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5篇)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

一、交流、展示學生課後蒐集的三峽風光的詩句、圖片或自己根據課文內容創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後,教師補充:①“告別三峽”文化專題----三峽畫展、詩三峽(李白《早發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峽風光資料,包括文字介紹和圖片。

二、研讀課文、分析、體味、探究文章寫景的方法

1、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

正音:闕(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屬(zhǔ)引哀轉(zhuǎn)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後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教師點撥後再聽錄音。

3、朗讀比賽: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4、討論:疏通文意(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每兩個小組討論一個文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②爲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的筆勾勒?描寫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爲一體?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討論後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

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文章着重描寫山高峯峻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水四季變化。夏季是水旺的時候,秋季是水枯的時候。夏、春冬、秋的`記敘次序,是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來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爲水的狀況比較接近,並不是一般性的略寫處理,以寫景爲主要內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爲線索貫穿起來的。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同學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爲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課文質疑

學生質疑,由學生或老師釋疑。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讚揚勇於質疑的精神。

四、本課時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作業)

蒐集資料,寫一篇作文描繪黃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風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寫法,並儘量使文章自然、流暢、生動。

板書設計:

兩岸連山

地貌特徵(山)奇特險峻

羣峯對峙

大水猛漲

三峽夏

江流湍急

迴清倒影

四季變化(水)春、冬素湍綠潭搖曳生姿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哀猿悽清

有形有色、有聲有情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2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氛圍,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新建的三峽工程及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配樂朗讀。

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纔欣賞了詩的美妙,也領略了景的秀美。面對三峽,你想說些什麼嗎?

2、介紹作者,導入課題

導語: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親自考察全國的水系後,寫下了《水經注》,《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感受一下這位見多識廣的地理學家爲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峽景觀。(板書:27、三峽 酈道元)

①通過展現三峽美景和雄偉的三峽工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知識,調動學生情感。

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二、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把握結構美

1、學生聽朗讀,看風景,領略山水之美。

課件:播放配樂課文朗讀,屏幕上顯示與課文各段內容同步的三峽風景。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想一想:課文介紹了三峽的哪些情況?各有什麼特點?(相機板書)

①依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看風景和聽錄音,創設與課文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這篇較難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認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②學生已有了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基礎,所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及相關資料,疏通文意,把握內容。

③領悟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結構特點。從而整體把握課文。

(二)推敲字詞,體會語言美

1、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①再讀課文,想想:《三峽》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自然景觀的?

明確: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上漲,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還用對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時,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怪柏懸泉,還以“素”“綠”“清”“影”等表現色彩的美;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等表現悲涼情感的文字。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②把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鑑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教師組織點拔、引導。

①以上教學環節,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探索其藝術特色,對文中難懂的字詞進行推敲。這些過程既是閱讀積累文言詞語,也是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過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八年級語文教案

②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③在新課標中,教師只是個解難釋疑者,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閱讀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幫助者。這個程序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三)美讀,感受情感美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四個自然段的語調、語速情感的變化。(第二自然段速度要快,突出水流湍急;第四自然段則是悲涼的情調;其餘是欣賞性的讀。)

2、配樂朗誦。

3、把自己當作酈道元,感受他面對三峽時的情懷,在音樂中自由背誦全詩。

①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的形式多樣化,使學生想讀、樂讀,從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情感的共鳴。

三、虛擬劇場,試做導遊

1、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爲四組,分別介紹春、夏、秋、冬中風格迥異的三峽四季風光。

2、各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等資料,並設計好本組的導遊詞。

3、學生講述,屏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

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三峽四季的景觀,既能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課外拓展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旅遊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將本文與劉大傑的《巴東三峽》相對照,體會記敘文與遊記的區別。

①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

②通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實現課外延伸。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學習古人敘事抒情的方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4、積累文言詞彙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要求學生對三峽有些瞭解

2、 收集有關長江或三峽的詩句

教師準備:

1、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圖片,各個角度的精選一副

2、蒐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詩句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認識作者酈道元,是在《中國石拱橋》,它提到了《水經注》,回憶書的內容,《水經注》是記敘我國江河分佈的專著,提到我國的江河,長江與黃河最具代表性, 關於黃河的詩句我們學了不少,那麼關於長江呢?(師生共同吟誦有關長江的詩句)

2、長江確實壯美,尤以三峽爲甚,讓我們目睹一下三峽的美景。(多媒體展示三峽的美景)三峽指上游自重慶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間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都說瞿塘雄、巫峽絢、西陵險,下面的幾句詩各是寫哪個峽的?是否驗證古人的說法?

