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課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俗世奇人》課後反思

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課後反思

昨天,是教學開放日,我上的是《俗世奇人》的第二課時——展示課,在這節課上,我有嘗試、有整改、當然也有遺憾。

這節課上,我最大膽的嘗試就是:能不能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設立學習目標?當我讀到這篇小說時,我被裏面的人物奇特性、語言的奇妙性和情節傳奇性所吸引,歸結到一個字就是“奇”,後來由文章的題目中受到啓發:那它們“俗”不?仔細體味一下它們確實又是“俗”的,人物是凡俗的,語言是俚俗的,內容是有關民俗的。所以我就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以“俗”與“奇”作爲問題導學的主線,設立了三個主要的學習目標:

1.人物的凡俗性與奇特性;

2.語言的俚俗性與奇妙性;

3.小說的民俗性與傳奇性。

然後,緊緊圍繞這三大目標編寫導學案。從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來看,效果還好。由於這個問題是教師個人的獨特的體驗,學生就不可能僅僅充當知識的搬運工,找找答案,抄一抄,寫一寫,他們必須借用手中的資料,對信息進行全面的篩選、思考、整合,使學生對問題充滿探究的興趣,但又是跳一跳,夠得着的,能激發他們的思維並樂在其中。

我覺得這種做法,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多加嘗試。

這是一節展示課,我的總體思路是:對上一次申報課存在問題的整改的一次大練兵。在分層展示的形式上,不再是一味地寫,而是聽、說、讀、寫、演,具體問題,靈活設計;在展示的公平上,不再是一展示就是六大小組的龐大陣容,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質疑、補充,在課堂的高效上,相比以前我的課堂,總算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評價的形式上也做了一些調整,不再是繁瑣的分數,用太陽、月亮、星星、花兒和葉子來表示,既直觀又有新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問題本身的思考,而不再糾結於具體的分數。

以上的嘗試和整改,雖然得到了同仁的一些好評,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導課不夠自然,有生澀之感。本打算讓班長來“破冰”的,不想汪德勝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班長把頭埋得低低的,無奈之下,只得讓他來說了,說得可想而知,怎麼導入到本課《俗世奇人》呢?只能說他進步比較大,是一“俗世奇人”,但總覺得有些牽強彆扭。現在想來,主要是沒有做好預案。只想到班長會說得好的,沒有想到,如果其他人非要站起來說,又說得不好,怎麼辦?

二、還有一個老毛病,可以說是我的課堂的一大頑疾:時間不夠。不能將每個環節完整地展現,總是由於時間關係,不得不將某一環節作爲作業來處理。難道就不能將時間分配得恰到好處?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惜因爲我要到英語組當評委,錯過了向同仁們請教和學習的機會,很遺憾!但我相信:機會還是有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