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晏子使楚初二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教學目標:

晏子使楚初二語文教案

1、能夠結合書下注釋和相關工具書通譯全文

2、掌握“之”“爲”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實”等古今異義詞

3、體會晏子巧妙的外交辭令和內在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的文言現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點,體會晏子外交辭令的妙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能夠感受到本單元都是圍繞“愛國”二字展開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後一課——《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國古代外交家維護祖國尊嚴、不辱使命的凜然正氣。

二、整體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確:晏(yàn)子 習辭(cí)者 縛(fù)一人

酒酣(hān) 詣(yì) 曷(hé) 枳(zhǐ)

(二)通譯全文

1.請學生自己小聲朗讀課文,圈畫疑難點並提問。

明確:“曷”、“熙”兩個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實”、“病”等含義易混淆的字詞。

2.請學生集體朗讀課文,隨機抽點學生逐句翻譯。

提示:重、難點句子:(1)何以也(2)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附:《晏子使楚》的參考譯文及文言知識整理)

三、文本研讀

(一)回顧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體朗讀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計謀;第二段詳細描寫了晏子機智巧妙地應對楚王發難的過程。

(二)重點研討課文第二段,思考三個大問題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發難的?針對晏子還是齊國,爲什麼?

提示:找出原文原話,參照譯文複述情節,注意各事件的先後順序。

明確:楚王和近侍先設計了一齣戲,然後令官吏綁着一人從晏子面前經過並指稱這個人是齊人且犯了偷盜罪,接着楚王在宴會上質問晏子:“齊人固善盜乎?”

楚王針對齊國。因爲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齊國出使楚國的。而且楚王問句中的.主語是“齊人”,明顯針對整個齊國而言,有意輕侮齊國。

2.晏子是怎麼迴應楚王的?這種回答有什麼妙處?從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導:迴應包括動作和言語兩方面。言語上,晏子先說什麼?然後說什麼?最後說什麼?採用了何種方法?起到了什麼效果?

明確:

(1)動作上,晏子“避席而對”,展現出恭敬的一面。言語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盜枳作比,擺出“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的事實並點明其原因是水土有異,然後轉述當下“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最後反問楚王難道是楚國嗎?表現出犀利的一面。

(2)妙處:避席而對,有禮有節,令對方挑不出任何失儀無禮的不是。辭令上,晏子採用類比的方法,以退爲進,將問題推還給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認自己反取其辱,展現出高超的外交語言藝術。

(3)晏子形象:機智勇敢,善於辭令;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熱愛祖國,愛惜尊嚴。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麼回答?(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讀第二段,要求讀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語氣

四、課堂小結

本課主要敘述了晏子使楚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通過具體刻畫晏子迴應楚王非難的語言,塑造了晏子這樣一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積極維護祖國尊嚴的外交家形象,讓讀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辭令之外體會到一種強烈而充盈的愛國熱情和凜然正氣。

五、佈置作業

歸納整理本課的文言現象;背誦課文第二段;課外閱讀本課節選前的兩段晏子小故事並嘗試自主翻譯(選作)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後記

  附:

一、參考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今天他將要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到來時,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小官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嗎?”晏子離開了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苦)笑着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二、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縛者曷爲者也 曷,同“何”。

聖人非所與熙也 熙,同“嬉”,開玩笑。

(二)重點實詞

晏子將使楚:出使

謂左右曰:對……說

齊之習辭者也:習,熟練;辭,言辭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吏二縛一人詣王:到,到尊長那裏去

齊人固善盜乎:本來

晏子避席對曰:離開座位,表示鄭重

葉徒相似:只

(三)一字多義(之、爲)

1.之

(1)代詞,它 楚王聞之:代指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嬰聞之:代指下文“南橘北枳”這件事

(2)代詞,他 吾欲辱之:代指晏子

(3)結構助詞“的” 齊之習辭者也:的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的

2.爲

wèi(1)介詞 爲其來也:相當於“於”

wéi(2)動詞 何爲者也:做

縛者曷爲者也:做

(3)表判斷 生於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是

3.其

(1)代詞,他 爲其來也:代指晏子

(2)代詞,它們的 其實味不同:它們的

(四)古今異義(坐、並、其實、所以)

4.使

(1)出使 晏子將使楚

(2)讓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四)古今異義

1.謂左右曰:

古:近旁的人,這裏指近侍

今:表示方位的詞

2.其實味不同:

古:兩個詞,表示它們的果實

今: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3.何坐

古:犯罪

今:表動作,與“站”相對

4.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疾病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譯: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

析:……,……者也;……者也;……也;……,……也,都表示判斷。

2.賓語前置句

(1)何以也

譯:用什麼辦法呢

析: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提前,古代漢語常見語法,對應的現代漢語語序爲“以何也”。

(2)何爲者也

譯:“爲何者也”,做什麼的人

(3)何坐

譯:“坐何”,犯了什麼罪

(4)縛者曷爲者也:

譯:“爲曷者也”,做什麼的人

3.固定詞組

(1)所以然者何

譯: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2)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譯:難道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