多媒體展示: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峯,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徵,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3、 看着現代的畫面,讀着古人的詩篇,我們知道,長江不僅壯麗於現在,更壯麗於過去,你覺得三峽最美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還是朗讀過後再來解決。(學生齊讀)

4、 複習生字詞,再次齊讀課文。

多媒體展示:本文的生字、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闕處 襄陵 絕巘 囑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飛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長嘯 重巖疊嶂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強化學生的誦讀能力,切實抓好基礎。

5、 師生帶着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

(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6、 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爲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師點評:這幾位同學描繪的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在山水)點出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

8、 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繫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崢嶸 連綿 逶迤

千山萬壑 峯迴路轉 峯巒疊嶂

懸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峯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積累詞彙

9、 教師點評:我覺得是酈道元描繪的山美,他是針對山的高這個特點進行描繪,而你們還談不上描繪,只是詞語的堆砌,因爲你們腦中並無一副完整的圖畫。現在,試想着有一副水的圖畫(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說出哪些詞語來描繪?

(小組競爭進行想象積累性的描繪)

【注】利用初中生好勝的心理,故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激起他們思考的激情

10 這次是你描繪的水美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先看一下酈道元的水,萬物因水而有靈性,水因季節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酈道元在描繪水時是分季節來寫的。

多媒體展示:水因不同季節呈現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絕

春冬之景: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秋之景: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各類水的詞庫: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騰 咆哮 澄清(澈)

洶涌澎湃 浩浩蕩蕩 波瀾壯闊

驚濤駭浪 萬丈狂瀾 煙波浩渺

碧波盪漾 飛瀑濺玉

【注】此環節把文本和課外積累相結合,牽着他們帶着好勝的心進入下一環節

11、教師點評:我覺得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水不可能脫離其他事物而單獨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細沙、鵝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綠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與懸崖、岩石同時出現,作者沒有隻看到單純的水,而是把水與周邊的景物緊密相連,這樣,有個性的水,三峽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現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對偶句,句勢略有變化,這樣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語言顯得精煉,充滿生氣。

12、 讓我們再次欣賞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語言美。(學生齊讀)

13、 多媒體欣賞圖片:找出與之相符的詩句,體會文中簡練的語言。

①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②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③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④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⑤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巒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注】此環節爲課外拓展,在欣賞放鬆的同時積累知識,增強文化底蘊。

14、 詩句再好,意境再美,終究是別人的,還好現在引用不用付專利。我們能否學着用優美簡練的語言進行描繪。選定你想描繪的一副山水畫,結合文中的句勢,等下同學們一起對號入座,能對得上號,說明你觀察仔細,對得上號,又能贏得同學的掌聲的,證明你已學到本課的精髓了。

【注】此環節爲課內兼課外的習作,訓練學生的觀察、書面表達能力。

15、 小結:點評學生習作,道出本節課重點,學習短小優美的文章,講究手、腦、口、眼並用,讓我們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詮釋一下美。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4

教學思路:

本文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遊蹤順序;然後分析作者對三峽不同景物所採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品味語言。並通過開展“小導遊”活動,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遊蹤順序。

2、品味文章的語言。

3、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教學準備:

1、製作三峽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學掛圖“祖國地形圖”

3、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三峽

1、背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2、提問:

①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裏?

②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麼?

③白帝城是處於長江中的哪個地段嗎?

3、掛出立體地理教學掛圖,請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峽”的位置。

4、以前我們學過一篇文言文——酈道元寫的《三峽》,文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

5、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巴東三峽”的現代遊記,讓作者劉大傑帶着大家逆流而上,遊覽三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課文快速讀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組討論,談談這些卡片該怎樣排列?

3、由學生上臺把卡片貼到黑板上,並說明理由。

三、細讀課文,口語訓練

1、老師示範擔任“總導遊”,對三峽作簡單介紹。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峽”中的一位小導遊,請你選擇其中一段準備向遊客解說介紹。佈置學生分組討論,互相解說。

3、由學生進行解說。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遊客的應該是巫峽。聽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讀錄音,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

(這兩段主要寫了巫峽的江水、山和雲。)

2、自由讀七、八段,分別找出一個排比、擬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突出了江水的險。

②擬人句:“這個峯很高,那個峯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這個句子突出了山峯的特點——高。

③巫的雲“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雲霧的奇幻多變。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巫峽特點的句子。

