,但是距離我們卻又是一個十分遙遠的目標。我們一直在追求成功,但從來不肯輕易承認成功。人們的一個錯誤觀念是:成功只等於成名。其實,成功只是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意識的主觀感受。

3、偉人自然有偉人的成功,但凡人也有凡人的成功。作爲一名小學生,考試成績合格升入初中了,這就是成功。一位農民,他播下的種子發芽了,莊稼收割了,這也是成功的。有人說:扭轉乾坤的壯舉,影響歷史或載入史冊的偉業纔算成功的舉動;有人說領袖、名人,或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大款纔算是成功者,這實在是一種可怕的錯誤觀念。

4、人不是爲吃苦而生的,也不是爲失敗而來的。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是幸福、快樂的。而幸福和快樂來源於自身的奮鬥,來源於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如果把自己的每一次進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點進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認真地去品味一番,那麼幸福和快樂就常伴於我們身邊。反之,你以爲自己根本沒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那麼諸多煩惱、憂愁就會纏繞你的左右。成功是一種感受,在更多的時候,它無需旁人認可,更不需別人來裁判。在生活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劃得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過於神聖而止步不前。否則,我們就會失去一份應有的信心,面對困難時,就會望而卻步。

5、大膽而自豪地承認成功吧!認認真真地去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從品味中汲取動力,汲取經驗,汲取信心,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因爲,成功是一種感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