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贈從弟》教學設計(彙總)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贈從弟》教學設計第一篇

  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贈從弟》教學設計(彙總)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2、理解詩中松柏和風的對比作用,品味語言;

3、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勸勉之情;

4、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誦,背誦全詩。

2、理解風與松柏的對比作用;

 教學難點:

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學會面對挫折。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經歷過挫折?你是怎樣面對的?父母兄弟他們是怎樣的態度?(生思考,討論,發言)

但有這樣一位哥哥,當弟弟面臨挫折時,他不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指手畫腳,而是通過贈詩勉勵弟弟該怎樣去面對這一切。

 二、瞭解作者

師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礎上,補充。

劉楨(?-217),字公幹,存詩二十餘首。他同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揚並稱“建安七子”。他在當時甚有詩名,曹丕即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鍾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

建安時期文壇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詩人,爲中國詩歌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在那個戰火頻繁,動亂不斷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氣”而著稱的“建安風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詩又以氣盛見稱的則是劉楨。因此,本文將通過賞析劉楨的《贈從弟(其二)》來粗略的感受建安詩歌悲涼慷慨的精神。

 三、學習詩歌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劉楨的《贈從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詩歌。初讀詩歌,劃分節奏。

(1)老師範讀,學生聽範讀,劃分停頓。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高聲誦讀以昌其氣,緩聲慢讀以玩其味”。

(3)學生自由讀詩,注意“罹”的讀音。

(4)指名朗讀。

2、再讀詩歌,瞭解詩意

(1)小黑板出示註釋,分小組交流詩的大概意思。

亭亭:聳立的樣子罹:遭受。凝寒:嚴寒。 。

瑟瑟:寒風聲。 一何:多麼慘悽:凜冽、嚴酷。

強調“一何”、“終歲”“罹凝寒”、“本性”等詞的含義。

(2)聯繫註釋,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着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三讀詩歌,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1)現在,老師要看一看大家對詩的理解情況

a. 《贈從弟》中,描寫勁鬆與狂風對抗的詩句是哪句??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b.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兩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關於松柏

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也。)”

c. 松柏有本性,詩中直接描寫松柏“本性”的詩句是哪些句子?

(“松枝一何勁” ,“終歲常端正”。)

d. 哪句詩更能表現作者對從弟的勸慰和勉勵?(“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讚揚?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人是怎樣來讚美它的? (松柏不怕嚴寒,經歷狂風的吹刮依然堅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在詩中,詩人通過描寫風的猖狂和囂張,來對比出松柏不畏嚴寒,傲立四季的可貴品格。

4、四讀詩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們說過,這首詩是作者勸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詩中我們沒有讀到一句,說弟弟你怎樣了?你要怎麼怎麼樣等等?那麼,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

的`勸勉之情的呢?

生讀詩歌,發言。

師明確:對,本詩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勸勉之詩。同時也是言志詩,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裏,劉楨以松柏爲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借青松的剛勁,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堅貞。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詩人雖要勸勉,但不明說,而是以松柏爲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歷嚴寒而不凋,把自己對堂弟的勸勉寄託於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樣面對挫折和困難要堅強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們知道了該怎樣去面對挫折,也知道了勸慰他人時除了正面勸告之外,還可以從側面,通過打比方的方式進行規勸。

當你的朋友或小夥伴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詩文中的詩句、名言警句來勸慰,除贈從弟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勸勉朋友生活中經歷挫折的古詩文?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詠竹》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五、當堂背誦

  六、課堂小結

  《贈從弟》教學設計第二篇

 教學內容分析

學習領會詩歌的情感,透過字面意思體會背後的意思及真實的情感。

 教學目標

培養語感,領會詩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後的意思。

  教學難點分析

領會詩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後的意思。

  教學課時

  一課

 教學過程

 一、範讀全詩。

  二、自讀全詩。

  三、指名讀全詩。

  四、齊讀全詩。

  五、學習全詩。

1.作者簡介:劉楨(?--217),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爲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cóng)弟,堂弟。全詩文字平實,風格古樸。

2.掌握下列文言詞語的含義。

亭亭:高貌。 瑟瑟: 風聲。 罹:遭受。 凝寒:嚴寒。 凝寒:嚴寒。 一何:多麼。

3.默讀全詩,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一: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從內容來看,寫了什麼? 松柏樹。

問題二:詩中的松柏樹有什麼特點?

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

問題三:詩的題目是“贈從弟”,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詩人並沒有將他希望堂弟應如何如何,但其勸勉之言卻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纔不愧爲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問題四:如果把這首詩贈給我們,我們應該怎樣做?

 六、背誦全詩。

  七、默寫全詩。

八、課堂練習(學生自己完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