(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

4、齊讀這兩段。

五、積累知識,拓展遷移

1、讀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峽後,遊客們的心情怎樣?抓出文中關鍵詞語。

(愉快、輕鬆)

2、聯繫全文,說說在遊覽三峽的過程中,遊客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

3、本文還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並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爲一體。請找出來並展開討論,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4、由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今天的三峽。

(可參看《地理》書48面,“長江三峽工程”介紹。)

5、佈置作文——《暢想三峽》,寫好後先在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巴東三峽》賞析

讀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酈道元的《三峽》,已經讓我們領悟到三峽的壯美。可只有在讀了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後,才讓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奇、幽。可以說,三峽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體——一座濃縮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

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勁健美

餘秋雨先生說過:“看來,從三峽出發的人都是怪異的,都會捲起一點旋渦,發起一點衝撞。”我沒到過三峽,是劉大傑先生帶我品位了三峽,他的《巴東三峽》捲起了我心中的旋渦,使我無端涌起一腔沸騰的豪情。

《巴東三峽》一開頭就讓我們感到一種力量。“在江南住慣了的人,一旦走到這種地方來,不知道要生出一種什麼樣的驚異的情感。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着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讚歎,只有恐怖。”山勢險峻,滾滾江水傾入峽谷,浪濤翻卷,奔騰咆哮。劉先生還沒有具體介紹三峽,已經讓我們感到一種磅礴的氣勢,一種雄壯之美撲面而來。

爲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認識三峽,領悟三峽,他依次給我們介紹了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正是由西陵峽的險,巫峽的秀,瞿塘峽的雄,構成了一副巨大的山水畫廊,風雲際合,氣象萬千,有兩岸連山,隱天蔽日,一川激流,水急浪高之勁健氣勢,又不失江流湍急,迴清倒影,風光雄偉秀麗之壯美。

這不,剛到崆嶺灘,劉先生如此描繪道“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裏都得特別小心。”的確,俯視江流,浪濤翻滾滄漩不斷,水聲隆隆,給人以“峯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正因如此,行船的人才有這麼一句諺語:“青灘葉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充分表現了巴東三峽的狂濤怒吼、礁險渦兇的勁健美。

二、山水清音,怡情暢性的和諧美

西陵峽是險峻的,劉大傑先生分四段給我們作了描繪。寫了黃貓峽的“山高不險,水急不狹”;燈影峽具有“濃厚的江南風味”;崆嶺峽的“山形水勢,突然險峻”;米倉峽的“水流太急,山更高峻”。試想一下,在羣峯高不見頂,崖壁直立如牆的三峽,居然建有黃陵廟,並配有濃綠的樹木,瀟灑的竹子,紅紫色的花朵,再加上嫋嫋不斷的青煙,悠悠的鐘聲,讓我們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難怪劉先生來兩句即景的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力與美”完美結合,怡情暢性和諧統一,這也許纔是三峽的.最可愛之處吧!

劉先生稱巫峽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並用排比和擬人的手法描繪到“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峯很高,那個峯還要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的,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我的眼前頓時出現了這樣的景象: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船行其間,宛如進入一條曲折迂迴的畫廊,忽而大山擋前,似無去路,忽而峯迴路轉,一水相通。爲了把遊記寫得更有味,劉先生還寫了巫峽那變化多姿的雲。“有的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的確,巫峽秀色,盡在羣巒疊翠,雲霧迷朦之中,再加上“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着一些極小的紅花”,你說,三峽是威武雄壯的男子,還是柔情似水的女子?

三、巫山雲雨,白帝晨昏的古今疊映美

劉大傑先生最後給我們介紹了最短的瞿塘峽,所用字數不多,卻讓人感受到一副神奇的圖畫,簡直就是一座濃縮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正因爲有“巫山神女”、“劉備託孤”的故事,白帝城纔會成了歷代文人喜歡遊歷的地方,纔有李白在此斗酒高峽,杜甫在此以詩會友,放翁在此憂患天下……纔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古絕唱,才能更到位地品味三峽的古今疊映美!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巴東三峽的力與美涵養着文化,收伏着心靈,永遠值得我們一次次地探尋和一遍遍地重溫

