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建議——《赤壁之戰》的伏筆

本文已影響 3W人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建議——《赤壁之戰》的伏筆
“伏筆”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可以理解爲前段文章爲後段文章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爲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於產生突兀懷疑之感。
  《赤壁之戰》中,多次巧妙運用伏筆,使文章一波三折,迴環照應,頗具特色。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文章一開始就交待了雙方駐兵的地理位置,爲後文周瑜火燒曹營埋下伏筆。
  “曹操叫人用鐵索把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樣。”曹軍把船連起來,是曹操克服不習水戰的措施,而這一點恰恰又是曹軍的致命弱點,使周瑜有機可乘。這又爲下文周瑜“火攻”做了鋪墊。
  另外,文中四處提到的“東南風”也很重要。不但與前文雙方駐兵位置呼應,而且爲“火攻”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一天,東南風很急……”這一句點明瞭風向、風力,伏下重要的一筆;“……有些船帆,趁着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這是借風行船;“二十條船趁着東南風衝進曹操的船隊”,這是借風火攻。可見,沒有東南風的幫助,火攻計策難以成功。
  “周瑜帶着兵船跟在後面,”這一伏筆同樣很重要,一方面可迷惑曹操以爲是追兵,從而對黃蓋的船不加防備;另一方面和文章後面寫周瑜帶兵追殺曹軍迴環照應。
  可見,文章中恰當運用伏筆,不僅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動,結構嚴密,而且使人讀起來有趣、有味,有扣人心絃、引人入勝之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