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下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導語:《敬業與樂業》是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下面是該課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初二下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文爲八(下)第二單元第二課,單元主題爲“道德修養”,《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着分別談論了 “敬業”和“樂業”兩個問題,最後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所以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覆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儘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理解、積累“徵引、旁騖、敬業樂羣、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3.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過程與方法:

1.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梁啓超對人生與事業關係的宣講。

2.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 研討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旁騖( ) 佝僂( ) 解剖() 扯直( )

2.根據注音寫字。

褻dú( ) pián進( ) 教huì( ) jiǎn擇( )

  二、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啓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2.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啓超圖片資料:)

梁啓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啓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後隨其師康有爲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後流亡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誌,並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後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後,脫離政界,先後在清華、南開任教授,並專心著述。梁啓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爲後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爲一代宗師。梁啓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闢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3.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衆,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衆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裏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衆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衆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演講尤爲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學法指導: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關鍵句。在議論文中,就要領會作者的觀點.

[明確]: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爲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爲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爲必要,又於人生最爲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

(13)因爲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纔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四、交流互動

1.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2.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邏輯聯繫?

學生回答後明確:梁啓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後,分別淡論了 “敬業”和“樂業”兩個問題。

“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爲必要,又於人生最爲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纔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2)演講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爲“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麼,你認爲“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於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着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五、質疑交流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侷限於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繫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繫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並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爲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並不都是隻有“勞作”,“休閒”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休閒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爲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爲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爲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4.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六、自主小結

本文是梁啓超於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一次演說的演講詞。這篇講演詞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什麼是敬業,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全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表達通俗透徹,說服力強。

  七、反饋練習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崙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於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爲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八、佈置作業

1.本課《與課堂同行》

2.按要求預習下一課《陋室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