《巴東三峽》教學反思

本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所以學習本文要了解一些遊記文體的知識,要弄清作者的遊蹤,把握各峽特點和兩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特點,是很關鍵的。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它是一座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握作者的遊蹤,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歷代文人遊歷三峽都是順流而觀,而劉大傑的《巴東三峽》卻是逆流觀寫,而且主要是寫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極狀了形勢的險惡,這就激發作者的一些想法,當社會環境惡劣,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如何去做?在描寫三峽山水特點時還寫了兩處人文景觀,三峽裏的人文景觀很多,可筆者卻只寫了昭君幼居,劉備託孤的典故,這是什麼用意呢?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了百年。劉備託孤,敢逆吳魏,使天下終成三足之勢,這些人物都敢於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爲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啓迪人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時,俊傑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應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爲一體、寓情於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主要運用朗讀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同時教師加以點撥,並結合多媒體教學,既形象直觀地演示各峽特點,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他們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四、教學過程設計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把握三峽各景點的位置。同時也瞭解作者的遊蹤,在學生讀課文時,出示三峽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把握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時,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時具體品味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感受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作者極狀三峽山險水急的景物特點,但作者的情感寄託卻是隱匿在昭君出塞和劉備託孤的典故中,這些人物對推動當時的社會歷史起了重要作用,從而揭示出在歷史處於危難時期俊傑當敢逆流而動,推動歷史進步的文本內涵。

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不僅是和作者一起遊歷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體會在遊歷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體會作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5

一、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二、註釋:

1、《三峽》: 選自《水經注疏》。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現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

2、自,從,由;七百里:約合現在二百公里。

3、略無闕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裏指太陽;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襄:漫上;陵,丘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時皇帝的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或:有時。

7、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在現在重慶奉節東。江陵:即現在湖北江陵。

8、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風也不像這麼快。奔:這裏指飛奔的馬;御:駕;以:當作“似”;疾:快。

9、素湍綠潭,迴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轉,這裏是迴旋,迴盪的意思。

10、絕巘:極高的山峯;巘:山峯。

11、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和瀑布,在那裏飛流沖刷。懸泉:從山崖上流下來的好像是懸掛着的泉水。漱:沖刷。

1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實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

14、林寒澗肅: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肅:寂靜。

15、高猿長嘯,屬引悽異: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連續不斷,格外淒涼。 屬:連續;引:延長。

16、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空蕩的山谷傳來(猿猴)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17、巴東:郡名,今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18、猿鳴三聲淚沾裳:人們聽到猿猴的幾聲哀鳴,淚水就要沾溼衣裳。

三、知識點解析:

1、酈道元是地理學家,他通過考察發現了三峽的那些科學資料?他還是散文家,通過遊覽又有那些感受?

通過考察,他發現三峽兩岸高山相連,隱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氾濫的`迅猛,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肅殺與悽異。

他的感受隨景而變,看到夏水迅猛感到“奇”(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看到春冬之時山水的清榮峻茂感到“趣”(良多趣味);

看到秋天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感到“悽”(猿鳴三聲淚沾裳)。

2、聯繫上下文,比較各組括號裏的詞:(一詞多義)

(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從,由,譯“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若,如果。

(2)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以):似,像。

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以):因爲。

(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其):那;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其):它的。

(4)故漁者歌曰 (故):所以

鳩曰,“何故?”(故):原因,緣故

(5)至於夏水襄陵(至):到了

每至晴初霜旦(至):到

(6)沿溯阻絕 (絕)斷

絕巚多生怪柏 (絕)極

哀轉久絕 (絕)消失,停止

(7)迴清倒影(清):形容詞作名詞,清波

清榮峻茂(清):清澈

3、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 (或):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 (雖):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6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註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闕(quē) 疊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agrave;o) 屬(zhǔ)引 哀轉(zhuǎn)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爲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於/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

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麼特點?

五、品讀課文,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

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琅琅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麼樣?

六,熟讀成誦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7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彙,疏通文義,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2.掌握景物的特點和描寫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反覆朗讀,培養語感;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三峽的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爲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瞭解作者,疏通字詞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散文家。出生於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職。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學,博覽羣書,涉獵天文地理等廣泛領域,所撰《水經注》是一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三峽》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遊記性散文。2

2.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3.學生自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酈(lì) 闕(quē) 溯(sù) (yǎn) 屬(zhǔ)

4.指名朗讀。

5.聽錄音,從整體把握課文。

6.教師點撥。

(1)通假字

略無闕處(“闕”同“缺”,空隙、缺口)

(2)一詞多義

①自:A.自三峽七百里中(於。這裏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A.沿溯阻絕(斷) B.絕 多生怪柏(極) C.哀轉久絕(消失)

