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三國時期的官職制度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三國時期職官制度比較混亂,有的國家沿用漢制,有的國家不用漢制用古制,甚至有些官職是自創的,如蜀國的軍師中郎將、吳國的上大將軍等。

三國時期的官職制度

曹操掌控東漢政權時,“罷漢臺司,更置丞相”,曹操自己出任丞相,大權獨握,另設祕書令,以掌機要。曹丕稱魏帝后,設司徒行使相國職權,改祕書爲中書,置中書監及中書令,以掌機要,而不另設丞相,中國官制史上首次出現中書監、中書令之官。

在魏國中樞機構中,尚書檯的權力大減,而中書的權力加重。因爲中書監和中書令均爲皇帝的.親信,其品秩地位雖不如相國或司徒,但可以秉承皇帝旨意辦事,因而加重皇權。“政在中書”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中書成爲決策機構後,尚書檯則成爲辦事機構。這個改革,是中樞機構由“三公”制向“三省”制過渡的關鍵。

曹魏尚書檯設尚書令一人,尚書僕射二人,另設五曹尚書,分別爲吏部尚書、左民尚書、客曹尚書、五兵尚書和度支尚書。五曹尚書和尚書令、尚書僕射合稱爲“八座”。

制定“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權的創舉。“九品中正制”由吏部尚書陳羣提出,他建議設大中正及中正之職以評定各州、郡的人才,根據評定把官員品秩列爲九品,作爲用人的依據,這個辦法在初行之時曾收到一些效果。但到魏末晉初,上品的官職逐漸被門閥世族所包攬,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晉朝時尚書左僕射劉毅曾上書晉武帝司馬炎,痛陳實行“九品中正制”對國家有“八損”,建議“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製”,晉武帝“雖善其言而終不能改”。

蜀漢官制大體沿用東漢末年的制度。最高職位爲丞相,由諸葛亮擔任。設尚書令,法正、李嚴、蔣琬、費禕等先後爲之。蜀漢國小力弱,其職官制度不夠完備。

孫吳政權兼用漢魏之制。在中樞機構設丞相,孫邵、顧雍、陸遜等當過丞相,後來又分置左右丞相,如孫皓時萬彧任右丞相、陸凱任左丞相。孫吳還設中書令、尚書令等官,但設置混亂,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