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語文燈下漫筆教案

本文已影響 3.82W人 

A.課時安排:共1課時。

高二語文燈下漫筆教案

B.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本文豐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標:理解文章的內在情感

3.能力培養目標:闡釋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進一步體會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學重點:散文的欣賞。

D.教學難點: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瞭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E.教學方法:閱讀課。

F.教具使用:相關課件。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口試)

二、說理性、哲理性散文概說

散文,作爲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文學體裁,自有其“永生”的訣竅,讀散文而不解其奧妙,事倍功半,盡事無功則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一)散文的特點

散文,尤其是現代散文,始終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它既有鮮明的思想性,又有生動的形象性,一方面“是匕首,是投槍”,一方面又“能給人愉快和休息”。它總是從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爲人熟悉、抑或陌生的角度,鮮明、抑或含蘊地謳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散文的選材非常廣泛,可以是國際大事,更可是生活瑣事,但無論爲何,都會,也都應顯現出其勃勃的生命力。

散文的寫法,可謂不拘一格,異常靈活,篇幅可長可短;長則宏篇鉅製,短則尺寸天地;長則例、論豐富思想深邃,短也滴水見海,微言大義。表達方式亦多種多樣,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或寫景,融合交錯;依乎自然,依乎個性。敘事或海闊天空,或一字升金;抒情或含而不露,或直抒胸臆;議論或引經據典,或鍼砭時弊;寫景或名山大川,或街景人家。似乎散文無可不用,無可不寫,卻又無不關情。

情感充沛,情真意切怕是散文最大的特點了。散文貴在真情實感,舍此,無異於枯骨華裝,金玉敗絮,不可能有鮮活的生命,更不可能打動讀者。魯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皆以情感人,就是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狄更斯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也都洋溢着作者濃郁的情思,以之喚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散文情感的表達可以直抒胸臆,可以曲折含蓄,或強烈,或平和,或濃郁,或淡泊。總之是爲情造文,以情感的自然流淌爲標誌的散文是佳作。課本中所選大同此類。

文筆優美當是散文的突出特點。“五四”時期,散文又稱爲“美文”,從某一側面就表現散文對語言文字的要求很高,古人說“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散文的語言運用盡管因其內容不同,可以千變萬化,但一定要暢達,如行雲流水,行其所當行,止其不可不止;一定要生動,務去一切陳辭濫調,要有文采,給讀者具體的形象的感染;一定要有音樂美,語句要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要話從已出,帶着自然的音韻節奏。

(二)散文的分類

根據散文不同的功用,大體上可以從敘事性、抒情性和議論性這三種角度來對它進行區分。

在大多數散文中,自然都會具有敘事、抒情和議論三種因素,它們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不過也總會有所側重。側重於議論的,即現代文學史上所謂的“雜文”;敘事和抒情並重的,也就是“小品”,亦有稱爲“散文”的,即狹義散文;至於側重於抒情的散文,因其基本上省略了敘事因素,自然就寫得十分簡潔精煉,頗具詩意,就可稱爲“散文詩”了;而側重於敘事的,則是三十年代之後在中國才勃興的“報告文學”。

三、導入《燈下漫筆》

鑑賞要點:

1、情理交融的散文美

2、選材、結構的自然美

1.背景簡介

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春末。當時的魯迅還不是共產主義者,其思想表現中啓蒙主義的色彩尚存,但從其這一時期的創作,尤其是雜文寫作來看,已經開始帶上了強烈的戰鬥性,馬克思的思想已引起他的深刻思考。這一方面源於世界革命風潮的涌動,更重要的是中國幾千年的舊文化、舊制度、舊傳統層層因襲,到這時,已是黑暗、反動、腐朽無比,這使

魯迅等先醒者自發到自黨,激情到理智地在探求中國的出路。而探求出路當以反思過去爲開始,《燈下漫筆》等應運而生。

作業:熟讀全文,完成3+X課前40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