7.翻譯課文。

目標導學二:理解課文,分析寫法

提問1:課文從哪兩個方面寫三峽的美?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分別做好記號。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

明確:山和水。寫山的.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高峻美。

提問2: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

明確: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奔放美;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清幽美;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悽婉美。

提問3:山,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讓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明確: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誇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緊扣文本特點,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梳理。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爲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字詞、內容、情感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 因花了不少時間在整理字詞上,導致課堂的教學任務過重,後面處理得較爲倉促。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用字遣詞簡練精確的特點,語文教案-》。

2.學習採用多種藝術手法突出景物特點的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學會錘鍊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事物特徵,形象描寫,提高描寫景物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三)德育滲透點

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從而培養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滲透點

l.領略祖國山河的錦繡壯美。

2.體會語言的生動簡練、精彩優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應注重朗讀。先自讀課文,對照註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這篇短文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應認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體會,獲得美的享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作者描寫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徵。

解決方法:反覆吟誦、體味。

2.難點: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襯托相結合;生動的寫實與形象的誇張相結合。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3.疑點:作者怎樣在寫景中滲透感情的,意圖是什麼?

解決方法:學生討論。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軟件(《三峽風光》)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反覆吟誦,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補充閱讀餘秋雨的散文《三峽》。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我們一起背誦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結尾三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我們都知道,這一段通過比喻介紹了春天的新、美、強的特點,凡事凡景都有其特點。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邐道元的`《三峽》,看三峽有怎樣的特點。

(-)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1.學生默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略,副詞;大略,幾乎。闕同缺。自,假設連詞。若,羲,日光,此指太陽。襄,衝,漫。沿,順流而下。沂(sù),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詞,偶或。雖,假設連詞,縱然,即使。奔,名詞,指奔馳之馬。湍,激流。潭,積聚的深水。絕,副詞,極。()(yǎn)極高的山巔。漱,沖洗。其,代詞,指“怪柏”。良,副詞,極,實在。澗,此指峽谷。肅,寂靜。屬(zhǔ)引,連續不斷。響,名詞,回聲。絕,動詞,消失。沾,浸溼。

2.學生簡單敘述作者寫景思路。

作者先總寫山峽山勢,再寫夏季三峽的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後寫秋天山峽的景色。

3.教師範讀,學生領悟三峽總的特點及四季不同的特點。

總特點:峯巒綿延,山勢雄偉峻撥。

夏季:水勢迅疾兇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淒涼。

4.學生自由讀,反覆吟詠體會以上特點。

(二)突破難點

教師講解 多種藝術手法結合,突出重點。

正面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體現山巒綿延,山勢高峻;“夏水襄陵,沿沂(sù)阻絕”,體現夏季水大流猛。

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以“不見曦月”突出山高;“有時朝發白帝,

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勢迅猛。

生動寫實:如實寫山的連綿無缺,用了“略”字,就極有分寸。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與“沿溯阻絕”不相矛盾。寫“湍”用“素”,寫“潭”用“綠”,寫“柏”用“怪”,寫“泉”用“懸”。寫冬春之時的山水草木,則用“清榮峻茂”四字。

形象誇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突出水勢疾速。

小結: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生動寫實與形象誇張相結合,使文章搖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讀者如臨其境。

(三)解決疑點

1.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組出一名同學發言

描寫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高明的作家,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末了特別點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而從筆下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四)總結、擴展

總結:學生再讀課文,體會用字遣詞的簡練及其作用。

本文以簡練精確的文字“素、綠、怪、懸、清榮峻茂”,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形勢和四季景色。那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重巖疊蟑,那奔騰浩蕩、一瀉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動地表現出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懸泉瀑布”和“清榮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肅澗,卻又顯示了祖國山光水色的清幽秀麗。

擴展:體會作者對事物細緻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姻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都得力於作者細緻的觀察。世上萬物都是寫作素材,如細緻觀察,到處都有可寫之景;如仔細品味,隨時都有可抒之情。

八.佈置作業

l.解釋下列畫線詞語

略無闕處( ) 自非亭午夜分( )

雖乘奔御風( ) ( )絕()(yǎn)( )

2.翻譯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描寫你最喜歡的校園的一角,要求用詞準確,仔細觀察,寫出特色。

九.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內容

《三峽》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第六單元的文言詩文的繼續。

這篇課文是酈道元爲《水經·江水》所作註釋中關於長江三峽的一段文字,是一篇古代狀物寫景的優秀散文。

從文章結構看,如果按景物分,作者先寫山,後寫水;如果按季節分,作者先寫夏,再寫春冬,最後寫秋。作者將四季景物寓於四季變化中來描寫。

2、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三峽的美麗景色,積累文言詞語。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長江三峽的美麗景色,體會語言的優美、生動、簡練。

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

二、教法、學法設想

1、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爲宗旨,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把枯燥的文言詩詞變成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利用討論交流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採用“點拔導學”的教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多種教法的交錯使用,靈活搭配,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觀與參與學習,從而達到了教學最優化和課堂最高效率。

2、新課標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兩次集中自學時間:第一次是讓學生對照註釋並藉助工具書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第二次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定向閱讀,然後小組討論交流。這是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整個教學程序體現了“先學後教”的思想,循序漸進,階梯式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在學法指導上,重在讀的訓練。全課以讀串起課堂教學的整個動態過程。用朗讀拉開學習的帷幕,用朗讀來理解內容,用朗讀來品味詞句、感情、特色。不僅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而且培養了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提高 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氛圍,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新建的三峽工程及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配樂朗讀。

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纔欣賞了詩的美妙,也領略了景的秀美。面對三峽,你想說些什麼嗎?

2、介紹作者,導入課題

導語: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親自考察全國的水系後,寫下了《水經注》,《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感受一下這位見多識廣的地理學家爲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峽景觀。(板書:27、 三峽 酈道元)

①通過展現三峽美景和雄偉的三峽工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知識,調動學生情感。

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二、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把握結構美

1、學生聽朗讀,看風景,領略山水之美。

課件:播放配樂課文朗讀,屏幕上顯示與課文各段內容同步的三峽風景。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想一想:課文介紹了三峽的哪些情況?各有什麼特點?(相機板書)

①依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看風景和聽錄音,創設與課文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這篇較難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認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②學生已有了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基礎,所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及相關資料,疏通文意,把握內容。

③領悟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結構特點。從而整體把握課文。

(二)推敲字詞,體會語言美

1、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①再讀課文,想想:《三峽》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自然景觀的?

明確: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上漲,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還用對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時,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怪柏懸泉,還以“素”“綠”“清”“影”等表現色彩的美;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等表現悲涼情感的文字。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②把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鑑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教師組織點拔、引導。

①以上教學環節,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探索其藝術特色,對文中難懂的字詞進行推敲。這些過程既是閱讀積累文言詞語,也是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過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八年級語文教案

②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③在新課標中,教師只是個解難釋疑者,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閱讀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幫助者。這個程序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三)美讀,感受情感美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四個自然段的語調、語速情感的變化。(第二自然段速度要快,突出水流湍急;第四自然段則是悲涼的情調;其餘是欣賞性的讀。)

2、配樂朗誦。

3、把自己當作酈道元,感受他面對三峽時的情懷,在音樂中自由背誦全詩。

①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的形式多樣化,使學生想讀、樂讀,從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情感的共鳴。

三、虛擬劇場,試做導遊

1、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爲四組,分別介紹春、夏、秋、冬中風格迥異的三峽四季風光。

2、各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等資料,並設計好本組的導遊詞。

3、學生講述,屏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

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三峽四季的景觀,既能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課外拓展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旅遊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將本文與劉大傑的《巴東三峽》相對照,體會記敘文與遊記的區別。

①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

②通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實現課外延伸。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來自網!http://,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八年級語文教案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0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概述

難點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先欣賞“三峽風光”(以《長江之歌》爲背景音樂),後解說: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麗的自然三峽就這樣被歷史分爲兩段:一段永遠沉入水底,這是令人遺憾的;幸運的`是還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們的記憶中。烙印在我們記憶中的,除錄像、光碟、圖片外,文學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峽的美麗。這一節課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讀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的一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播放《三峽》一文錄音。

二、欣賞了三峽壯麗的風光,聽了《三峽》一文的錄音,你能說出三峽最美之景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總結。

三、大家想不想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嗎?

同學們分組合作,再讀課文,理解句意,並施展自己的才能,潑墨弄文,展現這美麗的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四、展示交流,共同總結三峽山峻水急等特點。

五、默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課時小結七、拓展與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利用圖書館、網絡媒介、書店等,再蒐集其他寫三峽風光的詩句、圖片或自己根據課文內容創作。

課題三峽課型新授

授課時間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概述

難點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三峽風光片)

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剛纔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言)

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過渡:

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裏有了一些對三峽的印象了,但還有點兒模糊,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任選一景,用自己的話把它詳細描述下來,好嗎?(四人小組合作,一人執筆,其餘三人口頭描述。)

(組內代表發言)

過渡: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麼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淒寒的、等等。)

第二課時

四、拓展延伸:

過渡: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

三峽大壩工程。

大家有查到關於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展示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xx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到20xx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擡高175米,請對照課文和查找的資料及圖片,展開想象,描繪一下那時酈道元所描寫的景觀會有怎樣的'變化?

(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結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爲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麼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作業:

1 對三峽工程衆說紛紜,你的看法呢?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談談你對建立三峽水利工程的看法。

2課後以小組爲單位出一期以“三峽”爲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山)-- 奇險

夏 湍急

三峽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悽清

第三課時

一、背誦並墨寫課文。

二、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後記: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能理解文意,領略三峽景色之美,並能展開合理想象,體味文章優美意境。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2

一、設計指導思想

新課標的一個根本思想,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在學習理解新課標的這個思想的同時,努力將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即變“教”爲“學”。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教”是爲“學”引路、架橋、引導。新一輪課改的實施,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應當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在《巴東三峽》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啓發、鼓勵、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儘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進行愉快教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所選的.都是遊記,不僅帶領學生去神遊祖國的山川湖泊,給學生以美的薰陶,還引導學生去領略異域的風土人情,拓寬視野。《巴東三峽》是遊記中的精品,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是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綺麗的景色。另外,作者獨有風格的語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處。《巴東三峽》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遊記以及景色的特徵,而且從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由《巴東三峽》開始,繼而學習後面的課文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同時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瞭解發達國家現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旅遊景點方位並掌握遊蹤順序,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三、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遊記。向學生介紹有關遊記的知識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遊蹤,抓住景物特徵,還要仔細揣摩語言,品位文章中蘊含的氫景之美,體會作者滲透在景物描寫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來完成本課的內容與各項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是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三峽的具體方位。讓學生在頭腦中有個總的印象。

B、是讓學生掌握遊蹤順序,也就是有着旅遊的順序。

C、是作者對三峽三處景點的介紹方法並不相同。希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比較出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D、是瞭解遊記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B、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

C、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設計

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三個峽爲重點。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瞭解遊蹤以及景點方位。

六、學法指導

由於本文是遊記,這就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課文出發,學會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一般瀏覽和重點觀察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向人們介紹景點。指導學生採用邊看、邊想、邊說、邊寫的方法來學習。

七、媒體選擇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約化。在《巴東三峽》一課中,運用了Powerpoint技術,並將在網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三峽工程的資料應用於課件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八、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導入

課題

切入課件:三峽地圖

看課件,初步瞭解三峽地理位置

知識與技能

聽朗讀帶

播放朗讀帶

聽朗讀,入情入境。

瞭解生字、

解詞

進行基礎認知

自由認知,瞭解生字、解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瞭解三峽概況。

教師將學生分組,同學生共同學習文章的前兩段,爲下面學習奠定基礎。

自由分成三大組,跟隨教師學習文章前兩段,瞭解三峽概況。

學生自由討論、完成教師分配給的任務,併爲向大家作介紹做準備。

將材料發給學生,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完成圖表併爲介紹做準備。

開始討論,完成教師發給的圖表。選出導遊,爲向大家介紹三峽作準備。

又小導遊向大家介紹三峽

跟隨學生介紹暢遊三峽並作評價和小結

通過準備,向大家分別介紹三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拓展

知識

1、與學生共同介紹部分人文景觀的典故,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2、

要介紹三峽大壩及其作用、意義,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開動腦筋,與教師共同介紹人文景觀的典故,挖掘課外知識。瞭解三峽大壩以及作用、意義,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巴東三峽劉大傑

體裁:遊記

西陵峽

巫峽

瞿塘峽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3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

2、培養學生翻譯文言文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1.利用多媒體播放三峽圖片,生邊聽教師範讀課文邊欣賞三峽美景,體會作品情感,進入作品情境。

2.生個別朗讀,其他同學聽課文看圖片,想象三峽美景。

生積累重點實詞:

自:從,由。這裏是在的意思。闕:同缺,闕處:中斷的地方。

自非:如果。曦:日光。襄:上。或:有時。宣:傳達。

奔:這裏指飛奔的快馬。疾:快。素:白色的。良:實在。

湍:急流的水。屬:連續不斷。寒:清涼。三:這裏是虛數。

生:從山水兩方面。

生: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抓住了山連綿,高峻的特點。

生:抓住了不同季節水的.特點展開描寫。夏:猛,急。春冬:清,靜。

生:夏——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悽婉美。

生研討後歸納

1.抓住了景物特徵展開描寫。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3.動靜結合,搖曳多姿。

4.語言準確,精煉,富有表現力。

生:自豪,爲我們祖國又多了一個世界之最而自豪。

生:感動,爲我們祖國所取得的光輝成就而感動。

生:震驚,爲祖國現代化發展之迅速而震驚。

生:在爲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而自豪的同時,我更要加倍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輝煌。

師:對,爲了祖國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擴展閱讀:

1.李白《早發白帝城》

2.吳君《與朱元思書》

3.餘秋雨《三峽》

師檢查文言實詞的積累:

自:從,由。這裏是在的意思。闕:同缺,闕處:中斷的地方。

自非:如果。曦:日光。襄:上。或:有時。宣:傳達。湍:急流的水。屬:連續不斷。寒:清涼。三:這裏是虛數。

感悟文章:利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題,生小組合作研討。

思考:

1.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三峽?

2.如何描寫三峽山的?抓住了山怎樣的特點?

3.如何描寫三峽的水的?

4.概括三峽不同季節的美

師:美麗的景色需要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寫,需要高超的手法去展現,這樣才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這一點三峽的作者酈道元做到了。請同學們分析本文在寫景及語言上的特色。

口語交際:三峽不僅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更具有神奇秀麗的人文景觀。三峽水電站就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現在請同學們欣賞三峽工程圖片。舉世文明的三峽水電站正在建設中,到那時它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聽到這一消息同學們有何感受?

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三峽優美的自然風光,讓我們帶着對三峽美好的情感和無盡的遐想,帶着對祖國美好的祝願,一起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吧。

教後反思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學中應注重朗讀和涵詠品位,從而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分析文章景物描寫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片段寫作訓練,不失爲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4

一、文章內容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語音

略無闕處(quē)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月(xī)沿溯阻絕(sù)素湍綠潭(tuān)絕巘多生怪柏(yǎn)飛漱其間(shù)屬引悽異(zhǔ)

四、通假字

1、略無闕處(闕通缺)

五、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七、一詞多義

1絕

沿溯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至於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悽異(屬:連接)

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着輕風,(仍然)不認爲快。

2、迴清倒影

迴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峯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悽、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2、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3、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麼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悽異。

4、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6、爲什麼後寫秋天?

目的在於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於: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麼最突出:猿嘯

10、本文寫悽異哀轉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爲一體。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於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佈局自然,先寫山,後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13、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麼?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悽清的氣氛。

14、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

15、爲什麼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主要根據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1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了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並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瞭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

1.誦讀法。酈道元的《三峽》抓住了三峽這一自然景觀的特點,描繪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

2.拓展閱讀法。選擇與三峽有關的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2分鐘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2分鐘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爲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羣書,撰《水經注》40卷,是爲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註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爲《水經》作註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段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巧妙。

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山 兩岸連山 隱天蔽日

學生齊讀第1段,想像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三峽美景。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纔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風

學生齊讀第2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學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爲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段。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春冬 素湍綠潭 懸泉瀑布 清榮峻茂

學生齊讀第3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學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悽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秋 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

學生齊讀第4段,感受秋峽蕭瑟淒涼的氛圍。

五、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根據課文內容,想像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奇景,其餘同學點評。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節,扣住景物特徵,如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等。

2.提問: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請結合文章試作分析。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分析。

明確:作者描繪三峽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寫羣山連綿,高聳入雲,體現了作者欣賞讚嘆的情感。他 驚歎自然的神奇,盛讚夏日三峽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三峽的悽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懷,體現其獨特的審美觀。特別是秋日三峽,水枯氣寒,猿鳴淒涼,讀來使人不覺潸然淚下,那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總之,步入酈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出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三、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生涵詠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蔽日”,山隱於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悽,山谷空曠,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以漁歌的淒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學生齊讀這三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四、拓展閱讀

閱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容上的聯繫。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讀詩,思考,明確:《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爲遊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五、課堂小結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彷彿置身於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親愛的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走近三峽,用自己的獨特歌喉讚美三峽,將來,我相信,三峽古老的歷史畫卷上會留下屬於我們的一筆的!

六、佈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練習冊

B(中等生):背誦課文,理解內容

C(後三分之一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